标题:智海法师:智悲答疑 戒律篇-皈依佛 内容: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戒律篇目录:1、戒律的精神是什么? 请师父慈悲开示。 2、什么叫戒法、戒相、戒体和戒行? 戒子在受戒时,得到的戒体是否殊胜,加持力是否大,与戒子的受戒发心有关,与戒和尚是证悟的菩萨,或是凡夫法师有关系吗? 3、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时处都要尽己所能、竭尽全力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 当你觉得在力不能及的时候,怎么办才好? 4、有人说受菩萨戒的学佛人不能拒绝别人的一切要求,是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 5、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的同异? 6、请师父开示:在家居士受大乘八关斋戒与我们现在的八关斋戒有何区别,如果我受了有行持又有什么样的过失,如果不受大乘八关斋戒又有什么样过失。 7、我要受五戒,遇到家里蚊子、蟑螂等虫,怎么办? 杀了是破戒吗? 还有人说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没有关系,是不是正确? 8、佛不制造麻烦,不为人制造麻烦。 佛只解决问题。 佛帮人解决问题。 可是我作为一名佛子经常不能如理守戒,经常犯错。 祈请您加持弟子好吗? 1、戒律的精神是什么? 请师父慈悲开示。 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恶。 修行的精神就是防非止恶,修行正确的东西。 最关键的精神,就是相应于真理;凡是与真理违背的,就要对治。 2、什么叫戒法、戒相、戒体和戒行? 戒子在受戒时,得到的戒体是否殊胜,加持力是否大,与戒子的受戒发心有关,与戒和尚是证悟的菩萨,或是凡夫法师有关系吗? 请师父慈悲开示。 戒法,戒本身就是一种法。 我们说不杀生就是一种法。 法是轨则,法则。 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遵从戒法就是法则。 戒相,就是我们受戒法后有一定相状。 究竟什么样是犯戒,究竟什么样做是犯戒,究竟什么样是犯轻,究竟什么样是犯重。 持戒和犯戒有没有它的相状呢? 一定有的。 所以说开遮持犯、轻重缓急都可以称之为戒相。 戒体,就是从所受的戒法当中,我们纳法于心,心法如一,我们发愿誓不做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我们发心的缘故,把这样的方法和我们的心结合为一,充分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们发心无尽故,誓愿坚固故,自然在我们内心里得到任运自然、防非止恶的功能。 这种功能就是戒体。 戒行,依照这样的戒法,认识这样的戒相,本着我们的戒体,看看怎么样才是持戒,我们严持净戒;看看怎么样才是犯戒,我们坚决杜绝犯戒。 所以说在持戒犯戒过程当中呢,我们能如理如法地抉择,依法行持。 戒律规定我们不能为非作歹,于是我们严持净戒。 这就是戒行。 戒法上给我们规定的,不能够不度众生,所以呢,我们万善齐修,度化众生。 这就是戒行,就是把戒法落实在行为上,把防非止恶的功能落实在现实触对接物中。 戒行就是依戒而行。 所以说,法体行相,是戒的四科,在学习戒法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都要领会,都要懂。 戒子在受戒时,得到的戒体是否殊胜,加持力是否大,与戒子的受戒发心有关,与戒和尚有关,与做法如不如法有关。 所以说你遇到什么样的戒和尚,遇到什么样的僧团,遇到做法的人是否精持做法,还有与我们发心是否圆满有关,是上品发心、中品发心还是下品发心,这些都关系我们得戒体是否圆满。 所以,我们受戒要发上品心,要能值遇受戒和尚要持戒精严,或者说释迦牟尼佛亲自给我们传戒,乃至有那些得道证悟的菩萨,他的证悟境界越高,对于我们受戒的加持、教育越到位。 他能够更懂佛法,能够让我们能够以心印心,直接接受戒法,对于我们受戒所受戒体息息相关。 3、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中要求行人在一切时处都要尽己所能、竭尽全力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 当你觉得在力不能及的时候,怎么办才好? 请师父慈悲开示。 力不能及的时候,就是福德资粮不够,就更需要培福。 一个方面忏悔我们过去培福太少,二一个方面要发大愿,竭尽全力培福。 三一个方面,是在力所不能及时,在自己能力所及内办事,把事相上回归到法性当中,三轮体空。 在力所能及时来做。 凡是力所不能及,就忏悔、发愿。 一个是往昔时我们修行不够,所以我们福德资粮不够,力量不逮,所以,我们的欢喜心,做事时发心、投入等等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不足。 力量不够,有时我们智慧又不够,就会对我们形成相应损伤。 在摄善法戒里,没有要求我们在能力之外来做。 逐渐培福,逐渐求三宝加被,从功德的思维,从善法欲,逐渐积累。 我们不要操之过急,要有积累资粮的过程,好好地落实在积累功德过程当中来修行。 4、有人说受菩萨戒的学佛人不能拒绝别人的一切要求,是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要看别人的要求是什么了,不合理的要求是可以拒绝的。 恒顺众生,要看怎么样恒顺。 人家要你杀人,你能够杀人吗? 满足一个众生的要求,就剥夺了另一个众生的要求。 众生的要求是什么。 人家有要求了,我们来观察,可不可以满足,可以满足,就来满足。 如果不能满足,没有许可的前提,可以拒绝。 5、一位法师请问师父: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的同异? 法师应该在佛学院学过的,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就有梵网菩萨戒与瑜伽菩萨戒的同异,相信法师们学过。 梵网菩萨戒是一种顿立戒而瑜伽菩萨戒对于出家的戒法要求很高。 所以说,一个方面梵网戒与瑜伽菩萨戒传承上不一样;从他的心性体性上,瑜伽菩萨戒依照瑜伽作法,而梵网菩萨戒的依据又不同;在具体的戒条当中,戒相也不同。 在这里我们不再详细分辨两者的同异。 6、请师父开示:在家居士受大乘八关斋戒与我们现在的八关斋戒有何区别,如果我受了有行持又有什么样的过失,如果不受大乘八关斋戒又有什么样过失。 我们受八关斋戒到底发什么心? 受戒是从我们发心上来区别,我们受八关斋戒强调发大乘心。 受了大乘八关斋戒,又行持,没有过失。 受了,又没有行持,过失不小。 因为只要如质如量受持八关斋戒,对于成就我们世间和出世间的力量,往往比其他戒法力量更大。 如果不行持,自然是过失。 7、我要受五戒,遇到家里蚊子、蟑螂等虫,怎么办? 杀了是破戒吗? 还有人说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没有关系,是不是正确? 请师父慈悲开示? 为了不杀生,我们在环境上要注意。 要从清净卫生的根源上防备蚊子、蟑螂滋生的环境、条件。 二一个,滋生蚊子、蟑螂,它们与我们一起生活,是有业力因缘的,我们要多从因果上忏悔。 三一个,通过它们来守持慈悲心,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圆满五戒。 当然,杀了它们,是犯了杀戒。 但是五戒的根本杀戒是针对人来说的。 对于蚊子、蟑螂与人相比,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受五戒、守持五戒,先就要学习戒条的开遮持犯。 “还有人说五戒做到了,受不受五戒也没有关系,是不是正确? ”不正确。 五戒做到了,本身就是受戒。 受就是领纳,如果你不领纳,你能做到吗? 你要想做到,首先就是受五戒,要领纳。 你不受戒,就是没有认同,没有领纳,那么还能够做到吗? 要好好修学,否则,什么是五戒都不知道。 要完全做到守持五戒,首先就是领纳,受五戒,然后好好修学,再逐步增上持戒能力,最后才能完全守持五戒。 我们持戒之前,首先要受戒,受戒就是发心。 你心不甘情不愿,受戒都不愿意,领纳都不愿意,还能守持吗? 8、佛不制造麻烦,不为人制造麻烦。 佛只解决问题。 佛帮人解决问题。 可是我作为一名佛子经常不能如理守戒,经常犯错。 祈请您加持弟子好吗? 我们说加持就是帮助,帮助呢,诸佛菩萨常常存心利益众生,但是,我们要懂得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的方法,其实,就是讲经说法,我们听闻之后,如理如法纠正自己的行为。 我们了解自己的犯错的原因、对治方法,我们在听经闻法中了解这些,然后,改正错误还是靠我们自己。 迷时师度,悟后自度。 首先能不能够得到加持,我们问自己,听经闻法我们听了没有? 听懂没有? 对治错误的方法掌握了没有? 我们真正对治修行没有? 这就是我们得加持的方式。 不要一不听经,二断断续续,三不寻求对治方式,四不坚持对治。 缺少自己自觉的加入。 闻思修要我们积极投入闻思,修行要我们积极投入修行的过程当中。 当把主动心培养起来了,我们远离错误那就快了。 这就是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善知识对我们的加持! 不要期望自己不修行,就得到加持。 必须要加强我们主观能动性,不断熏修! 我们自己要承担,不要把修行推给别人。 修行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否则,佛陀那么慈悲,早就把我们度化到西方极乐世界了。 不修行就是不能断烦恼。 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帮助我们认识为什么会犯错,帮助我们找到对治的方法,我们要自己发心去改变这种毛病。 业慢功能慢烦恼慢,我们要树立这三种自信心。 否则,我们听经闻法不能落实到行动中,我们的缺点错误就不能改变。 所以,加持,要从这样的方法中求加持。 二一个方法呢,假如你听经闻法还不到位,但是,你知道自己犯戒犯错,本身就有一定觉悟性,我们要经常忏悔祈祷诸佛菩萨加持,以虔诚心恭敬心拜佛,以这样的方法也能得到加持。 发布时间:2024-07-04 09:16:28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