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安居讲法》讲记二十九-皈依佛 内容: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讲记二十九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 家室眷属,饥寒困苦。 父母教诲,瞋目怒应。 言令不和,违戾反逆。 譬如怨家,不如无子。 取与无节,众共患厌。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 辜较纵夺,放恣游散。 串数唐得,用自赈给。 耽酒嗜美,饮食无度。 肆心荡逸,鲁扈抵突。 不识人情,强欲抑制。 见人有善,妒嫉恶之。 无义无礼,无所顾难。 自用识当,不可谏晓。 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 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 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 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 欲杀真人,斗乱众僧。 欲害父母、兄弟、眷属。 六亲憎恶,愿令其死。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 愚痴蒙昧,而自以智慧。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不仁不顺,恶逆天地。 而于其中,悕望侥幸。 欲求长生,会当归死。 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 苦心与语,无益其人。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不预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 恢廓窈冥,浩浩茫茫。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 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数之自然,应期所行。 殃咎追命,无得从舍。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谁能知者? 独佛知耳。 教语开示,信用者少。 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 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 展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这里讲第五种恶、痛、烧。 这一段呢,讲第五种恶,说的是什么呢? 历来的大善知识有分歧。 有的说是专门说酒的恶,因为饮酒而造就的恶事情。 还有的说呢,是讲身口意,贪嗔痴慢疑种种的恶业,意业的困苦。 这两种从文字上看来都有道理。 到了黄念祖老居士就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即是说酒的罪过,也是说我们的贪心嗔心愚痴心的恶,饮酒的恶和我们贪嗔痴的恶是紧密相联的,你贪酒是不是贪呢? 喝酒之后这个人就天不怕地不怕了,他的嗔心当然也大。 喝了酒的人是不管王法的,失去智慧了,没有理智。 他不由自主,是愚痴之人。 你说喝酒和我们内心的三毒正是联系在一起。 往往我们有贪心,有嗔恨心,愚痴的时候自己要去喝酒,相反喝酒之后也是增长我们内心的贪心,嗔心,愚痴心。 第五大恶是专门说饮酒的恶法。 专门表明酒的十种过恶,哪十种呢? 第一是颜色恶。 你喝酒之后的脸通红,周围的人一看就躲得远远的。 第二是少力。 喝醉酒的人小孩推他一把,他都会倒下,全身无力。 第三是眼识不明。 眼睛看东西看不清,喝酒之后就是这样。 第四是现嗔恨相。 平时不敢发脾气的,这个时候他的脾气很大。 第五是坏业之身。 世间上正当的事情他做不起来,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六是症疾病。 喝酒多是要得疾病的。 第七是喜欢斗争。 喜欢跟人争论短长,管他有没有道理,他都喜欢和人争。 第八是无名嗔。 你平时在大众眼里形象还很好,喝醉酒就破坏形象了。 第九是智慧少。 喝酒的人没有智慧,酒能乱人性,能让我们的心性非常混乱。 第十是命终堕三恶道。 因为喝酒了后做贪嗔痴的烦恼,做种种恶业,命终就只能堕三恶道了,所以喝酒是非常大的过患。 这种酒呢,我们喝醉了乱心性。 第五门当中给我们讲酒的过恶,实际上就说明意业上的贪嗔痴三恶,我们来看经上的文句。 佛言:其五恶者,世间人民,表明行恶的人,世间上人有很少不做这种恶事的。 徙倚懈惰,不肯作善,心中犹豫不决,徘徊。 要是在做善的时候他老是要想过去想过来,他想得多做得少。 要做恶事的时候他想都不想就去做了,没人教他,那些恶法他自然就会了。 相反那些善法呢,你教他一次又一次他不会做。 要做的时候他老是要怀疑,犹豫不决。 由于懈待懒惰,自己不肯作善。 如果你不愿意做恶,那么谁叫你做恶你都做不了。 你不愿意做善人家再怎么劝化你,你也做不起来。 我经常在开玩笑,世间上那个扫帚倒在地上了,举手之劳就能捡起来。 但他就是不做。 懒惰! 你观察,基本上都是这样,所以犹豫徘徊,懒惰,我们心里就是不愿意去做这些善事,心里没有善法欲,没有主动做善的心。 他心里老是在犹豫,这是多生累世的善根不足,做善事,内心里没有生根,没有善根,没有善法欲。 他不肯作善,只图自己苟安,自己身口意三业不能修行善法。 治身修业。 要修治自己身口二业。 怎么治理自己身口二业呢? 我们身体上不该做的杀盗淫我们不要做,口业上的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就不要做。 我们要依法来治理这样的身体,修正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针对自己的行为,你看你起心动念怎么样才能更如理如法,怎么样才能增长功德善法? 时时刻刻要注意自己身口二业上的言语行为。 修行就是在每一时刻的开言吐语,待人接物过程中增长自己修行的力量。 通过这些一点点地来增加自己的道力,能落实在生活过程当中,这是非常艰难的。 有很多人说世间上人很累,我说你再累也累不过和尚,和尚是起心动念都在检查。 世间上人往往是粗心大意,在家人心里并不苦,身苦而心闲,要是他心不闲往往就是那些烦恼,但是他也没有反省的心。 和尚、出家人、三宝弟子他就要落实在行为上。 每一个念头看自己如法不如法。 所以以前有个当兵的来当和尚,他当了七八年兵,回来因为善根因缘跑来出家。 他在圣水寺住了几天,他最后要走,他说不习惯,他说我当兵都没有这么累。 我在世间上仅仅是身体上苦一点,我们心里还是很轻松。 他说这个和尚表面上看来轻松,其实起心动念都不敢放纵,他说这个太累了,不习惯。 我说只要你习惯了就好,这有一个过程。 所以自身修业,实际上拿我们来说对治自己的念头也不是很复杂的事情,也仅仅是举手之劳,这个特别简单的事情很多人还不会做,因为他没有这种心,只能听之任之,不能主宰自己的念头了。 你看在桌子上放着个西瓜,冰糕,你自己可以选择,我可以吃西瓜可以吃冰糕。 所以在这种主宰中可以锻炼主宰我们的心念。 同样是天热天,我可以在河里洗澡,我可以到山洞里乘凉,看你选择什么。 所以这种自身修习,这种修习之道,很多时间不是很费力气,但要有警觉心。 其实他所用的力比世间上用的力还要少得多,只需要我们有这种心态,习惯了修行就这么简单,也不艰难。 所以自身修业,我们平时就是懒惰,就是善根少一点。 以前没有善根,所以这一辈子用很少的力气他也不去做。 在人世间他动的心机比这里还要费力。 做起来的善业呢,他做不起来,很容易修行的我们却修不起来。 这给我们说明饮酒的恶法是怎么起来的。 家室眷属,饥寒困苦。 喝酒的人整天在酒桌上喝酒,喝了之后他也没干什么,修行的事情就在喝酒中耽误了。 耽误了自己还是小事,你成家立业了,有夫妻儿女,他喝酒了他不管这些事情。 喝酒了自己没有能力去追求这些,往往贪酒把这些事业毁了,生活越来越饥寒交迫。 父母教诲,瞋目怒应。 连生我养我的父母在教诲我们的时候,他没有孝顺心,心里不平,用这种态度来应对父母。 言令不和,言语冲撞父母。 违戾反逆。 往往是违背于父母的教诲,他有这种心。 违背,非常恨毒之心。 前面嗔心发怒应是从心里不高兴,言令不和是言语上的。 违戾反逆就是五业不孝,到达这种地步。 譬如怨家,不如无子。 父母有这样的儿子就像养了个冤家一样,还不如没有儿子呢,跟这些冤家对头在一起还不如一个人清静。 很多世间上人说生儿育女,养儿防老,养的这些冤家还不如没有儿子呢。 所以喝酒的人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取与无节,众共患厌。 像这些喝酒了不讲究礼仪,他想要什么你就要给他,你不给他,他的嗔恨心一下就发起来了。 所以这种喝酒的人脾气非常怪,没有节度,大家都很讨厌,所以像这样的恶子辜负了父母的慈恩。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 他违背了这种孝顺的礼。 所以对于父母亲的恩德没有一点报答之心,没有一种报恩之心,哪里还知道父母亲的恩德。 我经常在讲你小的时候,你在地上爬,大小便父母亲要给你解决,不管你生病还是怎么样,父母就抱着你,要把你带大,所受的苦不容易。 父母恩重。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生的牵挂,爱护于你。 但儿女长大以后他还能像父母待他一样吗? 他不像父母,父母是儿女病了,他不会轻易放弃的,总要尽到自己全部的努力。 我们自己长大以后,父母有点病,照顾两三天就跑掉了。 他能不能像小时候父母待他那样? 就不能。 所以这些儿子没有父母的心那么慈,父母待儿女是不求报答之心。 这种恩德,我们一点报答之心都没有,喝酒了哪里知道这些。 所以现在那些世间上,农村里,城市里很多孤老,他不是没有儿子,是儿子不管了。 老年人到晚年了得轮流吃饭,你去吃还要看脸色。 这些老年人很悲惨,一辈子生这么多儿子,没有一个让他幸福的,还要受苦。 这些儿子就没有孝顺心了,要是再喝酒脸色就更难看了,这些儿女没有报答之心,以至于贫穷困乏不能负得。 喝酒之后没有报恩心,像冤家对头一样处在一起,他的贫穷困乏就不能解决了,这是因果报应。 不能复得,你想得到富贵的果报,没有智慧就不能得到。 辜较纵夺,他喝酒了,他没有道理他也要说有道理。 喝酒的人不会那样,他越说越有道理。 他不知道是非道理了,无端的计较,随自己的意识,放纵自己,喝了酒的人就是这样。 放恣游散。 放荡,听之任之,游乐散漫。 自己放荡自己。 串数唐得,用自赈给。 我们在世间上就只想不劳而获。 让世间上都能满足自己自私自利。 这种人是非常自私的,不想劳动,想拥有一切。 一旦有一种东西,就只顾自己。 耽酒嗜美,饮食无度。 好酒贪杯。 非常喜欢吃美味的东西,这种人口味非常高。 喝酒了还要有下酒菜,菜越好他喝得越多,在饮食当中没有节制,所以这是说因为饮酒来的过患就这么一些。 下面是因为饮酒而造作的恶法。 肆心荡逸,鲁扈抵突。 自心非常放肆。 在放欲过程当中,鲁扈抵突。 听任自心,放欲游荡,没有知识见解。 无知者无畏,因为没有知识所以无所畏惧,世间上他一点都不怕。 抵突,就像羊打架一样,角顶着角,相互打架,随时要发生冲突。 正因为你自己没有知识见解,在世间上自然跟别人发生冲突的就太多太多。 在家庭里那些儿女其实他也有孝顺心,但不知道怎么孝顺。 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话就没有一个好脸色,他跟外人说话还不至于那样,为什么? 就是没有知识见解。 所以说知识文化修养也要有善根,没有这些善根很艰难。 今天吃饭的时候还在重复老和尚所说的,没有见识,没建过寺庙,没有能力没有本事。 自己没有修行,少见识,这种人没有办法。 他还不害怕,世间上什么事情他都敢做。 人家不敢说的话他敢说,所以常与人发生冲突。 不识人情。 因为自己没有见过这些世面,不知道怎么样认识人心。 所以说一味的就呈现出来的只是自己的一种意识而不顾他人,那叫不识人情。 强欲抑制,世间上为我是老大,你们都不行,你们就听我说。 所以说自己非常好强,常常要去出风头,你看喝了酒的人,要以他为主宰。 没有边际的,你今天不听就不行。 你要遇上这样的酒疯子就只有让他,喝醉了酒这些人情世故就忘记了,一味地把自己表现出来。 见人有善,妒嫉恶之。 见了别人有这种长处了,有这种好处了,他往往就要产生嫉妒心,厌恶别人。 喝酒之后就这样愚痴,妒嫉心非常强。 无义无礼,就是世间上这种事物过程当中存在的本身的道理,你要把这种道理要觉悟了,自然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能恰到好处,如果不知道道理就难了。 儒家讲得好,要度化世间上一切人,这时要先把你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最高的目标是让天下的人都能觉悟。 你要让天下的人都能觉悟,要把你所在的国家治理好,就要把你小家要整好。 你小家没整好,你怎么治国家? 要想把家里做好的话,你自己以身作则才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要做得很好,所以要修身,身怎么修呢? 要有见识,要有学习。 事物内在的道理我们自己要明白,不懂道理就很艰难。 没有学习,没有见识,对于世间上这些道理自己不清楚。 往往对于这种事物内在的道理我们没觉悟,做事情就不能做得很好了。 我们现在要觉悟,觉悟世间的真理。 觉悟万事万物之间内在的道理,恰如其分的做事情。 理就是要知道这种人情,万事万物过程当中,自然有一种礼节。 人要讲礼节。 夏天当中,天空当中的大雁,他在飞行的时候都是有礼节的,一个团队精神。 礼节表现在相互尊重,要顺人心,所以说决断是非,要能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做,这叫义。 要知道规矩礼节,老和尚回来了,按道理是全寺庙所有弟子钟鼓齐响,迎接。 你没有得到通知消息,下来之后,大家都要去给老和尚顶礼,这都是一种规矩礼节。 不懂这些规矩礼节,一个寺庙里就缺礼仪,那就修不好。 人与人之间你不尊重我,我不尊重你,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那是非常艰难的。 丛林当中非常讲究礼节的。 方丈和尚要出门要给客堂告假的,客堂要组织众弟子给方丈和尚送行,方丈和尚回来了要接驾。 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些礼节了,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来修行。 所以说大家要注意,你不要说是顶礼老和尚,就是外面来一个客人,各方面都要做得到位,所以修行就体现在这些地方。 一个丛林当中,佛教做得怎么样,就要看表现的形式礼节是不是具足,然后才说看你内心。 很多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就是落于顽空当中。 所以大家要知道,在这些规矩礼节当中要来学习,不能没有礼节。 每一个礼节当中都有内在的道理,培养的是我们警觉之心,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恭敬的心,顺乎人情的心。 所以我们就不能像喝酒的人无义无理,违背了尊卑大小的礼节,那就是无义无理,没有道理没有礼节。 无所顾难。 自己还以为正确,别人劝他还听不进去。 喝了酒的人只有他说的,你再怎么劝他也没用。 自用识当,不可谏晓。 要到达这种地步就越来越愚痴了。 现在人与人之间你劝我,我劝你,这是相互之间的帮助。 在佛门当中有一种老话,骂不退,打不退是佛门的宝贝。 我们修行往往是不能忍辱,别人的重话不敢说两句。 一说他的脾气比你还大,那就艰难了,修行就要从这些地方修。 你做错了事情老师就要批评,要是你能知道这事我做错了,人家批评我是对的。 在批评当中就学会了,就进步了,不管他骂我打我,我总是能欢喜地从中学到东西。 所以骂不退打不退是佛门的真宝贝,修行要吃这样的苦,忍这样的辱。 要靠你自己的悟性很难悟到,需要他山之石来帮助我们。 我们的心要时时听得别人的骂,能忍辱负重,古来的大善知识都是这样。 你要是受不得这种气,你就成不了大善知识。 要受不了这种辱也不能成大器,你现在要是受不了苦,谁能够传你什么东西呢。 世间上那些学手艺的,师父都要故意来锻炼弟子,要磨练他。 要增加你的能力,让你不具备的素质要具备,让你没有的能力能成就。 所以在这些事情过程中,世间上的苦不是白吃的,要白吃了苦就可惜了。 要能明了道理,要能学习这些东西,你才能有所成就。 喝了酒的人愚痴,不听人劝,那就不是修行人的心态。 往往是面对众生侮辱诽谤,言语是非长短忍受不了。 如果这样,在世间上你就不能得到众生的加持,从哪里来成就? 往往就是在相互之间的磨力当中来成就你。 要以感恩的心生活,感恩那些破坏我的人,他成就我的忍辱能力,感激算计我的人,让我知道人心险恶,常常心存感恩,以众生为敬,这时自己才能进步得越来越快。 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 这些喝酒的人,父母六亲眷属,家里吃喝这些东西需要,但他一点都不担心。 不喝酒的人他还想得到有一个家庭,常常挂念。 喝酒了呢,对于家庭的吃喝拉撒他一点都不忧心。 这些家庭维持生活,有没有都不顾,一点都不忧心了。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 对于父母的恩德自己无动于衷。 没有这些恩义存在于内心,不知恩报恩,也不知礼仪。 对于事物之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帮。 喝酒之后就是这样的。 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 由于整天在迷迷糊糊的醉相当中,心里常想的就是恶念头,口里说出来的就是伤害人的话,做这些恶业。 自己身体上常常作这些杀生偷盗邪淫,所以身口意一点善法都没有了。 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 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 由于没有智慧没有善根,他的信心就没有。 信心是信哪些呢? 首先是佛法僧三宝。 诸佛是佛宝,经法是法宝,贤圣是僧宝。 所以说不信三宝,佛法僧是真的是假的? 他不相信。 由于愚痴不信三宝,不信能超脱出成住坏空。 那叫度世,能把这些有漏的,无常的世界能超脱,能解脱开来,所以行道的目的是这样。 由于这些无常,那就是一种苦恼,从我们心念,虚妄心念当中生起来的。 不信修道可得度世,说修道能超脱于生死境界。 给我们说我们的烦恼引起了我们的生死境界,把自身的烦恼对治了就是修道,生死就能解脱。 所以不信修道可得度世,就是不信苦集灭道四谛法。 第三种不信呢,不信死后神灵更生,不信三世因果,不信六道轮回。 死后神灵更生就是六道轮回。 我们现在身心世界变来变去。 从一岁到一百岁,身体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有一个成住坏空的变化。 从小时候看到过你,你长到三十岁人家就不认识你了。 形象上虽然有所变化,中间有一个不变的,谁知道呢,你知道。 所以你从娘的怀抱里,一直到今天六七十岁,你一直记得我三岁的时候怎么样。 你怎么知道这种东西呢,所以从这种变来变去的东西有一种不变的自然为我们所有,就是神灵。 要知道这个东西变来变去他不因为你变老而变老,有这种真心的时候,哪怕你睡着了,这种功能叫自性佛宝,当下具足。 你痛苦的时候,他在,他不随你痛苦而痛苦,你痛苦的上虚妄心。 能有这种觉悟,里面有神灵,所以说你这一辈子哪怕你从小到大,这种神灵之心是常在的,乃至你将来一口气不来了,这种神灵照样存在。 那叫神灵,现在世间上的人不相信有这种东西。 我们现《无量寿经》就要讲完了。 大家可以读一下《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就叫神灵的。 读《楞严经》能明心见性。 用这种心来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讲这个。 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是可以证明的。 《楞严经》有各种问答。 让你能认识自己,明心见性,能依真心而修行。 正当修行的时候,我们不用真心修就很艰难,所以要明了自心。 世间上的人呢,往往就是不相信生死轮回果报。 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 那就是善恶因果报应,他这种信心建立不起来。 不知道我们受苦的道理,欢乐的道理,他实际上就是盲目的,对于我们现身世界不是很明了,不能认识自己真心,不信善恶因果。 如果不信善恶因果他在世间上就是为所欲为,不相信有生死六道轮回。 今天国家改革开放,贪污受贿,腐败为什么这么多? 我们人这一辈子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他相信这个,而不相信死后有神灵更生。 他不害怕这种真理,只害怕法律。 他能逃得过法律的监督惩罚他就好,钻法律的空当。 只要你法律没有抓住我,那你就拿我没办法,他无所畏惧。 我说我们这里老居士他们还比你共产党员更先进,掉在地上的钱她不会去捡。 我说先进文化具体的表现就是要表现在这里,表里如一,自觉自愿的素质。 所以说他要相信这种死后神灵更生。 我们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这些就是三世因果。 我们是怎么样从昨天到达今天,我们怎么样从昨天过度到明天的,三世因果就清楚了。 所以不信这样的道理,往往在世间是胡作非为。 他喝了酒没有智慧,他不信这四种真理,所以没有善根。 欲杀真人,斗乱众僧。 欲害父母、兄弟、眷属。 这时就因为不信三宝,不信善恶因果,不信六道轮回,所以说他就敢于欲杀真人,就,是阿罗汉。 为什么阿罗汉叫真人呢? 真是真理,能证到真理的人叫阿罗汉。 全部开悟了,能断见思惑,能把所有的烦恼全部不生起来。 能觉性所讲法,能忍可,即无生法忍,能成就一切出世间功德,能为世间上的福田。 所以说阿罗汉有三种含义,都是讲悟真理之后他所带来的好处。 我们面对这些阿罗汉的时候,本来应该生起无上的恭敬之心,但是喝醉酒了有嗔恨心,想杀害这些阿罗汉,破坏和合僧。 (大众和合一起,修道学习佛法和合团结地住在一处。)如果我们以种种手段离间三宝弟子,让这些人变得不和合了,这个叫破和合僧,叫斗乱众僧,是无间重罪之一,将来堕落无间地狱的。 连自己的父母亲都要杀害,这是由于喝酒了,没有信心而增长嗔恨心,所以六亲眷属就讨厌这些人。 六亲憎恶,愿令其死。 一个家庭里欲哭无泪。 所以常常家里的人都在咒他,大家都很憎恶于他,愿令其死。 所以说到最后连自己最亲的人都背离于自己了。 所以饮酒就得到这样的果报,这是现世的恶。 因为喝酒来增长贪心嗔恨心愚痴心。 所以说因为喝酒了,增长自己所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在世间上造恶多端。 下面是因为饮酒之痛引起的现世的现报。 如是世人,心意俱然。 愚痴蒙昧,而自以智慧。 像这样的人都是这样没有智慧,起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没有正确的智慧,不信因果,世间真理无所晓知。 像在心底不开窍,但这些人还以为有智慧,自以为是,这就是愚痴到极点的表现,越愚痴的人他还觉得自己很有智慧。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因为不知道这种三世因果,所以不信三世因果。 我们这一辈子从哪儿来呢? 他从来也不关心。 世间上的人是不是不关心这种事情呢? 不关心。 我们现在离开三宝弟子,你进入一个村庄有多少人相信这些关心这些事情。 你去作一下社会调查有多少人知道这些事情? 一个村庄一个县一个省没有多少人过问这种事情,所以这是愚痴,没有远见。 因为不明因果,也不能够发起利他之心,只能够自己利益自己,一心一意只是自私自利,所以他在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没有人心,不能顺于人情,他跟外面的就是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不仁不顺,不顺人情,处处和人家斗争,就因为自私自利心,没有仁慈之心。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把天下的老人都当成自己的老人,把天下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 所以胸中有五湖四海,能为人民大众着想,那叫仁慈之心。 爱人利物,这叫仁。 所以说你自己不想得到的,你自己厌恶的这些痛苦,众生也厌恶。 所以我们现在自己知道生死因果,能发大慈悲心,这跟仁慈心是相联系的,不仅是为自己,愿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这种利益。 没有智慧的人就要成就自私自利心。 所以说就是不仁。 顺是和顺,我们说顺于人心,方便善巧,能度化众生。 有很多人不明白这句话,和众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你才能把佛法弘扬到他内心里面去,让他自觉自愿,能善巧地把现在的导引到佛法当中来,那叫顺乎于人心,善巧引导众生。 这些他是完全办不到了。 只能一心一意地为自己着想,哪里想到去照顾众生呢。 恶逆天地。 而于其中,希望侥幸。 欲求长生,会当归死。 自己逆天地而动,天地之间有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他偏偏不信善恶因果,那叫恶逆天地。 而于其中,悕望侥幸。 欲求长生,会当归死。 在这里面,他做了这样的恶事,他还饶幸希望得到长生不老,世间上一切的好处都要归我,这就是一种妄想。 没有基础,以虚妄之心来求这些果报求不到。 所以往往这种人是不会得到这些的,最后免不了生死病死,在三道中受生死的果报。 慈心教诲,令其念善,开示生死善恶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 遇上那些善知识用慈悲心来教诲于他,令他能修行善法,给他开示生死六道轮回,开示因果之道。 但是他不相信,他总有种种怀疑。 犹豫不决,你去世间上讲经说法,有多少人能信。 他说我是半信半疑,他并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是什么。 他说我还是行善,你给他讲善恶因果,世间上自然的道理他不肯相信。 表面上说相信,但是内心不接受。 往往与真理不理解,有距离而说相信,那是哄自己,也哄别人,他所说的信佛仅是表面现象。 苦心与语,无益其人。 不管你苦口婆心给他讲说,没有多少意义。 他当耳边风,他对佛法没有信心,你给他讲他也听不进去。 方便善巧引导,没有根基的,你给他讲他听不进去,对他就没有利益。 往往对于这种人很不容易,原因是什么?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他心里不信,有种种烦恼,无明执着,心里也包括了。 他相信未来,心中有成见,自然关闭其心。 把自己的开悟之道堵塞了,所以自己内心不能开悟明了,这就是现世的报应,这就是愚痴。 遇上善知识给他讲他也听不懂。 为恶呢自然有世间上的果报,由于饮酒而引起的现世的痛,下面是烧。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不预修善,临穷方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一辈子不行善,等到我们将要死的时候,恐惧,后悔都来了。 但是没有预先修善业,自己才感觉到贫穷后悔,还有什么用呢? 来不及了。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 六道轮回。 与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三恶道,一般阿修罗分布于这五道当中,不单独例出来就是五道。 所以天地之间众生六道轮回,善恶因果这是分明的,非常清楚,这生死轮回的境界。 动物有多少,畜牲每天要出生多少,每天要被宰杀多少。 所以在五道生死轮回过程中,生死的境界是非常大的,表明生死轮回之道黑暗。 众生被杀了,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痛苦。 老人死掉了,我们也不知道他去哪里,往往都是你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像这样的生死境界非常大。 恢廓窈冥,浩浩茫茫。 生死没有边际,什么时间我们能超出呢,你不信善法,生死就像大海无边无尽,生死很难超脱的。 虽然这些生死境界我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其间有一个根本的因果规律贯穿于其中,那就是:善恶报应,祸福相承。 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这些生死有谁能代替我们呢? 只能自己承受。 一旦做下了这种恶业,业开始显报了,好象命运当中早就安排了。 你只能按照这种道路走。 数之自然,应期所行。 殃咎追命,无得从舍。 这些罪过如影随行,我们逃脱不了。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善人行善能善善无尽,依善而得乐报。 自己不执着,把自己的快乐福报拿来作善,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了,以小乐感大乐,以大乐感无乐,究竟之乐。 以小的智慧来生出大的智慧,以大的智慧生出根本的智慧,那就叫良性循环,所以做善的人就能达到良性循环。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信恶的人也能进入循环,恶性循环。 因为烦恼又造恶事,将来受更大的苦。 冥是幽冥,我们现在没有智慧是黑暗的,因为这些黑暗,我们做了这些恶事更没有智慧了,所以那叫从冥入冥,恶性循环。 谁能知者? 独佛知耳。 只有佛知道这些。 没有多少人开示这种道理。 教语开示,信用者少。 佛要开示众生入佛的智慧,但是世间上有信心能够相信佛法,能用佛法修行的人是极少。 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所以这些众生不追求智慧,不皈依三宝,就无法超脱生死。 生死不休。 恶道不绝。 所以我们现在没有智慧,跳不出生死轮回,不能改恶从善了。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 像世间上这种饮酒作乐,耽误自己,增长自己贪嗔痴慢疑的心,这样的人言语是表达不尽的。 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 将来他们堕落于地狱恶鬼畜牲,无量苦报的时候,自然的果报。 展转其中,世世累劫,在这种恶道中展转,痛不可言,因为饮酒增长贪心,增长痴心,增长嗔恨心,造恶多端,将来受到的报应就在生死轮回过程中。 难以解脱,受苦无穷。 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是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 这就是从饮酒所做的恶事和受到的现报,将来还要堕落三恶道。 这种心情奔于痛苦生死境界。 轮回世间就是这样。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苦啊。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所语如语,心口不转,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最后一段专门教我们要改恶从善,我们在饮酒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要能觉悟自心,要制服自己饮酒作乐,增长贪嗔痴的心。 要端身正念,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要口不应心,要以至诚恳切的心来利益众生。 不要打妄语,心口要相应,不要搞虚伪,哪怕是天下的人都不修行善法,我自己也要好好地修行善法。 只有把我们自己能超脱出这些烦恼无明生死冤家对头,将来我们才有能力度化众生。 所以我们现生来做事情可以得以解脱,到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闻法,究竟成佛。 这是第五种大善了。 给大家说这五痛五烧,要让大家生起出离心。 西方极乐世界清净不离自心,心净则国土净。 修行的人要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就是向往自己的清净心,增长善根。 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己修出来的,所以说虽然说阿弥陀佛功德无量,我们自己不修就很难到达。 所以我们要以信愿行三资粮来净化自己的烦恼,我们往生就能快些。 娑婆五浊恶世非常痛苦,烦恼种种,这些是由于我们自心不清净引起的。 由于行五恶,而召至的现世果报。 我们现在修行的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自心不干净的烦恼五恶要对治掉。 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守持五戒,否则能不能往生还成问题。 所以修行的人要发菩提心,孝敬父母,恭敬师长。 一心念佛,发愿往生,成就菩提,所以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心造就的,娑婆五浊恶世之苦也是我们自心造就的,都不离于自心。 所以念佛就是念心,念经就是念心,讲经就是讲心。 我们讲《无量寿经》,讲的是我们自心起心动念在干什么,能有什么结果,而这些结果是不是我们愿意追求的? 如果我们不喜欢这样的果报就要反思我们的方法、行为对不对。 没有对时,就要发出离心,悔改之心。 发布时间:2024-07-07 09:14:58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