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安居讲法》讲记十五-皈依佛 内容: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讲记十五三界一切万相都是因缘所生,有只是虚假的有,不是真实的有。 站在诸法自性皆空的角度上来说三界都平等的,万法都是平等的。 等观三界,空无所有。 在诸法空性的角度上来观察诸法都是平等的。 这也是一种智慧。 用空性的智慧观察世间万有,相有理空——从事象上来看好象是有,从真理上来说就是没有。 没有一个真实的相状、不变的相状,这是一种般若空慧。 自求佛法,具足辩才。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这种空慧。 一心一意的呢,只是追求佛法。 不象我们现在,往往学佛,仅仅是一种业余的学佛,专业是找钱。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就是一心一意地修行佛法,他们的用心不一样。 有无碍辩才,为众生演说佛法,就要有这种辩才。 所以等观三界空无所有,是对治自己的烦恼的。 自己利益自己要有这种空慧,自求佛法。 你要想得到根本的利益,就要从佛法当中去。 等观三界空无所有和自求佛法这是自己修行,自己利益自己。 要从这个地方来。 我们自己学到佛法了,不仅仅是自己对治自己的烦恼,我们还要发心,要用这样的佛法利益人世间,利益一切众生。 怎样利益众生呢? 你要具备无碍的辩才,你给别人讲说佛法没有辩才是不行的。 你把人家说不服,道理讲不深透,往往众生的好奇很多。 疑问很多,没有无碍辩才是很难度化众生。 平时不问问题就算了,一问问题,众生的疑问最多,你要他学好,我们要利益众生的时候必须要有这种辩才,在化度众生的时候就要有这种能力。 有这种辩才才能除众生烦恼之患。 众生有这些疑问就有问题烦恼有不安。 所以我们要具备这种辩才之后我们就能发生这种大用。 把众生的烦恼病去除。 那是度化众生。 辩才呢,通常我们说有无碍辩才。 一般说有四种无碍辩才,叫四无碍辩才。 我们这种辩才在哪些地方来成就? 在哪些地方达到无障碍? 第一是,诸法内在的含义我们要通达。 所以这叫做义无碍辩。 我们世间有一种义,叫见义勇为,这个词语你能懂吗? 义就是应该做的。 世间上应该做的是什么? 平常都在讲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断恶修善度众生都是该做的,那就是真理就是戒律就是实相因果,所以义无碍辩才就是要把诸法实相要能明白。 因果法要彻底明了。 这种戒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你要非常清楚。 而且为什么不该做,这里的道理你要能通达无疑。 那叫义无碍辩才。 通达因果真理,通达戒律的开遮持犯。 学佛就是我们要知道该做什么,为人处事该怎样对待别人。 我们常说十善业,那就是我们该做的。 进一步就是戒律,通达这些戒律。 你受居士菩萨戒,你对这里的开遮持犯呢。 所以初一十五是非常热闹的,是法上热闹,清净地学佛。 我希望我们在三个月安居过程中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出家人诵戒,在家人也诵戒。 你把你所受的戒律读一读,讲一讲,知道我们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我们修行就是要修正不正确的行为。 你不知道怎么修行呢? 所以慢慢地我们要出一些考题。 我们把平常生活过程中,最容易让大家误会的心态找出来,包括说的语言,一个一个拿来我们自己面对。 看你怎样来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 好多人对道理是听不进去的你讲太深的道理后他听不明白。 你要在行为上要给他说得非常清楚。 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他讲的是这层道理。 老百姓你就只管给他说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对老百姓最有信仰的虔诚,你只要告诉他,他就能这样奉行,你要给他讲这应该怎么做,你很难让他弄明白这种道理,他是不是愚弄老百姓呢? 我在对比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讲不讲道理。 讲的道理比汉传佛教还要深刻,玄妙。 但对于一般老百姓不要讲这么多。 怎么修行怎么持咒,怎么顶礼怎么供养三宝。 象我们这样一个大殿堂四周都是佛教,他留下的空间并不多。 你进去后你就感觉到这些高大威猛的佛好象在开会你进去显得很妙小,只能瞌头,顶礼。 把佛的伟大,菩萨的慈悲显示出来了。 所以西藏的佛教氛围很浓。 汉传佛教道理讲得很多,天台般若净土禅宗。 讲得非常玄妙,非常圆融。 但是人家就有人批评,讲理讲多了。 他说天台讲道理,他的这种哲学上的道理发展到一种机制。 但就是由于这种道理发展到非常圆融。 天台宗往往就后继无人,非常高深,有多少人能掌握呢? 没有多少人掌握。 越朝深里讲,体验的可能就比较小一些。 必须要善根利智的人才能懂道理相应。 一般根基差一点的就艰难。 道理讲多了相反不是好事,但什么道理也不讲也是一个问题。 就要看怎么样适中。 道理讲得太多了,有人就在埋怨,说师父你们怎么只讲经不念佛啊? 大家在念佛的过程当中相应的道理没明了,念佛念得不懂道理,我们希望能对这种弊病能有所纠正。 但是这种道理又不能讲得太多太深。 有好多人也不相应。 净土内在的含义法门你们清楚,要知道我们修行的法门内在的含义。 我们自己修行是一回事我们要把佛法带到世间上去又是一回事。 当你要把佛法带到世间上去,我不能开口闭口我们佛教。 你到世间上去不一定以佛教的名出现,把无我奉献带到世间上去,也许人家听不出来是讲的佛法,但是人家很喜欢这种道理。 所以把这种理念要理解,要带到世间上去就能突破宗教的界线。 这就很好。 那种突破概念之后,内在就是义无碍智的义。 理念要知道啊。 诸法的内涵要知道。 当你讲经你不知道这种内涵怎么讲? 很难讲。 这是第一种辩才叫义无碍辩。 第二种辩才叫法无碍辨。 什么叫法呢? 法和法的名义要结合起来。 从这些名言概念当中他能够了知这种法的内在含义。 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来通达诸法的名字,没有障碍。 所以说,与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法要善巧地安立。 在所说的名言概念当中,自己能把这种名言概念能消化。 当你不能消化,我们现在把经书给人家背一遍,你看这讲得多舒服啊,人家一听听不懂,太专业。 古代汉语今天人听不懂,佛法的专业术语,一说出去众生听不懂。 名言概念是一个大的障碍,你要把这个要吃透,化为我们通俗的语言。 换成众生能听得懂的语言。 当你还没有消化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用他听得懂的语言给他说。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法的名字怎么来的,名言概念怎么安立的,诸佛这样安立这个法的名字是有深刻的内涵的。 你吃透了才能为众生讲经说法。 这是第二种无碍辩才,对于法的名象要能清楚。 第三种是词无碍辨。 我们讲经说法用的是语言,这种语言来讲说这种经,随众生能理解的语言我们能让他听得懂。 对于一切的众生要性不一样,方言不一样。 语言背景不一样。 他的接受能力不一样。 你要把这些完全考虑在内,针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法,能方便善巧让他领会佛法的真实内涵。 有的人要详细地讲解,从理上来深入佛法。 你可以给他详细地讲解,有的人呢,他就适应于简略地讲说。 他能从简略的语言当中得到修行。 我们要从讲说的语言上随时掌握我自己应该怎样讲,让他能清楚明了,我们要学会怎样说话就很了不起了。 所以说,针对什么样的众生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要达到完全没有障碍,给一切众生说话的时候都恰到好处。 要了解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平时鼓励大家要修和合众,大家要团结要多理解别人。 当你理解别人之后,你才知道说什么话能让他明白道理。 如果你连众生都不理解,你怎样去度他。 他能听懂什么样的话,你不钻研你怎么度众生? 所以这种有语言上的素质,语言的功底非常好,要学会怎样说话。 现在有很多居士你叫他讲他不会讲。 语言上,当他坐在讲台上他就很有障碍,不知道怎么来组织语言,一看到这么多面孔他恐惧紧张。 所以我们人人都要锻炼,把语言的技巧能掌握。 怎样说法能顺于佛法的含义,又能顺于众生的根基。 要知道这句话出去对众生要起什么样的作用。 语言的运用上自己要达到运用自如。 第四种乐说无碍辩。 非常喜欢说,老法师有人听法时候,他怎么累怎么困他都要讲下来。 他欢喜,只要有人听他就喜欢讲。 以这种善法欲,天台宗专门有随喜五品的修行。 他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我没弄懂怎么给别人讲? 在讲解过程中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有助于你自己的学习。 你理解了给众生讲是利益众生你讲的过程当中,我们发心利益众生而讲经说法。 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就是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 你原来还没弄懂这个含义,在讲说的过程当中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加被。 所以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法门。 在随喜五品的修行过程中专门有读诵讲说赞叹,都是修行的法门。 所以我们现在能理解多少讲多少,这是一种学习。 一天一天就增加自己的智慧。 开始你讲得很艰难,后来讲得很自在,开始人家听不懂,后来慢慢就能听懂了。 一个字你能讲几天就越来越深刻了。 随着自己智慧的开发。 菩萨能把一切智的含义讲出来,能把八万四千法门的道理全部贯穿讲透,他所说的法都是真实的,随着可以度化众生的根基,众生就能得到无穷尽的利益。 他们喜欢听闻什么样的法就给他们说什么样的法,具备方便善巧,让别人听起来不会感到满足厌烦。 所以在这种过程当中以欢喜演说的辩才能力,这种乐无碍辩才。 天台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的妙字,三个月说妙字。 讲得太透彻了。 所以说这就是有辩才,要说无碍辩才。 我们自己在佛法过程当中呢,我们自己要具备无碍辩才的时候,才能利益众生掌握诸法的内涵,诸法的名相。 在言语的运用上,运用自如。 给一切众生欢喜讲说没有障碍。 让一切众生都欢喜听,能听明白。 这是你的功德,修行四无碍辩才的时候就是你的功德,也是利益众生的资本。 所以能除灭众生的烦恼之患。 如其本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从弥陀如来智慧神通加被。 你等空三界空所有的智慧从弥陀如来边上生,你具足辩才,你的辩才从弥陀如来的加被当中出生。 你能够去灭众生的烦恼之患,从弥陀如来边上出生。 弥陀如来是我们的法身父母。 弥陀如来的根本力量来成就我们,度化众生自利利人的根本。 时时刻刻要不离佛,念于这些空慧,辩才,来成就度化众生烦恼的能力。 从如来生,解法如如,理解佛法有真俗二谛。 就是能知道一切众生的根基,善巧安立一切法的名相。 亲近弥陀如来我们也能理解二谛,如其所有,尽其所有。 解法如如,如其真谛,都能圆满觉悟。 善巧地知道这种集,烦恼集合起来就是生死的因,就是烦恼因的集合。 灭掉这些烦恼因,修道到究竟成佛。 从因至果。 把这种从因至果,就是世间法,乃至出世间法的一切真地都能完全知晓。 我们平时诸佛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此时苦,汝应知。 从四谛法中给你讲,这是苦,对你有逼迫性,你要清楚。 烦恼是感未来受苦难的作用,集就是苦的因,灭呢就是寂灭,一切烦恼究竟不生,谁才能达到烦恼究竟不生呢? 诸佛。 这种烦恼。 一切邪见也根本不起。 能够知道这种极灭,就是四谛法当中举出两种,最后的因和最后的果。 出世间的因和出世间的结果,世出世间法完全包含,都能善巧地知道。 众生喜欢听什么法,就给他讲什么法。 总要让你能得到利益,这是从如来这种智慧,由于对于佛教有非常善巧方便的理解思行,他的内心不再欢喜于世间上的男女长短是非。 这些说来有什么用处呢? 对我们自己了生脱死没有半点的作用。 所以说让我们流落到三界,世间上的人都会说光是俗人,世语,世俗的话语。 这些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再欢喜于世间上的世俗语言,在讲解怎样对治烦恼,了脱生死。 一心一意地讲学佛法。 我们自己领会了佛教,能精进于佛教。 我们自己开言吐语的过程当中,具足了演说佛法的善根。 赞叹三宝功德的善根,这是口业上具足了。 前面是意业上具足。 从如来身解法如来。 内心里有这种智慧,口业上能讲说佛法。 不为世间世俗语言。 在行为上修诸善本。 一切善的根本。 善就是根本。 所以善本也有许多解释。 第一种解释就是善的根本。 要明心见性。 一切修行都是为明心见性。 如实知自心。 只要我们能够认识自心,三千大千世界再没有其他的东西,尽虚空遍法界唯一真心宝藏。 我们能认识我们的真心的时候明心见性,善恶都是从这里生起来。 修行要认识自心,明了自心。 善就是一切利益的根本。 我们要求利益,要求世间的利益,出世间的利益。 所有的好处所有的利益修行善法。 我们要把一切善法要修起来。 我们要把一切善法都回想到明心见性这个地方来。 自成佛道,我们内心要发菩提心,要发心究竟成佛,佛道是什么? 就是成佛的方法,成了佛之后度化众生。 在因地里修学成佛的菩提心。 到果地里究竟成就菩提觉悟。 然后度化众生,这就是佛道的根本。 所以说,能够知道世出世间法,一切法本来皆空,无有生灭,生灭只是假象,在生灭当中有不生灭的东西,能显现不生不灭的本来,所以能了知这一切法都是寂灭相。 自性本空,空性如如,没有生灭。 有这种智慧的时候能对治生身烦恼。 什么叫生身呢? 我们现在的身体是从业而来的。 “无业不生娑婆”我们佛教上讲的惑业苦,由迷惑造业,由造业受苦。 现在肚子饿了,因为你有身体,你瞌睡来了,你有身体。 四大在有当中,要受有的制约。 为人不自在,自在不为人。 所以这人说我今天不吃饭,不吃饭是你自找的。 你要是没有造业,怎么有今天这种身体? 都是从业中感生来的,烦恼就是生身的根本。 我们说无明,一切到生老病死,所有因缘给你讲得清楚,一切法本来皆空,生灭只是一种假象,不生不灭才是真象,知道这个真理之后能灭一切生死果报。 完全超脱,用空慧来对治我们自己的生死烦恼,让烦恼能消灭,内心里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无明,包括烦恼完全消灭掉,这种身体是一种习惯。 我们今天没有身体你习惯吗? 有很多人念佛没有身体了,他非要有个东西让他抓住才甘心。 他空不下来,知道一切法究竟寂灭,他把烦恼的习气全部消除。 我们现在对一切有的执着,身体的执着,万事万物的执着,执着的习气完全消除。 佛法在名言概念上来讲,烦恼习气是贪心的习气,贪称痴慢疑,那就是我执了。 执着的烦恼,坚固的执着。 对一切有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坚固的执着——烦恼是贪称痴慢疑,由学戒和贪称痴漫疑两种习气完全空除尽。 要超脱出三有果报的修行,很不容易。 什么叫执着? 我们的身体已经形成执着了。 如果这个身体哪一天死掉了悲痛万分,舍不掉。 现在搞修建的过程当中,已经死了很久的人,你把他的坟移开,他不高兴,他要闹鬼。 所以一般众生对他的身体是放不下的。 现在居士也是这样,听经闻法,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他就是一种执着。 所以身体死掉了他还要执着他。 对身体的执着,坚固,无明烦恼的执着。 有没有? 死掉了他还有,那很艰难。 我在高寺接收了很多骨灰,大家都不敢去,说晚上听到有很多人在那里说话。 有很多人死掉了他的骨灰被烧掉了,他的灵魂还不愿意离开。 你想解脱生死,怎样能解脱生死呢? 对于身体不要太执着,身体不是你的。 现在男女的身体,你执着身体是我的,到最后他说你要把我烧掉哦,死掉了他还执着他的身体。 你叫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不去,他要守着他的骨灰坛子。 这时怎么能往生呢? 烦恼的习气最粗重,对有的执着是最微细的。 学佛的人要争取把对外有的执着现在要开始放下。 放不下不行,修行就是障碍,往生就是障碍。 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身体放下,修苦行。 人家不干的事情你去干,扫厕所,把自己的执着去掉。 人人都不愿意去,他不愿意,人家不愿意干的事情我去干,是对治自己的执着的。 忍辱也是修苦行,别人骂我,打击我的自性心很自然。 我们自己以前的业并不圆满,所以今天来受果报,别人就要批评我诽谤我。 连释迦牟尼佛都有人诽谤他。 你的要求不要太高,你能和释迦牟尼佛相比吗? 我们现在还是众生你就希望别人不诽谤你,不批评你。 有批评是很正常的,在接受了众生的批评中把自我强烈的观念能对治,批评你受不了,你的心老是放不下,我执就显出来了。 如果你忍受得下去,不分辩,很善巧的我执就开始对治了。 你自己受了就行了。 接受了之后,乃至你什么也不受呢,有人送你礼你不接受这个礼品是谁的呢? 还是他的嘛。 这是个比喻,还有一个比喻是什么? 如仰天自唾,向天上吐口水,肯定还是落到自己身上。 恶人见了善人要诽谤,往往我们想诽谤别人,对别人并没有多少损伤所以我常教大家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你把人家说赢了又怎么样? 最多增加了一点虚荣心而已。 到最后你就是一个是非婆,到最后你的快乐就是一种虚荣心,虚妄的我执在开始增加。 本来没有一个我,你老是说我赢了,那是虚妄的东西嘛,根本没有的。 你偏在没有的东西中来找自我的感觉,那就是自我欺骗。 虚荣心就是我执的增加,虚荣心是一种生死根本,我们要能出离生死的根本就是要忍辱。 非常艰难的,你要能忍受,人家做不起来的你要去做。 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以身供佛,燃身供佛,燃顶供佛。 佛法都是为了对治根本的无明,虚妄烦恼,坚固的执着。 把这种无明烦恼习气全部消灭。 在现实生活中去锻炼,当你不锻炼是没有办法的,家里的人打你有什么办法呢? 深深地忍受,慢慢学会了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身分,不敢反抗。 现在就不行了,他们要强调平等,小孩知道什么,他错了你不敢教育他,他没有学会一种东西,他慢慢长大了我执越来越膨胀,受不得一点委屈。 所以这种待人接物他不会,不知道怎么忍让。 在世间上就是强烈发展,所以现在的娃娃非常难以教育,动不动就跳楼,这就是自我的刚强,个性的刚强,难以教化。 没有办法,你不敢说,我们要认识到这种习气毛病来源于我执。 我们要感谢伤害我们批评我们的人,为什么? 他们成就了我们的忍辱力,他们教我学会了忍让。 教会我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上不止是我,还有许多的众生。 众生当中相互忍让,和合。 我们要感谢这些人,在忍辱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你不会学佛就要拿鞭子打你。 所以知一切法,我们要在生活过程当中,在忍辱过程当中,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修苦行。 所以要跟自己对着干,相当不容易啊。 会学佛的人是自己跟自己斗争,以善来斗争恶,自己和自己斗争。 你要把天下的人打赢不算英雄,要能战胜自己才是真英雄。 往往在外面能战胜很多人,不喜欢和自己作战。 这时你的烦恼执着虚妄分别,你就很难对治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怪恶习不好对治,学法过程就很艰难。 要能知道一切法皆自寂灭,对一切的烦恼身身都能放下,能修苦行来对治他。 闻甚深法,心不疑惧。 听了非常深的佛法我们自己不恐惧,如果我都没有了我为什么要修行要了生死,断灭空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他的怀疑心,恐惧心就能生起来了。 我们听了这种非常深刻的法我们不要怀疑不要恐惧。 在《具舍论》当中讲了听了非常深刻的法,自己起不了信心,或者不能理解,高推佛智。 这是佛讲的法,也许我现在根基还不成熟我不明了。 等将来我根基成熟了我一点也不怀疑。 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他说的都是真话,等根基成熟了之后就能理解。 以深刻的信心不怀疑释迦牟尼佛也不怀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能发生深刻的信心理解,我们就不怀疑了。 能深入佛法,这也是对于佛法的一种态度。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有这种能力,他一点都不怀疑不恐惧,能常常修行佛法。 不象我们现在仅是用业余的时间来修行,连续不间断的修行叫常修行,这都是自己利益自己。 断除烦恼执着,对自己有利益。 其大悲者。 深远微妙,靡不覆载。 用大慈悲心利益广大的众生,什么叫大悲心呢,我们感受到别人的痛苦的时候好象我自己的痛苦。 我自己不想受到诽谤,我也不诽谤别人。 我自己不喜欢受伤害,人家也不喜欢受到伤害。 我们感受到众生的苦难就象我们自己在受苦难一样,能够有大慈悲心,急众生之所急,痛众生之所痛。 要能这样,你的大悲心才能生起来。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有大悲心,都能为一切众生而念佛修行。 他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大悲心能为救济众生让自己迅速成佛。 他这种大悲心非常深远微妙,体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能成就深刻的悲心。 悲悯于一切众生在受苦受难,赶紧自己成就大菩提才有力量救度众生,这种大菩提非常深刻,你这种深远的大悲心,你不要只是在那里掉眼泪,如猫哭老鼠。 我们要用智慧去悲悯众生,要用智慧去救度众生,才是深远微妙的大悲心。 我们居士很愿意管寺庙里的事情。 师父们在管教这些徒弟,他要用他的方法来给师父建议,师父你不要这样管教,他要睡觉你让他睡嘛,要钱给他钱嘛。 这个娃娃知道什么呢。 你太严格了他就不跟着你学了。 所以发心出家的小沙弥那些居士喜欢得不得了。 有钱给他用,小和尚拿到钱高兴死了。 他又不买经书,去买乱七八糟的东西,小和尚有钱了就学坏了,再也教不好了。 你有钱你直接交给师父,徒弟不敢直接拿居士的供养的,他自己包里有钱了就为所欲为。 居士们也很喜欢,有好吃的给小和尚有钱也给这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没几天就被惯坏了。 我经常说居士们不要管这种事情,师父们知道怎样教育徒弟。 你不相信师父你来寺庙干什么? 这个时候你要反醒一下。 所以我们的悲心不要假,要真真实实地悲悯众生,要他好好修学,行善法断烦恼。 所以这个很难做。 包括我们现在,出家的同修也是这样,在家的同修也是这样。 你的悲悯心要从根本上去悲悯他,不要在那里掉几滴眼泪。 你有能力没有? 没有就好好修学念佛。 我们内江四十多万人没有多少人学佛,你就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才能救度这些众生父母。 我们自己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尽快成就三不退转承办佛道来度化众生。 弥陀净土法门是成就我们真实的慈悲心,体现在往生心上,非常微妙,当你没有这种往生心菩提心,你的悲心从什么地方体现? 仅仅是表象上,很多是悲哀心,不是悲悯心。 那有什么作用呢? 要发深远微妙的悲心,要以报恩心,菩提心来成就我们自己的往生心。 一旦往生,他的大慈悲才能显现。 要慈悲救济众生,救济的对象无量无边。 前面的深远微妙是说悲心的深刻。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慈悲心的广大,学习阿弥陀经的大慈悲心。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 决断疑网,慧由心出。 于佛教法,该罗无外。 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慧光明净,超逾日月。 清白之法,具足圆满。 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 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 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 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 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 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 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 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 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 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 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 如优昙钵华,希有难遇故。 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 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犹如象王,善调伏故。 如狮子王,无所畏故。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成就这样的功德非常殊胜。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 没有一个法不能修正的,叫究竟一乘,一乘就是佛乘。 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一佛乘就是让大家成佛,没有别的目标。 成罗汉菩萨,上生天上。 平时所说的人乘天乘五乘佛法,三乘佛法,就是一乘。 所以说就只为大家成佛,没有别的目标。 大家现在学佛,有很多诵经,离自己成佛还远得很,但是诵经中的感应他很骄傲,他说我诵经还是很有感应的。 那仅是一点小的好处,离我们成佛还远呢,不仅是为世间上一点点感应,一点点好处。 乃至我们以后能挣几个钱,不是这样的。 这就是到世间上,就陷进去了,他在寺庙短期出家几个月,然后就回去挣钱了。 我说我们学佛是为了成佛,不仅仅是一点点感应。 出家究竟成佛的道路他偏偏生不起信心来了,所以说这个一佛乘就是要求我们成佛不仅仅是为世间上的一点好处,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不会见到阿罗汉就不当菩萨了,要不断地进步,能把成佛的功德完全具足,叫究竟一乘。 至于彼岸。 众生是此岸,成佛是彼岸。 能究竟到达成佛的彼岸。 能把各种怀疑断除,智慧从自心中流露出来。 于佛教法,对于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都能了达。 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智慧广大如四大海水一样。 三昧是什么,定心,一心不乱。 定心,一心不乱的能力很具足。 有智慧,所以说他的内心非常光明清净。 超越日月,清净善法完全具足圆满,他自己的智慧内心象雪山一样明静,光明四照。 所以他能够把其它的东西能映照出来,所以说有这种智慧了之后,能从自心当中生起一种智慧,让我们能把功德法修行起来。 不管做什么功德,我们自心都是清净无疑,一点执着都没有,象大地。 不管你善的众生,恶的众生没有分别心。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的平等心能够象大地一样,对一切众生能平等呵护。 如清德水洗除尘垢。 我们的无明分别执着全部洗除。 用般若法能洗除烦恼习气毛病,象大火当中最厉害的火。 以烦恼为心,所有的烦恼全部都烧掉。 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走哪儿都象一阵风一样没有障碍,虚空于一切有无所住。 虚空能不能因为中国人长白一点就喜欢中国人,不会这样,虚空是平等的。 所以对一切万象没有执着,犹如莲花于诸世界无染污故,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万象也没有染污。 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 大的车能载很多人,菩萨发心救济一切众生,如大车能运一切众生出离生死的苦恼。 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 春天来了,天上的云一重又一重,云里阴阳极一撞电闪雷鸣。 把世间上没有觉醒的众生完全觉醒过来。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这样,走到哪儿都有这种能力,能唤醒众生。 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有这种能力走到哪里都能讲经说法,能讲经说法,非常方便具足。 你现在在讲经说法,我们自己对比自己就知道人家修行是非常具足的。 福慧二资粮非常具足。 如金刚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所以我们念佛一心不乱,象金刚山一样坚固。 邪魔外道影响不了他。 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 众生的最高一层,欲界中是最高最圣,福德最大,玉皇大帝。 以为他能决定世间上的一切。 其实他不是上帝,他的天福享尽还是会堕到三恶道中。 所以梵天王于欲界善法中是最第一了,比喻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修修行善法最为上首。 如尼拘类树,普覆一切故。 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修具备大慈悲心,能救济一切众生,保护一切众生。 如优昙钵花,希有难遇故。 只有晚上开一会,很难看见昙花,非常短暂的时间你能看见昙花开就很难遇到。 我们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机遇都是非常难遇的。 如金翅鸟,威伏外道故。 它专吃大海中的龙,它皈依佛法。 凡是佛教弟子在吃饭的时候都要拿七颗米来布施这些金翅鸟,它才能不吃龙。 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 西方极乐世界要什么有什么,没人偷东西的,没有必要藏这些东西。 娑婆世界的众生怕自己的东西被人偷掉,所以要装保险门。 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力量也非常具足,能战胜一切邪魔外道。 犹如象王,善调伏故。 如象王很大。 他自己自心非常柔软,不象其它的猴子,他跟人很友好,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能善巧地调幅自己。 如狮子王,无所畏故。 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样,没有什么畏惧,他有一切智慧了。 我们现在为什么胆小,来自于我执,你晚上回去,房间里没有开灯,你心里就发毛。 心就在幻想,黑黑的里面是不是有鬼。 他要损害我。 还是因为我执而起的恐惧胆小。 我在家的时候我也很胆小。 慢慢地克服胆小,佛教就说该来的一定会来,来了你想躲也躲不掉,不该来的你想来他也不来。 你不用多余的担心了。 给你遇上了,他来了你也没办法拒绝,不该来的你为什么要恐惧呢? 你把这个道理想透了就不怕了。 学佛的人要克服恐惧心。 恐惧心在那里你念佛很难一心不乱。 你心不能清净。 就象虚空一样空旷。 大慈悲心是平等的。 象虚空一样。 对一切众生都是慈悲的。 发布时间:2024-07-10 09:10:4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