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安居讲法》讲记五-皈依佛 内容: 智海法师:《安居讲法》讲记五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做沙门。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佛与诸大众显其人前,彼佛往生其国,于七宝花中自然化身,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阿难,有众生于见无量寿佛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这是上辈往生,平时我们所说九品莲花就是指三辈往生。 在三辈往生过程中每一辈又可以分成三品。 在上辈往生中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 中倍往生也是分为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 下辈往生也是这样,〈观无量寿经〉中是讲的九品往生,我们这里讲的是三辈往生,就上辈往生当中给我们讲了上辈往生的因行。 其上辈者,这就是上辈往生的,要修哪些行呢? 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要把世俗五欲放弃掉,要发菩提心,专念无量寿佛。 还要修诸功德,最后要发愿往生彼国。 有这样的一些因行。 具体分别起来呢,就是有五种方面修因。 内因上辈往生,内因要具备这五种条件,第一是舍俗出家;第二是发菩提心;第三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第四要修诸功德;第五种修因呢,要用前诸善愿生彼国,这五个方面的条件,大家要明白。 我们要上品上生,要把这五个方面的条件要修行起来。 第一舍俗出家,就是要舍世俗欲要放下。 如果把家放不下,世俗五欲放不下,那我们自己修行很多的经历就分散到世俗五欲过程当中去了,所以这种出家呢就要舍掉一些事情。 像善说法当中,专门给我们说第一要弃舍父母妻子朋友眷属,财物珍宝等等。 要放不下的时候就很难出家。 你的父母放得下吗? 妻子放得下吗? 朋友亲戚眷属能放下吗? 那些金银财宝这些东西能放下吗? 当下放不下,我们分心的时间就非常多。 所以出家首先要出世俗家,出世俗之家就要把这些放下。 第二要弃舍歌舞唱伎,在世间上唱歌跳舞娱乐很自在。 这样的放纵五欲,与自己亲爱的人欢聚一堂,这些种种的世间上的事情要放得下。 所以说出家呢,就要把这两种放下而显现出来的一些相状。 〈地藏经〉中专门说出家是护佛种性,佛的种性要护持。 什么叫佛的种性呢,诸佛菩萨以大悲心来令诸众生要舍掉世俗上的事情出家,剃发染衣,这样僧种才不断绝,菩萨种性才不断绝,佛的种性和菩萨种性能成就。 我们今天许多同修有没有发这种心? 你是为什么而出家的。 还有我们很多居士都心想早一点出家,出家要有这种发心,正确的发心要发起来。 在家的菩萨呢? 菩萨在家,知家性空,也要发出离心。 常常沉伦于家庭是非当中,把这一生耽误过去了。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 我们不要把宝贵的人生光阴浪费在世俗的事情上,所以我们自己要发心出家,我们现在有出家的威仪有出家的相貌,要把世俗上的家庭爱人父母要舍掉。 受比丘戒,亲近自我,要辞别家庭眷属,世间上的事物要放下。 专心修行佛法。 所以出家又称为出城。 要专门讲到修行里面释迦牟尼佛出家。 释迦牟尼佛贵为王子,为了解决生老病死的大问题救度众生,抛弃了世间上的荣华富贵,出家了。 自己现出家相,求取善知识,到处求道要解决这种生老病死,所以释迦牟尼佛现出家相给我们做了榜样。 我们今天出家的人首先要具备善法欲,你为什么而出家? 不具备善法欲而出家就是混天过日。 先要具备善法欲要拜师要剃头,要做袈裟,受戒。 出家人以戒为师,受了戒之后就叫正出家了。 出家之前的善法欲,从佛或者说从佛的弟子听闻佛法来获得清净的信心。 得到了这种清净的信心就要向佛学习,要知道在家烦恼,家里多少事情,劳碌奔波住于红尘世界。 出家非常清闲豁达,像住在虚空一样。 要比较在家和出家两种优略,所以发心,在佛法中正式出家。 勤修正行,让善法得到圆满,出家就是为修行善法。 世间上求取衣食住行一辈子,我们自己努力,忙碌奔波,最后仅是为衣食住行就太不值了。 所以人生难得把善法要修行圆满。 由这样修行善法的欲望来出家。 由这种善法欲而发起最殊胜的心求取出家戒法,受具足戒。 这是佛教的出家。 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出家? 出家后有没有戒律,受戒后能不能依戒而做,精进修行。 要把自己行动坐卧依照戒律来要求自己,把世间上红尘五欲的享受全放下。 今天很多在家的,你叫他出家,他说没有办法。 许多的放不下,很难出家。 在家人因为放不下修行的过程当中呢就有许多障碍。 刚要修行世间上有这样那样事情,要去做生意,要照顾小孩,有什么时间出家? 有什么时间修行呢? 在家人是这样,其它人呢? 出家人现在也忙,忙守功德箱,守文物,搞旅游,搞经济,出家人是不是干这些事情? 正出家是要为修行而出家,你跑到寺庙上来你去挣钱就和出家背道而驰,那是世间上的事业不是和尚做的。 有些在沙门当中终日放欲更不是出家人应该做的。 不要老是耽着于世俗家庭,你出家究竟为什么? 我们现在学佛都是为了出家,出烦恼的家。 所以在〈大乘庄严论〉当中专门给我们说,出家有三种。 一种是受他人怂恿而出家。 他的父母亲信佛,他不信佛。 他父母亲硬要求他就当了出家人了。 出了家了人家都上殿了,他还在睡觉。 他说是父母叫他出家的,他没有自觉自愿。 自己没有真心实意的,别人不能强迫你,要自觉自愿,这是第一种出家。 第二种是自己发心出家。 有些是认为红尘世界太苦,到佛门中来享福。 有些呢说是在红尘世界挣钱非常艰难,在佛门中也能挣钱。 这是为钱而出家的。 所以在娑婆世界五作恶事。 四川有一个地方,那里出家人成堆,一个村一个村子而出家。 他是为什么出家呢? 就像打工一样,到寺庙里给和尚打工,当几年出家人,这就叫出家人? 自己显出家相没有出家的发心,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为什么出家。 有的人认为世间上万事皆空,出了家了自己什么事不做,四大皆空,也不上殿,也不念经,也不听法。 于空门中学和尚,学成一个懒人,什么也不想做,这样的人有没有? 在“四大皆空”什么不做不干。 第三是藉变化而示现出家。 这是圣贤给我们做的榜样。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谓出家有二种︰(1)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谓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2)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谓诸外道,或全无衣,或坏色衣,或涂灰等增上外道。 外道也出家,或者是不穿衣服,或者涂灰,或者不吃粮食,那是外道的出家。 现在你是哪一种出家呢? 是佛法中出家还是外道出家? 要看与善法是否相应。 《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三、二十四列举盗住、越济、五无间、太幼、太老,乃至外道、陋形等二十六种不许出家之人。 自己没有真心发心修行这种心,跑进来是躲清闲日子。 你进来不修行,十方善男信女是供养行人,他也装着一个出家人住在这里面有吃有喝,这就像偷盗一样,偷盗如法比丘才享有的供品,那叫盗住。 还有越界出家,自己不发心,有这样那样的或者说为盗取佛法而出家,发心不正当。 第五种是无间重罪,犯了无间重罪,他不发怒,在这里混吃喝。 还有小得没办法,整天你要照顾他,整天在那里哭叫,也不守规矩。 你要照顾这个小孩。 前面有一个出家人就领了三个小孩。 还有的是太老的来出家。 七、八十岁他来出家,一剃了头就是老和尚。 坐在那里你叫他念经,你叫他守大殿接迎众生,他光去拿钱,把信众的钱放在自己包包里。 进入佛门什么也不会干,重病了还得送医院去了。 就成了养老院了,他太老了出家能干什么呢? 要知道出家人要集中精力弘扬佛法,所以太小的出家、太老的出家都不行。 外道出家不求佛法,求外道,算命、看相这些外道盗用佛的名誉不修行佛法。 还有一种是六根不具,非常丑陋的出家,败坏出家人的形象,他残疾了他来出家,你看怎么办呢? 这些出家也是不太相应的。 所以《摩诃僧祗律》给我们说了二十六种不许出家之人。 当你好好地学佛,佛就不会断。 我们自己懂道理了,佛种是不断的。 所以越到以后,你不要看一家人只生一个,凡是世间上人追求南传上座部佛教理,追求离苦得乐,世间上受苦受难,娑婆世界苦难世界对人的压力也要让大家求取出家,这些不是你忧心的。 这些出家非常不容易,很多人看不起出家人,世间上人很难。 我出家的时候就被家人抓回去了。 他们不希望我出家,希望能永远守住他们,我在你身边有什么意思呢? 说不定烦恼还很多,对父母亲的言语上就不到位了。 现在这些家庭里就是这样,他不孝顺不是怪自己父母亲。 是烦恼难舍,他有很多烦恼,他的烦恼让自己父母亲受到伤害。 所以大家守在一起不能修行善法,生老病死不能相互替代还不如个人努力修行善法,所以父母亲情最难割舍。 我们今天出家人能辞亲割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种是割妻子恩染。 妻子自己恩爱染污太深。 世间上男男女女,见了出家人就问你不结婚行吗? 今天出家人能够把夫妻的恩爱,儿子的恩爱能割下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三种是放弃权世地位。 世间上的人都在追求,上大学之后要求个好的工作,能光宗耀祖,世间上的人都在追求这些。 出家人呢,什么都不追求,什么官利一起放下。 这是大智慧,不再沾染世间上的名利地位。 把世间上的荣华富贵能放弃。 第四种呢,忍饥苦而节食。 饥苦是人间最难忍受的,我们出家人不吃油浑的东西,淡衣素食,自己过一种清淡的生活,很不容易。 世间上喝酒、吃肉等等,他放得下吗? 出家人忍受这种饥饿,能节衣素食。 第五种是绝好滋味而甘啖蔬食,甘于淡薄,以素菜为饮食。 世间上的人贪吃,好吃,喜欢吃,而且这种吃的味要一天一天变换。 各种味道花样。 第六,不厌翘勤而精苦。 出家是很辛苦的,比世间上人挣钱辛苦。 世间上人上班是八点多上班,我们寺庙是四点多打板起来上早殿,早上念经,中午要念经,下午要念经,晚上要听经。 睡得很晚,起早摸黑,要修行自己的心,所以这是非常勤苦的。 世间上人非常厌倦这种勤苦,出家人能在勤苦当中修行,你能不能勤苦呢? 多拜佛多诵经,多坐禅。 第七种,不吝惜七珍而舍离。 世间上人穿金戴银,出家人出家了不允许。 要舍弃世间上种种的宝贝,出家人要舍离,这是不容易的事情。 第八种不容易呢,不畜聚钱帛而弃散。 在家人要积累这些东西,钱十万五万不厌多。 出家人呢不要去存钱,把世间上多余的东西要布施、要放弃,钱多了对出家人不是好事。 整天为钱包里有几个钱而把门关得死死的,整天守着钱怎么能修行? 那就很艰难了。 所以说出家人要把这些放弃,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第九种是不恃奴僮而自给。 自己劳动,世间上的人都希望人家来伺候自己,出家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十种是不睹五色。 世间上的青黄赤白黑,人人都喜欢。 我们出家人眼根清净,不看红尘万色。 很多人不耐寂寞,吃过饭后就往门外跑。 世间上的东西放不下,你看什么呢? 哪样是你的? 出家人最好不出山门,围绕后山,大殿、法堂,边念佛念咒,不到山门外看红男绿女。 你眼根清净了,我们自心呢才清净,修行就很具足。 你心里不清净念佛怎么念呢? 现在出家人把世间上的五色能弃之不顾也不容易。 第十一种不闻八音。 世间上有各种音乐。 我们出家人把世间上的音乐要放下,耳根清净。 世间上喜欢听各种音乐,我们出家人耳根清净,弃之不闻,也很难做到。 第十二种,不藏饰玩。 有很多玩具,装饰,世间上人有头发,他每天染,盘来盘去。 出家人不搞这些,把头发剃光,清净不费功夫,精力就节约下来了。 你有一张脸,世间上人也有一张脸。 现在世间上人那张脸眉毛要画,每天浪费很多时间,装饰的东西很多,手饰也多,金银的,玛瑙的,那种装饰的东西,还有玩具,这些装饰的玩具的东西,世间上的人就喜欢。 我们出家人就不积累这些东西,不管你好也罢不好也罢。 世间上的人一双鞋两三千,出家人呢,光着脚也可以。 不像世间上的绸缎。 所以出家人没有障碍,这是不容易的。 你看大家能不能习惯呢? 第十三种,不溺安身养体而忘形舍命。 出家了,忘命地修行,出家人不打扮的,我们好好地修行。 把自心修行好了,诸佛赞叹,诸佛欢喜。 以忘形舍命而修行也是不容易的。 第十四种不贪眠臣昼夜不寝。 出家人不贪睡,一般五六个小时可以了,出家人也不容易。 以前我回去之后,他们家人就不了解佛教,认为你出家和尚一天吃饱饭没事干,整天睡觉。 在寺庙里四点钟起来,晚上十二点钟还没睡,他说你比在家人还过得累,那叫精进修行。 为自己的信仰而出家,为出家而修行,要多挤时间来修行,你要认为苦你就很难出家了,在这种生活过程中来修行。 第十五种,息交游而处寂寞。 世间上的人交朋结友,一天吃喝玩乐。 非常热闹。 大家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出家人不搞这些。 出家人到人家寺庙叫挂单,对真理发生兴趣,在孤单寂寞当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 所以世间上的人习惯三朋四友在一起。 我们自己安静孤独寂寞,能守住寂寞的人不容易。 第十六种饮馔不入口。 出家人不喝酒,不热闹不饮酒作乐。 我们自己这些酒入口里就像吃了毒药一样,所以我们今天不喝酒,自己心清净的,喝酒就像喝毒药一样,这也不容易。 第十七种,午后不取食。 在家人日夜吃东西,什么都往嘴里放,都能吃得下去。 第十八种,处冢间而离爱着。 在家人要买房子,要尽量地大,装饰得非常豪华。 就在房屋当中不喜欢出来了。 出家人有在坟堆里修行,人家都恐惧在那里,出家人在那里好修行。 今天呢,我们在寺庙里比在坟地里要好得多。 但是也要注意,要把世间上这种高贵的华丽的房屋要舍弃,你不要把你房间里装修得很好。 发布时间:2024-07-12 09:11:0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