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六-皈依佛 内容: 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六2009年5月27日·四川内江圣水寺;第二节十恶业;今天请大家翻到二十面。 我们说业果无量无边,但是用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就把这些业概括起来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依十善业、十恶业来清楚地建立因果正见。 这个很扼要。 今天是第二节,从十恶业开始学。 十恶业,我们昨天说了有身三口四意三,加起来十个方面。 十恶业,就是从这十个方面所造作的恶业。 要把每一个方面的业能够认识清楚,就要认识不管是善业还是恶业,造业的过程可以分成四个方面。 首先,是造业所针对的事物。 造业总有所对的人或事和环境。 然后,对这个事物要有一个造业的动机。 发心方面,内在的思维,怎么想的,是造业的动机。 有了造业的动机就会采取各种方法,各种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个就是平时说的加行,以各种各样的方便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后产生结果,一个业就算究竟完成了。 所以,这四个方面在学习的时候所针对的事物称之为基,就是造业的对境;发心动机,内心的思维,称之为发心;一切方式方法,都可以叫作加行;最后业究竟完成,就可以叫作究竟。 这四个方面如果圆满具足,一个业就算完成。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别认识十恶业。 一杀生第一个方面,是杀生,杀害生命。 我们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一切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学佛的人,就是要培养慈悲心。 慈悲心,就要落实在不杀生,不害命,尊重生命,尊重众生这个方面。 所以,杀生是一大恶业。 我们看世间上,战争、屠宰、强食弱肉、竞争、斗争,都要落到杀生上,这个业很厉害。 世间上的不和谐,大多数也由此而起。 所以先看杀生的恶业。 杀生的恶业,首先看它的基,就是所针对的事物是什么? 是针对具有生命的众生有情。 所以我们犯杀生,当面临一切具有生命的众生时都有可能。 如果说你不好好地学就很有可能。 如果我们自杀,就算犯杀生的加行罪,没有犯究竟的杀生罪。 这是杀生所面对的环境。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所面对的环境? 就是要提高警惕。 你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事情,一般都有相应的。 当你落入于这种环境当中,相应的这些可能的恶业就会来了。 当我们认识到这种环境以后,随时随地能够提起警觉心就很好。 如果不然,你说持戒,在什么地方持? 往往就在我们应对接物的过程当中,在面对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当中,我们要注意。 所以,有必要认识杀生所要面对的环境。 第二个,是发心。 发心,第一个是想。 就是于所面对的事物,认识上没有偏差。 比如,要杀哪一个众生有情,内心里面确认无误。 如果对于这个众生误认为是那个众生,或者把有情的众生看成是无情的众生,或者把石头当做一个人,这就是认识上有偏差。 当认识上有偏差的时候,不犯究竟的杀生罪,因为发心上认识偏差了。 比如,在晚上如果看到一个石头非常像人,很恐惧。 误认为它是人,你打过去。 这个时候,我们是以打人的思想去打石头,打石头有没有过错? 还是有。 如果反过来,看到一个人在黑夜里面,我们误认为是一个石头,无心地去打他一下。 虽然打的是人,是以打石头为发心,业就不一样。 所以认识上有偏差,不算犯究竟的杀生罪。 如果内心里面是这样想的:“不管是谁来都要将其杀害。 ”这个时候发心就非常宽泛,所以这个也是对于所面对的生命这个基础没有偏差,认识上没有失误。 杀生的业是这样的,下面的九种都是依这个恶业以此类推。 这是第一个,认识上首先要没有偏差。 第二个方面,是起心动念,发起心。 你故意发起去杀害众生的心,这叫发心。 一个是认识,一个是发心。 这两个方面。 你发心要杀哪一个众生,首先对这个众生要有认知。 没有认知怎么造这种恶业? 所以在发心上有这两个方面。 第三个,是加行。 加行就是想种种方法,要完成自己伤害众生的恶业,断掉众生生命的恶业。 有哪些方法呢? 一个方面是自己去做。 自己下毒药,拿刀去杀,拿绳子去捆,等等,等等,是自己去做。 还有指使他人去做,或者打电话,或者写信,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指使他人去做。 这是自作或者教他作。 在方法上使用器械、棍杖、毒药,甚至还有念咒杀人的。 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把所要伤害的众生的性命断掉了,这就算达到根本。 一般人误以为指使别人杀,自己没有动手杀,就不犯杀罪。 其实教人杀人与自己杀并无差别。 如果是集体伙同去杀害众生,这里面不管是主使还是随从,凡是参与杀害众生业的都同犯杀生罪。 所以,下面的几种恶业也是这样。 究竟,就是杀生的业完成了。 依靠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想杀的众生有情当时死亡或者过后死亡,就算犯究竟罪。 但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如果杀生的人先于被杀的人死掉,或者同时死掉,就不会犯究竟的杀生罪。 因为作者已经成为中阴身或者已经转生到其他众生的生命当中,造杀业所依的身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不犯根本杀罪。 在杀生过程当中,杀害众生的根本动机不外乎贪心、嗔心、愚痴心。 这就是因为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而引起的。 比如,因为仇恨而杀害众生,这是由嗔恨心发起的杀生;为了获取猎物的皮、肉、骨而进行杀生,这个往往是由贪心发起的杀生;平时认为杀毒蛇、猛兽、蚊蝇蚤虱等等,我们认为是为民除害。 所以你认为好像没有过失,其实有过失,是由愚痴而引起的杀生。 特别是愚痴,许多人都陷入其中。 比如灭老鼠,我们认为老鼠是害虫,于是就大着胆子到处去杀害老鼠,觉得这样没有罪过。 实际有没有? 也有的。 热天,蚊子叮人咬人了,我们认为它是害虫。 一巴掌拍下去,杀了众生了,自己还觉得很高兴。 他说:“我不杀它,杀谁? 它要咬我。 ”所以,像这些往往是认识上没有智慧,是愚痴的,对这种行为本身的力量没有认识。 这是由愚痴心发起的杀生。 同样,其它的九种业也都是因为贪心、嗔心、愚痴心而发起。 在具体造作的过程当中,要具体分析。 这个是杀生的业,是恶业。 二不与取第二种方面,是偷盗的业。 偷盗的业在书上给我们说的是不与取。 就是说是有主物,别人没有给予你的,你自己拿走了,那就算是不与取,就算是偷盗。 它所针对的环境,是这个东西为他人所有。 对别人,别人是主人;他有权力支配;他对这个事物有执著,认为是他的。 这是别人的,是有主物。 所以,偷盗所针对的环境,即凡是别人的东西。 不属于你的东西你都分辨不清楚吗? 一定能够分辨得清楚。 所以,当面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应该提高警惕。 不要想着占别人的便宜,去偷,去抢,贪污,受贿,等等。 这是所面对的环境,就是为他人所拥有,他人有权力,他人产生执著的财物。 发心,一个是想。 是认识方面的,没有偏差。 有偏差的时候不算。 比如,我认为这个是自己的东西,就拿走了,结果拿走后发现不是自己的东西。 当时因为认识发生偏差,就不存在偷别人东西的想法。 所以,认识前提没有。 第二个,是发心。 没有得到财物主人的许可,将财物占为己有,内心也有这种意乐,想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 思想里面有这种念头的时候,我们说那是非分之想,就是偷盗别人东西的发心。 主人没有布施给你,造作偷盗业的人想方设法要谋取别人的财物,那就是偷盗的发心。 加行,有各种各样的。 偷有各种各样的,比如,以强力劫夺。 你说:“我有权力,拿不拿给我,不拿给我,我手里有权力,要给你小鞋穿。 ”那时候,别人恐惧,所以把东西献出来,但是心不甘,情不愿。 属于用权力占别人的东西。 还有的是力量大,“我的力量大,给不给我? 不给我就要打你,杀你,收拾你。 ”用伤害众生的一种方便,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去劫夺。 或者暗中窃取,乘别人不注意,把它搬走了;别人睡觉的时候,没人在的时候,给被人拿走了。 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是对于自己借别人的债务,或者别人寄放在我们这里的东西,我们赖账,或者狡诈欺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占为己有。 比如,债务。 借钱的时候,装得像孙子一样,别人叫他还钱还债的时候,他就耍无赖:“东西没有,要命有一条。 ”以赖账的一种方法,占为己有。 属不属于偷盗? 也属于不与取。 别人寄放在你这的东西,“哎哟,搞掉了。 “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把别人寄放在你这儿的东西占为己有,也是不与取。 或者看到别人的东西很好,自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得不到,心里面想:“我得不到,也让你得不到,我把它弄坏。 ”这是破坏性的发心,损害他人的东西,这也属于不与取。 有许多人看别人穿着新鞋子,就发生嫉妒心,故意走过去踩别人一脚。 这些都是对别人物质的贪心,对物质的染污心而发起的伤害。 在平时多不多? 有。 看见别人穿件新衣服,眼红,就想尽千方百计,用香在后面给烧个洞。 各种各样的取巧方法,反正就是要破坏别人的东西。 为什么要破坏呢? 因为自己心里面喜爱,一种贪心。 这种种的方式方法,或者自己做,或者叫他人做。 这是加行方法。 怎样才算犯不与取的究竟罪呢? 你看到是别人的东西,认识上没有偏差,发心上想占为己有,方式方法上想尽各种办法,最终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己有。 这就属于犯了究竟。 拿到算,没有拿到算吗? 还有一种,比如别人放在桌上的,见别人不注意,他就把东西放到桌下去。 别人一看桌上的东西没有了,以为掉了,到处去找。 等别人走了,他从地上拿起来:“这是我捡到的,捡到的就是自己的。 ”有没有这种? 也属于。 故意把别人的东西挪一个地方,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偷盗心挪到一个地方让别人发觉不了,最后去实施占有。 这个也属于不与取。 这样,就是究竟的不与取恶法。 不与取可分三类。 一个是权威不与取,利用自己的权力,势力强大之人用各种各样的非法手段劫夺老百姓的财物,叫权威不与取。 所以,今天在单位上有点权力的人要注意了。 经常有点权力的,觉得这个东西好,那个东西好,你要一赞叹,别人一恐惧,不敢不给你。 也属劫夺别人的财物。 在其位谋其政,要为老百姓服务。 不能够为老百姓服务,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这也属于不与取的行列。 第二个,是盗窃不与取。 就像盗贼一样,在主人没有看见的地方暗中把东西偷走。 这个叫盗窃不与取。 第三个方面,是欺诳不与取。 比如经商做生意,为欺骗对方而打各种各样的妄语,或者在称上做手脚,在尺寸上做手脚,以这些来欺骗别人获得财物,这都属于欺诳不与取。 今天做生意的大多数就是这样的。 有个做生意的人给我说:“现在做生意谁不这样? ”你要买十斤水果,拿回家一称没有十斤。 称的时候是十斤,拿回家就不是。 你说要买菜,就那么点菜,但是买回家一称重量不够。 所以说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法。 今天我们为了图利,往往在财物上犯不与取。 今天有一点,明天有一点,往往是绞尽心思要达到目的。 所以,为了生存,为了谋取几个利益,在世间上造的业难道还少吗? 也不少。 所以,一定要警惕。 三邪淫第三个方面,是邪淫。 邪淫,就是不正确,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它所针对的环境,一个是所不应行。 比如,不应该行淫欲的对象,你行了淫欲,那就属于邪淫。 还有,非支,在行淫欲的地方不对。 非处、非时,时间地点不对。 就有这四个方面。 所不应行,比如除了自己合法的配偶以外的一切男、女、黄门等等,都不应该与之行淫,这就属于所不应行。 在钦·文殊友和噶玛巴不动金刚各自所作的《俱舍论释》里面,尤其强调不能够与自己的父母、儿女以及七世之内的宗亲行淫。 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乃至七世之内的宗亲,犯了邪淫的果报特别厉害。 第二个所对的环境,是非支。 即便是合法的夫妻,除正常的地方,其余的地方去行淫,就算犯了邪淫。 所以,夫妻之间特别注意。 比如,口里、大便道、手上、股间、大小腿之间,都属于非支。 在身体上,不是正当的身体部位。 第三个方面,是非处。 指不能够行淫的地点。 比如,在上师附近,塔庙之中,他人看得见的地方,这些都不是正当的处所。 《俱舍论释》当中指出,不能够在有光明的地方行不净行。 不净行,就是淫欲法。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在夫妻的卧室当中供佛像。 所以,在家的居士特别要注意。 你的卧室里面供有佛像、经书,有三宝的对境在,那就得小心了。 所以不能够在卧室里面去供。 否则每次行淫均属于犯邪淫罪。 另外,假如你身上所佩带咒语、佛像、加持品等等,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够随便取下,但是你在做不净行的时候应当拿下来,放在另外一边,放在卧室以外的房间中,否则也属于犯根本罪。 所以,不讲就不知道。 一般大概知道要是合法的夫妻,但是合法夫妻之间也有很多规定,它才算不犯邪淫法。 这个要特别地了解。 非时,就是夫妻之间也不能行不净行的时间。 比如,在白天,或者女方在月经期间、妊娠期间、产前产后,在哺乳期,或者说在持八关斋戒的时间当中,或者说身体有病,还有对方不高兴的时候,内心里面苦恼忧郁的时候。 这也不属于行不净行的时间,所以要禁忌。 第二个方面,是发心。 发心,第一是认识上没有偏差。 上面四种情况我们都认识得清清楚楚的。 第二个,是发起心。 就是内心愿意去做不净行。 内心里很欢喜,很愿意,很主动,很渴求,那就是发心。 加行,就是内心里面产生淫欲的念头,口里面说相关的淫欲的语言,身体上实施淫欲法,这就是加行。 究竟,就是男女二身相结合了,自己也在过程当中享受其乐趣,那就算犯究竟的邪淫罪。 书上说,以我所执而与境合。 我所执是什么? 就是自己的身体。 过限是什么? 入如毛头许,那就算是过限。 受乐,就是心里面很欢喜这样,很愿意这样,享受这个过程的乐趣。 所以,这样就算犯了邪淫罪。 四妄语第四个恶业,是妄语。 妄语所针对的环境有八种。 一种是已见说未见,已经见到了说没有见到;已经听闻到说没有听闻到;已经知道了说不知道;还有已觉说未觉,已经觉察到了说没有觉察到。 这四条还有反过来的,比如你没有见到说见到了;没有听到的你说听到了;没有知道你说知道;没有觉察到你说觉察到了。 加起来就有八种。 这种说妄语所对的对境,一定要是听得懂你话的人。 要是听不懂你话的人,就不算,因为妄语发生不了作用。 你想说妄语,要别人听得懂。 听不懂,是一个石头,它听得进去吗? 听不进去。 一个不懂中国话的老外,听不懂你这话的意思,你再打一千个妄语,一万个妄语,别人也听不懂,不知道你在干啥,目的达不到。 所以,对境一定要能够了解你所说话的意思、内涵,才算犯妄语。 发心,一个是想,就是于前面八种,于能够懂自己意思的人没有偏差地认知。 就是我们所见的变现为未见,由未见变想为已见,等等。 那就是有偏差。 你已经见到了,故意要把它想成没有见到;或者说你自己没有见到,想成自己已经见到了。 就是想方面要没有偏差。 第二个方面,是发起的心。 发起掩盖真实的情况,而且交换为另外一种虚假的不存在的情况而说,那就是故意打妄语。 这是发心方面。 故意要把一种东西说成另外一种东西,故意要把这种情况说成另外一种情况。 这就是发心,意乐上想这样。 第三个方面,是加行。 就是口里面说妄语,或者口里面不说,默许虚假的情况,也算犯。 比如人家问:“有没有神通? ”你故作高深,好像已经有神通了,默许了。 人家都说:“你已经开悟了! ”(默许的样子)答:“开悟好啊! ”人家说:“你念佛已经得到一心不乱了。 ”他没有一心不乱,还故意装作那个样子。 人家说:“你善根深厚啊! ”“呵呵,勉强嘛! ”往往都是这些东西。 不爱输这个面子。 还有很多居士来给你授记:“哎呀,师父你是乘愿再来! 你是再来人! ”这个时间也不能默然,要给居士纠正:“不能这样说。 你怎么知道我是乘愿再来? 连我都不知道我是乘愿再来,你还知道我是乘愿再来? ”所以,有好多居士就爱去奉承。 你也会遇上这样的情况,“哟,你是开悟的人! ”我们很多人就默然了。 “我开悟了吗? 真的开悟了吗? 那就开悟了吧! ”自己不说话,默然允许。 这个也是属于打妄语的范畴。 或者说以身体的相状指示虚假状况。 比如,别人说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的,他虽然嘴里面不说,但是他做手势,做各种各样的怪动作,让别人认为这个是假的,不是真的。 这算不算犯妄语? 也算犯。 这个过程当中,自己做或者教他人做。 这个是加行方面。 怎么样才算是妄语的恶业圆满究竟了呢? 就是你想说的,所想表达的意思为对方所理解了,这个就算犯究竟。 按照《俱舍论》观点,有染心把真实情况说成另外一种虚假的情况,当别人了解了意思,因此而变更了解,就成为妄语。 什么叫变更了解? 别人原来认为是这样一种情形,这种认识是如实的,结果经过你的改变,用种种的方法使别人改变了认识,那就说明你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妄语就算犯究竟了。 如果他人不理解,或者在内心里不至于变更原来如实的了解,这个就算没有犯究竟的妄语罪。 不算犯究竟的妄语罪,算犯绮语罪,成为没有意义的话。 所以这些是绮语。 以下三种语业,在对方没有了解的时候,都仅仅成为绮语。 所以,妄语一定要对方能够理解。 对方能够理解,才算犯究竟。 对方的认知要发生改变,这就算犯究竟。 对方听不清楚,没有理解,没有改变认识,就不算这个恶业。 所以,妄语分为三类。 第一个,是一般妄语。 比如,我们内心里面有欺骗别人的心而说的一切妄语,严重后果没有产生,只是一般性的,就叫一般妄语。 结果不是很严重。 第二个,是大妄语。 比如,修定没有功用,持戒没有功用,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世因果没有,六道轮回没有;说这些善法没有功德,说那些恶业没有罪过,杀生、偷盗、邪淫等等一切没有罪过;还有说清净刹土无有安乐,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 没有。 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那么样快乐吗? 不一定。 我们就说这些语言;说三恶趣不存在,或者三恶趣根本就不痛苦,这些都属于;还有说佛陀、诸佛菩萨没有功德。 这些都属于犯大妄语。 第三个方面,就是过人法妄语,也叫做上人法妄语。 什么叫上人法,什么叫过人法? 超过一般人的境界。 他没有这种境界,他说已经得到这种境界了。 比如,你没有开悟说你开悟了,没有神通你说有神通,乃至于没有得定说自己得定了,没有真实的信愿之心你说有真实的信愿之心。 所以,这些都是自己没有得到的境界,超过一般人的境界,你偏偏说自己具备有这样的功德了,这就属于上人法妄语。 所以要注意了。 一般妄语,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犯。 甚至大多数居士都在说:“师父,我今天又打了个方便妄语了! ”他很高兴,“我欺骗他们,我跑出来了! ”也属于犯妄语。 虽然只是一般妄语,但要养成习惯了,很容易就朝大妄语去了。 不能够养成这样的习惯! 什么叫“方便”? 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把方便妄语能够领会。 所谓说的方便妄语,一般说不是为欺骗众生,而是为了做善业,利益众生,你这样跟他说他不太能够接受,用另外一种善巧的方法。 但是,我们今天往往是为了自己私欲,做坏事,偷懒而打这些妄语,才说为方便妄语。 所以,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大妄语容不容易犯呢? 也很容易犯。 为啥呢? 我们今天一般众生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 比如,善法、恶法我们认识得清楚吗? 大多数都认识不清楚。 乃至诸佛菩萨的境界,乃至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很多是超出我们认识能力范围之内的,但是今天的人往往是无知者无畏。 偏偏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要打胡乱说。 这个时间,就最容易犯大妄语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态度,要不知者为不知,知之者为知之。 比如,你今天在学净土法门,其它的法门你学习了没有? 别人问到其它法门的时候,你就不能随便乱说。 “哎呀,末法时代了,其它法门都没有作用了! ”是不是这样? 所以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犯。 你没有学习,就不能乱说。 我们不了解的,不要说是针对佛法,就是针对世间法,不了解的尽量少说,少发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不认知。 你说一句“我不知道! ”这有什么过错呢? 非得要充行家,说你知道,但说出来又与事实相违背。 这个就是我们学佛的一种态度。 不仅仅是学佛的一种态度,为人处事都是一种态度。 不能够这样干,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所以,要有如实的态度就很好了。 如果没有如实的态度,自己不了解,凭猜测打胡乱说,这种大妄语多半都会犯。 今天接触到一般人,说西方极乐世界,“我怎么没有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说地狱,“地狱在哪里? 地狱我怎么没有看到呢? ”所以,一定要我们看见的,他才知道,他才说是有,这个是非常狭隘的,也是方式方法的不对头。 乃至你心里面,你看到没有? 别人心里面,你看到没有? 它有没有? 也有。 所以,态度上要纠正过来。 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不胡乱发言。 这个就很好。 过人法,一般要发生慢心、面子思想、要高人一筹,往往有这些心情的时候最容易犯,不愿意输给别人。 “你说你对,我比你还对! ”“你行,我比你还行! ”“你修行,我比你还修行! ”“你有精进,我比你还有精进! ”往往在这个里面最容易犯过人法妄语。 所以,要知道妄语它有这三大类。 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呢? 因为妄语我们是最容犯的,在口业上是最容易犯的。 我们这张嘴不仅仅是吃饭,还有说话。 说话不好好说的话,就容易造口业。 五离间语妄语是一种。 下面第五种,是离间语。 离间语,就是挑拨离间。 人家的关系本来很好,你说这样、那样的语言让别人心里不高兴,两个人关系产生分裂,距离越拉越远,故意破坏别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叫离间语。 这个要注意! 哪怕是学佛的出家人也好,居士也好,这个很容易犯。 看一看离间语所针对的对象,是和合的,或者说不和合的众生有情。 和合的众生有情倒是离间语所针对的环境,对不和合的众生难道也算犯吗? 也算犯。 别人的关系本来就已经很危险了,让你再说两句话,那不是雪上加霜嘛! 别人的关系不是越来越不好嘛,是不是? 你不就达成离间别人关系的目的了嘛! 所以它也算犯。 第二个,是发心。 就是认识上首先要没有错误。 第二个,是发起的心,对于和合的众生,想要让他们相互之间不高兴,相互之间背离;于不和合的众生,我们很欢喜。 今天假如这个居士批评了那个居士,看到他们之间有嫌隙出现了,于是他就凑上去:“这个人就是个坏蛋,我以前就知道,但是以前我不好跟你说,今天我看他接触到实实在在坏。 ”“是不是坏呢? ”“他有很多坏的事情,我跟你说。 ”于是别人一听,是这样的。 别人就更远离于良好的关系,相互之间就背离得越来越厉害。 就是世间上所说的落井下石。 所以,这也属于这个范畴。 加行,在发心的基础上,以实语或者不实语。 注意,哪怕就是你说实在的话,但是你让别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不好了,相互之间背离了,也属于离间的范畴。 所以,我们学佛的还很要注意这个。 为啥呢? 学佛的大多数都很善良,其间就要有善巧。 善良而不善巧的,他说:“我就是直脾气人,我就是见到什么就要说什么,我这个人是咋样,我就说咋样。 ”以为自己的脾气直,以为自己说的老实话,但是这个老实话对众生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要注意。 如果不注意,说出来很多时间就伤人心,让众生之间不和谐。 所以,这个时间要注意。 这两种情形都属于。 随自己的意乐而说,只要你喜欢说这些东西那就算犯。 不管你说老实话还是不老实话;不管你是直脾气,不是直脾气,只要达到破坏别人之间的关系,那就属于这种。 还有一种狡辩的,他经常说:“那两个人的关系本来就不好嘛,何必用我说呢? 我不说他们关系也不好嘛。 如果他们关系真好的话,就是我挑拨离间也挑拨不了。 但是我挑拨得了,说明他们本身就是不好,本身就是早晚都要离的。 ”所以,你看我们平时爱不爱落入这种窠臼? 就很容易落入这种范畴。 所以,有这种所针对的和合或者不和合的众生有情,我们发起让他们相互之间背离,或者关系越来越不好,我们说实在的话,或者不实在的话,达到了破坏别人之间的关系,别人理解了,你所说的内涵别人已经知道了,理解了,这就属于犯离间语的究竟罪。 离间语分成两个类别。 一个是公开离间语,一般是具有权威的人在两个人同时在的时候,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分开。 “你们两个都在啊,你给他说了什么,是不是这样的情形。 他对你一直都很好,现在你这样说该不该? ”这两个人一听:“这个人原来是这样的! ”下来以后就背离了。 这种关系。 所以,当面用离间语使别人分开。 “别人暗中说你这个人如此如此下劣,当面也如此如此迫害你,今天你们俩我看好像不是这回事。 ”故意装作关心别人的样子。 类似这种当面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属于第一类——公开离间语。 还有,就是今天说的,“要不我们就对质,你要不相信就叫它过来。 ”叫过来,就属于什么了? 叫过来就属于公开离间语了。 两个人面对面,让别人不舒服。 第二个方面,是暗中离间语。 比如,在情投意合的两个人之间,在这个人面前就说:“我看你平时很关心他,但是我觉得他对你没有你对他那么好。 ”以离间语让他们分开,就属于暗中离间语。 六粗恶语第六个方面,是粗恶语。 粗恶语就是说粗话、脏话、骂人的话,让人心里面不舒服。 它所针对的环境,是能够引生别人嗔恨心的众生。 这个就是粗恶语所针对的环境。 只要你让别人不高兴,就是所针对的环境。 发心,第一个方面,对于这种众生没有偏差地认识。 第二个方面,发起的心,就是你发起粗恶语,想要别人不高兴,想让别人产生这样那样烦恼的心,故意让别人不舒服。 “无事莫恼诸有情”,我们刚出家的时候,师父就经常告诫:“没有事的时候不要去逞口舌之利,不要去让别人不高兴,要和合,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都要这样注意。 ”但人与人之间不一定就是这样,看到别人很高兴,故意要说两句话气别人。 等到别人不高兴了,自己反而觉得高兴。 这个是我们的一种恶劣心态。 加行,就是以实在的话或者说不真实的话,或者依别人种姓的过失,或者依身相的过失,或者依职业的过失,或者依犯戒的过失,或者依现行的过失,说一切使对方不乐意听的话。 什么叫种姓? 种姓在中国没有,但是相似的有,就是出生的高低贵贱。 比如,“哎呀,你是城里人! ”“你是当官出生! ”“你的父母亲很有背景! ”赞叹别人,这个是说别人背景好。 说别人不高兴的事情,“你这个山里面出来的! ”“你这个农村里面出来的! ”“你这个穷乡僻壤里面出来的! ”“你这个没有教养的家庭里面出来的! ”有这样的话没有? 经常就有这样的话。 依身相的过失,“你看你这个矮子! ”“你看你这个聋子! ”“你看你这个哑巴! ”“你看你这个丑八怪! ”经常就是这样,依别人身体上的过失来说。 还有依别人职业上的过失,“你看你做的什么职业,人家在当官,你在当什么,你在当厕所的官! ”以职业上的事情来挑别人的毛病。 还有依别人犯戒的过失,今天看别人高兴:“你高兴什么? 你看你那天犯戒了! ”让别人不高兴。 还有现行的过失,身口意现在的一种过失。 依这些种种的,或者真实或者不真实,哪怕你说真实也属于这种,让别人不高兴。 究竟,就是对方听了你的话理解了,情绪上也发生变化了。 所以,这个就算犯究竟的粗恶语。 粗恶语,比如我们对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聋人当面称呼他们为瞎子、聋子,或者说出对方的罪恶,或者说出一些低劣的语言。 今天我们这些人就是这样,看别人长得胖,就叫别人肥妞;看别人长得瘦,就说这样那样的语言,反正看着什么说什么。 看着别人脚是跛的,掰子(四川话跛子)就叫出来了。 很容易就这样叫。 所以我们平时不太注意这种情形。 以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的语言也包括在恶语中。 这个就更恶劣,他自己装得一副清高的样子,装得一副沉稳的样子,以非常温和的语言,说出来让别人跳八丈高的语言,这种人更恶劣。 七绮语第七是绮语。 绮语,就是对对方没有意义,没有利益的话。 你说出来干啥呢? 对对方没有利益的话不要说,没有好处的话不要说。 无利,就是没有利益;无义,就是没有内涵。 我们四川人更应该要注意,摆龙门阵,吹牛,充壳子。 充壳子是啥意思? 不懂? 以前我说过,别人充,就是充米,充米有实在的东西,充谷壳子有什么实在的意思呢? 没有什么实在的意思。 所以,充壳子也就是这个思,说那些没有意义的话。 这里面有七种,第一是辩论过失。 辩论就是斗争、争讼,第三个就是相互竞争。 在这里面发生这些话。 第二个,于外道论典或者咒语爱乐、受持、读诵。 你今天学佛,“哎哟,这个道教音乐蛮好听! ”“那个道教咒语蛮好听! ”今天说法轮~,“哎呀,法轮~的咒语还不错! ”这也属于这个范畴。 第三个,是被苦恼所逼的语言。 成天在那儿伤心叹气,你说你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呢? 你高兴一点不行吗? 别人听到你这种语言,心里面难受。 所以这也属于。 第四个方面,是嬉笑、喜乐、爱欲之语言。 经常开玩笑,把男女间的事情,黄色龙门阵说出来逗大家笑一笑,为他人做嫁。 笑过有什么意思呢? 没什么意思。 所以这些话也要注意。 第五,是乐于在大众中宣说王论、臣论、国论、盗贼论。 跟你不相关的,你说这些干吗? 说这个国王又怎么样,那个国王又怎么样;今天萨达姆又怎么样,明天布什又怎么样,好像他家里面的事情你都知道。 但是跟你有啥相关呢? 今天我们说这个市长又怎么样了,这个主席又怎么样了。 乐于去谈论不相关的事情,打发时间。 所以说这个政治上的事情我们尽量不要说,说它干啥? 跟你不相关,好好地修行。 别人家庭里的好坏,你不要去乱说。 强盗、黑道、白道也不要去乱说。 所以往往这些闲龙门阵还是招祸,惹祸的根源。 第六种,就是说醉话,说疯话,说癫狂语。 所以这些都属于。 第七是说邪命语。 什么叫邪命语呢? 邪命就是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谋取钱财。 邪命语,就是从语言上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谋取这些钱财,那就属于邪命的话。 算命匠,今天你多而不少看过一点易掌经、四柱八卦,“你这个人,有大灾难临头! ”伪装得莫测高深的样子。 说:“那怎么办呢? ”“那你要破的话就拿点钱来。 ”这个钱一得到,邪命语。 所以这些都应该要知道。 这是所针对的环境。 加行,就是勤勇宣说绮语。 说这些话的时候,你很积极,很勇敢。 叫你办正事的时候不积极,说这些话的时候很积极。 这就是加行。 我们今天实实在在大多数都有这种问题,叫你念佛,你无精无神;叫你吹龙门阵,吹死牛,三天不下来。 不管男的、女的,他很厉害,嘴巴很能说。 就是喜欢说这些东西。 那就是加行。 究竟,就是你把这话说完了,那就算犯。 这个里面不需要他人解义。 因为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话,这个说出来有的听,有的没听,听与不听只要你说出来就算犯。 这是身体上和口业上的七种,下面还有意业上的三种。 我们今天的时间就到了。 (毒毒整理)。 发布时间:2024-07-15 09:04:55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