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利器之轮》讲记三 内容: 智海法师:《利器之轮》讲记三2002年·四川省内江市圣水寺;各位同修,我们昨天已经讲到《利器之轮》的第十六段。 第十七段,尽管在生活当中,我们或许说是发了自己的信心,皈依三宝,随时随地准备亲近大善知识。 但是在生活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让我们心里面不舒服。 亲近老师,无法得到老师的高兴;皈依三宝,好像很多时间过去了,三宝怎么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呢? 我们祈求佛菩萨,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三宝好像没有理我,没有影响。 原因是什么? 我们要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检讨自己。 亲近大善知识,无法取悦这些善知识,善知识对我们的行为或许说还没有给予指导;皈依三宝,三宝的感应好像还没有显现出来。 那么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就会埋怨了。 埋怨什么呢? 埋怨三宝没有感应,埋怨佛法僧三宝不慈悲,埋怨老师好像没有很关注我。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学了佛,我们深信因果,明白这一切都是因果造成的。 我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过程当中,应该检讨自己。 检讨自己什么呢? 在我们过去世的时候,和现在生的时候,我们没有遇到善知识,或者说没有追随这些善知识;对于三宝,我们也是非常轻视。 没有把自己的恳切心、虔诚心、恭敬心显示出来。 我们的内心里面,偏偏喜欢结交行恶的朋友,偏偏喜欢引诱我们进入红尘享受,造这种恶业,造那种恶业的人。 在我们现实生活过程当中,是不是这样的? 周围都是叫你学好的,我们心里有点不大耐烦,厌烦这样的世界。 这个又要叫我学善,那个又叫我学善,自己感觉不好受。 学习的时候,老师在教育,家长也在教育,周围的一切人都在教育,都要说:“你好好努力哦! ”感觉到的是什么? 我们感觉到的是负担。 我们学佛以后,每个同修见了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行善事。 ”我们心里呢? 偏偏我们行善事的这一片善愿,还没有发起来。 我们内心里面,还喜欢放逸,还喜欢这边玩一下,那边玩一下。 “只是叫我行善,为什么没有教我怎么享乐的呢!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本身的愿心还在红尘的享受过程当中。 我们轻视三宝,轻视善行,那么今天就因为我们对三宝的不恭敬,对善知识的不恭敬,我们今天遭受到了这样的命运。 学习的时候,无法引起老师的高兴;修行的时候,好像迟迟得不到三宝的感应。 这些都是来源于我们过去亲近恶因,不亲近善因这样的障碍。 所以说,我们一旦反省到这样的因果行为的时候,我们今天就要发心,对这些能够教我知识、道德、修行的善知识,能够救我们出离苦海的佛法僧三宝,我们就要发一种决定心,时时刻刻不背离三宝,时时刻刻能恭敬三宝。 遇到这些善知识,自己能够努力照善知识的教导去做,从我们内心里面发欢喜心,发随喜心。 这个非常重要! 愿意今天承受这样的恶果。 我们无法得到善知识的垂青,我们现在迟迟得不到三宝的感应,我们不去埋怨善知识,不去埋怨三宝,以我现在承受这种恶果,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把过去世不圆满的行为忏悔干净,都能够在今天的时间,就有人教我们;修行的时候,就有人引导我们。 让我们求三宝加被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恭敬虔诚随即就能够得到感应。 我们发愿,在承受这种结果的时候,我们发这样的善愿。 在佛法上,一个就是接受我们过去世错误的行为,所引起的一种恶果,这叫受;第二个,把自己的善良心愿,布施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叫布施。 时时刻刻,把受与布施两种法门修好。 所以说,遇到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落实这样的修行法门,要立下坚固的誓愿。 这是遇见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或者说是在修行过程当中迟迟没有感应。 念佛,念了几十年了,好像还没见到阿弥陀佛;修行,参禅打坐很久了,还没明心见性。 它的障碍来自于哪里? 就来自于这些地方。 往昔时候,我们对佛法的背离,对善法的背离,就即使是在今天的世间,我们自己检查一下自己,内心里面是不是时时刻刻对佛法生起亲近的意愿? 我们内心里面有没有背离三宝,背离修行的时间。 当我们检查出内心里面有一种潜在的,想逃离于修行,想逃离于善法,想逃离于这些善知识,有没有这种心? 有。 表面上说:“善知识好呀,我们知道要这样学。 ”内心里一见到就躲:“咋今天就遇到了! ”不修行的时候老是说这个修行如何如何之好,真正叫你修行的时候了,“哎哟,师父今天我没有空。 ”咋回事? 怕修行。 没有学习的时候,哦哟,这个咋样咋样地好,真正要叫你学习的时候:“算了,我还要玩一会儿。 ”是不是这样的呢? 平时,他说佛法咋样好,真正有机会听经闻法了,我们又躲到一边去了。 算了,我有这样的事情,我有那样的事情;有这样的障碍,有那样的障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障碍? 说句老实不客气的话,就是我们过去世面临这种学习机遇的时候,我们内心里发的那颗心没有圆满。 乃至于今天的时间,我们面临三宝,面临善知识,面临佛法的时候,我们自己虽然说表面上在听经闻法,但是我内心里面在想着其他的东西。 希望去看会儿电视,打会儿游戏,睡会儿觉,聊会儿天,我们内心里面想的是这些东西。 在业果行为上,这叫等起的心念。 什么叫等起的心念? 你今天面临这盆花,面临这个人你起一种什么样的心念,在以后你再遇到类似的人的时候,这种心念又起来了。 它会起一种障碍。 你发圆满的心,善心那比较好,走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样的佛法,你比如说我们现在,我们就从欢喜心上说起走。 老法师讲经,我一次两次听不懂,但是我欢喜,很难得遇到这样的老法师。 我欢喜,我赞叹,我就是要听,听久了我就能听懂了。 当你有这种欢喜心的时候,一天一天地增加,以后再遇到讲经说法的时候,我的内心它就不由自主地欢喜起来。 这种心念,在佛法上就称之为等起。 所以说,在整个学习和修行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欢喜心。 这个欢喜心比较重要的。 如果欢喜心你没有培养出来,那对不起,对以后它会有障碍。 对佛法是这样,对世间上的善知识是这样,对我们周围的同修是这样。 当你见到一个人,我们内心里是排斥的,是厌恶的,对不起,这个排斥的心理,厌恶的心理在下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它又同样地会涌起来。 当这种心理一而再,再而三地涌起的时候,排斥的心理和厌恶的心理,它生起来一次就加深一次,生起来一次就加深一次。 我们的业,就是在这样地增长。 同样的道理,假如说生活当中有一个我见到非常欢喜的人,第一次见到欢喜,第二次见到欢喜,第三次见到欢喜,这样的欢喜心念也在不断地增加。 所以说,修行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道理用得非常好。 我们面临生活的时候,你欢不欢喜? 当你不欢喜的时候,你厌恶的心它就不断地增加;当你面临学习佛法的时候,你欢不欢喜? 只要你内心里有一点点不欢喜,对不起,这一点点不欢喜的念头就像个种子一样,不断地在生长,不断地在扩大,不断地在增长它的力量。 所以说要注意。 我们内心里,欢喜不欢喜都是一颗种子。 如果你不小心,增加的是对众生的厌恶心,对不起,你从众生身上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益。 见了善知识,我们对善知识是排斥的,一次排斥,两次排斥,那么在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再想亲近善知识的时候,条件不具备了。 你自己的业,起心动念,行为结果,把自己障碍住了。 我们的业障来自于哪里? 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于这个地方。 所以说,我们现在说:“我有障碍了,我念这部经念不下去了,修行佛法修行不下去了,学习学不下去了。 ”这是什么? 障碍。 这个障碍来自于哪里? 就是这样的心理,起心动念。 所以说,要把这样的一种业果机制理解。 理解了之后,在自己生活当中见了谁我都不嗔恨,见了谁我都不排斥,见了善知识我打心眼里高兴,打心眼里愿意亲近。 皈依三宝,我愿意用我生命的力量来皈依;我们面对学习的时候,我全心全意用我至诚恳切的欢喜心来学习。 这种心态比较重要。 所以说,大德善知识教我们修行,修行有个诀窍。 什么诀窍? 就是说每次,比如说打坐,打坐的时候思维打坐的功德,让自己心里生欢喜心。 坐在这里,让自己随着自己的呼吸,把心沉静下来,把其它的杂念全部驱赶开。 当你坐得有点滋味了,正当利益生起有点滋味了,这个时候可以了,你可以下坐了。 正在自己高峰的时候,不把这个势头用尽,正在欢喜境界的时候,要到达顶点了,好,我现在可以下坐了。 为什么? 始终培养我对打坐的欢喜心。 只要你超过一点时间了,本来现在的功力只能够坐到半小时的,这半个小时之内你就觉得非常欢喜。 如果说你打坐超过这半个小时,你心里的排斥情绪就起来了,身体上的反应它就起来了。 身体上痛,心理上也就慢慢开始,“哎哟,还要不要坐呢? 还要不要坐呢? ”有点厌恶了。 一旦过分了,有点厌恶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过头了,就要让我们的欢喜正在起来的时候,好,我们可以留点余兴,留到下次再来享受。 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出坐了。 像这样,打坐一次,我就培养一次欢喜心;打坐一次,我就培养一次欢喜心。 每次打坐,我都在培养欢喜心。 负面的心理以及生理的反应,都还没有开始出现。 这就是最初修行的诀窍。 这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我们对打坐的欢喜心就培养得非常浓烈了。 念佛也是这样的,功课也是这样的。 为什么说一开始不要把功课定得太长? 刚刚皈依,刚刚学习,我们一下就决定:“我要念五个小时! ”开始念,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你心里还能够欢喜;再念,三个小时,四个小时的时候,“哎哟,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定这么长的功课嘛! 好难受呀! ”心里就开始有反应了。 当你心里开始出现反应的时候,它的负面因素就开始出现了。 像这样久而久之积累起来的负面因素,它就是我们的障碍。 所以说在生活当中,你面临任何一个众生都要明白,他是我们成佛的父母,是我们的法身父母。 当我们在生活当中,面临这样那样的不愉快的时候,我总能够非常积极地想办法,能够迅速地对治这种不良的情绪。 免得给众生增加一些不愉快,免得给自己内心里面埋下这种怨恨的种子,隔阂的种子。 所以说,修行最关键的是在念头上的转变。 所以说,这是第十七段。 专门教我们修行当中的诀窍。 面对佛法僧三宝,面临善知识,我们学习的时候,始终要把自己内心的欢喜心培养起来,把这一点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等会儿上殿了,我们总是不愿意起来,“哎哟,再睡一会儿,再睡一会儿。 怎么这个板就打响了呢! ”你心里的怨气就开始出现了。 对不起,这样不利于你出家的生活。 每天听到钟声,每天听到板声,自己要发欢喜心:“哎哟,又敲钟了。 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我们就欢欢喜喜地起来,修行,学习,工作。 要有这样的欢喜心态过生活。 如果没有这样的欢喜心态过生活,往往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它有绝大的障碍。 这个要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 每天,你起来的时候,我不是教大家嘛,要往好的方面想,想着佛法僧三宝放大光明,加被于我,我自己身口意三业非常轻松自在,我今天所有要办的事情,承三宝的加被都能够迅速地成就,圆满。 你心里要充满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心情。 在这一天的生活过程当中,你就生活得比较潇洒,自在,要办什么事情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成功。 假如说你一起来,就非常不满地,人家把你吵醒了,把你叫起床了,做点这个事情你不愿意,做点那个事情你不愿意。 你看看,在今天整个一天的生活当中,好像都有这样那样的不顺。 为什么? 就是一天之计在于晨。 在早晨的起心动念非常重要。 早上起床了,你的心念对于今天的生活将会有影响。 我们内心,在越是往后靠的这些起心动念,与前面的起心动念它是有关系的。 你只要开头开得好,始终掌握得顺手,那么进行下去也就比较如法。 如果开头开得不好,那就有点麻烦。 所以说,这是学习的一个诀窍。 第十八段,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受到来自于家长、亲戚、六眷、朋友、老师乃至众生的无理非难,或者说在某件事情当中,我们往往会成为别人的替罪羊。 这样的现实,我们会不断遇见。 本来我没有做这种事情,别人就会无故地给你制造一个,“这个事情就是你做的! ”你看,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心里非常非常地沮丧。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也许说你会受到于来自方方面面的非难,挑剔你。 当面临这种无理非难的时候,当我自己无辜地成为别人的替罪羊的时候,在家庭当中,学校当中乃至于社会单位当中,都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如果我们掌握不好,我们的心情将会由此而沮丧,要沦入一种恶性的循环。 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利器之轮》教我们,为什么我现在受到别人的无理非难呢? 为什么我成了别人的替罪羊了呢? 为什么这种倒霉的事情出现在我自己身上了呢? 要检查这种原因,那是往昔时候我们总是无理非难别人,挑剔别人。 就即使是在今生今世,我们检查一下自己,我们往往都在非难别人,挑剔别人。 要求别人的时候,要求得非常严格;在别人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这样不满意,那样不满意。 那就是非难别人嘛。 那么现在,这种业果还到我们自己身上来了,一报还一报,还回来了。 我们现在正在承受这种结果。 像这种,我感谢生活,我往久的错误你现在还给我。 还给我,我就没有错误了。 我现在承受这种错误,承担这种结果,然后祈祷佛法僧三宝的加被,祈祷善知识的加被。 愿我从现在开始,我对周围的人都要有包容心,都要有宽容心,不再去挑剔别人,不再去非难别人。 与人相处的时候,我总要增加自己的理解与同情,宽容与建设性的意见我多提一点,指责别人的事情,非难别人的事情我少做。 也愿天下所有的众生,他们受到别人的非难,替别人做替罪羊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在众生身上。 所以说,我们承受这种结果,把我们由此而引发的善良的心愿,布施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有情。 就利用这种发心,一以贯之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把自己的理解、同情、宽容乃至安慰、建设性的意见布施在世间上。 如果你是这样的生活,逐步地它就会改转。 所以说,我们要想不作别人的替罪羊,不受到世间上这样那样的非难,就要从现在开始做起。 在佛经上有一个公案,说是有一个老比丘,老比丘修行非常好,他在山上闭关修行。 自己煮了一锅野菜,正在煮得差不多将要熟的时候,山下有一家人把牛弄丢了,晚上牛丢了,第二天到处找,找到山上来,走到比丘这个地方来了,一看到比丘锅里煮的正是牛,一锅的菜汤变成牛肉汤了。 所以这家人就把比丘抓住捆起来,报关狠狠地打。 最后,隔了几天,这家人的牛终于找到了,才知道冤枉这个比丘了,再进监狱里去,请求把比丘放出来。 这个比丘就作了别人的替罪羊了。 那么,有人就不理解,于是问释迦牟尼佛:“这个比丘为什么煮的菜变成牛肉了呢? 这个情形不可思议的。 ”释迦牟尼佛说:“业力不可思议啊! 往昔,这个比丘他就是冤枉别人,到今天他冤枉别人的业成熟了,他又来偿还这种业报。 于是他煮的菜变成了牛肉,这个仅仅是业的一种显现而已。 ”实际上他锅里煮的是不是牛肉呢? 不是牛肉。 但是业力来了,人家看见的就是牛肉。 我们现在也生活在业报的过程当中,许许多多你看见的事情,也许说仅仅是业的一种显现,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现象。 是不是这样的呢? 有些人在圣水寺说:“哦,我看见阿弥陀佛了! ”别人就说:“哪里呀? 哪里呀? ”他说:“就在那儿。 ”一看,哪里有呢! 他的业没有成熟,他就看不见;你的业成熟了,你就看得见。 有些人在晚上说:“哎哟,我看见鬼了,你看好吓人哦! ”别人再一看,哪里有鬼嘛! 没有鬼。 别人与鬼的业缘就没有,你与这个鬼的业缘就成熟了,就见到了。 乃至于我们在世间上,所遇见的稀奇古怪的事,他说:“师傅,有个人钻进我的脑袋了。 他指挥我这样,指挥我那样! ”周围的同修就不理解了:“哪里嘛? 哪里嘛? 你指给我看看。 ”“它在这儿,它在那儿! ”别人也看不见,周围的人不理解,就只能够说犯病了,神经病,差不多要疯了。 原因是什么? 业果报应。 他为什么钻进你的脑筋了? 你的业成熟了。 以往你曾经折磨过别人,用你的意指控制别人,现在这种报应来了,别人也来控制你。 像这种时候,我们也要进行施与受的两种修行。 什么叫受? 欢欢喜喜地承受这种业果,“好,你该来报我。 以往我用我的意指控制你,现在你用你的意指控制我。 我现在来偿还这种业报,祈求佛法僧三宝的加被,让我们能了解这前一世的业缘。 了解了以后,我再也不欠你的了。 ”愿天下所有的众生有情,都能够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加被。 愿天下一切受其他人支配的思想意识,都能够彻底改变。 由我自己承受这种苦难的结果,代替天下所有的众生销毁这样的业障,而忏悔往昔时候我们要想支配别人,主宰别人这种贡高我慢。 来替天下所有众生,来承担这种结果。 然后把这种好的发心,布施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身上。 愿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愿他们都能够做自己的主人公,而不至于做冤孽的奴隶。 像这种情况你遇到过没有? 好多人没有遇到过。 只有那些特别的人他才遇到。 但是我记得的起码也有五个人了,北京起码有三个人给我反应这个情况。 “师父,我家里的男人经常不放过我,叫我做这样,叫我做那样。 我自己念佛,他要障碍。 ”往往念佛的时候,念不专心,他不让你念佛。 休息的时候,他又搅扰你,不让你休息。 ”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他说他跟我的儿子有缘,要来帮助我教育我的儿子。 说得神神秘秘的,不理解的人就说:“完了,入魔了。 ”在四川我也遇到两三个,在我们内江也有这样的人。 什么原因呢? 就是这种原因。 往昔时候,我们支配别人,主宰别人,无故地侵凌别人。 现在,我们就来做这样的业的回报,它已经回报到我们自己身上来了。 替别人受罪,当替罪羊,无故地受到别人的非难,乃至自己的思想意志被他人所控制。 但愿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我们诸位的身上。 你就要好好地用心,对众生起心动念要有善良的愿望,不要去挑剔别人,整别人,不要去控制别人,不要去冤枉别人,这就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 在家庭当中这样无故地受到非难,乃至替别人做替罪羊的时间多得很嘛,对不对? 家庭里,公公婆婆无故地冤枉自己,有苦说不出;父母、夫妻、儿女往往误会,做替罪羊的时间多得很。 那就要反省,这是一种业的报应,还到我们自己身上了。 下面一段。 当我们在生活当中,这样的需求,那样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我们要钱没有钱,要权没有权;要做个什么,什么都不成就;要智慧,没有智慧;要能力,没有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感到非常缺乏,感到非常软弱,弱小。 原因何在? 那就要检查。 这是因果报应的业,这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又返还到我们自己身上了。 往昔时候,是我们自己因为悭贪不舍,因为自私自利,总要侵害别人,为了利益自己而损伤别人。 为了让自我脱离苦难,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之上,把自我的利益建立在损伤别人的基础之上。 那么现在,这种结果就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了。 我们自己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想这样得不到,想那样得不到。 想用钱的时候,往往不够用;想用智慧的时候,往往智慧也不够用。 原因在哪里? 原因在这个地方。 来源于自私自利心,来源于自我的自私而损伤众生。 那么,我们现在来承受这种业的结果,来承受这种往昔时候错误行为的一种回报。 我们现在,尽自己能力所及能够对治这种自私自利心。 从现在开始,我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对别人的损伤基础之上。 我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利益众生的基础之上;我要把自我的利益追求,建立在成就众生的种种好处之上。 这样,利人利己,方向始终一致。 这样的善法功德利益,它才能够永保我们在生活过程当中不出现什么? 不出现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结果。 所以说,我们现在想穿一件好衣服,穿不着;想买一套高档家具,买不到;想住一套好房子,住不了;想当个比较大的官,始终就爬不上去;想考一所好的学校,始终就考不起。 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在我们的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障碍了我们自己智慧的显发。 往昔时候乃至今生今世,由于这样的自私自利,我们总希望自己快乐,但是我们自己的快乐往往就建立在损伤别人的基础之上。 这个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对这个业的利器之轮要觉悟,要自觉地应用这种方法。 第二十段,当我们不快乐,但是在生活当中又找不出什么理由,一天到晚郁郁寡欢,精神始终提不起来。 人家就问你:“你为什么不快乐嘛? ”“对啊,我为什么不快乐嘛! ”一想的时候,好像又没有什么理由。 虽然说没有什么理由,但是那张脸就是一张苦瓜脸,走到哪里眉头都皱得很紧。 人家说:“你把眉头皱那么紧干什么嘛! 你笑一笑可不可以? ”“我笑不起来啊! ”“为什么笑不起来呢? ”“我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找不出真正地不快乐的理由。 我们现在这种人太多了。 你看他一个人坐的时候,他坐……会笑的,很活泼的,“哎哟,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欢喜事情哦! ”找不出原因,我们要怎样对待这样的原因呢? 所以说,我们现在生活当中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 当我们正当修行的时候,我们内心不是散乱就是昏沉。 观想阿弥陀佛,观想释迦牟尼佛,观想三宝善知识的时候,始终就观想不起来。 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打瞌睡,就开始睡了,眼睛一闭,念珠拨着拨着就拨不动了。 一百零八颗还没拨到一半,手指就停下来了,脑袋就埋下去了,他就睡着了。 还以为自己在念佛。 这些正当的修行,修不起来;不听经的时候,他精神十足;要打麻将的时候,干,不打通宵不睡觉,要干;真正要学习的时候,在经堂里一坐,今天要讲经了,好,我就听。 一坐下就打瞌睡,呼噜声就来了。 这种时候有没有? 经常出现。 在家里鼓了十二万分的劲,我今天要去佛堂念佛,到佛堂里一坐下,脑袋就耷下去了。 修行不起来。 我们不看经的时候,我们还想看经,当把经书一捧到手里的时候,一篇经不知道念到什么才是个结果。 念了几句,就睡着了。 昏沉呐! 我们在修行生活过程当中,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障碍。 当我们修行的时候,这个善愿总是发不起来,恶愿非常容易就发起来了。 这个是种什么状况? 这些都是这样子的。 我们赌博的时候,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我们修行的时候,有半个小时在保持正念已就很不容易了。 为什么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利器之轮给我们说,这都是归咎于我们往昔时候,趋恶避善的潜在倾向。 就是说,我们潜在的,潜意识心里面当我们修法的时候,我们就不高兴;当我们做恶事的时候,偏偏内心涌起无上的欢喜。 你跳舞,跳两天两夜不睡觉,好欢喜,使劲跳。 叫你回家抱着经书念的时候:“哎哟,又要念经咯! ”他心里就是这样的一种趋恶避善。 善法欲没有生起来,恶法欲生起来了。 人世之间,这个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学好不容易,学坏最容易。 你看现在的学生,有几个学生喜欢到课堂去学习呢? 没几个。 一打上课铃的时候,很不自愿地跑进教室;一打下课铃的时候,不需要老师招呼,一下子就跑出去了。 那些小孩子你看看,放了暑假了,他总是想方设法地玩。 说:“你要补课,自己的软弱之处要补。 ”一拿到课本的时候,他自己就开始装模作样,等你走了,他就跑去上网,打游戏,搞其它的他就有劲了。 为什么是这样? 我们自己现在还不懂事,对于学习始终提不起善法欲,对世间上的事,这里去玩一下,那里去喝一下,几个同学朋友跑到外面去玩一下,对这个感兴趣。 学好不容易,学坏最容易! 你不要说学生小孩是这样,就是我们在座的,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修行的时候你看看,也是有这样的心理。 上殿、过堂、听经、闻法、念佛、修行,虽然说我们表面上在做,但是我们内心里面那份欢喜没有生起来。 什么时间你能欢喜呢? 几个人抓着念珠装模作样地拨,然后张家媳妇长,李家媳妇短,讲那个的时候你最欢喜。 就由于我们潜意识里面,趋恶避善的心情你没有改转。 修行的人,如果说没有把这个心情改转,对不起,你的修行终究是表里不相应。 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表面做的又是一回事。 在生活当中,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表里如一,内外相应,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虚假的。 我们现在就是非常能够将就这颗心,所以前几天在给大家说,《四十二章经》上给我们讲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得阿罗汉已,方可信汝意。 ”就是说我们现在凡夫的心情不能将就,真的不能将就。 你要将就它,它就想睡瞌睡,就想去打游戏,就想去摆龙门阵,就想在世间上到处去乱耍。 无实际意义地想逃避这个世间。 现在我们心里面就是这样的,内心里面真正想修行的心没有,乃至非常微弱。 那个善心的种子,始终还没有增长起来。 这一点点,特别是我们在家的修行人,我们出家的这些法师们,要好好地反省一下。 我们内心里是不是真正地喜欢出家? 是不是真正地欢喜修行? 所以,三门一开的时候我就说,那就应该警觉了。 寺庙里这么宽,他不愿意在寺庙里面待。 三门一开的时候,晚上下殿了,一吃完晚饭了,他就喜欢朝外面溜。 为什么? 也是这个趋恶避善的心理。 内心里趋恶避善。 这种心理非常可怕,虽然说是心里面一个念头,微不足道,但是自己的善法生得起来生不起来,恶法能不能够避开,关键就取决与你这个心理。 潜意识里面,你在修行没有? 潜意识里面,你是不是趋善避恶的? 这个心念非常重要。 往往那个大水库的堤坝一崩裂,它的起因在哪里? 起因就在小蚂蚁给你钻了一个洞。 很容易就让水把大坝冲垮了。 我们现在修行的人呢? 身口意三业,意业为主,内心里有这样一种不如法的念头,对不起,整个学佛的修行毁就毁在这个地方。 我们这一生的大事能不能够承办,你要找到我们内心里,是不是欢喜地成就这件大事,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围绕我这个欢喜的事情,努力地加固它,不让它出现一点点的漏洞,不让我们内心里面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感觉。 这才是成就大事的这个人的根基。 在内心里的欢喜。 所以说,我们以上的这些种种不快乐,找不出真正原因。 我们正当要修行的时候,心智昏沉,原因就是内在的意识里面,趋恶避善的潜在倾向。 你看我们现在天气炎热了,听经闻法的他就少了。 但是假如说哪里有高兴的事情,你叫他去流汗或者干什么,“我愿意! ”“我舒服! ”“我快乐! ”你说是不是这样的? 要让他去干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他不怕流泪流汗,天气再热他都要干。 现在为什么天气一热,他就喜欢躲到外面去坐呢? 甚至于不来呢? 他就给自己找借口:“哎哟,太热了,我们方便一下嘛! ”方便是方便了,但是你就将就你内心里面那个趋恶的心,躲避善法的心。 就没有把做恶法的快乐,你能够转换来做善法。 没有做起来。 所以说修行的人,这个念头特别特别之重要。 就因为这样的潜在意识力量,欢喜的不一样,所以说我们现在导致了相互混淆的状况。 还因为我们过去世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对三宝的不恭敬,对护法的不恭敬,伤害了佛法。 所以说,我们现在听经闻法,往往无故地你就昏沉,无故地你就散乱,正该要修行的时候,就是打不起精神来。 原因在哪里? 过去世伤害了佛法。 怎样伤害了佛法呢? 因为我们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因为我们在哄三宝,做给三宝看,而内在的思想里面,它并没想修行。 老师教育我们,表面上答应得非常好,但是背过老师之后,又是另外一番心态。 就是由于这样的心情,导致了我们今天体验到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有诸多的障碍,有诸多的干扰。 我们平白无故地心里会不高兴,平白无故地会皱眉苦脸的。 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这是自私自利所引起的一种结果。 当我们意识到了,是我们对三宝的不恭敬,对护法菩萨的一种冒犯,导致了今天一种互相混淆的状况。 今天我们无需告诉别人,我们只能够从自己心里面,发起对善法真正欢喜的心。 真正能够把善法欲培养起来,真正为了我们想要成就的事情,培养自己的欢喜心,要这样。 所以说,要坦诚面对这种现实,要下定决心,要克服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现在,在打瞌睡的时候,我们掐一下自己的眼皮,“诶,往昔多少时候,就是因为这样地不在意的心态,引起了今天你还要打瞌睡,你还要睡到什么时间呢? 还要睡到尽未来际吗? ”我们自己策励自己,自己拿鞭子打自己,“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要叫你学习的时候,你就偷懒;要叫你修行的时候,你就偷懒;要叫你念经念法的时候,你就打妄想。 ”拿起自我约束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它。 对于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我们自己来鞭策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它。 要与自己作战! 所以说要发大愿,下定决心。 那么第二十一段,我们常常觉得心烦意乱,或者说是全然受挫。 举个例子来说,像做人父母的,将子女送入大学里面,希望他能够成才,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 但是,做父母的很沮丧。 为什么呢? 这个孩子不喜欢学习,他退学了。 好不容易把他送到大学里去,他不学了,他要回来玩。 你怎么跟他说嘛? 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孩子找了个好的环境,找了个好的老师。 但是,他跟老师就是合不来,就是学不进去。 我们想教育子女成人,但是子女往往不争气,让我们这些家长很有受挫折的感觉。 为什么? 原因何在? 当我们常常想修行,经常修行不起来,遭到挫折。 乃至我们经商谋利,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别人卖衣服可以赚钱,我也就卖衣服,我也想赚点钱。 但是别人卖衣服赚到钱了,我卖衣服就亏本;人家做生意能够赚钱,我做生意连老本都赔完了。 经常是这样的。 所以说,我们下种,我们期待有一种好的收成。 但是,往往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下的种子或者说遇到干旱了,或者说遇到天灾人祸了,我们的收成往往不好。 像这些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是什么原因? 那就是在过去世的时候,我们经常干扰讲经说法,经常干扰他人的修行,经常干扰他人的念佛禅定。 乃至,在过去的时候,看到别人要成功的事情,往往去做些这样的手脚,那样的手脚,让别人成功不了。 说穿了,还是自私自利心,还是对别人成功的一种妒忌心。 就由于这样的自私自利,就由于妒忌别人,就由于干扰别人,就由于干扰法师的讲经说法,乃至干扰别人的念佛禅坐修行,导致了我们今天下种,收成不好;教育子女,子女往往不争气;做生意想谋利,但是利益往往谋不到;世间上想升官发财,但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就是得不到;人生有种种的愿望,我们在付出努力的时候,十二万分的努力,收获仅仅是少乎其少。 原因何在? 原因就在于这种自私自利心。 由于这种自私自利心,我们起烦恼,干扰道场乃至分裂道场,乃至离间世间上一切和和满满的,破坏别人的成功。 就是由于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我们今生今世有这样的结果。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忏悔这样的业障,要承担这样的结果。 好,这是业的利器之轮还到我自己身上了,我自己承受。 受了这样的业,就消这样的业。 在这样接受的过程当中,以忏悔的心态来对待它,以欢喜的心态来发愿,来对治这种自私自利心,来对治往昔时候,一直到今生时候我们对讲经说法造成的破坏分裂,来对治于自私自利,妒忌别人的成功,破坏别人的成功。 以这样的忏悔,以这样的善良愿望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希望他们所做都能够承办,希望他们的修行无有障碍,希望世间上一切众生所求如意,他们的事情都能顺利。 我们可以朝这个方面去发愿。 以这样善良的愿望,回向给一切众生有情,由这样的起心动念来布施,用这样的布施逐步来增加我们对业的正确心理,让我们自己内心的善业充斥扩大。 所以说,我们现在要进一步地对于别人的修善,要赞叹,要随喜;对于世间上众生的这样事情,那样事情我能够帮忙的我就帮忙,不帮忙的我绝不障碍;对于别人的好事情,绝对不搞破坏。 这是这一个。 第二十二段,我们用尽了各种方法,仍然无法取悦你的上师。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归咎于上师,不要挑他的过错。 像藏传佛教里面,有个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学佛法去找到老师。 老师叫他做什么? 建房子。 建好一座,又叫他再建一座;建好一座,又再叫他建一座,乃至建好一座他把它推倒:“你这个建的什么,不行! 重新建! ”在常人看来就是无理的非难,就是来折磨他。 但是密勒日巴从来不报怨:“你叫我建,我就建。 建好了你把它拆了,我又来建。 ”达摩祖师的故事片里面不是有这个嘛,是不是? 达摩祖师,一个王子出去找到一个老禅师,他要修行,禅师说:“你把一座房子建起来,你要修行肯定要个房子嘛。 房子建起来了,我就教你。 ”在他建房子的过程当中,就是故意地去折磨他。 要建成了,要建成了,滚了一个石头过去就给它砸毁了;要建成了,要建成了,两个人打架就在那个地方把房子给他推倒了;要建成了,要建成了,冲过去一头牛又把房子给他撞倒了。 就这样,通过这样的折磨,来磨练他的心性,达摩祖师也没有退悔,乃至到最后期限到了,这个老师用尽办法破坏他,就是锻炼他的心性。 最后给他说:“你房子没有建成,算了,你回去,我不教你了。 ”达摩祖师没有退啊! “我还要建! 过了时间了,我也要建! ”当他辛辛苦苦把房子建起来,再去给老师报告:“我把房子建起来了。 ”老师来看,他才突然间明了了老师为什么要自己建房子。 于是不待老师去破坏,他自己去把自己建成的房子拆毁了。 常人看不清楚,达摩祖师知道。 发布时间:2024-07-20 09:01:0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