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内容: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缘起;悲愿广大、德风普被的老和尚,为度化群萌,多年来致力于弘扬净土圣教、利乐社会国家,不遗余力,法音宣流五大洲、中外善信归投无数。 ‘护国护仁'及‘转凡心修佛行'乃民国八十七、八十八年应邀台中仁王法会及一信总社之开示,精辟微妙、叹未曾有。 前者阐发佛教护国,应从根本‘护仁'著手;后者教示转凡学佛,须从彻底‘舍情'起步。 一旦情尽,般若慧全彰,学佛之道圆满矣! 所演正法不惟净化人心,更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化之大本;闻者莫不法喜赞誉、信受奉行。 今者,特将二文敬辑成册,供养与会大众及未逢盛会向隅诸仁,期启迪正见、共行护仁护国、同转凡心修学佛行,使宝岛成佛国、人民作佛陀,是为无上大因缘也。 编者敬按89年4月10日贵第一信用合作社总社理事主席——许耀南广勋大居士、总经理林大江先生、副总经理王健二先生、副总经理柯孟忠先生、副总经理张介京先生、副总经理邱文彬先生,以及在座诸位嘉宾暨贵社诸位同仁:大家好! 一、转凡学佛世安宁今晚佛学讲座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佛行'。 在未讲题之前,我想在题外先将佛法大纲向诸位说一下。 诸位之中当然有佛学的老前辈,不但明了佛学而且深入,又能奉行、拥护三宝,但是也有初发心的人士,若不把大纲讲一下,到讲题的时候就难听得明了。 当然第一次听、初接触佛学是如此;其实一切学问都是一样,不是第一次听就会明了的。 不要怕! 人有本具的根本(佛)智,你听一次不明白,下次或下下次再听自然会明白,没有不明白的。 尤其佛学,佛学者心学也,是各位本心中之法,没什么不明了的,只要假以时日决定会明了。 世间无难事,学习就会成。 佛学对人生的看法是:对一切人,只有敬重没有藐视的。 为什么? 因为以轮回六道来说,三世一切众生,都曾互为父母师长。 本此大纲,我们对一切人只有敬重、只有奉事。 还有重要的一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 所以如果对现前的人,他虽苦恼一点、福慧差一点,你就以凡情的心看不起他,那等于轻视未来佛,这决定不可以! 我们要转凡人心,以佛眼看人! 只有尊敬! 如果世间人,都以君子之量看人,不用小人之心,则大家互相尊敬、互相协调,这世界怎么不和谐安宁? 为什么现在世界不安宁、不和睦? 那就是忘记了根本礼节。 对人的看法总是:别人都不如我! 我要高人一等,别人说的不对固然不对,说的对也是不对;我说的对是对,不对也是对。 这就是凡夫的自大、凡情傲慢,不能同人共知共事,弄得自苦苦他;独裁者更能令世界大乱! 我们自身没有大智大福,千万不可自是非他,要息争宁人啊! 争就为是非根,息争让人之德天下太平。 今天的讲题叫做‘转凡心修佛行',把凡心转过来,大家都以智慧互相尊敬、谦和共事,我们这世界多么清净、安详、快乐! 佛法希望人要互相尊敬,连世间的圣德君子也教人要尊敬人,尤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解人患难、成人之美,这样我们世界就安宁了。 人心安宁、道业增进,就能感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人心安静——你个人安静,家庭就安静;把这风气转开来就能影响到社会、国家、整个地球都好,这就是人间净土;再修佛的行为,就转人间为佛土了。 我们能转凡心、学佛的行为,多么安乐自在! 凡夫为什么有苦恼? 因为都是凡夫心,又是凡夫行。 我们把凡夫的心转过来,依佛的智慧、学佛的行为,如是因感如是果,那我们人生怎么不快乐、怎么不安静? 一人学佛一人快乐,一家学佛一家快乐,乃至世界的人都学佛,人间那还有战争苦呢? 世界没有战争,我们国家还要什么国防? 人人都守礼让,还要什么警察? 若将用在军警界的人才、钱财转过来用到民生上,这样人民多富有、多快乐! 否则大家用凡情的疑忌心,你防我、我防你,你对付我、我对付你,这个果报到最后是怎样? 就是互相斗争! 斗到最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呜呼哀哉也。 谚云:‘你敬重人一尺,人就敬重你一丈;你敬重人一丈,人把你顶在头上。 '反过来所得的效果又是怎样呢? 当然是人不敬重你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凡心! 凡心一转智慧开朗,就有佛心行为,那你的人格多么伟大、道德多么崇高! 谁不尊敬仰慕啊! 凡夫不是常自高傲慢吗? 那何不令人尊敬,以德行感化人呢?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至于坏人你对他好,他不但不识好,还无止境的同你找麻烦,对这种人怎么办? 既是小人、可怜的凡夫,我们只有以君子之大德包容、涵养他,摄受、转化他;你如果骂他、处罚他,并不因为你骂、处罚,他就知惭愧,有时反而会愈骂愈坏、愈处分他心里愈不服气。 只有以大德来包容、来怜愍,这就是佛法的‘忍辱波罗蜜',于此忍者是大勇,不是怯劣。 我们要‘布施',不是布施他钱财,而是布施他父母之心,以父母之心来对待他、以菩萨之心来看待他,这是‘同体大悲'。 不如此学、不如是行,怎么消除凡情、贫苦,得佛法富贵、寂灭、究竟大乐? 凡事都有原则、因果,小心小行绝对不会成就大自在的。 今晚是在讲佛学,不过讲佛学是重在要学佛,不是只听听佛学而已,一定要学佛——学佛的大慈悲;你有大慈悲之德,不但你一人安乐、家庭安乐,整个世界都安乐。 ‘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 我们要学佛的心,但光是学佛的心不行,还要学佛的行为。 什么行为? 大慈大悲解人的苦,还要给人的乐。 给人乐要先拔他的苦,苦不拔掉,你给他乐他也享得不自在。 如果你只拔掉他的苦,不给他乐,他也不能俯伏安心地听你教导。 所以我们必须要具体庄严大慈大悲之德! 想要净化社会、改革人心,若不从佛行的大慈大悲做起,很难感化人世呢! 佛法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慈悲是无限、没有条件的。 好像父母爱儿女一样,父母爱儿女还有什么条件? 甚至你是个坏孩子,愈坏、身体愈不健康,父母对你愈怜爱、愈加保护,道理就这样! 我们不要只以父母之心看自家的孩子,要以‘佛母'之心看所有人家的孩子、看世间一切人,这就叫做转凡心。 你转了凡心行为,即有大德大智化一切世间的烦恼,那你就能‘烦恼即菩提';否则烦恼就是苦恼,你就被烦恼苦死了! 那多么苦呀! 我们听佛学就是要接受佛陀的行为教导,这样我们这个苦世界才有平静安乐之日。 诸位! 谁不怕苦? 谁不想快乐? 大家都想离苦得乐。 那好! 把你的凡心转过来就好了。 人一生来就是凡心吗? 不是! 这就是俗语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跟好人就学好人、跟坏人就学坏了。 所以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儒家的孟子、荀子一个讲性善、一个讲性恶,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要攻破对方也是各有道理。 那佛法又是怎么讲呢? ‘心原本体'无善无恶。 跟善人就学好、跟恶人就学坏,这就叫做‘因缘生法'。 因缘生法就是没有定性,如果人的本性是定善怎么会学坏? 如果本性是定恶又怎么会学好? 所以佛法讲缘起法、缘生法、因果法——修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惟愿大家要修好因啊! 注意! 上述‘心原本体'无善无恶是‘第一义谛',知识份子应该于此深入,才可洞明佛学之大智大悲。 诸位! 把凡心转过来,你不但当下快乐,福慧也就有了。 你改了凡心用佛心对人,谁不来恭敬你、谁不来礼拜你? 你用凡情心,各自为己不让人,那大家都是斗争了。 不要忘记佛陀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师长,若依佛法修持就是未来的诸佛。 明白了这个道理,若对方骂你就由他骂好了。 好像布袋和尚讲的:‘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 '学佛就是要转这凡情,千万不能用凡情。 用凡情你这些事怎么改过来? 没办法改! 不能改,老依凡情执著,将来怎么样? 那就永远得不到安乐自在。 所以一人学佛法一人快乐,由你一人快乐,心境安详、安和,以身作则,就可转化家庭、同事,乃至社会、国家都详和、自在、万事通顺,何有烦恼、那有斗争? 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不为,你就苦定了! 我们闻佛学要舍凡情,你不能凡情不舍的说:‘那怎么能忍? 那人无理嘛! '依因果法的真理,学圣学佛,这没有讨价还价的,一定要认为自己:‘我就是君子圣贤! 不要同一般凡夫争一口气。 '否则不是自己找苦受? 我们人要自求多福,不要自寻烦恼。 好好接受佛陀的话,你不但自己安乐自在,家庭的父母儿女都跟著你自在。 凡情看不破,你不但自苦恼、一家苦恼,社会人都跟著苦恼。 不依佛言,吃苦就在当下! 闻如是道理,凡小心应该展开广大了吧? 这地方我再重说一句:我们身为顶天立地的人,就是君子、圣贤,听了佛学就是菩萨! 应当舍己为人,这没有讨价还价的。 菩萨是怎样? ‘好事予他人,恶事自向己',刚好与凡夫相反。 凡夫是:‘好事是我的,坏事是你的;倒楣事是你做的,好事是我做的。 '你必定要把凡夫这些坏观念转过来才安乐自在。 千说万说都只是一个宗旨——你要按部就班做好! 先学君子将人做好,再学菩萨普度众生。 ‘万法本静人自闹',为什么国家会乱? 就是大家都用凡夫心,以小心眼做一切事,做不成还搞糟了。 一定要转凡情、一定要有君子之心量。 人本来是顶天立地,与天地并称为三才,闻到佛学更加能除苦。 除什么苦? ‘生老病死苦',这是佛法之能补救世间一切人事不足的地方。 学佛就有这样的好处,不学佛得不到,实在太可惜了,更辜负人性、佛性之平等! ‘平等'的意思是:你本来应该同佛一样高贵,怎么现在做个可怜的凡下之人呢? 明白了此,回想过去、思惟将来,是否要好好洗心革面、嚎啕大哭一场,重新做君子圣人、出世的佛陀? 染净、苦乐两条路,大家要走好! 祝福大家前程万里,直向佛法大道迈进。 三、大富大贵要学佛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 人生怎么样宝贵? 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 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 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同烦恼敌争英雄,不是自找苦吃吗? 所以要记住这个讲题:‘转凡心',只要转了凡心,不必等明天修佛行才自在,当下你就清凉自在了。 当然转了凡心,进一步还要‘修佛行',这样自快乐也令大家快乐。 为什么要听佛学? 就是要学佛行。 佛陀是要我们离苦得乐的,信佛的目的是在离苦得乐,不是一般人信佛所想的:‘佛陀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如何如何。 '那是凡情,那些即使求到了也是离不了苦啊! 那要怎样发财才可离苦得乐呢? 要虔诚布施、信实通商、童叟无欺、货真利微、依道取财、互得利益,这样发财富而仁慈,就真能离生死苦得涅槃乐,如此方谓善取财、善用财也。 大家要想大富,还是唯有学佛施舍;要想真正大贵,也是要学佛才为九界之尊。 人间有地位是贵吗? 不一定! 佛陀有无量的慈悲功德,人人尊敬,那才是真正的贵。 佛陀的富,是修四摄六度所感的果报;佛陀的富,不是世间上富有四海的富所能比,天上的富也不能比。 所以释迦世尊未出家前,虽然贵为太子,大皇帝他不做、富有四海他不要,弃富贵如敝履,到雪山去学道,五年游方、六年苦行,道业完成,三千年后的今天,他所说的真理大家还是尊重奉行。 奉行佛法就安乐自在,不奉行犹如苦海中无慈航、黑暗中无明灯。 我们要想离苦海,要有佛法的大慈航;要开智慧,就要有佛陀的大光明。 你必要如是信、如是行呀! 你不可说凡情难舍,不舍你就苦,舍了就自在快乐。 一定要舍凡情,佛的行才学得起来;凡情不舍,佛的行就学不起来! 所以学佛到底难不难? 非难、非不难。 你凡情不舍,那就难的做不到;凡情一舍,佛道有什么难? 最容易做的! 你做恶事人家会同你打杀抵抗,做善事谁会反抗你? 当然有魔鬼反抗你,但邪不敌正,这点要明白。 邪鬼只能害人一时,君子是利人一世,佛道利人之乐则是永久的。 你当然要求永久之乐吧!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我们大家能会面,在此谈佛法,快哉、快哉! 太稀有了! 孔老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那还只是闻人间之道。 闻人间之道尚且如此可喜可贵,何况是闻出世之佛道? 什么是人道? 三纲五常、四维八德,那是人的精神、灵魂。 如果人没有五常八德,那就没有灵魂了。 有人以为现在世间坏人多,不是! 应该是坏人少善人多,如果坏人多,怎么现在我们还有这个佛学讲座? 不可能的! 如果坏人多,怎么还有一个灵岩山寺? 毕竟还是善人多。 大家不要灰心,坏人就是那几个,我们感化他就好了。 你们认为老和尚说得对不对? (大众鼓掌)既然认为对,那就要辛劳诸位合作弘法利生;利生虽苦,但心中好快乐、好法喜! 四、善用钱财福报大佛陀告诉我们,佛法是难行之法,难行还是要行。 佛陀对钱财有怎样的看法呢? 佛陀告诉我们钱财是毒蛇、是老虎,不错! 确乎有人为了钱财而丧失身家性命,但那是愚蠢,取财无道,又不会运用钱财;可是有智慧的人,除了会赚钱,还会善用钱财。 佛陀还教导在家弟子要赚钱,不赚钱家庭怎样维持? 如何孝养父母、培养儿女? 在社会上又怎么做慈善事业、救济苦难? 信佛的弟子又如何供养三宝? 你没有福报,用凡情所得来的钱财,也不一定能受用。 如果你有布施心,以同情心、公德心来赚钱,那钱赚得愈多愈好;赚的钱舍不得用,只顾自己家里,甚至连家里你都舍不得用,这样就是守财奴。 本来钱财是个活宝,在社会上能灵活转动,功力就大,佛法还叫你要布施。 说到布施,钱财从那里来? 还是要合理取财,合乎国家的法律、合乎人情忠信之道。 做生意彼此更要信实通商,不能假情假意卖假货,要真真实实的;这样赚了钱,这个钱就可以受用,用这钱布施社会,子子代代也都可以受用。 如果非道取财,虽然发了财,那个财愈发得大,你的祸难也就格外的多。 因果就是如此不爽! 不管你怎样愚昧,不能不畏因果、善恶苦乐之报;你怕因果,那就好好修善业之道。 佛陀教导在家信众要看破钱财,那是对守财奴而言,叫他要看破。 能看破而来施舍才有福德;不看破,钱财到了手里变成死物,没有同情心施舍,那里会有福报? 福报从那里来? 从大心、仁慈之心而来。 希望大家都要有佛陀的施舍之心——我有多余的就是你的;甚至大菩萨发心——我的就是你的,那是学佛最高的境界。 我们凡夫都是凡情,不要说得太高,只要你能:‘我有多余的,你都可以善用。 '就是有施舍之心了。 大家都有这种慷慨心理,世间那里还有你争我夺的? 若是为富不仁,见人饿死都不同情,那就难免堕饿鬼、地狱了! 饿鬼是饥火常烧,见不到大海有水,见水皆火,既饿又渴,何其苦哉! 所谓‘腹如沧海大,喉似针锋尖,有食难下咽,饥火常焚口。 '不舍就没有仁慈,人家饿死是人家的事,这样没有慈君之德,那有福报? 当然更不会有菩萨之心,那又如何能成佛道? 诸位闻到了佛学真理、佛行慈悲,倒不是叫你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布施,而是希望你自己家里吃得饱、穿得暖了,有多余的要发心布施。 你看大慈善家,他们为何富有、人事和乐、合家如意? 我们初步要向他们看齐,学习慈善,丰富人生。 诸位闻到了佛法,要好好的运用钱财,这样大家快乐、富有,永远的富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这是菩萨道四摄六度的第一度——布施。 佛陀为什么福德圆满? 因为他不但能舍身外之物,连身内之物都能舍,所以我们要学佛的行为。 你不学佛的行为,怎么会有大智大慧? 没有大智大慧,自己都苦恼了,怎能利益人? 好! 大家在这个讲题上要多注意! 下大功行! 以上这些话诸位都明了了,如果说得对,大家要好好地改变以往的凡心,一定要修佛行,使我们自身有福报,希望儿女更要有福报。 记住! 福报是从劳动施舍中来,既不是天生就有,亦不是地长而得,而是从劳苦中得来,与人分享才有福报,不是侥幸可得。 五、太空喻心人成佛现在我还要讲最重要的——令我们真正离苦、得究竟乐的佛法。 如何才能真正离苦、得到究竟之乐呢? 所谓人之大苦,就是有生老病死。 ‘我们转凡心学佛行,就真正能解除生老病死苦吗? '当然! 你不要疑惑,只要能转凡心学佛行,你决定能得到毕竟圆满大乐——成佛。 或者你问:‘想彻底解苦得乐,一定要达到佛陀的位子,才可以圆满成就,那我们只是可怜的凡夫,能不能成佛呢? '我百分、千分、万分肯定的回答:‘只要你转凡情修佛行,决定成佛! 不转凡情修恶行,决定堕地狱! 心造诸法嘛! '大家都知道‘佛',什么是佛? 佛就是心。 什么是心? 心即是佛。 凡夫心同佛的心有没有两样呢? 没有两样! 真理只有一个。 既然只有一个理体,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凡夫,有无量的罪业,佛陀却有无量的功德? 关于这,请你静定谛听。 这是在行为上有差别——你是凡夫心、凡夫行为,修凡夫的因就感凡夫的果,就有生老病死苦;你有佛的心、佛的行为,就能了脱生老病死苦,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 我们虽有佛心,却无佛行;若有佛行,凡夫就成佛了。 此道理要明白,行为要做到;我们命光短促,不可闻而不明,不可明而不实行喔! 再问:‘凡夫有佛行就真能成佛吗? '是的! 因为有心,心即是佛。 心就像太空,你看太空不是空的吗? 太空当然是空的,如果不空,怎么会有山河大地、无量的星球? 正因为它是空的,才有无量的星球。 你们不要听到佛法讲空,就错以为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佛法讲的空是指什么都没有,那还要修行干什么? 从今以后请记好:太空能出生一切,人学佛即能成佛。 佛法讲的空就如太空,太空能出生一切法、包含一切法、长养一切法。 所以以后听佛法要抓住这个根本真谛,佛法讲空不是没有,它是一个名词。 太空是不是一个名词? 太空本身虽名为空、了无一物,可是却有无量无边的一切山河大地人物,有情、无情等,无不在空中啊! 皆是因空有一切法呀! 有情就是指飞禽走兽、人及其他的动物,无情就是指山岳海洋、所有的星球,这一切皆在空中。 空中具足无量原子、无限变化,生灭相续永恒不断,因此有过去、未来,这都是‘真空实相'中大本大能之能原。 这真空实相我们凡夫肉眼不见、凡心不知,多么可怜、愚痴、惭愧呀! 快将凡心斩掉,以智了达空无一物,而又随因缘具足一切法。 妈妈肚子本来无我,可是因缘相合,我出生了;佛本无种,人随著佛道修四摄六度,功德圆满、时间一到就成佛了。 恭喜你知道了,祝你早成佛! 以上但讲条件集合,不讲什么鬼魂、灵魂啦,因为有一些信科学的人,不信有鬼,更不知什么人性、佛性;既不知、不信,又何必强要他信呢? 可是时间到了,他终究会信的。 我这样讲,初闻佛法的人当然不明白,虽然不明白,你听进去就是一个种子,真理种子是永久不灭,时间一到智慧就会生了;研究佛学的人当然明白。 在座好多人会念心经,心经上有一句:‘空即是色'。 你看无量的星球、一切的色法不都是在太空中吗? 有空才有色,你要认识空,空能生一切法,所以说‘空即是色';‘空不碍缘生',见空即见色,这要静心正思惟,观空实相才可开般若慧啊! 太空有没有边际? 凡人认为它有边际,出世圣者知它没有边际,广大无穷尽;若是有边际,那还算广大吗? 太空又是什么时候诞生? 到什么时候灭亡? 其实太空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这才是真常。 天塌下来的情形或许有,太空永不会掉下来,你用不著杞人忧天,空不会倒的。 请由太空明白佛法真空即是真性之色,所谓:真空性色也。 真空性色即是实相真空妙有,妙有即是‘佛事门中不舍一切法',这一切法是从空性随缘而生,故曰:色即是空、空色不二、生佛一如。 这些道理不明白不要紧! 你今天听进去,就常常这样念:‘空(性)即是色,色(相)即是空',思惟时间久了就能明白:‘空即是色',空中有一切法;‘色即是空',这一切色法——第二义的俗谛,没有它的本性(体)。 既然没有本性,色相又从何而生呢? 它都是空性实相体(第一义谛)所变现的,因此说它没有第二义谛体;但它有第一义谛体,所以有说‘法法皆真'之名言。 又有经云:‘见境即见心',因境由心生,摄境归心,犹浪即是水,浪虽虚假,不是无水呀! 佛法讲空,就如桌上这个钟,它只是多种条件所成的、是因缘所生,你不要把它当做是实实在在的,它只有虚假相,没有独一体。 那它的本性是什么? 空性。 是从空性中生起万有之人物幻相,犹如海浪虽从水而有,但不能认为浪是真实而说无水吧! 因为太空有万物才有这个钟,没有太空中的万物,就没有这个钟。 这个钟的原料又是从那里来的? 都是从山矿中而来的。 一切山岳海洋是不是都在空中、是不是空中所缘生? 在座诸位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唯有你们才有资格研究佛学,于此要甚深的精湛思惟,放下凡情提正智慧,端坐观实相或拜佛念佛,才是人生正行。 我们人当然要生存,要生活安定,所谓‘身安道隆',身心安静了就要研究佛学;不研究佛学怎么明白众生就是佛呢? 转凡情就成佛了嘛! 你不转就永远是苦哉凡夫,你甘愿做凡夫不想成佛吗?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又譬如现在我们在空中抓一团金子,这团金子不是那么硬的;金子是硬是软或是熔为液体,完全是温度的关系。 我们抓的这团金子不太硬也不太软,就像面粉团那样。 现在我们假想拿这团金子来捏,捏个人出来。 时间不多,大家捏快一点,捏你自己的像。 好,开始捏! 大家很合作,捏得很快。 本来人是识情业感所成的,我们把自己捏成一个人。 佛法难懂,讲个比喻你们就会懂,一举例你们就明白了。 我们刚才用金子捏出一个人,现在再请你们把人像搓掉成团,用同样的金团捏一尊佛像出来! 好l! 请快捏! 这个金团你捏个人像出来,除了你的儿女叫你爸爸、妈妈,别的人眼睛都不会看你一下;捏个佛像出来,朝佛龛里一供,不就有千万人礼拜了吗? 事实是如此! 同是一个金子,捏成佛像就是佛,捏成人像就是人。 捏佛像也好、人像也好,金子就是代表我们先天地而有的心,以佛法的真理讲,佛心、人心是平等平等的。 佛法讲万法是心所变现,这个你不容易明白;当然这佛心、人心不是指心脏那个心,心脏的心一死就没有了,而是指自性恒有的清净心。 自性清净心约人来说,勉勉强强换个名词叫做灵魂。 人人都有灵魂,如果没有灵魂,你造了恶业将来谁下地狱? 没有灵魂,你做了善事将来谁升天堂? 绝对是有灵魂! 我们身体是父母给我们的,灵魂是你自己的,那才真正是你、是我啊! 说正确点,灵魂应云灵性,或云人性、佛性,犹如‘般若惟一法,佛说种种名'。 佛性即清净心,清净心即佛,污染心即迷惑众生! 诸位! 今天的讲题是‘转凡心修佛行'。 这是说凡夫能成佛。 大家这时候决定同意我的话了。 你不可再说:‘我是罪障凡夫,怎么能成佛? 我修行只要求一个好死,不要长期躺在病床上就好了。 '这样把自己看得太贱了! 应知道:心本就是佛,你修佛行就是佛;你不修佛行修凡夫行,当然就做凡夫。 凡夫也好、佛陀也好,万法唯心,就看你有没有大智来造作。 立佛志修行你就是佛,造凡夫行你就是凡夫。 因缘生法,这一切怎么样做,都操之在你自己,别人对你只是一个辅助、一个化导劝勉。 你不明白道理,佛陀为你讲得明明白白;你要修行,佛陀种种方便对你协助,但还是要你自己好好修。 这就叫做‘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你爸爸、妈妈吃饭,你自己不吃饭还是不饱;闻了佛法就决定要修,这样叫做学佛行——学佛的行为,还要慈悲不杀生,进入佛心度一切众生。 大家都作如是功德,就能圆成佛果。 今天这个讲题如果分个七天、一个月、一年来讲,大家当然就会更明白,用一天来讲你们怎么会立即开佛智呢? 但是你们已闻到了一个大纲,只要信心坚固修行,将来决定成佛! 如果诸位不能成佛,我不是空讲了吗? 今天讲到此为止,时间已经过了,对不起诸位,劳你们坐得好辛苦了! 你们理事主席发个稀有难得的好心要我来讲,我是希望大家成佛,我才来;如果你们只是要在世间上做人,我来有什么用? 希望诸位信心勇猛,将来我们同生西方,了脱人间之苦。 最后祝福诸位晚安! 许理事主席:非常感谢大师给我们的开示。 他老人家谈到成佛以及灵魂的问题,开示得非常详尽。 我希望我们一信所有的同仁,都不要成为流浪的灵魂,希望我们以后就像大师讲的‘决定成佛'! 谢谢各位! 各位辛苦了,非常谢谢! 发布时间:2024-07-24 09:01:0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