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们如何“积聚福德资粮”? 内容: 要累积功德绝对要学习放下。 在佛教中,我们用布施的观念来带动放下的修行。 布施对我们在观念上修行放下是最容易的一个方法,因为我们平常都对物质性的东西有很强的攀执感。 例如,我的衣服,我的食物,我的财富等。 而布施正好可以断除我们对物质的贪执,而这种我执乃是一切恶业的根本。 因此,若要累积功德,便要先行训练自己的心放下对物质欲望的执着,接着再慢慢放掉自己观念上的执着——对整个宇宙内部、对整个宇宙的自我攀执。 我们无法一开始修行便从断除我执开始,那样会很难,因为很抽象,而且过分深奥。 因此,若要达到最深奥层次的断除我执,我们必须先以功德的累积作为入门的修行。 积聚福德资粮可让我们证悟入无我,获得般若智。 它是一种超越的智慧。 积聚福德资粮只要学习放下就行,而最真实的修行便是没有任何期待的放下。 若你能真正放下,而不期盼任何回报的话,那就是真正在累积福德资粮。 换句话说,放下指的正是一种施予、布施。 不论你所给的是一个善念、一份慈悲、或一样物质性的东西,只要你不求回报,那么这就是一个真正累积福德资粮的修行。 累积福德可以断除烦恼妄念的原因在于,我们藉此斩除了一切我执。 因此,我执的串习不再生起。 但若不放下,我们便会在自己的意识流中不断筑起坚实的自我意识。 放下会在我们业力的基础上烙下一个印,因为我们不断刻出放下、放下、再放下的印记,而这将可引导我们证入无我。 无我是一种无执、无着的境界——一种完全离于欲求而满足的自由感。 在佛教中,这是一条次第渐进的法道,而这也是累积福德的观念要从布施财物做起的原因。 因为如此才能慢慢引领我们放下我们心中的根本我执、我们心中的烦恼妄念。 恶业是一切轮回的痛苦之因,而福德资粮则是一种解脱之因,一种远离痛苦之因。 在佛教的传统教法中,我们谈到了四谛法。 第一是苦谛,它乃是来自一切我们恶业的果报。 第二是集谛,它说明了恶业的种子和业力的轨迹。 第三是灭谛,谈的是痛苦的止息。 而第四谛法是道谛,指的是灭苦之道,也是累积福德之道——要过善行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有用处。 它就是一种解脱之道。 修习福德所累积的功德,就像把一杯水倒进湖中或水库一样。 在水库中加进一杯水,我们自己不仅有足够的净水喝,全市区的人也都一样有水喝。 我们不会只顾自己这一杯水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一杯水。 ”若我们紧执着它不放的话,它就会变得非常有限。 我们的这杯水只是一杯水,要喝的话,几秒钟之内就可见底。 但假如我们说:“这是一杯水,我要和大家分享。 ”而且若我们真能放下它,诚心诚意的与他人分享的话,那么我们的这杯水便永远不会干涸,除非整个水库没水了。 这是累积福德资粮的效益,也是我们以非常简单的物质方式对我执所做的第一个突破。 由此它再引领我们去深悟福德和无我。 发布时间:2024-02-03 18:18:56 更新时间:2024-02-03 18:22:50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