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海法师:甲申年中元节报恩法会 内容: 明海法师:甲申年中元节报恩法会(2004年8月24日-29日)甲申年中元节报恩法会佛学讲座第一讲三归依一、释“归依”1、归:⑴、“所归以救护为义,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彼王敕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 ”⑵、回归2、依:依赖、依靠、依怙二、释“三宝”1、通释佛:梵语全称“佛陀”,觉悟的人。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法: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僧:和合众。 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2、别释:四种三宝⑴、理体三宝:五分法身为佛宝(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灭理无为是法宝。 声闻学,无学功德是僧宝。 ⑵、化相三宝:释迦佛,所说法,座下僧。 ⑶、住持三宝:形象塔庙为佛宝,纸素所传为法宝,説法仪相为僧宝。 ⑷、一体三宝“夫一体三宝者,只是一心,心性自能觉照即佛宝;心体本净自性离垢名法宝;心体无二即僧宝”。 (《宗镜录》卷26)⑸、“宝”有六义:稀有、离垢、势力、庄严、最胜、不改。 3、“自性三宝”⑴、慧能大师:“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六祖坛经? 忏悔品》)⑵、“自为洲渚,自为归处;法为洲渚,法为归处;无别洲渚,无别归处”(《大宝积经》卷57)三、归依三宝之功德如《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中运出不尽。 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校量功德经》:“四大洲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归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唯三宝胜故”《大集》云:“妊娠女人,恐胎不安,先受三归已,儿而加害,乃至生已,身心具足善神拥护。 ”四、关于三归依的几个问题:1、授三归的必须是出家众吗? 是的,先比丘,如无比丘,可以比丘尼。 《大方便佛报恩经》:“三宝不现前,不得成归依”,故知居士不可以授归依。 2、可自己在佛前受吗? 千里内无僧,可佛前受,后遇僧时,即速补受。 3、若称佛及法不称僧,或称法僧不称佛宝,或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归否? 不成三归。 4、什么是归依体? 归依体同戒体一样,指行者在三番羯磨时,在身心内感得的防非止恶,信顺三宝的功能。 5、什么情况下破失归依体? ⑴、明确表示舍弃归依。 ⑵、未明确表示舍离三宝,但错误地认为同三宝相背的外道大师与三宝功德相同,如说“儒教与佛教相等”等。 6、如何强化、守护三归体? ⑴、归依后不再归依其它的天神⑵、归依后不能对有情损害舍弃,归依正法者应离杀害心。 ⑶、归依后不能与外道共住,对三宝不信,或且诽谤者,不应随顺。 ⑷、归依后应经常忆念,诵念三归依: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⑸、归依后遇命难、病难等难缘亦不舍归依。 ⑹、归依后应该恒修供养三宝以意供养,2004年8月25日7、归依三宝的种类五种:①翻邪②五戒③八戒④十戒⑤具足戒第二讲:五戒一、戒学的重要性1、戒是解脱的基础人不持戒,兹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 持戒者安,全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多欢。 ——《法句经》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佛遗教经》如诸众生及草木,一切生长咸依地。 世及出世诸善根,皆依最胜尸罗地。 ——《华严经? 十地品》2、戒法功德无有限齐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以戒法类同情非情境故。 缘境虽多,不出有二,一者情境,即十方三世恒沙诸佛及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世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下至蚊虻蚤虱微细蠢动六趣之外,中阴众生,如是等类皆遍十方,并通三世,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皆发得戒。 二者非情境,谓一切世间微尘国土山河大地草木花果乃至一花一叶一物一尘,随其数量,亦皆发戒。 二、五戒的重要性1、五戒是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的基础。 2、五戒是人伦之因。 3、五戒是五种大布施:不杀生——施无畏不偷盗——施财物坚固不邪淫——施清净不妄语——施诚言不饮酒——施理智,一切总施。 三、五戒的稟受四、五戒的戒相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遮戒第一不杀生戒一、成犯五缘1、是人2、人想3、起杀心4、与方便5、命断二、二十种杀相1、自杀2、教杀(杀时自看)3、遣使杀4、往来使5、重使6、展转使7、求男子8、教人求男子9、求持刀人10、教人求持刀人11、身作相12、口说13、身口俱现相14、遣使说15、遣书16、遣使书17、坑陷18、倚发19、药20、安杀具三、结罪差别1、不可悔罪——根本犯2、中可悔罪——方便犯3、下可悔罪——轻犯不死-下可悔人想人疑非人想人想非人疑3、杀父,杀母——逆罪犯逆罪者不可受戒,不可出家。 五、特殊案例1、众人遣一人断他命——一切不可悔罪2、众人遣一人断他命,中有疑者而不遮,即往杀——一切不可悔。 3、众人遣一人断他命,中有疑者即遮,被遣者故往杀,遮者——中可悔,不遮者——不可悔罪。 4、有善心杀父母令离苦,不善心,无记心杀父母,不可悔罪并逆罪。 5、有善心杀父母无罪,如母病,与饭与粥等,食已命终。 6、如箭射树,误射杀父母,非逆罪。 第二不盗戒一、成犯六缘1、有主物2、有主物想3、有盗心4、重物(五钱以上)5、与方便6、举离本处二、要件分析1、不与取2、非已物想取非暂用取非同意取他物——他物想取有主——有主想取他护——他护想取3、有主物:包括金银衣物等无情物,亦包括人、畜等有情物。 4、离本处:包括移动位置,变动形状,变动颜色;水中物从水面入水底,从水底至水面,或毁物令坏,如系契约签字盖章生效。 得五钱得过五钱得减五钱不得得五钱得过五钱得减五钱不得受教者得五钱受教者得过五钱受教者得减五钱受教者不得受教者得减五钱受教者不得5、教人求减五钱-受教者多取教人求五钱或教人求过五钱-受教者取异物或异处取物6、教者有盗心教人求五钱或教人求过五钱,7、教者无盗心教人-受教者以盗心得五钱或过五钱2004年8月26日四、想境1、得五钱,得过五钱2、得减五钱五、开缘若与想若已有想若粪扫想若暂取想若亲厚意取六、特殊案例1、前后多次累积取满五钱——不可悔2、若作损减意取、断坏、破、烧、埋、坏色、若移他地标相、决他水、摇他果树,满五钱——不可悔罪3、他盗取物而夺取彼盗——不可悔罪4、诱诳小儿,将去,父母见,放去,离本处故——不可悔罪5、先解牛,盗牵,后悔放去——不可悔罪6、盗佛经,佛语无价,但计纸墨价值,成犯7、众多人遣一人取他物——一切不可悔罪8、众多人遣一人取他物,若中有疑而不遮,即往取——一切不可悔罪9、众多人遣一人取他物,若中有疑者即遮,彼故往取,遮者——中可悔;不遮者——不可悔。 10、众多人遣一人取他物,往取五钱或过五钱,还,众多人共分,各得钱减五钱——一切不可悔罪11、从一处取物至异处,物价值变,依取物处价值论罪。 第三邪淫戒一、成犯四缘:1、小便道大便道口道非道(大便道,口道)非处(非房室中)非时(怀胎,乳子,斋日等)2、兴染心,非自睡眠3、起方便4、与境合(勿论有隔无隔入乃至如芥子许)二、结罪差异入,乃至如毛头方便不入不成者入,若道想,若道疑若始入,入已,出时有一时自受乐者不可悔罪共法3、是男作女想,是女作男想——不可悔4、与此女作彼女想,与此男作彼男想——不可悔5、破净戒人梵行最重,为边罪,不得出家,受戒。 三、开缘若睡眠无所觉知若不受乐若一切无有淫意第四:妄语戒一、大妄语成犯九缘1、对境是人2、人想3、境虚4、自知境虚5、有诳他心6、说过人法7、自言已证8、言了了9、前人解二、结罪差异1、向人,人想向天龙、畜能变形者向畜不能变形者2、男前,作女想,女前,作男想——同罪3、此女前作彼女想,此男前作彼男想——同罪三、所说上人法范围得不净观乃至四果,得禅定,得神通,天龙鬼神来供养四、小妄语见:不见言见,见言不见闻:不闻言闻,闻言不闻触:不触言触,触言不触知:不知言知,知言不知第五饮酒戒一、成犯三缘1、是酒2、无重病缘3、饮酒二、结罪差异1、酒、酒煮、酒和合,若食若饮--中可悔罪若食酒糟若饮酢味酒三、开缘1、若有病,余药治不瘥,以酒为药2、若以酒涂疮2004年8月24日-29日八关斋戒一、释名“关”:关闭生死轮回之门,三归五戒唯能保守人身,八关斋戒通出世。 “斋”:清净,此处指过午不食,名为持斋。 合言之:八条戒加过午不食名“八关斋戒”。 二、戒相简释1、八戒:⑴、不杀生⑵、不偷盗⑶、不淫欲: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 ⑷、不妄语⑸、不饮酒⑹、不著香华鬘,不香油涂身。 女人项链、项圈、耳环、发夹、指环等饰品,男人之手表,金戒,领带上之饰物;也包括华丽高贵,色彩鲜艳的衣服。 香油涂身:香水,香皂、香粉、香脂等。 ⑺、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视听。 ⑻、不坐卧高广大床。 “床足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 ”2、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从中午到第二日早晨明相出除了水不进其他食物。 3、受期:一日一夜。 三、受八关斋戒的意义1、在家居士的短期出家。 2、脱离病苦:《药师经》:“若有病人欲脱离病苦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关斋戒。 ”3、消灭罪障:《优婆塞经》:“受持八戒,除五逆罪,余一切罪,悉皆消灭。 ”4、远离恶趣。 《十善戒经》:“持八关斋戒者,一不堕地狱,二不堕畜生,三不堕饿鬼,四不堕修罗,故此八戒,又称八种胜法。 ”5、福报优厚。 《佛说护净经》:“一日持戒,得六十万世余粮。 ”6、往生助缘。 《十六观经》:“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斋戒,修行诸善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四、八关斋戒的禀受1、受八关斋戒的条件:⑴、唯六根具足的男人与女人可受。 ⑵、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萨婆多论》:“如是男女中,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僧轮、污比丘尼、贼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济人(为了生活非为佛法而出家者)、断善根,如是等人,尽不得戒。 ”⑶、一时只能一人单独受。 《优婆塞戒经》:“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 ”⑷、中午以前受。 2、受八关斋戒法。 ⑴、称圣号,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三遍。 ⑵、受三归: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说)我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夷),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三说)⑶、受斋戒(三遍)如诸佛尽寿不杀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如诸佛尽寿不偷盗,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盗。 如诸佛尽寿不淫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淫欲。 如诸佛尽寿不妄语,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语。 如诸佛尽寿不饮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饮酒。 如诸佛尽寿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 如诸佛尽寿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 如诸佛尽寿不坐高广大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广大床。 如诸佛尽寿不非时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时食。 ⑷、回向。 我今以此八关斋戒功德,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普与众生,同生净土。 3、受八戒时间: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月底最后两日,是为六斋日,其他时间也可行。 附:宝王三昧论一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 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 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易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是故圣人设化。 以病苦为良药。 以患难为逍遥。 以遮障为解脱。 以群魔为法侣。 以留难为成就。 以敝交为资粮。 以逆人为园林。 以布德为弃屣。 以疎利为富贵。 以屈抑为行门。 如是居碍反通。 求通反碍。 是以如来。 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至若鸯崛摩罗之辈。 提婆达多之徒。 皆来作逆。 而我佛悉与记莂。 化令成佛。 岂非彼逆。 乃吾之顺也。 彼坏乃我之成也。 而今时世俗学道人。 若不先居于碍。 则障碍至时。 不能排遣。 使法王大宝。 由兹而失。 可不惜哉。 可不惜哉。 宋? 真歇和尚诗:访旧论怀实可伤,经年独卧涅槃堂。 门无过客窗无纸,炉有寒灰席有霜。 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为别人忙。 老僧自有安闲法,八苦交煎总不妨。 发布时间:2024-08-01 09:19:0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