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徐恒志答吕香光居士 内容: 吕老居士,您很谦虚。 您讲的这些问题,我一知半解,也不能正确地回答您。 但是大家互相商量,我想还是可以的。 您老人家讲的大开圆解跟明心见性是一回事,我的看法这个意见还是很正确的,很好的。 从宗下讲起来它是明心见性,在教下来讲就是大开圆解,所以大开圆解跟明心见性实际上是一回事。 比方讲天台宗,天台宗到名字位的时候,六即佛说名字位的时候,就是教下的大开圆解,宗下来讲就是彻悟本来,彻悟本来就是明心见性。 这个问题我对您老人家很钦佩的。 您这第二个问题:关于理与事的问题、色与空的问题。 您讲的非常好,我非常钦佩您,我总得到许多学习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佛教讲起来理与事是一回事。 全事即理,全理即事,理事不二,从来就是不二的,所以理论跟实践,在佛教讲,它是不二的。 至于空与色,空就是真空,色就是物质,真空和物质也是一回事。 所以《楞严经》讲,色身、虚空、山河、大地都是妙明真心中物。 所以空与色、物质与精神,实际上都是不二的。 您老人家讲的、理解的非常好,我得到许多学习的机会,谢谢您。 还有关于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实践上讲它们是两回事,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 佛教讲起来理事不二,一向都是这样了。 如果把它分成二了,那就是分别心,分别心有了,你就是凡夫。 所以能够把理事、把空色、乃至心相、还有止观,种种对立法门能够统一起来,就是佛法;不统一就是凡夫知见。 这个意见我补充这一点,对不对请您指教。 讲的大手印是密法里最高的层次,这是很好的。 大手印实际上讲的实相的境界,它的这个境界跟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实际上是一回事。 您把大手印跟阿弥陀佛等同起来这个关系,是非常有效的、非常踏实的,也有独到的见解。 我非常钦佩您。 禅与教的问题。 教下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 教下实际上是理论上的指导,这理论上的指导,实际上也离不开实践。 如果理论没有实践,那是空洞的理论;如果只有实践没有理论,那是盲目的实践,这两个实际上是不可分的。 因此,您老人家讲的,关于这个禅、密、净,应该放一个教,也是很完美的,也很正确的。 为什么呢? 因为教是理论上的说明,说明什么东西? 说明我们实践方面中的种种方法、境界,实际上是一回事,如果把教与宗分开的话,那么就好像是割裂了。 实际上教与宗,在佛教来讲是两个宗派。 宗是禅宗,作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宗。 教就是用各种方面说明宇宙人生的种种现象。 但这两个是不可分的,分以后就成为割裂了,并不圆融无碍了。 因此禅、净、密放上一个教也是很完美的,我想这个理论应该成立的。 关于元音老人讲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从时间上讲没有分别的。 今生、已生、当生,对于我们凡夫来讲好像有分别,证入本体来讲,证入本体没有时间相,也没有空间相。 所以说,今生、已生、当生实际上是一回事。 元音老人把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解释得很圆融,这是他得到的境界。 他的书印出来了,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您老人家与他一样的意见,我非常钦佩,非常感谢您老人家的正确知见。 还有大手印的问题。 实际上大手印不是讲修的因,而是讲的实相,讲的一真法界,名词不同了,境界它是一样的。 这个境界在西藏讲是最高的境界,是高层次的。 大手印有多种大手印,元音老人讲的大手印,大概是米勒日巴祖师传下来的,讲得非常完美,他的解释也是非常生动活泼,给学人很多启发。 您看到之后,也请多提意见。 我见了这篇文章,在前面写了一篇序文,序文写得对不对,也请您老人家多提意见,可以向您学习。 关于心外求法的问题。 的确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密教与显教好像不相随和,互不相容。 实际上显教与密宗,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所以大愚祖师讲过一句话,他解答过理讲显教、修密宗方便门、以归于宗,方便是不同的,但归源是一样的,不离开实相,不离开一真法界,因此显、密应该把它一致起来。 如果把显、密分开,以后门户知见,对中国佛教来讲也是没有好处的。 还有一点,关于心外求法的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心外求法,不能够圆融无碍。 实际上心外求法就是外道,我们可以这样讲一句。 为什么呢? 我们佛教主要要领就是明心见性,如果不能明心见性的话,心外求法的话那不是外道吗? 实际上严格讲起来,整个佛法就是明心见性。 当然净土宗是另外的,为什么呢? 因为净土宗是三根普被的,上根、中根以外,下根还可以带业往生,它是特别的法门。 在中间来讲,净土宗心外求法总是不大妥当的,应该讲,心佛不二。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不二。 我跟老居士一样意见,显教与密宗不能分开,方便不同,归源都是一样的。 老居士的见地我非常钦佩的。 您老人家讲《金刚经》与《弥陀经》的看法问题,我非常钦佩的。 因为这个见地完全是佛所讲的。 真空、妙有本来就是一回事,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 好比我们大圆镜照出来的东西,镜子是空,影子就是有,您不能说它是两个东西吧? 是一个东西,真空就是妙有。 那么《金刚经》与《弥陀经》,我同意老居士的看法,空有不二,就是一回事。 一个是讲性,《金刚经》是讲性的,《弥陀经》是讲相的,但性、相是不二的。 性、相为什么是不二呢? 因为全相即性,全性即是相,因此《金刚经》与《弥陀经》应该把它统一起来。 还有真空不空,妙有不有。 有许多人把《金刚经》作为空,《金刚经》专门讲空的,我觉得不大妥当。 《金刚经》固然讲空的,也有讲有的地方,比方经上讲: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法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就不是空了。 实际上《金刚经》很圆顿,圆顿之教,圆教,又是顿教。 这个问题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讲得很清楚,他的看法基本上是圆融的。 他也讲:《金刚经》不是只讲空,空有不二,是圆顿大法。 所以对《弥陀经》我们应该这样讲,它是妙有不有,实际上还是讲空;《金刚经》讲空,真空不空,实际上还是讲有。 对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啊? 不是妙有嘛,应无所住就是真空,从这句话里就可看出,真空、妙有是完全圆融无碍的。 对于老先生《金刚经》与《弥陀经》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不知对不对,请你批评指教。 关于时间问题、空间问题。 佛教没有时间相,也没有空间相,时间、空间都是我们凡夫的分别,时间、空间都是人们的错觉。 错觉就是妄想,时间、空间都是人们的妄想。 所以现在科学发达以后,对我们讲佛法带来很大的好处。 摘自《涵芬集心法指归》 发布时间:2024-01-22 02:47:12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