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近代往生比丘三 内容: 近代往生比丘三明 达明达,浙江湖州人。 年十八,投杭州海潮寺出家。 云游名山,参访善知识。 以王一亭之介,挂锡上海法藏寺化身窑。 得窑主满月启发,专志念佛。 一九四九年,达已高龄八十,忽语人云:‘行将去矣! ’人亦漫然应之。 八月二十三日早餐后,向满月及同参告别,说:‘我要去了! ’众问:‘何处去? ’答曰:‘西方极乐世界去。 ’咸曰:‘休哉言! 汝健康如恒,无少恙,何能助去? ’达说:‘业报已尽,要行便行。 ’并对满月云:‘谢师激发我念佛,今得往生,是师所赐。 我有银币四枚,以作身后火葬之需,今以给师。 ’满月曰:‘此事由余负责,勿虑。 但余自出家以来,未尝目击有往生者,今幸遇师,可云有缘。 惟愿师回入娑婆,普度众生。 ’达曰:‘喏! ’旋又告满月:‘有皈依弟子曹某往大世界,烦师为我召之速来,迟则不及见矣。 ’满月乃驰车速召曹至,达已趺坐合掌念佛,将欲逝矣。 见曹来,点首一笑,遂化去。 念 性念性,湘潭人,自幼出家。 曾参礼普陀印光法师。 日诵《金刚经》。 参禅之余,研习《梵网》、《楞严》、《法华》诸大乘经。 驻锡天童五十余年,处闲寮,默默同参。 究心律部,梵行高洁。 一九五○年腊八日,自知世缘将终,嘱香灯请昌修至,将己所藏《传戒科仪》一部相赠,告以明春归家,所留衣物,请代分赠结缘。 新春初四日,略示不适。 午后,又请昌修至,问修何日下山。 修答,约在初八九。 乃留修过十二日再去。 十一日晚,昌修复来探询,性勉以尽心维护常住。 并云:‘我将于中夜二时往生净土。 ’及夜半,性请众助念弥陀圣号,从容搭衣坐床上。 于二时正,含笑化去,头顶热气升腾。 世寿八十二。 道 聪道聪,宁波天童寺书记,福建人。 清末,诣天童求戒。 时寄禅和尚为住持,棒喝峻严。 聪为侍者,颇有契入。 遂住寺修学,不复他往。 维护常住,具见赤忱。 数十年来,衣单所得,悉以供众。 平时持诵大悲咒、法华经、弥陀圣号甚勤。 一九五一年初冬,六十九岁。 自知色力衰退,世缘将终。 于十月二十四日夜,至同参昌修寮房告假,并请托后事。 次日立冬,又托人请同参海岸至,面托与昌修料理火化及遗物结缘等事,并向各道侣告别。 即静卧待终。 至十一月初一日晨,四板响起,起床盥洗,焚香礼佛毕,示吉祥卧。 请大众助念,约一小时,安祥而逝。 今 达今达,湖北人,住宁波天童三十余年。 刻苦勤劳,平日默无一言。 一九五一年冬,略受感冒,请假三天,在己寮房中精进念佛。 至第三天,夕阳将坠时,与众珍重告别,安坐而逝,世寿七十二。 洪 林洪林,山东人,住宁波天童寺二十余年,历任诸职。 早晚随众,不废课诵。 彻夜静坐,胁不至席。 晚年更加精进。 解放后,组织生产,带头劳作。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初,偶染风寒,饮食遂减。 病中趺坐不卧。 一周后,于午夜,整衣面西端坐,与诸友好含笑告别,安祥往生。 年五十九。 遍 和遍和,姓谢,四川新津县人。 身长不满四尺,面貌奇丑,目睛蓝色,肯足,不良于行。 衣衫褴褛,尘垢遍身。 自幼父母双亡。 一九一二年,二十四岁,就峨嵋山长老坪礼普雄和尚剃染。 越二年受具,尔后即行脚朝礼四大名山。 一九二六年至上海,在大场宝华寺及南市海会寺,任香灯多年。 一九四二年后,住中山南一路七六五号法藏寺化身窑内,隐居潜修。 平时不乐言谈,终日持阿弥陀佛洪名,并念七如来圣号不辍。 乐于侍候病僧,不惮辛劳,不厌臭秽。 每夜参加蒙山施食。 一九五四年,年六十六。 是年三月二十九日,忽沐浴更衣,剃头搭衣,向化身窑当家满月告假说:‘不久要离寺他去。 ’至四月初二日,又整衣礼辞满月,取出生平积蓄,请为打佛七。 并预请所熟识道友七位,参加法会。 余款充五台山与天童寺道粮,及法藏寺、金刚道场两处浆粥供众。 所有衣物,分给众人,安排诸事甚悉。 四年十四日晨,又向满月说:‘三天后,决定去。 ’遂将衣服及寮房收拾清洁。 果于四月十八日上午十一时半往生。 一切如常,毫无病苦。 临终前呵呵一笑,自在化去。 照 慈照慈,生于上海南翔镇,吕氏家。 性好施与,儿时即能以己之果饵让诸邻童。 迨长,遇亲友之困难者,辄喜解囊相助,毫无吝色。 十六岁,习业某运输行。 二十六岁,被擢为该行负责人。 翌年,值店主之子盛年病故,临终呼号凄厉,闻者酸楚。 慈受此感触,乃究心生死问题。 适印光大师在申弘法,慈得闻净土教义,欢喜踊跃,遂发心持名,求生西方。 凡遇亲知,即以净土法门相劝。 二十六结婚,越六年,妻病逝,因无子女拖累,乃弃商出家。 只身赴杭。 先至城隍山瓢羹石,最后定居紫阴山福寿庵,专修净业。 迄至解放。 其间接引善信,同修净土,向化颇众,法缘极盛。 自一九七四年二月起,胃纳不佳,身患水肿,骨瘦如柴,肢节酸痛,需人经常按摩。 延至初秋,米麦不进,但饮流汁。 示寂之日,忽泻下瘀积,全身水肿顿然消失。 是日为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恰逢地藏圣诞。 当夜九时五十五分往生。 舍报前五分钟,弟子捧三圣像,令其瞻仰,助合掌致敬。 后又用力拨动念珠,默持圣号。 殁后,面色如生,肢体柔软。 慈居恒勉人,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外,尤重放生。 所放生物,无虑数千万。 其学佛得力处,在于笃实专勤。 虽在病中,神志清楚,时与来访者演说法要。 直至弥留,诲人不倦,恒为众弟子所称道云。 了 愿了愿,俗姓陈,湖北黄岗县人。 曾为黄冠,旋悟法非究竟,于十九岁出家为僧。 父某,见子出家,亦舍俗;平时随众坐香,而默念佛号;临终,预知时至,身无病苦,作务如常,安祥坐脱。 愿见其父精进念佛,归宿如此,大为感动。 以故恳切持名,日课一二万以为常。 曾行脚参访四大名山,及终南、天台各地。 后至普陀谒印光老人,请示禅净宗旨。 愿于禅教俱有深造,而归心净土。 历任扬州高嚰寺首座十余年,及上海灵山寺、龙华寺住持。 于沪、杭、苏、常各地,弘法三十余年。 解放后,住上海。 尝讲《楞严》、《弥陀》诸大乘经,法雨遍洒江、浙两省,善信皈依者甚众。 待人接物,和蔼可亲。 凡求谒者,普劝吃素念佛,求生弥陀净土。 晚年居佛子园,二六时中,持念圣号不辍。 文革时,忽病中风,言语蹇涩,手足拘挛,经医治疗略瘥。 至冬至前,偶感风寒,劳倦欲卧。 对弟子说:‘我已亲见阿弥陀佛。 身无病苦,心不迷乱,必当往生极乐。 ’至半夜,复言:‘佛来! ’遂高声念佛。 渐渐声低,唇犹微动,安祥而逝。 时为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清晨,寿八十六。 发布时间:2024-08-15 08:59:3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