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内容: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1987年9月8日普献法师获阿根廷Belgrano大学颁荣誉哲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天所做的演讲)人类的一切问题,是因为这个组成人类的全体的最小单位——个人,其身心尚未健全,在理智、情感上,都未升华与净化。 因此,人必须先健全自我。 健全自我必须具备七种条件:一、独立当我们独处,感到无聊、孤寂、难过时,总是期望他人的关怀或支援,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价值。 有时为了解除孤寂,我们依赖种种物质来刺激生理,以求得暂时的麻醉,用赌博、集体狂欢. .. 来杀时间(killtime),这都是人类心灵不能自立独处的表现。 二、自由人类忽略内在心灵的自由,整天接受外来讯息(information)干扰,外在世界的美丑、好坏、人我是非、音声. .. ,都会破坏我们安宁的心境,进而成为环境的奴隶。 佛陀要我们成为「八风吹不动」的自由自在者,能够随遇而安、随处作主。 命运就在自己的手中,不要让外在任何力量来决定我们的苦乐。 三、平等一切众生灵性平等,都有成圣成佛的可能,可是人们总是喜欢用过去的成见(prejudice)做标签,武断地张贴在所遇见的任何人身上。 佛陀说:当以平等心看世间的一切。 四、无限以生存条件来说,世间一切都是我们的恩惠者,如果不知感恩,不知回馈(feedback)的话,我们便是世间的负债者。 以思想文化而言,我们永远站在历史的交(焦)点——往前、往后看,都是无限,每个人都肩负着承先启后的重责大任,如果你有良好的思想,将会带给世间幸福。 以生命来说,生命是无限的,这生死亡接着就是另一生的再生,无限的理想可以在无限的生死中去实现,透过无限,人生是有意义的。 五、工作当你不想工作时,很快会老化。 工作,是指学习新知,以及服务社会的种种身心行为。 享受工作,使我们感受生命的意义。 工作要讲效率,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六、宇宙性文化全球的问题来源,在于「区域性文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所展开的一切哲学、思想、乃至宗教。 为了「我」、或「我们的」,就对「他」或「他们的」产生排他性、打击性。 佛陀说,宇宙是一体的,息息相关,互为缘起的。 存在的一切都在互相依赖中得以生存。 七、因果自然律人类保存太多的无知与迷信,往往以侥幸的心理,不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以懒散追求安逸,以仇恨对付仇恨。 结论把这七点正确的人生观纳入(input)生命的方程式中,必可以输出(output)幸福的答案三个原则佛法是解行并重的宗教,是生命哲理的实践。 我研读佛经、修学佛法,都是把握三个原则:Personlism(人道的)、Present(当下的)、Practical(实践的)。 ●Personlism(人道的):也就是依人道来谈佛法。 谈了一大堆关于天上、地狱、饿鬼等等,此世界、他方世界,毕竟跟我们现在的人间关系较小,不容易了解,也不容易因此建立出离苦恼的因缘。 ●Present(当下的):就是现在、此时此刻、今生。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把握不住;未来的还没有到,我们也无法把握;能把握的是现在、当下、今生,当下就要降伏其心、安住其心。 ●Practical(实践的):就是可实践的、可做到的、可完成的。 佛陀所说的一切法,是以我们「人」可以了解、可以「实践」的为基础,这样学佛的人才不会将时间体力耗费在没有意义、不能真正获得利益的杂事上。 。 发布时间:2024-08-18 09:08:23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