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普献法师:讲演(四)菩萨问明品 内容: 普献法师:讲演(四)菩萨问明品第二问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财首菩萨言:佛子! 一切众生非众生,云何如来随其时、随其命、随其身、随其行、随其解、随其言论、随其心乐、随其方便、随其思惟、随其观察,于如是诸众生中,为现其身,教化调伏? 这个是文殊师利菩萨来请问财首菩萨,说一切众生非众生,如来在说法的时候,随着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佛陀的法身也就千差万别的来应化、度化众生。 我们众生多生多劫来所薰习的善根不同,有些人喜欢最简单自顿自圆的参一句公案,有些人必须分别许许多多的经论,从分别当中了解佛陀出世的本怀。 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所以佛陀也就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各各不同的法门。 现代人研究佛法,往往都是会曲解佛的真义,或者是受到宗派的影响,学派的拘束,总觉得我这一宗这一派最好,我重视这部经这部论,就把这部经这部论推为最高最上,其它的经用不着研究,甚至觉得多此一举。 佛说一切法,就是为了对治众生的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因为众生的心千差万别,根性千差万别,像这个地方讲到众生,还有非众生呢。 所谓非众生就是我们看不到的,譬如说天上的天人我们看不到,地狱、饿鬼、畜生我们只能看到畜生,我们看不到饿鬼及阿修罗。 一切众生非众生,有各各不同的身份,还有「随其时」——同样一个众生,某一个时期要对他说什么法,某一个时期要进一步的说深一点的法,所以这个时间很重要。 随其命,也就是随他的这一个本命。 因为他的来历不同,前生修学了什么法门,这一生听到这个法门就相应了。 我们讲的这个「命」,大部分都是讲前生前世所修学过的。 命,就是过去所作所为的一切。 随其身,因为他具备了人身,可是这个身体也是千差万别。 随其行,出生的地点不同,受的教育文化不同,思想背景不同,行为也不同。 随其解,他所能了解的层次不同。 随其言论、随其心乐。 各个地方各有各地文物风俗,民俗文物、思想背景是千差万别。 举个例子来讲,在台湾,大人摸摸小孩子的头,就是表示很疼爱、很疼惜,可是在泰国你就不能摸小孩子的头、摸别人的头,这是一个风俗。 在泰国来讲,见面的时候是以合掌为礼,合掌就是祝福你健康快乐、长寿智慧。 西方人见面握握手,要不然就脸贴脸,抱一抱。 所以各种风俗习惯、思想背景、以及他的历史哲学,那真是千差万别,每一个国家有每一个国家不同的习俗、思想背景。 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讲,我们一般人见到乌鸦就会说倒楣,但是在加拿大如果听到乌鸦、见到乌鸦,这是非常吉祥,乌鸦变成吉祥物了。 我们中国人的龙是一个吉祥的,外国人则认为龙是毒龙,是不好的动物。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各各有他不同的思想、内涵、背景,佛陀就必须按照不同的去随方、随俗、随其语言、随其行为、随其方便、随其思惟、随其观察,佛陀的法身千变万化来利益众生。 所以在我们供养的时候,就会念「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我们说佛有这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太阳的光普照这个世间,我们用这个太阳光来形容法身;然后报身,我就像们看到太阳是圆圆的、红红的一团火;然后化身,有水的地方就有太阳的投影在里边。 有人问我,他说「师父! 我们天上的天到底是什么颜色?」其实真正天空的颜色是黑色的。 我们看到这个蓝色,是几十公里以内这个云层反射了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蓝色的。 超过了大气层以后,再往上看的时候,天空是黑色的,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呢? 没有东西反射了。 所以月亮本身不会发光的,是借着太阳的光反射,让我们见到月亮;如果是没有反射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是黑暗,道理是如此。 法身、报身、化身,我们再用月亮来比方:我们所讲的月光就是法身;圆圆的月亮,我们说是报身;然后千江有水千江月,什么地方有水,水中就有月亮的影子,我们说化身。 佛陀的法身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但是随着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而有不同的化身。 佛经里面讲,有时候佛陀的这个化身可以活几百万年,有的时候众生的根性很差,化身一出现马上死亡,进入涅槃。 化身,是千百亿化身。 法身,就是以法为身,佛陀是以法为身,以慧为命。 我们众生视钱如命,视这个五蕴和合的肉身为我,所以一生当中,我们追求许多的物质来维持这个生命,忙忙碌碌的生,迷迷糊糊的死,这叫众生。 佛陀以法为身,证悟到诸法的实相了;以慧为命,以智慧为他的生命。 佛陀证到了法身慧命,所以能够随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来去度化众生,这就是佛陀的化身了。 这个时候财首菩萨就以偈颂来答:此是乐寂灭,多闻者境界,我为仁宣说,仁今应谛受。 乐寂灭,有些念「ㄩㄝ\」寂灭,我们念「ㄌㄜ\」比较容易理解。 财首菩萨说,你问佛陀的法身、报身、化身这个问题,这个是乐寂灭、多闻者的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是想追求涅槃的人才会去探讨佛陀的三身这个问题。 「我为仁宣说,仁今应谛受」,我要讲这些道理,你现在要认真的静下心来,听闻受持。 分别观内身,此中谁是我,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 讲到身,我们就想到说有眼睛、有鼻子、有手脚、有身根。 佛陀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我们众生是肉身,这个肉身也就是让我们产生最大最大的执着。 我们向内在的深心当中,去想像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主体,那个叫做我、叫做命者、叫做灵魂、叫做真心、叫做绝对的真心,很多名词。 可是真正的用智慧去观察,在这个五蕴和合身心当中,到底谁是真正的我? 佛法里面讲到我们这个身心,可以从生理的、物理的、心理三方面来观察。 第一个我们谈这个色身是从四大组合的,是地、水、火、风去组合的色身。 我们有骨头、有五脏六腑、有血液、有循环、消化系统,还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由这些系统组合的这个身心,到底哪一个是我? 是呼吸系统是我? 还是循环系统? 还是消化系统? 还是神经系统? 还是内分泌系统? 缺一不可。 在这么多系统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把它们整合在一起的,就是呼吸。 我们的生理跟心理这中间的桥梁,称为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了,我们的身心生命就结束了,整个运作就停止了。 请问在这个五蕴和合的身心当中,谁才是真正的我? 谁是我? 所以我们要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佛陀告诉我们:超越宗派、超越一切宗教、超越一切种族的,大家都可以共修的法门,叫做四念处。 四念处,只要我们意识清楚,只要我们有呼吸,只要我们想追求了解我们身心世界,我们可以从呼吸着手,因为呼吸是整合身心、统一身心的一个桥梁,这个桥梁断了,身心——生理、心理、物理整个就崩溃了。 就像一堆沙、一堆石头、一堆水泥,你三个放在一起,没有用;你加上水搅拌以后,它可以把沙、石、水泥三个东西搅拌在一起,就融合变成很硬很硬的水泥了;如果没有水的话,这三个东西不能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生理作用、物理作用、心理作用,一切一切就是要靠呼吸的系统把它整合起来,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现象;呼吸停止,脑坏死了,死亡了。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全人类,我们想找寻真理,不是远在天边,也不是远在天上,其实就在我们的身心当中。 而且这个真理是你发现的跟我发现的是一模一样,因为我们所用的素材是一模一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然后色受想行识五蕴,我们所用的素材一模一样,所以我们找到的答案也是一模一样。 就在这个五蕴和合的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素材,叫做呼吸。 我们直接的去观察呼吸:向内吸、向外吐。 在呼吸当中,我们的心跟呼吸结合在一起。 当我们的呼吸跟这个妄想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说心息相一。 这个时候我们的妄念没有了,我们的妄念就停留在这个呼吸的进出当中,入息、出息,入息、出息。 我们念头千差万别,一下过去,一下子现在,一下未来,如果念头停留在当下呼吸上,我们当下的妄念就只剩下两个:一个是出息,一个是入息。 透过呼吸,我们的身心就这样子统一了。 所以要「分别观内身,此中谁是我」之前,就必须先注意呼吸。 如果我们直接去观察我们的内身,此中谁是我,我们那种很粗糙的心、意、识是没有办法观察内身的这种实相。 一定要先观察呼吸的出息入息,这个基础打好了,我们慢慢的发现什么叫做我,什么叫做灵魂,什么叫做真心,什么叫做真我,然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五蕴和合身心当中,其实命在哪里? 就在呼吸当中。 一呼一吸当中,给我们一个错觉,给我们一个感觉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我的什么,这是一个错觉。 所以当我们的心跟呼吸结合在一起,慢慢的静下来、沉淀下来了,在这个平静、平衡、平稳的心境当中,如果定力越来越深,我们会观察到全身的一切一切都是许许多多很小很小的单位:原子、质子、核子种种,这些一团一团的不断的碰撞旋绕;这个是在定中我们察觉到。 所谓五蕴当中的这个我,也只是许许多多的分子原子不断的碰撞,所产生的一个错觉而已,而有这个生命的现象。 但是你想找出一个永恒不变的一个主体的我,找不到。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呼吸,不断的呼吸,不断的维持这么一个生命的现象;这是佛陀高明的地方。 所以佛陀一再的强调,我们寻找真理,不是在外在的世界、外太空去寻找真理,就在我们的身心当中,我们发现到人类的错觉:分别妄见、我执我见,真是错得离谱谱。 那有这层体悟的人,真正的了解到无我的人,我们说他转凡成圣了,他的生命层次提高到某一种境界了,打破了过去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来思维的这种模式,那种错误的思维模式打破了。 我们说这个是宇宙的公民、世界的公民,他打破了一切宗教、种族、国界,这种人真正的叫做圣者。 一切的得失、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都不能转动他一个念头,他是一个生命的大自在者;佛陀就是证悟到这种身心无常无我的一个圣者。 我们有没有资格呢? 有。 只要我们真正的从这个呼吸去下手,慢慢我们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分别观内身,此中谁是我,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 虽然我们讲无我,可是我们多生多劫养成的那种习性,那种独立人格、独立的意识,依世俗谛来讲,还是有。 我们说某某人有什么个性,这个个性还是有;他有这个个性,所以有他这种行为,这个还是有;从世俗谛来讲,一切都是有。 但是从胜义谛来讲,一切是不可得。 所以佛陀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有的时候佛陀是说世俗谛,世间的这种层次;有的时候是说出世间的层次,叫做胜义谛。 此身假安立,住处无方所,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 我们这个身,因为依靠空气、阳光、水,依靠食物、教育、衣食住行种种的一切,我们这个身好像就安住在世间了。 但是智者他不会在这个身心当中,去执着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一个自我,他不会去执着。 所以说「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的确如此。 我们说这个「我」,如果没有空气,我们马上死亡;没有食物的话,三五天只要喝水还是不会死。 哪一个是我? 我们做得了主吗? 所以一个圣者是「此身假安立,住处无方所」,这个我根本就没有他所依赖的、永远依靠的、不再变化的住处;也根本就没有一个我,怎么要一个住处呢? 安住在哪里呢? 所以说「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了解这个四大五蕴和合的身心,只是暂时的一个现象,而不会在这个身心当中去假想、假设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一个主体;这是圣者了。 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知法皆虚妄,不起心分别。 这是圣者境界。 圣者善于观察身心的如实相,了解到一切一切是缘生缘灭,因缘生因缘灭,一切都是因缘的聚聚散散,所以了解到万事万物都是虚妄不实,就不会起心分别。 「不起心分别」,就是不起自性分别,不会动一个念头说:这一个是实实在在的实体、一个什么,这个实存感没有了。 在我们众生的心境里面,我们见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马上就有一种实存感,这是实在的一个什么呈现在我的眼前,实在的一个什么东西被我看到、被我抓到、被我拥有,这个叫自性见。 好像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实实在在的一个什么,真正的存在在宇宙当中,这个叫自性分别。 智者知道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缘生缘灭,所以不会起这种自性分别,不会执着为实有。 寿命因谁起,复因谁退灭,犹如旋火轮,初后不可知。 我们人在自我当中,最执着最执着的是什么? 叫做命,寿命。 执着有一个寿命,一期的寿命,七十年、八十年、九十年、或一百年的寿命。 我们众生的这种执着,叫做寿者相。 金刚经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法是如幻如化,虚妄不实。 「寿命因谁起,复因谁退灭」,我们讲一期寿命七八十年,还不是依靠这个阳光、空气、水、饮食居住、衣食住行,来显出这个人很长寿,这个人存在了一段时间。 请问这个寿命是因谁而有? 是谁给你的? 又是谁把他收回去呢? 因缘生因缘灭。 就像这个火,我们不断的添加木材,熊熊之火就不断的燃烧;如果木材烧完了,不再添加,火灭了。 请问火到哪里去了呢? 火是怎么来? 火是怎么去? 古代的人钻木取火,或者是用木头,或者用石头去碰撞、去磨擦,磨擦生热就变成火了。 我们说火从木材中来,是钻木才能取火。 如果我们把木材劈断,火在哪里? 找不到火。 但是我们去钻木磨擦以后,发热了,有火了。 我们说火从木中来,木从山中来,请问这个火如果没有木材,火消灭了,这个火是回到木材当中吗? 木材劈开来看,也找不到火。 所以一切是因缘生因缘灭,只要你钻木取火,火就出现了;你不断添加木材,这个火就熊熊燃烧了。 如果没有木材,火熄灭了,而熄灭的火它不是回归到木材里边。 如果是的话,我们劈开木材还可以看到火。 所以说:寿命因谁起,复因谁退灭。 犹如旋火轮,初后不可知;这是一个譬喻。 假如我们在黑暗的晚上,请一个人点一支香,站在三百公尺或者二百公尺遥远的地方,请他拿着这一支香画圈圈,起初很慢,然后越来越快、越来越快,那么在一百公尺以外的人一看,说某某人拿了一个火圈。 事实上,那只是一点一点的火,因为画圈旋转得太快了,给我们一个错觉。 什么错觉呢? 说他拿了圆圆的一个火圈。 如果旋转很慢的话,我们看到是一个点一个点。 我们的心念也是像这样,前念后念、前念后念,不断的起念,不断的生住异灭——念头来、念头产生、念头变化、念头消灭,在快速的生灭当中,因为速度太快了,就给我们一个幻想,给我们一个错觉:这就是我的生命。 前念后念、前念后念根本就没有间断,连接得太巧妙了,变成一个意识流,这个意识流就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妄想空间,认为这个就是我。 我们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森林里,河边、山边、树林里,水一滴一滴的这么滴,滴水成河了。 起初是小溪,后来变成大河,然后变成汪洋,给我们感觉这个河的力量很大很大,可以行船、可以搬运木材,这个水的力量太大太大了。 可是我们把它剖析来看,只是一滴一滴的水;那一滴一滴的水又把它分解来看,只是氢原子、氧原子。 据说现在美国有教授利用太阳能来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在钴、硫酸盐和电极组成,放干净的水里面放入白金,一边再放一个电极棒,通电以后,氢就从白金的电极产生了。 还有一种是用钴跟硫酸盐和电极棒,氧就从这个钴的电极产生。 我们可以把水分解成氢、分解成氧,氧跟氢结合在一起又变成水了。 那你说什么是水的真面目? 所以这个地方说:寿命因谁起,复因谁退灭,犹如旋火轮,初后不可知。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 我们千万不要去追寻我生命是怎么来,最初最初是怎么样子的,这个是毫无意义。 现在美国人很天真,花了不晓得几百亿几百亿的美金,到火星去探测生命的起源;花了几百亿美金去找世界的起源,这对人类有意义吗? 如果我们把这几百亿几千亿来救济世间这些灾难,化解人类的危机——那些穷苦弱势的非洲的人、得不到教育的人、没有卫生、没有水、没有饮食的人,你看看可以救多少人。 但是美国人太天真了,把这么多的钱拿去寻找生命的起源,这叫舍本逐末。 为什么要去找生命起源? 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 实际上就是军事目的,我站在火星,我站在月球,你们都听我的,要让我控制,让我指挥,让我支配,这是军事上的一个妄想。 一个妄想,耗费了我们世间的能源。 这个世界——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能够善待我们生存的空间,就够了。 以前印度的圣者甘地就说:世界上的这些物质足以养全世界人类,一百倍都没问题,但是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心、无明的心,这个是人类的一个悲哀。 这个悲哀,它的最初最初、最原始最原始的思想是什么呢? 就是在五蕴和合的身心当中,我们一直在假设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所以我们就为这个我在打拼,为我去发展,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来发展出许许多多的思想、许许多多的科技、许许多多的物质,来满足我的心灵的要求,然后这个世界就这样子糟糟的一团。 所以他的根源就是什么呢? 我执我见。 有了我执我见以后,人类的问题就层出不穷。 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我,只是前念后念串连起来的一个意识流,让我们有一个妄想的空间、有一个错觉:这就是我。 就像在黑暗中,看到红红的一个圆圈,事实上那是错觉,它只是一个红点,这个点连接太快速太巧妙了。 世间的一切是缘生缘灭,但是在快速的变化当中,给我们一个错觉。 比如像我们看电视,一个片子又一个片子,一个影像又一个影像,连接着太快太快了,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人物在电视机里面跑来跑去,好像有一个人在电视里讲话、做事、跑步运动,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觉而已。 但是我们众生因为没有智慧,看到这个剧情,我们流泪,我们伤心;看到不好的剧情,我们想把电视机砸破,情绪太冲动了;这个都是错觉引起的。 智者能观察,一切有无常,诸法空无我,永离一切相。 这是讲到圣者能够去善于观察世间的万事万物,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所有一切一切都是诸法空无我,一切法都是空无自性、无实存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一切法都不是站在终点,都还在变化的过程。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佛法里面的空跟世俗的空有很大的距离,佛法是在很充实的内涵当中,发现到它的空无自性。 圣者了解到诸法空无我,所以能够永离一切相,永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永远不被这个相所转。 众生是著相的;最大的相就是我相。 众生相、寿者相也是我相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我们众生永远被形形色色的外相所转,所以身心不得自在。 如果有人问:「我怎么学佛?」就是要学自在。 学自在不是往生天堂,到哪里去享受,不是的。 是彻底的认识内在身心、外在世界的一切一切是诸法空无我,永离一切相,身心就自在了。 发布时间:2024-08-23 09:09:18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