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司马迁如何写“敬天”与“辱天”的不同果报 内容:     历代王朝,凡仁爱人民,善知天命的,都有敬天地的传统。 宇宙万物一体,息息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及至明清两代,古迹犹存,北京以故宫为中心,南有天坛,祭天用的;北有地坛,祭地用的;东有日坛,祭日用的;西有月坛,祭月用的。 司马迁《史记》告诉我们,这种传统由来已久。 轩辕黄帝正妃生有两个儿子,都没有继帝位,而是这两个儿子的孙子先后承继帝位。 黄帝崩,其二儿子昌意之孙高阳为帝,即帝颛顼。 帝颛顼崩,黄帝大儿子玄嚣之孙高辛为帝,即帝喾(喾,音库,ku)。 高阳和高辛都是黄帝的玄孙。 帝喾(高辛)死后,他的儿子放勋对中国历史贡献巨大,成了中国最有名望的帝王,史称帝尧。 中国人提到三皇五帝,言必黄帝和尧舜禹。 司马迁写黄帝,写帝尧,写帝舜,写帝禹,着墨最多的是他们的政绩。 独独写帝喾高辛,文字很神化,高辛从出生,到治理天下,虽然只有一段文字,司马迁却以神来之笔写神来之事。 司马迁这样写的:“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    这里,帝喾以威德和政绩折服天下,与其先人圣王相同。 所不同的是,其一,帝喾的出生很神奇,生下来能叫出自己的名字,用佛家的话说,帝喾的转世,没有隔阴之谜。 其二,帝喾敬事鬼神,“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有其父,必有其子。 帝喾的儿子尧即帝位后,把敬天爱民发挥到极致。 司马迁描述帝尧的德相如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帝尧也很敬天地,知人天之中,各有命运:“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帝尧老了后,“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    接帝舜帝位的是大禹,禹也是黄帝的玄孙。 大禹治水,在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禹能得天下,不但治水有功,而且得人神归附。 大禹生活节俭,敬重鬼神,“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    尧舜禹之后是夏朝,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 夏朝到了桀的时侯,无德而亡。 商汤伐桀,打的是上天的旗号:“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不敢不正桀之罪而诛之)。 今夏多罪,天命殛之。 ”    商朝建立后,几经兴衰,几起几落,最后衰亡之际,出了两个不敬天的皇帝。 一个是帝武乙,他死于非命。 他用土木做人形,称之天神,然后跟“天神”打斗,“天神不胜,乃僇辱之”。 他又用皮袋子装血,挂起来,用箭射杀,名曰“射天”。 武乙后来在渭河一带打猎时,突遭雷电震死。 武乙的玄孙帝辛,当时的天下人称其为“纣”(残义损善曰纣)。 纣王也是个不敬鬼神的帝王,商朝在纣手上灭亡,被周朝取代。 纣王被周武王打败后,投火自焚而死。 (2010/8/6) 发布时间:2024-08-31 05:17:24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