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少恼少病少私欲 等其它开示-皈依佛 内容: 宣化上人:少恼少病少私欲等其它开示少恼少病少私欲,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晚宣化上人开示修道人最怕有烦恼,故说‘烦恼无尽誓愿断’。 断烦恼,对修行者是当务之急。 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这才是有定力。 不生烦恼,就没有那么多私欲。 私欲源于烦恼,而生出无明,随著就有病痛。 无烦恼并非没有人来惹你,故你没有烦恼;而是有人来扰乱你、碰你、打你,你都不生烦恼,这才真有定力。 欲度众生,先不吃肉宣化上人开示众生乃众缘和合而成,从十二因缘演变而成人。 蚂蚁乃至细菌皆是众生。 我们不用往外找众生,人的自性中已有无量众生。 现在科学发达,可证明人体中有很多细菌和微生物,五脏六腑中有无量众生。 人吃的食物也是众生,如猪肉、牛肉、鱼类等,这些肉类中有很多细菌。 人吃这些肉类,肚里就有了这些细菌的种子。 吃那一类众生较多,即与之成为眷属,与彼因缘加深,而致纠缠不清不能分离。 吃猪肉多者,有机会生为猪。 吃牛肉多者,则生为牛。 若多吃米是否也变米呢? 米是无情,而众生是有情。 若啖食有情众生,即会生为有情众生。 吃无情众生,却能助长法身慧命。 人若禁食那一类众生,即是度那一类众生。 ‘度’,即度过苦海,登涅槃彼岸。 人若明白这个道理,则不应吃众生肉。 从前有一个吃肉的人,死后到阎罗王处。 他生前曾吃过的肉类众生,都要来跟他算账,吃肉者还自我辩护:‘我虽然吃肉,但罪不归我,应归咎卖肉贩。 ’于是阎罗王传召卖肉贩,卖肉贩亦自辩:‘我所以卖肉,皆因有人买肉。 若无人买肉,我又何必卖肉呢? ’卖肉贩跟吃肉者互相争论。 后来两人把责任推在屠夫身上,阎罗王又召见屠夫,屠夫也自辩说:‘我确是宰猪,但是有人买、有人吃肉我才会屠宰,若无人买、无人吃,我也不会宰呢! ’于是各说各的道理,所说的尽是造罪业的道理。 结果,阎罗王仍然判食肉者偿还血债。 可见我们吃那一类众生,就与那一类众生结下不解之冤,所谓:‘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著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 ’楞严经中云羊死为人;羊既可为人,猪牛亦可为人,若未得天眼通,不能观察其因缘,则以为猪即猪,羊即羊。 人多吃众生肉,把本有的自性埋没了,失去灵性,变成愚痴。 故欲度众生,先戒食众生肉。 人欲度众生,先度自性众生,度生还要离相,无所执著,方为真度。 不贪神通异端宣化上人开示在这个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得数不过来那么多,为什么有这么多奇怪事情呢? 因为人的心里好奇。 人有一种好奇的思想,所以世界上奇奇怪怪的事情就出来了。 一旦出来,就诱惑人,令你失去真正的主宰,令你把主人翁丢了。 没有主人,不管家也好,国也好,一切皆乱。 这一乱,就各显神通,令人东奔西跑,颠颠倒倒。 各处去找奇妙的事情,贪神通,找灵验,这都是被境界所转了。 为什么会被境界转呢? 因为有好奇的心。 好奇心,根本就是一个贪心。 纵有奇奇怪怪的事发生,你若追究它的根本,也是由贪心而现出一种奇怪的样子。 若是没有贪心,就不需要标新立异,来让人看有什么灵验和异端。 人也因为有贪心,才被这种奇怪的事情所吸引,所摄持。 奇怪异端,是不正当的事情。 不是正当的事情,就是属于魔业。 正当的事情,就是佛业。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失去正知正见,你对他讲真正的法,他听得格格不入,总听不进去。 甚至左耳听进去,右耳就冒出去了。 可是,你对他说邪僻的事情,邋遢的事情,他就永远都记得,不会忘了,这就是证明人的贪心在作怪。 正经的事情,为何人都不记得? 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好处,对他没利益,其实这才是真正利益。 我们人在世界上都是认假不认真,认贼作子。 所以你对一个人说几句忠言实语,他不愿意听。 你对他拍马屁,他就很高兴。 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多数人都是不接受忠言,都不肯吃良药。 良药苦了一点,他便把眉头一皱说:‘这真难吃! ’可是你觉得难吃,病也就不好。 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现在讲佛菩萨的事情,有人不愿意听。 若讲魔里魔气的话,譬如男女不要守规矩,可以随便,放任自在,规矩是最不好的,有人听了便很高兴,因为他们不愿意守规矩。 这就是下流的思想。 所以有些人到万佛圣城,受不了住不下,就跑了。 为什么呢? 他就是没有牺牲精神,没有真正为法忘躯的思想。 真正为法忘躯的人,你撵他也不走,打骂他都不走。 他觉得这儿是正法住世的地方,他要接近正法。 我们现在所研究的五十种阴魔,对于这个时代是最有用的。 我们欲弘扬佛法,就要大牺牲,不要贪小便宜,看见人家封一包果仪,就眉开眼笑,这真是太没出息了。 楞严大定宣化上人开示为什么楞严咒有那样的好处? 就因为念这个咒,可以入楞严定。 楞严大定是无定无不定,无有不定时,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楞严定是坚固定,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坏,而无量智慧从此中生出来。 入定做什么? 入定就好像到迪斯耐乐园似的,又有欢喜的事情,又有恐惧的事情,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定中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被境界所转,而能转一切境界。 这是入楞严定的妙处。 没有楞严定,就随境界转,来一个什么,就跟著它跑,被境界所牵。 有这个楞严定,便不被境界所转,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 在定中能生无量的智慧,所谓定能生慧。 你若不入定,就不开智慧。 好像你不到迪斯耐乐园,就不知道那里头是什么。 你到了里面,就知道有海盗,有鬼城,好像某居士劝我到迪斯耐乐园好几次,要我去看看。 他以为我没有看见呢! 实际上,种种形形色色玩的东西,都没有什么特别的。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看见的东西不知有多少! 不过看过便忘了。 若是记得起来就不需要再看了。 楞严经‘五十阴魔’宣化上人开示现在我们研究五十种阴魔,恐怕五百种阴魔都会出现哩! 所以你们各位别把门打开,欢迎魔来捣乱。 虽然说是魔,但是魔是从反面来帮助修道的,就看你志愿坚不坚固。 要是坚固,则千魔不改,万魔不退,什么也不怕。 假如你无所求,所谓‘到无求处便无忧’。 无所求便什么也不怕了。 怕什么? 譬如有人怕鬼,觉得鬼很丑陋难看,因为人人都知道人死了变成鬼,所以他就怕。 可是没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厉害,可是人都不怕。 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 可是,应该不怕鬼亦不怕神,你对他们恭敬,但不要接近他们。 魔是我们修道人的一种考试,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种恐惧心。 若是有恐惧心,你就是不想叫魔来,它也会来。 你要是没有恐惧心,它来也来不了。 这是最要紧的密诀—就是不怕。 你要是不怕,无所恐惧,这就是个‘正’。 正可以降伏一切,所谓‘邪不胜正’。 魔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 你要有正大光明,魔也都循规蹈矩了,也向你叩头顶礼了。 现在正研究色受想行识五十阴魔的境界,这不过是扼要的解释,要是详细分析其境界,数量没有那么多。 所以佛演说这五十种是助人容易察觉的境界,人若明白了五十阴魔的道理,就不会为境界所摇动,这是最要紧的。 若不想被境界所摇动,首先要持戒。 戒是一切定的根本,定是慧的根本,慧是成佛的根本。 所以你想要成佛,一定要在戒定慧上修行。 若与戒定慧不相合,都是心外求法,向外驰求。 你要有戒力,就会有定力。 真有定力,也就会有慧力。 它是相生,戒生定,定发慧,慧成佛。 这是缺一不可。 所以我们现在研究,要用一种客观的态度,不要有主观。 你有主观,便容易落偏。 要用择法眼来观察,也用妙观察智来研究。 可是也不要执著观察上。 这种妙观察智就像镜子似的和大圆镜智差不多。 不过大圆镜智是不动不摇,能现出一切诸法实相。 妙观察智是用一种观察的力量,才能知道清楚。 我们要用客观的态度,不落于偏见,才能认识境界。 你一认识境界,就不会被它所迷了。 发布时间:2024-09-07 09:11:3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