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索达吉堪布:作回向时,可以念这两个偈颂。 内容: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文殊师利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的总集,他具有勇猛的大智慧,普贤菩萨的智慧和行为也是如此,我今天回向一切善根,愿跟随他们尽未来际恒常修学。 前面的偈颂讲到了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为什么此处又讲到二大菩萨呢? 因为前面是从发愿角度随学二大菩萨,即:文殊菩萨怎样发愿,普贤菩萨怎样发愿,我也如是发愿。 而这里是从回向善根角度随学二大菩萨。 具体来讲,《普贤行愿品》是一篇发愿文,按照它发愿可获得无量功德,所获的这些功德也需要回向,而凡夫人不知道如何回向,所以也要向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学习。 因此,前后的偈颂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实际上是有差别的。 文殊菩萨如何回向善根呢? 他安住于三轮体空的境界,将善根无有执著地回向给一切众生。 普贤菩萨跟文殊菩萨一样,一方面以智慧断除了三轮实执,一方面将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 我们应该像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样回向善根。 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里面说,如果凡夫人不会以三轮体空作回向,可以念这个偈颂作为代替。 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具有利益众生的大智慧,他们经常以各种形象度化众生。 一说到这两位大菩萨,很多人往往认为文殊菩萨是拿着宝剑的,普贤菩萨是骑着大象的。 其实也不一定。 在这个世界上,在很多普通人或者善知识中都有他们的化身,甚至在旁生中也有他们的化身。 杜顺和尚法相唐代的杜顺和尚是华严宗初祖,他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传记中记载,杜顺和尚白天到山里种地,晚上在寺院诵《华严经》,这样十年如一日。 有一个弟子追随他十多年,看到师父每天都是这种行为,觉得没有什么稀奇的,不如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于是就向师父请假去朝拜五台山。 杜顺和尚说:“不必去了,你在这里修学跟五台山没有区别。 ”但他不听劝告,非要去五台山不可。 最后杜顺和尚说:“既然你实在要去,那顺便帮我捎两封信。 ”于是杜顺和尚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 这个弟子揣好信就启程了,一路上打听这两个人。 他先找到了青娘子,原来这是一个妓女。 这个弟子有点惊讶:怎么师父认识妓女啊? 他把信交给青娘子,青娘子看了信,马上就死了。 他觉得有点奇怪,将信捡起一看,信上说:“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 ”这个弟子没有醒悟过来,他按照地址又找到了猪老母,原来这是一头母猪。 他把信放在猪老母前面,猪老母用鼻子拱开信看了看,当场也死掉了。 他觉得很奇怪,捡起信一看,信中说:“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 ”这个弟子还没有醒悟过来。 最后他来到了五台山,在五台山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问他:“你来五台山干什么? ”他回答:“我来朝拜文殊菩萨。 ”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却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 ”说完就不见了。 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师父就是文殊菩萨! 于是他赶紧回去。 可是当他回到寺院时,杜顺和尚已经圆寂了。 寒山与拾得(图)另外,唐代的寒山拾得也是文殊普贤的应化。 寒山隐居在台州唐兴县寒岩,所以人们称他为寒山子。 寒山行为疯癫,平时身着破衣,头戴树皮帽,脚穿木鞋。 当时国清寺有一个叫丰干的僧人,丰干有很多稀奇的行为,曾经骑着老虎进入寺院。 有一次丰干外出时捡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便将他带回国清寺出家。 因为这个孩子是拾到的,所以取名为拾得。 拾得后来成了国清寺的香灯师,他曾经食用佛前的供品,又呵斥憍陈如像是小根败种。 僧众对拾得的行为很害怕,就不让他当香灯师了,让他到厨房里做粗活。 后来拾得和寒山成了好朋友。 拾得在厨房洗碗时,经常把剩饭留下来送给寒山。 寒山和拾得都会作诗,他们的诗意境超绝,不是世间词章所能比拟的。 一次台州太守患病,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 正好丰干到太守家,他治好了太守的病。 太守非常感激,便和丰干聊了起来。 太守问丰干,当世有没有圣者。 丰干说,国清寺的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 太守听后特别起信心,便来到国清寺顶礼二人。 寒山拾得一边回避一边说:“饶舌弥陀汝不识,礼我何为? ”第二天,太守又派人送去厚礼,寒山拾得见到使者来就骂“贼,贼”,说完就融入石头中了。 后来丰干也不知所终。 对于前辈大德的精彩传记,有些人完全能相信,而有些人可能想:这里面有没有神话的成分? 有没有其他的密意? 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诸佛菩萨的幻化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寒山拾得的行为不一定值得随喜和羡慕,但在后人看来,他们度化众生的事业的确是无边的,仅仅从这一点,也可推知他们肯定是圣者的化现。 其实不光古代,现在也有许多佛菩萨的化身。 我去过汉地的四大名山,那里有很多化缘、看手相的人,也许这就是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方便。 言归正传,今后我们应该这样作回向:诸佛菩萨怎样回向善根,我也怎样回向善根,尤其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怎样回向善根,我也怎样回向善根。 以前法王去五台山前说,他准备和大众在五台山共修一百万遍《普贤行愿品》。 后来法王在五台山住了一百天左右,法王每天传法前后僧众都共同念诵《普贤行愿品》,算起来应该念了一百万遍。 以后道友们如果有机会去文殊菩萨或者普贤菩萨的道场,也要精进念诵《普贤行愿品》。 入于诸佛之回向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所称叹的就是普贤菩萨的最胜诸大愿(概括而言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为了证得普贤菩萨的殊胜妙行,如今我将一切善根作回向。 所谓普贤殊胜行,就是最初发无上菩提心,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最后证悟大菩提并度化众生,三世诸佛都是依靠普贤殊胜行而成道的。 在随三世诸佛而回向时,我们可以笼统地想:三世诸佛如何回向善根,我也如是回向善根。 也可以具体想:阿弥陀佛或者释迦牟尼佛怎样回向善根,我也如是回向善根,愿我能像阿弥陀佛或者释迦牟尼佛一样度化六道众生,让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并且享受圆满的法乐。 “文殊师利勇猛智……为得普贤殊胜行”这两个偈颂特别重要,这两个偈颂被许多大德广泛引用。 以后我们在作回向时,如果没时间念完整部《普贤行愿品》,可以念这两个偈颂作为代替。 发布时间:2024-09-17 14:23:31 更新时间:2024-09-17 14:23:39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