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论淫欲-皈依佛 内容: 宣化上人:论淫欲宣化上人讲述,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什么叫顿教? 我今天对你们讲一点真话;天天我讲经,都没有讲真话给你们听,今天讲少少的。 为什么呢? 真话不能讲多;讲多了你就不信。 讲少你都不信,讲多了,更不信了! 因为人不欢喜听真的话,不欢喜听真的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给你们讲真法。 我要等着,等机会,今天好像机会到了,因为讲到这个偈颂上,这个道理应该把它揭穿了。 怎么叫顿法? 顿,就教你断。 断什么? 断淫欲心。 做得到? 做不到? 说:“这叫什么? 这有什么用啊? ”你不相信吧! 不相信,我就不讲了,讲多,你更不相信。 就是这么多:你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淫欲心。 断得了? 断不了? 断不了,那你就不想听真的法。 你若能断,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 渐,渐是什么? 说:“慢慢的,断不了喔,我要慢慢来唷! 这怎么放得下啊? 不可以的。 ”这就变成渐了。 就是这一点点,明白了吗? 你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哪,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 说:“这,我不相信这是真法,我不相信这是顿教。 ”所以我从来就不讲嘛! 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 你愿意转,你就转去罗! 谁也不勉强你一定不要转的。 无尽藏比丘尼,认真用功,一天到晚,都是念经、研究佛法,总也不懈怠,是这样一位比丘尼。 所以她现在还是真身,她的肉身并没有坏。 临终的时候,也是坐着往生;往生后,过了几年,身体还一点都不坏,也没有臭,也没有烂。 为什么呢? 就因为她有修行。 她尽用功修行,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虽然是肉身,就变成金刚不坏身,所以坐着就往生了。 到现在,无尽藏比丘尼的真身,还在曲江一庙上,庙的名字我忘了;不过我见过无尽藏比丘尼的肉身,非常庄严,非常之好。 人有一种淫欲心,但不要怕,你看楞严经的火头金刚,他本来淫欲心很重,但以后他能用锻炼的功失将淫欲的火变成智慧火,而作火首金刚。 所以说淫欲本是净性因。 你若存一正念,这就是净性的因,你若存一邪念,那就不清净。 所以,淫欲的性不是将其断了,而是将其变成净性。 本来淫性是不清净,但要将它变成净性——正知正见。 这就对了。 所以说除淫即是净性身,除淫,就得清净的法身。 节录自【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这六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为什么叫六欲天呢? 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心,还有不清净的思想。 我在暑假讲《楞严经》时,已经讲过这六欲天了,不过相信你们都不欢喜要,所以又都送回来给我了,所以我现在再送给你们。 六欲天的天人都有淫欲心,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淫欲,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呢? 他们都有形体,四王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忉利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都有夫妇、父子的情形。 四王天的天人生孩子,一生出来的小孩子有多大呢? 就有人间小孩五岁那么大。 忉利天呢? 就有七岁那么大,夜摩天就有十岁那么大。 小孩子一生出来就这么大,坐在天人的膝盖上。 生出来,等一等吃一种自然的天露(天的甘露),他吃这天的甘露,是自然化现出来的,等吃完之后,没有好久,就变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样大了,也就是身量有半哩高,寿命有五百岁那么长,这是四王天。 这有四句偈。 在暑假时我已经讲过了,我现在再讲一遍,我若不再讲,相信你们都忘了。 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之欲乐。 所谓“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和忉利天淫欲的行为,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 “夜摩执手兜率笑”,夜摩天男女这种情欲就是互相握握手,好像西方人互相握手,在天上夫妇这种夫妻的性行为,只有握一握手这就算了,这是夜摩天。 兜率天呢? 男女行淫欲只互相笑一笑,因为那个地方的天人平时不笑的。 为什么不笑呢? 因为情欲太轻了,几乎没有情欲了。 在六欲天天上,越高一层,欲念就越轻一点。 为什么在我们人间修道的人要去欲断爱,要没有这个欲念呢? 也就因为你欲念多,你的愚痴就多一点;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 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所谓“五浊”,什么“浊”呢? 就是这个“欲念”是最污浊,最不干净的东西。 所以在天上四王天的这种欲念,这种情欲和我们人间一样的,忉利天比较四王天就轻一点,夜摩天就互相握一握手,“夜摩执手兜率笑”。 兜率天他就互相笑一笑,你不要以为笑就是好啊! 我们人间的人以为笑就是好事,“笑”也就是有一种情欲的作用,所以你到这夜摩天啊,这天人都是愿意自己修行用功,很少人与人之间互相握手,这握手就是男女夫妇间行这种性行为。 “兜率笑”,兜率天对着笑一笑。 “化乐熟视”,这化乐天的男女熟视。 “熟”,就是看的时间久一点,譬如或者一分钟,或者五分钟,互相看一、两分钟这么熟视。 “他暂视”,他化自在天,就这么一看就得了,不是看很久。 六欲天男女的性行为就是这样子的,因为它越往高一层欲念就愈轻一层。 你若欲念不轻呢,你也生不到那个天上去;你生到那个天,也都没有多少欲念了,所以这是六欲天的欲乐。 节录自【佛说阿弥陀经浅释】:漏尽通:漏尽了,不是说好像一个瓶子里边装了水,瓶子底下有个窟窿,把水都漏出去了,叫漏尽。 漏尽通,是没有漏了——本来是有漏的,现在把漏补上,没有漏了。 什么叫没有漏? 我说了很多次了,你没有淫欲心就是没有漏了,你没有贪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嗔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痴心也是没有漏了。 总而言之,你有八万四千种的毛病,现在这个毛病都没有了,这就叫无漏了,漏尽通。 节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教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是单单四事供养,不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么简单;她都要以这个身心性命来供养他,都要和他行淫欲。 所差的地方就在行淫欲这个地方,有淫欲,这都是邪的;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 你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听那个人说:“开悟了,什么都可以干了,也可以行淫欲了。 ”这简直地这是大魔王、大魔王、大魔王说的话。 你不开悟,不守规矩,那是你不懂;你开悟,你懂了,却明知故犯,再不守规矩,不守戒律,那你开悟,开个什么悟? 变成开倒车,往回走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研究那个真理,只知道,噢! 开悟了,人家说开悟了,不需要守什么规矩,也就跟着这样说:噢! 不需要守规矩了,他开悟的了,抽烟、喝酒、玩女人,什么都干了。 所以最要紧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淫欲,他有淫欲心,尽行不净行,这就是魔;他不贪钱,没有淫欲,那就是真的。 他专门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哦! 你前生是我的什么太太啊,是我的娘娘啊,你是我的什么啊,我做过皇帝啊,你怎么样怎么样子。 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就引诱人生这种淫欲的心。 他公开讲就变成去骗人,去攀缘。 节录自《人生要义》:我在金山圣寺讲过,难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点死吗? 逼迫着子女结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点死,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旁的。 所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 ”传完了,又是什么样子,没有下文。 节录自《宣化上人法语开示》: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 现在我把贪嗔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 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 没有了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 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欲念,息了贪心。 诸位! 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 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 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 若能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 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呢? 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 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 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难断尽的。 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无明火究竟是什么? 很简单很干脆的说,就是男贪女爱的淫欲心。 这种心念一动,连自己都莫名其妙,无法阻止。 所以许多人常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下,做出糊涂事,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无法挽救。 当异性相爱的时候,你如去问他们,你为什么要爱她呢? 她为什么要爱你呢? 他们一定回答你说:我不知道。 这就是无明。 希望每个出家人都能断欲去爱,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假如你能够彻底放下一切色欲,那么,就一了一切了。 天下英雄好汉,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这一关迷住了。 世间上所有的问题和烦恼,也源于此。 想要断烦恼,先要断欲。 如果要随逐烦恼,大可以恣情纵欲,为所欲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什么是无明? 就是无所明了,什么也不明了。 无明究竟是什么? 较文雅的说,就是愚痴;若往显明露骨来说,就是淫欲心。 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 若问他(她)为什么要追求? 或会回答:因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爱他(她)。 再问:为什么要爱他(她),哪个地方可爱? 问来问去,他(她)也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还要去追,这就是无明,也可以说莫名其妙。 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还要往里钻。 为什么? 因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还要色欲而死。 古人说:“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 夜来铁汉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 ”无论成佛或做祖师,都是由人所修成的。 所以人是怎样生来的,就怎样死去。 所谓“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愿断绝轮回、不愿截断生死流。 反而愿顺流而生,不愿逆流了生死,所以有无明。 有了“无明”之后,就有“行为”。 什么行为? 就是男女的性行为。 因为不明,就要造业,就要颠倒。 颠倒之后,就有这种问题发生。 发生之后,就有了“识”。 有“识”(父母精血成的胎儿)之后,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 有了“名色”之后,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具全,十月期满,出生于人间,便有“触”的感觉,能分别冷暖软硬。 有了感触之后,便生领“受”作用,在顺境晓得快乐,在逆境晓得痛苦,随时随地生起“爱憎”的感情。 有了“领受”之心,便生一种爱心。 有了爱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为己有。 人贪恋财货女色,而生出种种的欲望。 有了爱心,乃想尽方法,把它取来,归为己有。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因此,尽造不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两句话是对呢? 还是不对? 是两句全对或全不对? 是一句对一句错? 结果众说纷纭。 有说全对的,有说一句对一句错的。 我告诉你们,“人为财死”这话不对,人是为色而死;“鸟为食亡”是对的。 鸟为生存,不得不觅食。 但人应比鸟有智慧,但现在的人不但不比鸟有智慧,反而比鸟还笨。 鸟找东西吃,直接吃了维持生命即可,不须用花花绿绿的钞票买东西。 人现在不用金、银,而用钞票,人就执着这花花绿绿的纸,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为财死吗? 不是的。 这个“财”后面有“色”在推动着,人实为“色”而死。 人的精、气、神若不损伤,就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开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阎王都管不了你。 那时愿意活几千年,可以活几千年;若愿意死,马上即可往生。 各位想一想,争名夺利有何意思? 现代男女又讲爱情,同性恋也讲爱情,要合法结婚,结果弄出“爱死病”来,爱就要死。 “色”和“爱”这二字合起来,爱“色”就“死”。 同性恋者说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会成同性恋,互相泄欲。 但你是人,为什么要学低级的畜生? 我本不愿讲,但现在不得不揭穿“人为财死”的秘密,免得人迷头迷脑。 男的到时候要追求物件,女的到时候也要找物件,还没有长成就要找物件。 现在的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性教育,这是教孩子快点死,是很颠倒的。 我不怕人不高兴,同性恋的人高兴不高兴我不管。 因你想爱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无边,否则,你再也出不来了。 所以“人为财死”有语病,中国人不愿揭穿讲,明知不对但不讲,掩耳盗铃,以为塞住耳,铃就不响了。 我愿讲人不愿听的话,若只讲你爱听的话,那就是谄媚。 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不忍大家传染“爱死病”,故不能不说。 这“爱死病”就像空气污染一样,到处都有,防不胜防,它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为什么要争利益? 因为想维持自己的生活,养活自己的家庭。 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着色欲而成立的。 为了维持这个色欲,保护自己的家,便引致人与人之间的纷争;次而导致家与家争、国与国争,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人不是为财死,财不过是保护色欲,人结果还是为色而死。 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别就在这一点。 有人说:“人人都这样。 ”那因为人人都糊涂,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生来? 如何死去? 几千年来人都在这生死中打转,没法出头。 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赌博没有分别,这是生命的赌博。 怎么讲呢? 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糊涂了。 明白的时候少,糊涂的时候多。 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这个烦恼都是由“无明”来的,无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 财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无本取利,但纵使富可敌国,依然不会满足。 色欲是“刮骨钢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会百病丛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 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昼夜忧虑,生男就急着要他娶媳妇;生女就急着要她嫁人,认为这两件事未完,即大事未毕。 其实,生儿育女应该是要教育他有学识、有技能。 至于结婚与否,不必担心那么多。 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妇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们修行成佛。 现在世界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子女如果不结婚,父母都反对;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见得反对。 所以说: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兴,这就是做父母糊涂的地方。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 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 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 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 如何能离开生死? 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 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 ”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 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 这样也不对。 我们不执着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人,这样也不对。 那么,要怎样才对? 就是不爱,也不憎,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 各位注意! 不要被情爱所迷惑。 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 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 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 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 我喜欢这个,就生出爱心;我烦恶那个,就生出憎心。 这都是情感用事。 修行人不应用情感来处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着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睬你。 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 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着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但是不应该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 各位! 切记切记! 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问:做人最主要的行为是什么? 答:是去欲断爱,不要年纪轻轻就恣纵贪欲。 现代西方社会里,七、八岁的小孩也懂得行淫之事,将来都变成短命鬼。 为什么? 因为他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时,就把小苗割去,这种子将来变成痞子,绝不会有收成。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 因为自私的缘故。 为什么会有自私? 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 若是对它不利,则发脾气。 为什么会发脾气? 主要的原因,是无明和情爱在作怪。 假设没有无明,没有情爱,脾气就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离你远远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爱,则生自私,便不顾一切,为目的不择手段的追求,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归根究底,就是为了欲念。 如果没有欲,则无自私。 没有自私,则无烦恼。 如有烦恼,则有生死;如无烦恼,则无生死。 这个道理人人懂,可是不去行。 要知道,没有欲,便无无明。 破了无明,便显法性。 我们学佛,首先除无明,去烦恼。 若能圆满,则证解脱。 我们为什么没有智慧? 就因为有无明。 无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烦恼。 贪求不得而有烦恼,人对我不好而有烦恼。 为什么有烦恼? 因为有个我存在。 如果无我,则无烦恼。 若能无无明,无自私,烦恼就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你们信不信,就是这个。 千经万典,说来说去,就是说这个。 把我没有了,把无明破了,把欲消灭了,没有自私,也没有烦恼。 想找烦恼,也找不到烦恼。 为什么? 因为根本的问题解决了。 各位要注意! 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是从无明和情爱那里来的。 如果没有情欲的话,觉得什么也不重要。 就因为有情欲,才觉得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什么都不对,这是情欲鬼在作怪。 若能将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来室,升如来座,披如来衣,说如来法。 发布时间:2024-10-09 09:01:01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