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真如是什么样? 内容: 宣化上人:真如是什么样?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 但随妄念不可得故。 言真如者。 亦无有相。 谓言说之极。 因言遣言。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 以一切法悉皆真故。 亦无可立。 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 名为真如。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你所能说出来的这个言语,都是没有真实的;要是真实呢,你就说不出。 你能说出来的,能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这都是假的。 在《金刚经》上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那么在这儿可以这样说,凡所有言皆是虚妄,若见诸言非言,即见如来。 因为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你能以触类旁通,你就明白佛法了;你要是,喔! 那相是相,言是言呢……相是能看见的,言是看不见的;言是看不见的,也是虚妄的。 你能看见的和看不见的,凡所有有声音的,这都是虚妄的;要无声无嗅,那才是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 无声,你听也听不见;无嗅,你闻,它也没有什么味道,这叫无声无嗅。 至矣,至到极点了,到极点了。 尽矣,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你要能有所加,有所减,那都没有至矣尽矣。 这既无加也无减,这就叫不增不减,也是不生不灭,也是不垢不净的本体,所以才说,“一切言说,假名无实”:都是假名,没有实在的体。 “但随妄念不可得故”:你所说出来的,这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如。 “不可得故”:啊! 你能说出来的,无所得。 你说你得个什么? 所以说无所得故,都是妄念,都是随妄念而有言说;你要没有妄念,就没有言说了。 所以妄念无实体,它没有自己的本体。 “言真如者”:就是给它起个名叫真如。 这个真如,“亦无有相”:也没有一个相貌。 你说真如是什么样子? 是多长啊? 是多宽哪? 是多高啊? 是多矮啊? 长短方圆哪? 啊? 这个真如是个方的,还是个圆的呢? 没有。 那么这个真如,又有没有什么颜色呢? 青黄赤白黑,它是什么颜色呢? 也没有的。 所以这个真如,既然没有一个形,又没有一个相;没有一个形,没有一个相,你说他这有个什么? 所以没有相,真如也没有一个体相在那儿。 那么没有一个体相,是不是这个真如也是假的呢? 这真如不是个假的;这是个最真的,也是个最如的。 那么没有法子给它起一个其他的名字,所以就给它起个名字叫真如。 因为没有法不真,没有法不如,所以叫真如。 “言说之极”:这个是言语道的那个极点,就是言语道断了,心行处灭了。 “因言遣言”:这个就是因为用这个言语来遣;遣开这个言语,来把这个言语又离开。 因为这个言语,又要离开这个言语;遣离开这个言语,这叫“因言遣言”。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唯独到这个真如的这个境界上了,你就没有可遣了。 遣无可遣。 你离无可离;遣无可遣,所以,这个它是真的,你破坏不了的,不可破坏的。 它也不变易的。 “以一切法悉皆真故”:这为什么遣无可遣呢? 为什么不能破坏呢? 因为这一切的法,都到这个境界上,就到最真的那种境界上了。 “亦无可立”:那么说是它真,是不是还有一个可建立的东西在这儿呢? 也没有。 亦无可立,没有什么可以建立的,就令你知道的,所以这“亦无可立”。 “以一切法皆(同)如故”:这个前边这个真,是无可遣的。 这个如呢,是没有可立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如。 如,如是什么呢? 如就是,就是这样子。 什么样子呢? 就是这个如的样子,没有再可以给它加加减减哪,生生死死啊,垢垢净净的这些个问题,所以“亦无可立”。 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因为这一切法那个本体都是如的,如如不动。 这个如就是个寂,寂然不动的样子。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哪:你应该知道这一切的法,“不可说”,说不出来。 “不可念”,你也不可以用妄想来想念它。 “故名为真如”:所以,没有法子给它起一个旁的名字,祇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真如”。 恭录自《大乘起信论》浅释 发布时间:2024-10-18 08:55:17 来源:居士之家 链接:https://www.vegetairan.com/content/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