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点赞推荐 金刚经经典 初识佛法须知 海涛法师 谈佛说禅悟人生 地藏经经典 放生愈病 布衣百姓 悟性时光 佛教寓言故事 禅宗公案 普门品经典 佛典故事 因果报应 汉传人物 早吃素 药师经经典 心经经典 慧律法师 佛学基本知识 宣化上人 杀生故事 华严经经典 佛教传播与发展 为人处世 楞严经经典 金玉良言 大悲咒经典 禅理故事 佛学常识 五福临门 佛本生故事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佛教因果定律 其他因果故事 须菩提(解空第一) 法音集 智慧故事 禅宗文化 佛教基础知识 戒邪淫故事 首页 / 文殊花开 / 最终能否获得解脱,完全取决于实修。【普巴扎西上师】 最终能否获得解脱,完全取决于实修。【普巴扎西上师】 分类:文殊花开 2024-02-03 18:16 弟子:在某学佛小组学习了十几年,佛法道理懂得了一些,就是烦恼现前之时无法调伏,自己觉得修行力量很微弱,感到修行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怎么办,请上师开示。上师:当我们进入佛门之时,无论哪位导师都会提倡先从闻思开始,此步骤非常重要。毕竟刚开始步入修行之时,我们对整体修法并不了解。哪怕由于当地习俗或家庭之影响,你对佛法产生了兴趣,并对修行感兴趣,但是,从总体角度而言,你还是对修行下去的真正意义不甚了解。那时每个人都会觉得很迷茫,因此,这时候我相信无论是哪位导师,都会告诫我们先从闻思起修。至于能作多少闻思,就根据个人自身条件来定夺,总之还是得先看看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导师身边多听闻教法,此步骤不可缺少!我们曾经有很多弟子按此步骤修学,与刚开始步入修行相比,到后面之时多方面条件会更加完备。你会越来越了知当前所修之法和继续往下修之真正意义所在,因而对修法会更感兴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无论你对教法之认识有多深,毕竟仍是文字般若。你的这一系列智慧依旧来自于书本上之教义,或是凭借你的观照而得到的一些认识,是表面上的文字般若。说白了,我们是在学习历代传承祖师拥有什么样的功德,但这毕竟不是你的功德,你只是在学习历代传承祖师曾经按照这样的修法,得到过什么功德,只是了解他人获得此功德的过程。好比某人去了解他人成功之历程,以及他成功后拥有的条件。但毕竟这一切都不属于自己,而仍属于他人。目前我们知道,曾经有很多这样的修行者,遵照此种修学方式得到过这样的功德,那现在我就应该如是修炼。若是我如是照行,我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如同历代传承祖师般,会得到这样的功德,这是特定的。这就是我们前期学习理论之真正目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沉溺于此,紧接着还需要去实修。也就是说,要把前期所了解的一系列道理,逐渐依靠实修变成自己所拥有的条件,那实修当然必不可缺。从闻思的角度,哪怕我们能把教理讲得多么细致,但毕竟还是教理,说白了依然如讲故事一般,我们平常在世间不就是这么讲故事的吗?话说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有多么多么了不起,但是,那毕竟仍是他人之功德啊!至于你,你只是了解此故事,除此之外此人所拥有的条件你可一个都不具备。如今你若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让自己也变成往昔你所了解的这个人一般,那你现在就应该遵照此人之成功经验如是照行,这就叫实修。因此,平常我们一再强调闻思修三种智慧不可或缺。平常有很多修行者,要么偏向于某一种智慧,要么仅仅强调闻思之智慧,而把实修搁置一旁。但是,他们可不是把实修短期搁置一旁,而是永久性地搁置一旁,他们认为闻思之智慧才是真正的佛法。他们自认为,若对理论没有一定的通达,那你就完全谈不上是一位修行者。尤其无论面对任何人探讨佛法之时,若说不出来一两个道理,总觉得丢人,所以他们把实修完全抛在脑后,一辈子都靠闻思。但是,这就相当于什么呢?比如你口渴之时,就会寻求解渴之方便,这就相当于我们进入佛门的目的是为了消尽业及烦恼。若要消尽业及烦恼,首先要知道怎样才能消尽业及烦恼。犹如你在饱受口渴之苦的时候,想要寻找解救此苦之方便,前面就要知道“水可以解渴”,而且这个水必须是淡水。因为如今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水,若是饮用了化学合成之有毒液体,不要说是解渴,决定会要了你的命。你若去饮用像海水一类的盐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你更渴。只有淡水才能解渴,虽然这个理论不可缺少,但即便你能对此懂得多少,还是解不了渴啊!你只知道淡水可以解渴,就相当于肚子饿时想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但是还是解决不了饥饿的问题。这就告诫我们,修行可不能完全偏向闻思。但是,有些弟子的修法是完全偏向于实修。就是在一点都不了解“什么是修行”的前提下,盲目投身于修行,认为这才叫修行。这样的做法基本上可称之为盲修瞎炼。看似在修学佛法,但最终的结局决定不会很好的。这就相当于口渴之时,完全不去了解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解渴。哪怕他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是,看见什么样的水都往口里倒,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更惨。这就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在你的修行过程中闻思修三种智慧,要并肩而行,缺一不可。若是三种智慧并肩修行的话,后面我们所需要的结果便会迅速呈现于你面前,这就是很多导师为何如是传讲之真正目的。当然,从实实在在的角度而言,前面哪怕导师为我们答疑解惑,讲解了再多的佛法真谛,后面还是需要靠你自己去接纳、去理解,凭借个人的智慧去加以认识。只有这样,你才肯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行持,所以,闻思修三种智慧真的缺一不可。修学过程中,由于个人自身条件不同,闻思修三种智慧之运用方式应该各有不同。有些弟子偏重于闻思,同时在实修;有些偏重于实修,同时在闻思,总之每个人的修行都不能缺少三种智慧。当前很多汉传佛教信众心目中,来自雪域高地的传承中,可能了解和认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五明佛学院和亚青寺。由于平常这两个圣地聚集信众的人数最多,宣讲传承教法的导师也非常有名、非常殊胜,因此,大家多多少少对其传承还是有所了解。但是,有些不明真相者认为,五明佛学院是闻思之圣地,所以会抛弃所有的实修,仅仅强调闻思,但是,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这种理解都是不圆满的。听到亚青寺是一个实修圣地,因为其全名就叫“亚青邬金禅修圣处”,可能就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实修圣地。虽然如此,但也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亚青寺一点闻思都不做。凭借你个人对此事之认识,你也可以往这方面多加探究,就会慢慢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修行。也会逐渐认识到这两个圣地修学方式之差异,五明佛学院是一个以闻思为主的圣地,虽然它偏重闻思,但同时也非常重视实修;亚青寺是偏重于实修的圣地,但是也很重视闻思。因此,我们无论遵照哪一种传承修学,闻思修三种智慧绝对不能少了其中的某一项。至于你在修学过程中,比如根据你个人的条件,若平常在闻思方面的认识浅薄一些,那你就应该着重在闻思方面多下功夫,同时也开始实修。但是,我们都知道,最终若不作实修就永远不会有成就之日。无垢光尊者曰:“闻思所知功德虽具无量,但若自心不趋入实修中的话,那就不能获得我等所追求的目标——解脱。”是的,闻思功德虽具无量,但是仅仅凭借闻思而不做修行的话,最终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同样,实修功德虽具无量,但是若没有闻思之陪伴,你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修行中的过患。所以,要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者,既要闻思,还更加需要实修。当然最终能否获得解脱,完全取决于实修之实践上。当我们在面临阎王爷之时,哪怕你说得再好,阎王爷也绝不会给你开绿灯。哪怕你的智慧有多高,却永远比不过阎王爷。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解的闻思修三种智慧同时修行的重要性。当前很多弟子开始越来越认识到实修的重要性。当然,谈到实修和闻思相比,实修可是比闻思要难很多,不止是难一两倍,而是难无数倍。这也是为何很多前面尝试过实修的弟子,一说到实修之时,心中虽然不能说会产生恐惧感,但是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不舒适感。因为实修可没有闻思那么简单,闻思之时,你只要多抽出一些时间,这个时间可能也不需要太长,就能把某一页法本背诵下来。但是,要把其中的道理或教法融入于内心当中,去实践这样的教法,可不是一、两天的时间。尤其要成办这个见解,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实修之弟子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一人独自修学,似乎永久处于一个状态。尤其修行过程中没有很多人的陪伴,会觉得很无聊、很孤单。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空虚感,因此逐渐放弃实修,而转为闻思者比比皆是。这也充分地告诉我们实修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我相信短期时间的实修谁都不会觉得很困难,所以很多导师都喜欢给弟子们布置个任务。实修之时,你要修多少遍都有一个特定任务。那么弟子在修学过程中,本着这个任务去做,毕竟还是有个盼头,因为它就是一个数量。哪怕是一万、十万、百万,这个数量念一遍就少一遍;做一遍就少一遍,终究有完成之日。最可怕的是,若说到何时能获得解脱,说近,可能就在当下。慧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时开悟,解脱就在当下;说远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我们修行的这一辈子当中,今天好一些、明天坏一点;后天好一点、大后天又不太好;这个月好一点、下个月好像又糟糕一点等等,就这样可能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时候由于不能及时呈现自己认为感觉很好的状态,所以会慢慢对这样的修法失去信心,这都是有可能的。说到我们以后的修行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显现呢?可能会的。往昔历代高僧大德在修学过程中,是否也曾经显现过类似之事呢?也有过。但是,为何我们在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中,了解到他们都是非常精进的修行者?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辅助。凭借四厌离法之辅助,任凭他们当前所修之法如何迁变,也永远不会飘动其情绪。这也是我们在实修过程中必须了解的道理。 • 您的每一次转发• • 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解脱 上一篇:我们如何“积聚福德资粮”? 下一篇:三皈依前加念一个“我”字,妙不可言 发表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崇慈法师答:为什么很多时候把“皈依金刚上师”放在“三皈依”之前,而合并称为“四皈依”?难道“皈依金刚上 达真堪布:如何判断一位上师是不是与自己有生生世世的缘分? 达真堪布:密宗里皈依上师三宝是不是搞个人崇拜? 智敏慧华上师:学佛的目的 智敏上师: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呷绒多吉上师:信心是闻法的前提 呷绒多吉上师:修法的时候心要清净,向内观照 呷绒多吉上师:四季更替就是在给我们表无常的法 呷绒多吉上师:因果法里揭示了万事万物的真相。 呷绒多吉上师:哪些行为属于偷盗? 呷绒多吉上师:只有放下每个当下的执着,满足于每个当下,才会幸福 扎西郎加上师: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扎西郎加活佛:魔很难危害的四种人!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如何生起恭敬心﹑信心和菩提心呢?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一个可以一辈子修行的法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用一颗善良的心来面对众生,这就是修行 呷绒多吉上师:心要定下来,要安住,这样才不容易破坏善法 扎西郎加上师:熟识缘起论可以带来安忍 呷绒多吉上师:放下﹑不执着就叫出离心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为什么皈依? 猜你喜欢 金刚经念诵多久能够开悟 金刚经作为修行佛道必须要要学习的一部经书,所以有很多的人通过了解了念诵金刚经的好处从而加入了进来,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深入的接触过佛法,也不知道念诵多久才能开悟,那么金刚经念诵多久才能够开悟呢?这里给您简.. 金刚经经典 2025-08-01 释悟耀:药师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 释悟耀:药师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大家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药师经也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这两部经常被众生误解,认为地藏经是用来超度往生者,药师经是用来利益阳世众生,如果熟读这两部经.. 初识佛法须知 2025-08-01 海涛法师:从灾难中看见佛法 海涛法师:从灾难中看见佛法各位大德!阿弥陀佛!只要是人,只要是生命,我们都要跟他心连心。大家将心比心,万众一心,众生平等,这就是佛法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五月间发生了两起震撼全球的大灾难:缅甸风灾.. 海涛法师 2025-08-01 醒醒吧,别再拜佛了,佛陀都说了不能求 醒醒吧,别再拜佛了,佛陀都说了不能求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有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以及祭祀,在各类史书、古书中对于这方面就详细一些。特别在中国,由于没有文字断层,祭祀方面的内容流传下来的就更多。在中国遥远的..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5-08-01 海涛法师:发菩提心皈依三宝 海涛法师:发菩提心皈依三宝新的一年大家要有新的愿望,佛教讲「愿」,什么叫愿?为自己的叫「欲望」,叫作执着,为众生的才叫「愿」。诸佛菩萨是用愿作他们的生命,生生世世乘愿再来。我们凡夫会认为,哦!这个世间.. 海涛法师 2025-08-01 海涛法师:受持斋戒应有的认知 海涛法师:受持斋戒应有的认知受八关斋戒最主要的意义是希望改变我们的生活,一切众生无不追求幸福安乐,所以佛特别为我们宣讲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佛说斋戒经》。在佛世的时代求受八关斋戒都是这样,这些皇宫贵.. 海涛法师 2025-08-01 地藏经正确诵经方法 地藏经正确诵经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只选择适合自己的诵地藏经的方法,而且诵地藏经的多种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了选择的方式,也可以让我们对诵地藏经的方法更加的得心应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地藏经,但是,无论.. 地藏经经典 2025-08-01 海涛法师:改变命运的方法与实例 海涛法师:改变命运的方法与实例恋爱中的男女,总是借着外在的物质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外在的装饰打扮无论如何总是一个助缘而已,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说得最好,叫天生丽质,是不是?再怎么化妆,皮肤黑的怎么抹得.. 海涛法师 2025-08-01 地藏经有哪些用处 地藏经的重要性:犹如金册顾命释迦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时,知道自己快要涅盘了,便将佛陀入灭后、弥勒菩萨尚未下生成佛前,这一漫长无佛时期的度生重任,托付给了地藏菩萨。这一细节已经在《地藏经·嘱累人天品》中.. 地藏经经典 2025-08-01 海涛法师:讲杀生遭报应的真实故事 海涛法师:讲杀生遭报应的真实故事第一条,不要杀生。我小学五年级,我住在台北淡水河边,我们三个同学,一个姓郑,一个姓陈,我们三个同住在一起,下课以后,就到淡水河边去抓螃蟹,螃蟹把它抓起来就把它脚弄断,好.. 海涛法师 2025-08-01 发愿放生 瘫病好了 直隶有个姓辛的,患了瘫痪症,他有位朋友叫徐浩的,对他说文昌帝君的灵感和放生得到好处的一些事。辛说我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如果受到帝君的保佑,能够好了,我对天发誓言,一生劝人行善,来做弘扬感化人的工作,.. 放生愈病 2025-08-01 都说因果报应,那怎么解释善人恶报、恶人善终之事? 都说因果报应,那怎么解释善人恶报、恶人善终之事?中国向来就有灵魂不死、祸福报应的思想,中国传统很难接受一切皆是虚无的观点,更难认同人本身没有灵魂,这是佛教本土化要适应的一点。印度原来的婆罗门教也是承认.. 布衣百姓 2025-08-01 放生得良方 宋代宣和年间,有个叫王涣的,得了病,到了很危险的程度。夜里,梦见金色的佛对他说:“你平常爱护动物的性命,放生已经到了一万,理当延寿。现在传给你一个药方,用茯苓、黄芩、地骨皮、甘草等四味药煎服下去,你的.. 放生愈病 2025-08-01 道理知道了,但却难以做到!为什么有的佛友“我执”越来越重? 道理知道了,但却难以做到!为什么有的佛友“我执”越来越重?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则宗萨仁波切的开示:为什么有时学佛者的“自我”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有时学佛者的“自我”表现得更加严重,这意味着佛法只是进入了他们.. 悟性时光 2025-08-01 鳖救婢危 程氏女佣 有个姓程的夫妻,最爱吃鳖(甲鱼)。一天买得一只大鳖,交给婢女调煮。可是,这个女婢不忍心把活活的鳖煮食,就将它放到水池里;借故说鳖逃脱了,主人狠狠地斥责她一番。后来,这个婢女染了瘟疫,眼看要死。家人把她.. 放生愈病 2025-08-01 那枚独一无二的柠檬 大学毕业后,我不走包分配的老路,直接到一家外企工作。这儿雇员很复杂,有香港人,台湾人,还有新加坡人。碰面时,他们都很客气地HEY一声;领工资时,如果谁掉了一张钞票在地上,都可以听得见它的声音,那种安静太.. 佛教寓言故事 2025-08-01 放生海龟16年后救回儿子一命 , 三磕头致谢 ! 有一天,渔夫们用网子抓到了一只大乌龟,准备要杀掉、卖它的肉。林先生恰好经过,看见在人群包围中有一只待宰的乌龟,正抬起脖子一直对人磕头,它的两个眼睛都流下了眼泪,似乎求救的样子。林老先生看了就生起恻隐之.. 放生愈病 2025-08-01 禅非所知 智闲参沩山禅师,沩山问道:听说你在百丈禅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真的吗?智闲:不敢。沩山:这是世间上聪明的辩解,对了生脱死,毫无助益,现在我问你: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智闲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沉思甚久,故请示道.. 禅宗公案 2025-08-01 酒戒与酒害 酒戒与酒害相传释迦牟尼时代,他的一个弟子神通比丘,一天赴檀家应供;一席间吃了一些酒。在回途中,因不胜酒力,醉倒在路上,涕唾满面,威仪荡然。他虽具神通,此时也不免为虫蚁所欺。佛陀释迦牟尼遥知此事,便率领..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5-08-01 禅非一物 有一次,石头禅师问宝通禅师道:你是参禅僧还是州县白蹋僧?宝通:是参禅僧。石头:何者是禅?宝通:扬眉瞬目。石头:除却扬眉瞬目外,将你的本来面目说出来听听。宝通:先请禅师除却扬眉瞬目。石头:我不以扬眉瞬目看你。宝通:.. 禅宗公案 2025-08-01 本月热门文章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102 药师经的回向97 金刚经第六品带拼音77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70 慧律法师:达磨大师血脉论69 念佛时身体感应发热62 普门品与大悲咒哪个好55 慧律法师:大专佛学十四讲表50 宣化上人:念佛持咒、拜佛诵经要这样才能得到感应!48 邪淫的人那么多,为何戒成功的却很少?46 更多 热门标签 学佛(468) 香火(2) 行愿(1) 发愿(1) 《佛说阿弥陀经》(1) 佛门(18) 佛法(204) 人身难得(2) 功德(202) 圣严法师(1) 佛学(39) 慈悲(56) 世俗(4) 智慧(120) 四大天王(1) 回向偈(2) 佛家(9) 轮回(2) 佛教(393) 金刚经(157) 禅学(6) 回向文(2) 开悟(41) 阿弥陀佛(180) 经书(16) 末法(1) 句子(3) 讲经(1) 学佛问答(1) 弘一大师(1) 随机推荐 读心经的感应 忏悔文 金刚经心经能在家读吗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一卷 如何受持楞严经 药师经读一部多久 静波法师: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真正的佛心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