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化上人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四-皈依佛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四-皈依佛

分类: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卷四

宣化上人讲述,卷四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这一品是佛为五百弟子授记,实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内。在此佛开权显实,示一佛乘,余二非真。为阿罗汉、辟支佛二乘人开示菩萨道事,皆当授记,未来世咸得成佛。凡听闻受持者,皆应发大乘心,修学菩萨道法,作法华会上未来预记弟子。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当尔之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满慈子,从佛所说,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随众生机宜而为说法。又闻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记别。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即化城品,举昔上子复讲因缘。又闻诸佛有大智慧,随缘自在,通达无碍,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净而踊跃异常。即从座起,到佛前跪下,头面致敬,接足作礼。礼佛已,退立一面,瞻仰佛之尊颜,目不转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为,更是罕有,能以权巧方便智力,随顺众生而说种种方便利导的佛法,令众生拔除贪著,不复染污六尘之境。我等智劣根浅,故未能尽说及宣扬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觉世尊,能知我及众生求佛深心,本来大愿。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尔时佛告诉诸大比丘:‘你们现在见到这一位声闻乘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吗?他在宿世中,曾发大愿要助佛弘扬教法。我很赞赏他,因为他说法第一。’当初佛转大*轮,除了佛亲自说法外,亦由徒众们轮流说法。为了激发徒众们讲经说法的智力辩才,佛陀常常给予说法者评语,使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万佛圣城,亦仿效此佛制转说法*轮,使说法者能任意发挥,推而广之,扩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奥妙,但必须合乎经中之道理。

富楼那善说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于饿鬼、畜生都乐意听闻。即使是好战的阿修罗,亦马上停止战斗而默然听法。此外,阿罗汉及菩萨亦同样喜爱听他说法。佛常赞欺富楼那,过去生中广修供养三宝,及种种功德,精进勤修,善能护持宣扬佛法。又善于为四众开示使之获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众中没有人能比得上富楼那之辩才无碍,众弟子中,说法第一。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言:‘你们不要以为富楼那只能护持助化宣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他早在过去无量劫中已能拥护奉持无量诸佛之法。于诸佛处,亦是说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达明了诸佛所说空寂之法(般若智。三藏阿含为半智教,法华涅槃为满智教,故般若智是对半圆满),得四无碍智,即四无碍辩:(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由一义而演说成无量义,又由无量义而归纳为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圆融无碍。(三)辞无碍辩——愿说佛法。(四)乐说无碍辩——乐于说法,从未懈息。善于观机逗教,甚至见到猪、狗等也为它说法。他对猪说:‘你不要再贪吃贪睡了,也不要再躲懒偷安不精进,否则来世会再堕落为猪,则永无脱离三恶道之日。’他也对狗发出劝言:‘你今后不要再悭贪,往金钱堆里钻,把铜板钻呀钻的,都化成水了!这样何苦呢?应早日回头,反迷归觉。’

‘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常能审察所说的是清净法,无有疑惑之心。若人对自己所说之法起了怀疑:‘刚才我所讲的对不对呢?’自起疑时,亦会令听众顿时起疑:‘简宜胡说八道,不要听他的!’

富楼那虽身为罗汉,却已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那是因为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萨道,并随其寿命,于佛处修种种净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富楼那本是菩萨,但他‘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隐实显权,示声闻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见迹迷本’。故富楼那以此权巧方便法,隐大示小,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教化无量数种人,令其立志修成无上正等正觉。富楼那为了庄严清净佛土,故凡有利于佛教事,他从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众生为己重任。

富楼那乐说佛法,有四无碍智。现代之法师亦应有四无碍智,此四智必须具足,否则只有‘乐说’佛法一智,终为境所转,譬如,本欲度一个人,但定力不足,结果反被那人所转。

又如‘度狗者’,若对狗爱惜贪恋,也会被狗所度。从前有一位戏子,精通戏文,善于演戏,但他最爱的是一只‘狗’,这只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为他的太太整天爱骂人,形同狗吠,终日汪!汪!汪的把这戏子吵得啼笑皆非,无日安宁,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极度困扰中,我对他说:‘你若有定力,烦恼自然会离你而去。你现在应修忍辱,忍受一切打骂。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离。”’听了这番话,此戏子果然修忍辱法门,三年后他渐渐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与世长辞,终于‘解放’了他。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盍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劝精进教化众生。

诸位比丘,这位隐大示小的富楼那,亦于七佛及释迦佛说法人中,皆为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尸佛、(二)尸弃佛、(三)毗舍佛、(四)拘留孙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叶佛、(七)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何因缘,富楼那为七佛说法人中之冠?富楼那于过去无量亿劫中,并不善于词令,也不会说法、但对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讲经法会,他必定出席。他宁可不吃不喝不睡,却不能不听法,故以法为食、以法为水。不但如此,为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谁在说法,他都恭敬胡跪,并做如是愿:‘将来出家后,必为说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时,都要在佛座下讲经说法,最为第一。’他生生世世发此大愿,果然遂心满愿,因为发愿所种下的菩提种子,能萌芽成长。机缘成熟时,他智慧焕发、辩才无碍。

‘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贤劫即圣贤出世之时,拘留孙佛当贤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叶佛第三,释迦牟尼佛正当贤劫第四。于彼未来诸法所说法人中,富楼那亦为第一。他听法时能将一切妄想撇弃,并以真诚恒实,一心贯注,世世修来,才有此成就。故我们于修道时,勿存丝毫的妒忌障碍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争第一,而应常生赞叹他人之心,不耻下问,且心胸要豁达,方能与法相应无阻,得到法境相融,乐说无碍。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医病,但无论谁在说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况我们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应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内无米时,他只念‘米来!米来!’米果然来也。见者莫不惊叹!

富楼那之说法第一,非自‘争’来,而是公认的。他不仅在贤劫,乃至于未来世无边佛所,亦皆护持演说宣扬正法,教导化诱利乐群生,令其建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因缘。谁若能精进勤奋教化众生,谁即是清净佛国土。故现在在万佛圣城的翻译经典,推广佛教事业,苦修苦行,即是清净庄严佛国土的殊胜因缘。

现在我们庄严他佛国土,他日自己成佛时,自己的国土亦能庄严。此谓‘以佛庄严自庄严’。清净他佛国土,即清净自性佛国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污秽倍于五浊恶世。各位勿视为等闲,我现在能讲经说法,也可以说曾受过富楼那所教化。在少年时,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词令,话也不敢多说,若非曾受富楼那之开示诱导,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则不能为之。

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上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富楼那渐渐具足菩萨之道,修成圆满后即能成佛,觉行圆满。他将来会在此娑婆世界成佛,号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为佛所化。有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实,作为严饰。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面亦平。地平而无山、陵(小山)、溪涧、沟壑等喻没有阴险、不平、贪欲之地。又有一台,用七宝所建,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依空入道,故云近处。人天互相得以瞻见,故言两得相见。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因‘无诸恶道’,故此净土无饥饿,无痛苦烦恼,也无有畜生。‘亦无女人’,为何没有女人?人又从何而来?众生同居于此娑婆世界,恶浊污秽,有四恶道及女人。但在佛国土中,庄严清净,故无恶道及女人。东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极乐世界中纵有女人,但无女事,亦无淫欲心,一切众生皆是法子从法化生。断欲去爱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称为欢喜世界。

法明如来国土内之众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无,自无化有,变化无穷。有莲华所化成之众生,有的树上化成,又有的海里化成,国内境界皆不可思议。

‘无有淫欲’,人若要修道,不应有一丝毫之贪欲,何况自做?断淫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证大神通、智慧显现、身放光明。从戒定慧三无漏学而生,飞行自在,随意而至,即神境通。修习佛法之菩提心,有进无退,坚固不移,一日比一日进步,因有此精进志愿,故有大智慧。

国中之人,因修中道清净胜行,所以身体皆呈现金色,自庄严国土而成就三十二相。此国土有二种食:一者法喜食。富楼那以法为食,心离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为食,且贪著其味。若能不贪食,而以法为食,则能法喜充满,不觉饥饿。

二者禅悦食。若人人修习禅定,日日不间断,越坐越生欢喜,不愿离其座,妙到极点。

‘食’有多种,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却是触食,他们用鼻嗅,故亦能称为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来说,未供佛前,本有两个,一为橘子,一为其‘性’。开天眼者方能得见。橘子有形,其性无形,鬼神触食时,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供佛之后,其‘性’即无,仅存橘子之形体。

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基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有无量无数的大乘菩萨之众,得大神通及无碍智(四无碍辩才),善能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声闻众亦非算数能计,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及内有色想观外色、内无色想观外色等八解脱法。

法明佛所应化之土,如上所说,以无量功德而庄严之。在宝明劫中,法明佛于善净国成佛,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佛法住世甚久。佛灭度后,众弟子以七宝塔供养,遍满其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作偈言:诸比丘众,细心谛听,佛子富楼那所行之道,善学方便慧,故能以权巧方便,行不可思议事。如众生喜欢小乘法而畏惧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诸菩萨隐大示小,现声闻、缘觉身,以无数方便法门,教化一切众生。自称为二乘声闻,离佛道甚远,以是方便,而度脱无量众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虽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尽,也要令他们渐渐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内秘菩萨行而外现声闻身,作声闻行少欲法,厌离生死,内心实自游戏神通,自庄严佛国土,但故意现有三毒(贪、嗔、痴)及邪见相,而不贪染,以此种种方便因缘,诱导迷惑者,易得相从。如迦留陀夷,假现好女人之相,但实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过是权巧方便示现此相。其他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现嗔相,或贪或痴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随类教化,故现种种形相。今日简而说之,不敢尽言,因恐诸闻者信心未坚,生疑惑想。

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勤修所行道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而于诸佛所现居弟子上多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能令众欢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具四无碍智知诸根利钝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教诸千亿众令住大乘法而自净佛土

未来亦供养无量无数佛护助宣正法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

现在此富楼那,于过去诸佛处所,勤修清净菩萨之道。宣扬护持诸佛法,为求如来无上智慧,于诸佛处,说法第一,现居于一切弟子之上。博学多闻,有大智慧,所说法得无所畏,能令听者生欢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扬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无碍智,知诸众生的根性利钝,常说清净无上妙法,流通演畅如是之义。教导无数亿众生,令得安住于大乘法中,而清净以自严其佛国土。于未来亦供养诸佛,以修福分。以外现劣相,应诸根机,助宣正法;内秘真心,自心清净庄严佛土。常以诸方便善巧之法,说微妙无上法而心无所畏,度无数众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养诸如来护持法宝藏其后得成佛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七宝所合成劫名为宝明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满其国土

声闻亦无数三明八解脱得四无碍智以是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纯一变化生具相庄严身

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无有诸女人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功德悉成满当得斯净土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

供养佛是修福,说法为修慧,福慧双修至具足时,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国名善净,土地皆由七宝所合成,时劫名为宝明,国内无数亿之菩萨,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复有无量声闻,已得三明、八解脱及四无碍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无漏功德,名之为僧。其国诸生,没有淫欲,若人能在这个娑婆世界,修道清净,自严戒律,心无淫念,亦同于此国土无异。但人若要断淫去爱,必须要经过考验。首先,不对他人起淫念,若无此念,即使别人对自己有淫意,自己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桩、砖头、瓦块。知此为淫,但不为之所动,所谓‘不动则无’。

善净国内淫欲既已断,众生皆莲华化生,具相庄严,以听经、禅悦、法喜充满为食,一喜则能得无限乐。有人问:‘没有女人这个国土怎会有人?’你就只知道有女人,而不知断淫去爱,性净明体。

此国既无女人,无诸恶道,更无余外分段食想。富楼那比丘圆满一切功德,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当得如此同居净土,菩萨、声闻、人天众甚多,此为不可言尽,只略略说之,免令众生生出疑惑。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时千二百阿罗汉—皆证无学,心自在者,即烦恼已尽。因地时修行时为比丘到果地为罗汉,有三义:(一)应供:应受天、人及神之供养。(二)杀贼:杀烦恼之贼。菩萨是杀‘不贼’,罗汉不认为是贼,但菩萨却认为是贼而除之。(三)无生:烦恼不生之义。因为‘生’才要灭,‘不生’就不用灭。不生不灭,即无生法忍。

阿罗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人我、众生、寿者相。但是众罗汉因见佛陀为富楼那授记,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记之事,是前所未有。若能各别给予我们授记,那就太好了!’佛悉知悉见众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诃迦叶,吩咐大家不要心急,佛会为他们一一次第授记。

在此众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陈如,他是最精勤于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弟子,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佛,号曰普明如来。憍陈如,即解本际—明白本来的面目。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开悟的弟子,故为千二百阿罗汉之长老。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冕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翻译为江或河。此表示于河边或江边修行。迦留陀夷,云黑光,因其长相乌黑,他不守戒律,喜欢在晚间‘逛街’,有一次就闯了祸。那天月黑风高,在暗中更显得他脸部发光。他走到一家门前,顺手敲了几下,即时有一孕妇应门而至,谁知一开门,她见到暗中有一‘发光物体’立于门前,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昏了过去。因这一念恐惧,动了胎气而导致小产。妇人乃痛斥之。佛即时开会并制定比丘们不准晚间游街。然此比丘虽曾犯过错,却很有人缘,很得众徒之尊敬及信任,并曾度化千名夫妇。此意谓迦留陀夷,为教化诱导众生而假现不守规矩之态,是一种‘反面’的教导。优陀夷是阿难之徒,云出现,最能严持戒律。阿冕楼驮,曾因七天不睡而使双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说得很妙,但阿冕楼驮睡得更妙,不断地打瞌睡,于是佛诃责之:‘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佛这一呵责,使这个身为堂弟的阿冕楼驮,顿时从迷梦中惊醒过来,并发誓此后不再懈怠,不再贪睡。结果他因为不睡眠,过度用功而瞎了双眼。佛垂怜之而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不久,他获证天眼通,能观照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果。

阿冕楼驮,云无贫,富贵也。他在往昔曾供养一位证果圣人。此圣人因地修行时,只修慧而不修福,故住世时时托空钵。因此他决定每七天才化一次缘,一次化七家,若化不到,他就不吃。此圣人某日无供而经彼农田,时有一农夫,刚工作完毕,正想打开饭盒,准倩用餐,一眼望见此修行者托著空钵。当他获知修行者将会有一连数日的挨饿后,立刻将自己的一份饭菜供养圣人,虽然当时他已饥肠辘辘。圣人接受供养后就回向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语毕离去,农夫此时忽见一兔子,跳上他锄头,复跳上其肩膀,猛抓不放,农夫大惊,狂奔回家,向太太求救。其妻一手即将兔子拿下,一看,竟成了金兔。于是剁下两条金腿变卖,奇怪的是所剁之处复重长,再剁再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他世世不穷,得八十一劫之富报。

离婆多,译星宿。劫宾那译为房宿。二十八星中居第四。劫宾那及离婆多皆属于星宿。为何如此?以往,他们的父母眼见已近年迈,尚无半子,故于二十八星宿之房星前求子,并发愿勤修善事,供养三宝,结果竟能满愿,故取名为房宿(劫宾那)。

薄拘罗过去生中曾持不杀生戒,故有五种福报。他刚出世,就会哈哈笑,母见之,极为惊怕,疑为妖怪,竟将他放进一锅滚油内,想以热油将他烧死,但不成功。接著又将他放人热水,想将他煮熟,但又失败。她依然不死心,将婴儿丢入深海中,但他依然未被淹死。忽然,有只鳄鱼游近,一口吞下婴儿,此为活吞,故亦谓之鱼咬不死。此鳄鱼被一渔夫网起,并剖开其腹。渔夫惊见小孩安然于鱼腹内,渔夫暗自庆幸,手刃鳄鱼时,未有累及婴孩,故谓之刀割不死。薄拘罗的五不死即(一)火烧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海淹不死、(四)鱼咬下死、(五)刀割不死,亦即持不杀生戒之五种福报。

周陀,又叫周利槃陀伽,是哥哥。弟弟是莎伽陀,此译小路。故兄弟俩称为大路及小路。哥哥比较聪明,弟弟较笨。在印度的风俗中,女人都要回娘家生产。故周陀之母亦不例外,但周陀出生心切,没等妈妈回到娘家,已在半路出生,故名为大路。照理身为妈妈的有过一次经验,在第二次怀孕时,应早日回娘家,但这一次,还是半路上就生下了小路。故两兄弟名道生及继道。

周陀根机深厚,贯通佛理,对于经典,过目不忘。但是弟弟根性蠢钝,所读之经书,皆旋读旋忘,懈怠不精进。于是众人皆议论纷纷这两个性格极端的兄弟。听了这些评语,周陀不禁责难其弟而说:‘你真是没有用,五百罗汉费尽心机来教你,你还不懂,最好还俗去!’弟弟不要还俗,但是哥哥却很坚决,非要弟弟还俗不可。弟弟拗不过兄长,但又不想还俗,加上自惭形秽,就上吊去了。佛得知此事,前来阻止,并劝慰莎伽陀及教他念:‘扫帚扫心地,自净其意,心地扫尽,自然可开悟。’可是莎伽陀记忆力太差,记得‘扫’字,又忘了‘帚’字。然而佛却不厌其烦的为他重复述说。莎伽陀连念数遍,念念复念而霍然开悟!

在座听法的人相信会比他聪明的多,不要说扫帚两个字,即使是四个字也能一听便记得,念‘阿弥陀佛’更是容易非常,可是我们怎么还未能开悟?尊者虽然比我们‘笨’,‘开悟’却比我们快。那是因为尊者曾于宿世中,供养三世一切佛,长养善根,故根机深厚。现在为应机教化众生而故意现一个愚蠢相,为众生作一个榜样。众生见他如此愚蠢,尚且能开悟,自己要比他聪明多了,开悟的机会一定很多,于是精勤修道。

莎伽陀过去生中,自以为聪明,虽懂微妙法理,却不愿为众生说法,此为悭法,不作法布施,故今生得愚痴果报。不希望他人聪明,自己会变得更不聪明,所幸他曾深种善根,故还有开智慧的一天。我们学佛已久,却久久未能开悟,因为往昔未曾供养三宝及三世一切佛。此可譬为在栽种一棵树时,若能根深蒂固,此树必能枝叶茂盛。相反的,若在当初根不扎实,往后枝叶必定稀疏干枯而凋落。因此,人要多种善根,做诸善事,功德圆满时,自然能开悟。人要福慧双修,一面修行,另一面也要行善,切勿悭法,懂一句就要说一句,要躬行实践,以身作则。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显各。’菩提萨埵不管他人毛病过错,不论他人是非。我们不要尽给他人洗衣服,反而忽略自己的脏衣服。是故解行并用才是真修行,功德才能圆满。悭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碍,果报不只是愚痴,还会得哑吧之果报,不但扫、帚二字记不得,连说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有多苦!开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以上所说诸位罗汉,皆代表千二百罗汉。他们皆得无上正等正觉,都同一名号,为普明佛。这时唯恐众生不明白,佛陀悲心切切的以偈颂而言。

憍陈如比丘当见无量佛过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游诸十方国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心怀大欢喜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神力

憍陈如比丘,于来世当亲见无量诸佛,承事供养,过无数劫后乃成佛道。常放光明智慧,圆满具足诸神通,佛名遍满十方界,一切众生所归敬,常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如慧光普放,是以名普明。在这个清净国土,菩萨们皆勇猛精进,咸升妙楼阁,得最微妙道品,到十方国土游观,修诸功德,以七宝供具等奉献诸佛。作如是供养已,内心畅悦,生大欢喜,片刻间还本国土,因有种种神力所致。

佛寿六万劫正法住倍寿像法复倍是法灭天人忧

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迦叶汝已知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亦当复如是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佛之应身寿命为六万劫,正法住世是十二万劫,而像法是二十四万劫。若法灭时天人皆忧愁。五百尊者,转次授记,佛灭度之后,互相辗转,次第当作佛,都是名普明如来。其所化世间(其补处),如现在的娑婆世界,但国内严净,及种种神通自在变化之力。菩萨、声闻众等,正法及像法,寿命劫多少,如同普明如来国土正等无异,皆如上所说。迦叶,你已知我为五百罗汉授记,亦即为余诸声闻众——千二百者授记,若今日有不在场者,你应当为之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五百尊者,于佛前得授已,非常欢喜,从座而起,到佛前头面顶礼,忏悔自责。能知悔过自责者,是圣贤之所为,不知悔过者就是愚痴的行为。罗汉们自责以住得少为足,未得究竟涅槃,却自谓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众生可度。只知自在安乐,什么也不管。现在方知以往全是错的,都是无智者之所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应证得如来所有功德智慧。若人自以小乘四果为究竟涅槃,就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人’譬为自己,‘亲友家’譬为佛陀。醉酒而卧,‘醉’表示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迷愚蠢,得少为足。这时,佛于此世度完了众生后就到他国。‘官事当行’:观此缘已尽,应到他方教化众生,以实相妙理教化众生,用大乘以教导之。然而其人无大智,只会沉迷于愚痴醉梦中,倒卧不起,不闻大乘法。在稍为清醒时,知道要求法,于是到他国去,行小乘法。为衣食故,求学小乘,如寒求衣,如饥求食,甚为艰难困苦,遍处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许境界,就自以为是,更不前进。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于是,‘亲友’重遇见之——喻为今灵鹫山中,师徒相遇,佛惊叹言:你这大丈夫,为什么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艰难?为什么变得那么穷?因为你们得少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众生,只知做一个自了汉就算了。以前我想令你们得安乐,五欲自恣,即色声香味触皆圆满,亦即五根五力的圆满,故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只是你们不知‘衣内系有宝珠’,只知求小乘而枉受勤苦忧恼,好像一般人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以求自活,便以为足,这是太愚痴。现应修大乘法,因为你们‘衣内之宝珠’未曾失去,换言之,佛性仍旧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应得之果位,常可如意,不再贫穷。

佛亦如我们之亲友,以往为妙光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慧之心,但是我们久不接近菩萨,不知不觉将大乘法遗忘,只知在五欲上用功夫,背觉合尘,还自谓已得无上道。阿罗汉之小乘果位,如生活穷困之人,得一点就很满足。幸好以前曾发大愿,一切智愿犹在不失,现在得遇大觉世尊而觉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发过大愿,今生因缘会遇时,亦会发大愿,即种下大乘种子。一如现在之罗汉,往昔虽然曾发大愿,但因时间太久,心性迷惑了,不知进退,自困其内,忧恼不已,幸遇良师——大觉如来,使彼等反迷归觉自识家珍。

诸比丘,你们现在所证无学之果,只是小乘,非实在灭度。我从久劫来令汝等种佛之善根,以方便权巧,示现有余涅槃相,但是汝等却误以为是究竟寂灭。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于无量佛宝得少涅槃分

如无智慧人便自以为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萨,得受无上正等正觉,得以传授记别作佛因缘,是从所未有,故欢喜不已。当尔之时,憍陈如对佛言:‘我等得闻无上菩提,念心安隐,授佛记声,欢喜信受,得未曾有。现于佛前,生大忏悔心,自悔执小,迷昧大乘,引为自咎。得少分有余涅槃就自以为足,与无智愚人无异。’

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

‘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贫穷人譬如为众生;大富亲友譬如为佛陀。众生皈依佛,如同穷人到富厚亲友家。其家甚大富有,具设诸肴膳——譬如禅悦食、法喜食。后来亲友因事外出而以无价大乘法给予穷人,就舍之而去,教化其他众生。但‘穷人’一向不知自求上进,不知大乘为无价之宝,而‘卧不觉知’。醉醒后,稍为有知觉时,发心修行,名为‘起’。但是忘大乘而修习小乘,如游他国。小乘阿罗汉果,非究竟涅槃,如彼穷人,乞食自济,资生之具,甚是艰难。不求佛道,得少为足,不知自性内本已有大乘之种子。

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乃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佛为众生说无上甚深大乘法门,但众生因根机钝而不为意。譬如一人,为了使他开大智而说成佛之法门,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了深义,时间一久,渐渐背道而驰,舍大乘而求小乘法,或者去印度,或者到泰国、缅甸、锡兰、尼泊尔及巴基斯坦等地,找来找去,倍复穷困。此为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幸重遇良师,苦口婆心,深切责此贫人。‘呵责’,乃佛菩萨慈悲之表现。目的令其发回小向大之心,舍权就实,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后,本应先说法华等大乘法,唯独众生蠢钝,不能接受,故先说三藏、方等经,续而说般若,渐次入圆顿教,呵小叹大。开权显实,为实施权——此即‘苦切责己’。‘示以所系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了应修大乘法门,如声闻人,得见佛性,如贫得宝,欢喜信受。若人能明了及实践大乘法,即是最富裕之人,有佛法于心中。‘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色声香味触,无非三昧,随缘应用,广大自在,得不可思议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声就有声,乃至于香、味、触,亦复如是。这不是很妙吗?‘财色名食睡’悉皆圆满具足,好像初祖摩诃迦叶入定于鸡足山内,这不是‘长睡’吗?‘睡’几千年不算长,几万年也一眨眼而过。‘食’,法界内有最美好的食物。‘名’,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财’时,只要随意伸手一抓,就能得到。

我等亦如贫人无异,背觉合尘,如在长夜。世尊愍见,常起教化,令我等种无上菩提广大之愿。但我等无智慧,不知往昔曾发之愿,亦不觉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许不生不灭之乐,而自满足不求大乘法门。现在听闻佛言,方觉悟此非究竟,只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实灭度。唯有得佛智,才是究竟寂灭。佛给我们授记成佛后,方知大乘为无上正遍知觉,此国土之庄严,非凡非浊、殊胜之事,及转次授记,使我们身心遍体欢喜。

求佛法者,需要具备忍耐,不畏艰难困苦之条件所阻,方能有所成就。

有人说‘五欲自恣’太微妙,我为了得此‘境界’而发心。你错了!若人为了五欲而发此心,不久以后将会堕入地狱。这是错用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眷属。大乘法乃为舍欲、断欲、无欲而发菩提心,以上所说之‘五欲自恣’,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形容一种大权菩萨自在神通力之表现。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萨埵都不会稀罕这种‘安乐’,不执此境,名为善境,若执此境,则为魔境。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就佛道者,则必须先断淫欲,欲是苦根,否则是颠倒众生相。

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尔时阿难罗侯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

当尔之时,阿难和罗侯罗两位尊者就生出了一个念头。他们在大众中说:‘我们常常会自我思惟,假使我们也能得到释迦牟尼佛世尊给我们授记,那不是很快乐吗?’虽然这两位尊者已经证到阿罗汉果位,但是他们在定中还会生出一念,这一念是和凡夫的念头不同的。凡夫所生出来的许多妄念都是不真实,而他们这一念是真念。

既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侯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这两位尊者于是就从他们的座位站起,走到佛前,五体投地恭敬礼拜佛,然后他们一起同声的说:‘世尊!我们也应得佛授记的一份吧!唯有如来是我们一心所要归依之处。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众都认为我们是他们的善知识。阿难是常亲近侍候佛的弟子,也是专门护持佛的一切法藏,而罗侯罗尊者是佛的儿子。假使佛能慈悲为我们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的话,我们的愿力既可圆满,还有在法会中的二千位无学者们也一样满足他们的愿望。’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侯罗所愿。住立一面。

当这两位尊者说完之后,有二千个有学无学声闻弟子,也都从他们的座位站起来,偏袒右肩,走到佛的面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他们心里所希求和渴望的,也是跟阿难和罗侯罗这两位尊者一模一样,虽然他们站在一旁而没有说话。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当尔之时,佛就告诉阿难:‘你在未来世中,应当成佛,佛号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因为阿难的智意广博犹如高山大海,真正得到自在,故成佛后,名号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届时,他也具足如来十号,浅释如下:应受人天的供养。明了万法唯心,心生万法的真理。智慧修行都具足圆满了。解脱世间一切苦恼,得生安乐之处。到了佛最高上的果位。能调御一切众生的一位大丈夫。人天之导师。圆满了自觉觉他。是出世间的一位尊者。

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旛。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阿难应当供养六十二亿的诸佛,用种种的善巧方使来护持这六十二亿的诸佛的一切法藏。最后他就得成无上正等正觉了。他成佛之后,所教化的众生有千万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菩萨等。这一切众都发大慈悲心行菩萨道,皆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佛的国土名为常立胜旛。因为阿难是多闻第一,每大辩论必定胜利,故他国取名为常立胜旛。这国里的土地非常清净,地面是用琉璃造成。劫名为妙音遍满,因为阿难说法的音声清脆洪亮,能遍满了整个虚空,闻者皆生欢喜,不觉厌倦,因此而取劫名为妙音遍满。

此佛寿命有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那么长,若人在这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来计算这时间,也不能知其数量。正法住世比佛的寿命多加一倍,像法住世又比正法住世的时间多加了一倍。阿难!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就是你未来成佛的名号。你将得到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同赞叹称扬你的功德圆满。这时世尊欲想把所说过的长行再重复一遍,而说出一首偈颂。

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旛

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我今天对你们诸比丘、比丘尼众,说出阿难授记的因缘。阿难多生是护持一切诸佛法藏。他常尽形寿,恭敬供养一切诸佛,然后将来也会成佛,名号为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他的国土非常清净,名为常立胜旛。所教化的诸菩萨众,有如恒河沙数。这佛具有大威神力和德行,所以他的名闻遍满了十方世界。他的寿命有无量数那么多,为了怜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正法住世比佛的寿命多加一倍,像法住世又比正法住世多加了一倍。犹如恒河沙数,无可数量的众生,都在他的佛法中,种下种种佛道的因缘。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当尔之时,在法会中有八千位初得到菩萨游戏三昧的菩萨,他们都生出怀疑的心而作是念:‘为何我等都未曾听过佛给我们这些诸大菩萨授记,这是有何因缘呢?而那些小声闻却先得到佛给他们授记。’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彿知道这一切菩萨心生怀疑,于是就对他们说:‘所有的善男子!我和所有在法会中的一切声闻,已经在过去无量劫,在空王王佛所,一起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阿难发愿欢喜常深入经藏,多闻佛法,而我发愿常常要勇猛精进修道。所以我比阿难先成无上正等正觉。而阿难就护持我的法藏,也发愿护持将来无量诸佛的一切法藏,教化成就一切菩萨众。他早已在空王佛住世的时候发过这个誓愿了,所以现在他得到佛给他授记。’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这时阿难面对佛前,自己亲自听闻到佛给他授记,以及得知他未来国土的庄严,他心愿也就具足圆满了,于是心生大欢喜踊跃,得未曾有。这时候他立即能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藏,并都能通达无碍。这一切的法和现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是一样的。他也记起了他以前所发的誓愿,于是阿难就用一首偈颂言: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佛是世间上最希有的,能令我记忆起过去无量诸佛的一切法藏,此一切法是和我今天所听到佛所说的法是一样。所以现在我再不会生出怀疑的心来了,我愿安住在佛道,用种种善巧法门来作佛的侍者,常拥护受持诸佛的一切法藏。

尔时佛告罗侯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当阿难说完了偈颂之后,佛就告诉罗侯罗尊者:你在未来世中,也应当作佛,你的佛号为蹈七宝华如来,能受人天的供养,了知普遍正见,具有智慧德行,解脱世间苦恼,作无上的大士,能调御教化一切众生,作一切人天之导师,圆满了自觉觉他的一位出世间的尊者。

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可是当你未成佛之前,应当要供养十个世界微尘数的诸佛如来。因为你在过去生中,发愿要在每一个诸佛出世,你都要作他们的长子,就好像现在你作我的长子一样。这一位蹈七宝华佛的国土非常庄严。他的寿命和劫数、所教化的弟子、正法、像法住世都是和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一样,没有分别。他也将作此佛的长子,经过他作了所有诸佛的长子之后,那时他就应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己也成佛。当尔之时,世尊要再把所说的法重复一遍,于是就说出这首偈颂:

我为太子时罗侯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

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

罗侯罗密行唯我能知之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当我作国王太子的时候,罗侯罗是我的儿子,我现在已成就佛道。他接受我的法而作我的佛弟子。在末来的世界中,他可以遇见无量亿诸佛。当每一位佛出世间时,他都作他们的长子,一心为了要求佛道。罗侯罗尊者是行密行第一,他随时随地都可以入定,唯有佛才知道他所修行的密行。他现身作我的长子,是为示现给一切众生看,求无上佛道。他的堑誓愿功德有无数亿千万,不可数尽。他愿常安住在佛法,为求无上的正等正觉——佛道。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緛。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不。唯然已见。

当尔之时,佛就用他的妙观察智来观察法会中的二千位有学、无学位的声闻,知道他们的心意都是很柔和善软。他们已没有欲念妄想,得到自性的清净。他们都同一个心,恭敬观看著佛。于是佛就告诉阿难:‘你看见这二千位有学无学的声闻的心意吗?’阿难答言:‘是。我已看见他们的心意了。’

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二千位有学无学的声闻等,都应当供养五十个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他们都身心恭敬、尊重、拥护受持佛法的宝藏。等到这五十个世界微尘数的最后一位佛出世之后,他们都同时在十方国土,各得成佛道。因为他们能志同道合,一起成就佛道,同样称为一个佛名号,叫做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佛的别名。

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他们成佛的寿命有一个劫数那么长,国土又一样的庄严,所教化的声闻菩萨也是那么多,正法与像法住世都是同样的时间。这时,佛将要把刚才所说过的法重宣说一次,而说出一首偈颂言:

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

这二千位声闻能同修梵行,同种善根,同发菩提心,同结菩提果。现在他们都站在我的面前,因为他们的修行功德已经成就了,所以得到我给他们授记。他们在未来世中也应当成佛。他们所供养的诸佛,有如磨碎的微尘数那么多。他们在每位佛出世间时,都一起来护持佛法经藏,最后他们共成佛道。他们都各自在十方的国土而得成佛道。因为他们发过愿要同修同证,故成佛之后,他们的名号也都是相同的。他们也同一个时间坐道场,转妙*轮,成就无上的如来智慧。他们同号为宝相如来。他们的国土及弟子是有一样多的数量。正法与像法住世也是一样长久的时间,无论一切一切都是无有差别。他们同样的能以大神通力来度脱十方一切众生,他们的名声普遍十方世界,渐渐入于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

当尔之时,那二千位有学无学的声闻听闻佛给他们一起授记之后,心里非常的欢喜踊跃,而说出一首偈颂来:佛的智慧光明犹如灯光普照,我们二千位有学无学的声闻都已听见佛给我们授记了,心地皆充满了欢喜,好像已得到甘露法水的灌顶。

卷四法师品第十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药王。汝见是大众中无量诸天。龙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品叫做法师品。法师分为五种:(一)受持法师,就是受之于心,持之于身,永不忘经义。心里既明白佛法的道理,而身体就按照佛理实行修一切法。(二)对著经文读的法师。(三)能背诵经文的法师。(四)书写经文的法师。(五)为他人讲解经文的法师。能受持、读、诵、书写是对于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亦即书写印刷流通,以法布施。若能为他人讲解经文,就是能利己利他。演说义理,法师也可以解释为以法为师,说法之师。即是以佛法布施他人的意思。在这一品是佛给所有的法师授佛记,指前五种法师,故名为法师品。

当尔之时,佛告诉药王菩萨,及告诉八万位大士:‘药王!你看见了吗?在这法会里的大众中,有无量数的天众、龙王,在空中飞行的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大鹏金翅鸟)、紧那罗、摩侯罗伽、人与非人。还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修小乘法的声闻众,有修中乘的辟支佛众,有修大乘佛道者。这些各种不同种类的人,各各都在佛面前,听闻佛说此部妙法莲华经的每一偈每一句,乃至他们能在一念中而生出随喜赞叹此部经,我都给他们授记,令他们也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佛又告诉药王菩萨:‘当我灭度之后,假使有人听到这部妙法莲华经,乃至能听到此部经的一偈或一句,而能在一念中生出随喜赞叹,我都会给这些人授成佛之记。假使又有人能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此部经或者能单单为人解说经文的某一首偈颂,那么这个人又把法华经恭敬礼拜好像是礼敬佛一样的看待。这人能作种种的供养,以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来供养,乃至只是合掌礼拜。药王!你应当知道他们已经在过去生中供养过十万亿的诸佛。他们在诸佛的国土,能成就他们所发的誓愿,只因为他们慈悲怜愍一切众生,因此而生到人间来,目的乃是要度脱一切众生,同到彼岸,所以说,他们都是大菩萨的化身而来教化众生。’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药王!如果有人问你,那一类的众生,在未来的世界中,应当作佛呢?你应该指示他们,唯有这些受持、读诵、书写、宣说这部法华经的人,在未来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么缘故呢?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这部法华经,乃至一句,或者用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来供养这部经典。为什么我们需要供养经巷呢?因为经卷就是诸佛的法身。甚至若人能合掌恭敬这部经卷,这个人就是一切世间人所应该瞻仰和尊奉者。我们也应该供养这位法师,犹如供养佛一样。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你应当知道,在佛灭度之后,若有人能解说这部法华经,他们都是大菩萨的化身。他们早已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不过因为哀愍五浊恶世中我们这些罪苦的众生,而发大誓愿再生到此世间来广为演说,和分别解释这部法华经。何况是那些能尽他们的诚心去受持,和作种种供养此部经的人呢?药王!你应当知道他们都已经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发愿再来度脱一切众生,而舍去他们自己的清净业报,在我灭度之后,为怜愍一切众生而生到这五浊恶世,为一切众生广演宣说此部法华经。

若是善男子善女子。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假使有善男子、善女子,在我灭度之后,能单独为一个人演说这部法华经,乃至只为他人解说经文里的一偈一句,或者少分,你应当知道这个人,是遵从如来所教,如受佛遣使派他来这世间为人讲述法华经的。何况那些能在大众中为他人广说此部经呢?

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药王!假使有恶性的人,以不善心,在一个劫中,现身在佛前,而常常毁谤骂佛,他的罪报还算轻。可是,假使有人用他的一句恶言,毁谤讽剌读诵法华经的出家和在家人,那人的罪报比毁谤佛的人更加重了几倍。那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佛是慈悲平等的。若人如何毁谤或赞叹佛,佛都如如不动。但是一个读诵法华经的人,若他还未证得无生法忍,而有人毁谤,令他生出嗔恨心或者退转心,而不能成就他的道业,那么,这个毁谤的罪就比谤佛的罪重得多了。而且佛经就是佛的法身。若人谤佛经,也就是毁谤佛的法身。在金刚经上说:‘凡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

药王!若有人能读诵法华经,你应当知道这人能得到像佛一样的庄严。这人好像被荷担在佛的肩膀上,无论他走到那一个方向,人都应该向此人恭敬顶礼,一心合掌问讯,恭敬而供养他,尊重和赞叹他。用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素菜,种种的法乐来供养他,又可用世间最上等的供养具来供善他。应用天上的宝花而散在他身上,因为这人就是天上的宝聚,应该受如此的奉献和供养。

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为何这人得到如此的供养呢?就因为这人最欢喜说法,使大众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究竟的无上正等正觉。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欲再为法会中的大众们详细的说一遍,于是就说出了一首偈颂。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

假使有人想要住到佛道上,怎样才算是住到佛道上呢?就是能一心向佛道,不论顺逆境界来临,都不受摇动,这才能真正的住到佛道上。那么,想要住到佛道上,必须先要成就自然智。自然智也叫做无师智,就是不必在师父的指导之下,因为已经觉悟了一切法。就如五祖大师说:‘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师就说:‘迷时师渡,悟了自度。’这就是得到自然的智慧,也就如过河不需舟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得到自然的智慧呢?就应当常常勤精进的恭敬供养能受持、读诵、书写、演说法华经的法师们。假使又有人想要很迅速的得到包罗万有,一切圆满的智慧,就应常常心念这部经的微妙,身实行受持读诵此部法华经,并且能转而供养其他受持法华经的人。这人必定能得到佛的一切圆满智慧。有了圆满的智慧,也就不再迷而不悟,认假为真,这就是真正住在佛道上了。

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

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

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

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

假使有人能受持这部法华经,你应当知道这些人都是佛使他们来的。那么为何他们愿生到这五浊恶世来呢?就因为他们怜愍一切众生,所以发愿再来度脱一切众生。所有能受持法华经的人,他们都舍离实报庄严土而愿生到五浊恶世。你应当知道这些人,他们都不是受业报而生到人间,而是他们很愿意自在的入此世间,并且能在这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广说这部无上的妙法,来教化一切众生。所以当我们遇见能受持广说这部经的人,就应该用种种的天华、香,及天上的宝具、衣服,天上最妙好的宝物,来供养这说法的人。我们修道人不要听到能受持法华经,能得到这么多的好供养,就赶快去学习受持解说法华经。这种念头实在是大错特错。我们受持诵念经典是为了修行,了生脱死,为了弘扬法华而不是为了要贪图供养。达摩祖师有一个女徒弟,她就是专门持诵这部法华经。当她死后,口里生出一朵朵青色的莲华来,这也就是她念诵法华经的功德。所以我们时刻都要提醒自己用功修行,譬如翻译经典、早晚课、听经之外,还能专持自己所应修的法门,这样在修道上才能坚固自己修持的功夫,不要随意把光阴空过去了。所以不论在家人出家人都应观空无我,才能远离妄念,得到寂静。要减少自己的习气毛病,把习气改了,毛病也蠲除,这时候才能住于佛道,才能与佛法相应。

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

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

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

在我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能在这五浊恶世中受持这部法华经的人,我们应当向他合掌礼拜恭敬,像供养佛一样的供养这受持法华经的人。用上好的斋菜,以及种种的衣服来供养这一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听到这部法华经。如果在未来世中,有人能受持和解说此部经,这一个人如同是我所派遣他到人间来,实行佛所做的事情。就是专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这部法华经。

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

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

假使有人在一劫中,常怀著不善的心,板起面孔而毁谤佛,此人获得的罪报是重如须弥,说不能尽。可是如果有一个能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而另有一人在短短的时间内毁谤他,那么这人的罪过比毁谤佛的罪过还要重。

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功德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

假使有人一心要求佛道,而能在一劫中,在我面前合掌礼敬,还用无数的偈颂来赞叹佛。因为他赞叹佛,所以得到的功德犹如恒河沙数。假使能赞叹受持法华经的人,他的福报比赞叹佛的功德更大。

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

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能在八十亿个劫中,用最美妙的色、声,以及最美好的香、味、触来供养受持法华经的人。能如此供养之后,若能在短短时间内听见这部法华经,那就应该为自己庆祝一番,因为能在今天听到此部法华经,将获得很大的利益。什么利益呢?就是得到成佛的机会。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何况得闻这部微妙的法华经呢?

为什么我说受持楞严经,能开大智慧,受持法华经能修成佛道呢?因为这部法华经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和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也具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所以说法华经是经中之王。于是释迦牟尼佛一心的来告诉药王菩萨和法会中的大众们:‘药王!我今天告诉你,我所说的一切经典,从华严、阿含、方等至般若时,而所有的经典之中,法华经是为第一中的第一,故称为经中之王。’所以,我们只要能听见这部法华经,都已经结了法华经的殊胜成佛因缘,将来必定能在二千五百有学无学声闻众的法会中聚会,若能勇猛精进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者,必定能速得亲近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龙华会上悉相逢!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某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当佛说完了前面的偈颂之后,因为不让一切众生对这部法华经生出疑惑的心,所以就再次告诉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出来的一切佛法经藏,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万亿那么多。在过去所说过的法,现在所说的法,未来所说的法之中,而此一部法华经是最难相信和解说的。因为这部法华经的法太奥妙了,必须要有妙人才能接受和受持此经。这部妙法莲华经也是十方诸佛最重要和秘密的法藏,是从来都不向外显说的。十方诸佛都一齐护持著此部经,所以一直都不显说出此部经。所以往昔以来,都没有详细地把它显说出来。为什么呢?就因为一般人都不相信这部经,并且当我说出这部经,有许多天魔外道、旁门左道都会生出怨恨和嫉妒心来,何况在我将来灭度之后?’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虽然这样,佛也要说出这部经。所以,药王!你应当知道当佛入涅槃之后,若有人能书写、受持、读诵、供养,和为他人解释此部经的义理,就可得到佛以袈裟来披覆在他身上,而且十方诸佛都会常常来保护和加被这些人,使他们都开大智慧。这些人都具足大的信心力,所谓:‘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人没有信心是不能到佛法里边来的。要有信心才有功德,才能修道!所以若有人能受持法华经,他们都必须有很大的信心,就是怎样都不会对此部经生出怀疑心,并且能立下坚固的志愿来奉持此部经。为什么这些人有如此的信心和志愿呢?就因为他们在往昔已种下一切善根和菩提种子。你应当知道他们常与佛住在一起,得到佛来摩顶。摩顶是佛对一切众生慈爱不舍的表示,就是佛用他的威德来加被一切众生,令消除一切障碍,得开佛智。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旛。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有人得见此塔。礼拜供养。当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不论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能解说、读诵、书写,还能在有这部法华经的地方,建造一个用七宝造成的宝塔,所造的塔也应该高广和庄严,那么就不需要再找舍利子来放在这个宝塔里面了。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如果把这部法华经放在宝塔里边,那就等于有佛的法身存在。我们就应该用一切的华、香、璎珞、缯盖、幢旛、伎乐、歌颂来供养以及恭敬尊重和赞叹此座宝塔。如果有人能见得到此座用七宝造成的塔,而能向这座宝塔合掌顶礼,乃至供养,你应当知道这些人,他们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不远了。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有许多在家和出家人修行菩萨道,如果他们不能见到或听到读诵、书写、受持、供养法华经的人,你应当知道这些人还未圆满的行菩萨道,如果能行菩萨道,又能见到或者听到受持此部法华经的人,他们方能圆满的修行菩萨道。另外有一些众生,一心想要求得佛的果位,如果能见到或者听到这部法华经,过后能深入的去了解和修持这部法华经,这人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药王!就譬如有一个人,他觉得很干渴,需要水来解渴,于是就到一个高地上去挖土坑,想得到水。可是因为这地面是在高处,所以土地很干燥。这也就是比喻我们人的习气毛病犹如须弥山那么高。若在这须弥顶上要找一点水,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当你看见这一片干土,就可知道自己离开有水的地方还很远呢!这也就是说修道必须要念玆在玆,不是一日暴之,十曰寒之,若是这样就离道八万四千里了。若能不停的用功修行,就等于每天都在挖那个土坑,时间久了,虽然在这高地上,终究会见到湿土的,逐渐又见到湿的泥土,就如在修道上,逐渐能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若能把握著决定的心,继续的挖那个坑,就知道自己快要得到水了,也就是比喻一直能在修道上用功苦修,必定距离进入佛道不走。

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也和前面所说的一样,如果有人没有听过或了解法华经的法,也不能依著法华经的微妙之法来修行。你应当知道,这人离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还远呢?如果能得闻见、了解和思惟,依照法华经的法去修行,必得无量三昧,必定距离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不远了。所以说,此部法华经是开权显实的法,若能闻到法华经的人都是具有大善根、大智慧的人。

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在此部法华经里包含著。此部经已把所有方便法门都揭开了,能指示出真实相的妙理。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具有这实相理体,只不过是一般人都背觉合尘,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真实相。这部法华经所含藏的法,具有无量亿,犹如大海深不可测,是任何天魔外道所不可以破坏的,故译为坚固之法。而这部经中的法是隐而不见。以佛的果位来论,如果要到佛的果位上,必须要经过九个步骤,由九个法界到佛的法界上,是一段很长远的路途,因为太远了,所以人不容易到法华经的程度上。现在佛开权显实,而为你指示成就菩萨的大道。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

假使有菩萨听闻到这一部法华经,心生惊奇、怀疑和怖畏,你应当知道他们都是跟随著药王菩萨的八万位初发心的菩萨。如果一般声闻的人听见这部法华经,心生惊疑和恐怖,你当知这是他们不够恭敬和信仰佛法僧,故增长了贡高我慢心,就如在法华会刚开始有五千位佛的弟子,一听见佛要讲法华经,个个都退席而去了。

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药王,.假使有在家或出家的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如来灭度后为四众演说此部经,应该怎么样做呢?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住到如来室,穿上如来的衣,坐到如来的法座上,这样才可为四众广说此部法华经。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如来室者,就是具有大慈悲心。若能受他人的打骂,而不生一点嗔恨心,总是存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看一切众生的痛苦等于自己的痛苦一样,那就是进入了如来室。什么又叫做著如来衣呢?就是能存柔软和合及忍辱的心,没有无明火。若要学习真正的忍辱心,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念著「忍辱’两个字,逆境当头时还是考不上的,因为这只不过是在皮毛上用功夫,刻舟求剑,无有是处。必须要老老实实去修行,那才能达到真正的忍辱功夫。若能看一切法皆空,不执著人不执著法,那就是坐到如来的座上了。若能具足这三种条件,然后以不懈怠的精神,为一切菩萨以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广说这部法华经,那么,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人非人等都会来护念和听是人讲此部经。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药王!虽然我在娑婆世界入了涅槃,到其他的国土去教化众生,可是有人在世间能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来讲解这部经,我会派一切我所变化的人,各处去劝人来听此位法师讲这部经。我又派一些我所变化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听这微妙的法。他们并且能依照法华经的法去修行,随顺接受经文的义理。假使那位说法华经的法师是住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我就派一切的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来听他说法。我虽然在其他的国土,但是我会常常令说法华经者得见到我的法身。如何呢?就是能广为演说、听闻、读诵法华经,就如见到佛的三身四智,因为如来的真身就是法华经。假使有人忘记了法华经的某一句经文,我会去告诉他,令他记忆起忘记的经文。这是说,承蒙佛的加被,得开大智慧,令他把经文都能一目了然。这时佛透露出他那种大慈悲的心,愿为太众重复的把前面所说过的法,用一首偈颂来说清楚一点。

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此经是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须水穿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

若人想要舍离懈怠,就应当听此部法华经。这部法华经是难遭难遇的。即使有机会听到这部经的人,也不容易相信此部经里的妙法,所以也就不能得到此妙法的作用。譬如:有一个人觉得很口渴,需要喝水,所以就到高原处去凿穿一个井。可是,在高原的地方,土地都是很干燥,纵使花费许多时间去挖一个土坑,离开水源尚很远呢?若这人能下定决心再继续的往下挖,到最后,必定能得到所需要的水。这一个道理比喻我们人在凡夫的地位上,若想要修成佛道,必须要深入研究经藏,依法修行。虽然我们在这五浊恶世中,无始以来自性都塞满了无明烦恼,贡高我慢,故不容易修道,离佛的果位有八万四千里,但是若能把握坚固的志愿,埋头苦修用功办道,必定能从凡夫的地位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地位,而离佛不远。若能继续向前迈进,终会达到佛的果位上。

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

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

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药王!你应当知道,前面我所说的那些人等,若没有听闻这部法华经(这包括当时听佛说法华经的大众及佛灭度后的众生)的这些人,都是离开佛的智慧很远。若能听到这部法华经的深远妙法,他们就会真正明白,声闻乘的法,是佛权巧方便,知道妙法莲华经乃是经中之王。若能在听闻后聚精会神去思惟修习这部经的妙处和义理,你应当知道这一个人,将接近开悟佛的智慧了。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

处聚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

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若说此经时有人恶口骂

加刀杖瓦石念佛故应忍

假使在我灭度之后,有人能为大众解说此部法华经,他应该要进入如来室,穿上如来的衣,坐到如来的座位上,然后在大众中能严整威仪,无有布畏,广说此部经。那是说,他必须要有佛的大慈悲心,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对一切都能柔和忍辱,忍别人所不能忍,让别人所不能让的,还要破一切人法的执著,才能在法座上为大众说此经。若在讲解此经时,有人用恶口来骂他,或者用刀杖瓦石来打他,他应具足念佛慈悲的心,念一切法忍辱的心,念一切法皆空的心。

我千万亿土现净坚固身于无量亿劫为众生说法

若我灭度后能说此经者我遣化四众比丘比丘尼

及清净士女供养于法师引导诸众生集之令听法

若人欲加恶刀杖及瓦石则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

释迦牟尼佛又说:‘当我灭度之后,我在千万亿的国土中,现清净和坚固的法身,在无量亿劫中,为所有一切众生说法。如果在我灭度之后,有法师能解说此部法华经,我就会派遣我所变化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供养这解说法华经的法师。我会引导一切众生,集合在一起令他们听法华经。若有人用刀杖和瓦石来伤害他,我就会派遣一些变化自在的人,来卫护著这位法师。

若说法之人独在空闲处寂寞无人声读诵此经典

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若忘失章句为说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或为四众说空处读诵经皆得见我身

若人在空闲我遣天龙王夜叉鬼神等为作听法众

是人乐说法分别无挂碍诸佛护念故能令大众喜

若亲近法师速得菩萨道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

假使在我灭度之后,有人想为大众说此部法华经,可是这人单独居住在荒野无人的地方,这地方是非常清净,每天都听不见人的声音。他在这个地方能读或诵此法华经,这时我将为这一个读诵法华经的人,现出清净光明的法身。这即是法华经,能令读诵此经者开大智慧,有了清净智慧就会有清净的光明,有了清净的光明自然就会现出清净法身,故称清净光明的法身。假使诵持法华经者,把法华经里的某一偈或一句经文忘了,我将默默的告诉此人,如在禅定中或者梦寐中,使他记忆起来。这也是说,佛常在常寂光净土中,以他的威神之力来加被受持解说的人,令他智慧增长。如果有人具足德行,为四众宣说法华经,或者在寂静处读诵此经文,我都会令他们得见我的法身。其实,这部法华经就是佛的法身,若会读诵者必开佛的智慧和得见佛的法身。假使有人在荒野深山里解说此部经,我将会派一切天龙八部、夜叉、鬼神等,去作此法会中的听众。此人欢喜讲法华经,而且能把此经的妙理,解说得圆融无碍,光光相照,孔孔相通,无有挂碍,因为佛都在加被著这个人,令他所说的法能使大众生大欢喜。如果有人常亲近这一位法师,必能很快就通达菩萨道。如果能跟随著这一位法师学习佛法,将来一定能见到恒河沙数的诸佛给他摩顶授记。’

第十一品,叫见宝塔品。

见是看见,所见的宝塔,一般人是用眼见。其实我们所见,不单单用眼睛看见,还要用心去看;不仅仅心能看见,本性也能看见,因为多宝如来也在众生的本性里边。现是现本性的如来,见则是见本性的如来,也都是见宝塔。

心见和性见的道理,有人会不相信。因为一般人,只知用眼见,而不知眼睛根本不能见。如果眼睛能见,为什么人死之后,眼睛仍在,为何不见呢?由此可证,不是眼见,而是性见。有人说:‘现在科学发达,可以把眼睛移植到另外一个人的眼中,还可以看见一切的东西。’那不是眼见,而是见性的见。因为眼睛有见性,所以能见。若是没有见性,它就不会见。那么这个见性是什么样子?你是看不见的。

在楞严经上说:‘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见也要离开这个见,为什么你看不见呢?因为见是没有的嘛!若按照这个道理来讲,你看见的东西,也是不存在的。有人说:‘这个道理,我不相信。’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不懂法华经的道理。法华经是破你的一切执著,你所见物质的见,是从八识的相分所现出来,其实也是假的,看不见的那个才是真的。那个是什么?就是你的自性,圆陀陀,光灼灼,圆融无碍。若能把假的放下,真的就知道了。总之,你看不见的,那才是真见;你能看见的,那是八识的相分,不是见分。这个道理,越研究越妙,今天所讲的见,到此为止。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宝是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1、金的性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代表坚固的智慧。2、银的色是洁白,代表清净的行门。3、琉璃是莹澈的透明体,表示明了的智慧。4、砗磲有转动的相,表示委屈心,修道人要有能忍能让的心。5、玛瑙是杂色,在里边有红色、黄色、白色,因有许多颜色,表示万行的智慧,所谓‘万德庄严’。6、真珠是圆明,表示圆融无碍的智慧。7、玫瑰是玉石,有温润性,代表温润的智慧。用这七宝来建塔,故称为宝塔。

塔是方坟,供养佛和祖师真身之处,也就是佛舍利所在处。塔有四方型、六方型、八方型和圆型。有的是砖造,有的是石造,有的是木造。塔最高有十三层,最低有二层;八层以上为佛塔,七层为菩萨塔,六层为辟支佛塔,五层为四果罗汉塔,四层为三果罗汉塔,三层为二果罗汉塔,二层为初果罗汉塔。总之,凡是有可纪念性的地方,后人皆建立塔,表示尊敬不忘之意。

好像释迦牟尼佛1、出生处,在迦毗罗卫城外,龙弥尔园立塔。2、成道处,在摩迦陀国南尼连河畔立塔。3、转法处,在迦尸国波罗奈城外鹿园立塔。4、现神通处,在舍卫城之东南只陀园立塔。5、从天降处,在桑伽尸国曲女城立塔。6、化度分别僧处,在王舍城立塔。7、思念寿量处,在毗耶离城立塔。8、入涅槃处,在拘尸那城立塔。今皆成为佛教徒朝拜之圣地。

品是品类。聚类相同义理为一段。妙法莲华经有七卷,分为二十八品。每一品成为一个题目,内容和题目大致相同,有提纲挈领作用。以上是见宝塔品大概的意思。

这座宝塔,是多宝如来入灭之后,一切众生所造的。多宝如来在未成佛之前,曾经发愿:‘我在未来的世界,凡是有佛出世,将要说妙法莲华经的时候,我的宝塔,从地涌出,现在其前,住在虚空,令大众皆能看见,证明说法华经的境界是不可思议。’所以可以知道宝塔现出是有征信的作用。

因此,释迦牟尼佛将要说妙法莲华经时,多宝如来乘他的愿力,出现于虚空中。由此观之,法华经是多么的重要。佛在一生中先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说妙法莲华经。可是说华严经时,小乘人不能接受。慈悲的佛陀,改说阿含经,次说方等经,再说般若经。弟子们回小向大,机缘成熟,才开权显实,说这部法华经。

一九六八年夏天,我们成立暑假讲习班,首先开讲楞严经。去年暑假讲习班,讲普贤行愿品、六祖坛经、金刚经等。今年讲妙法莲华经,现在讲到见宝塔品。大家在佛教讲堂(金山圣寺的前身),共同研究佛法,此非小因缘,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过,在你未获得宿命通以前,不晓得这种因缘。未证得天眼通以前,看不到这种境界。但是,你们在这里能听到见宝塔品,乃是不可思仪的境界现前。

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循。龛室干万。无数幢旛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

说完法师品的时候,在释迦牟尼佛的面前,有七宝塔现出。这座宝塔高五百由旬,宽二百五十由旬(由旬是印度计算里数的单位,大由旬有八十里,中由旬有六十里,小由旬有四十里)。这座七宝塔从地下涌出,慢慢上升,最后停住在虚空。在宝塔之上,有种种无价宝物装饰著,在宝塔的四周,有五千栏楯,千万个龛室,及无数幢旛严饰著。又垂挂宝璎珞,又悬挂宝金铃,有万亿种那样多。在宝塔的四面,放出多摩罗跋(性无垢)栴檀香味。这种香气,充遍大千世界。

五百由旬,表示众生在五道轮回中受苦。现在把五道轮回停止,令众生离苦得乐。二百五十由旬,代表二百五十条戒。修行人,必须照戒律修行,才能成就道业。行住坐卧四大威仪,各有二百五十条戒,合为一千。再加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合成为三千。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用种种宝物严饰,表示种种行门,庄严道业。五千栏楯,龛室千万,表示万善的一种功德。无数幢旛,表示定慧。幢表示定,旛表示慧。定就是静,慧就是动。定慧均等,智慧现前,这是一种表法而已。

璎珞是用七宝所成的装饰品,挂在胸前,表示庄严。讲到璎珞想起一个公案:佛住世的时候,王舍城的国王,名叫频婆娑罗王,他是佛的皈依弟子,也是大护法。他的儿子,名叫阿阇世王,受提婆达多(佛之堂兄,阿难尊者之胞兄)教唆,将父王囚在七重门之禁室,禁止任何人去探望老王,只有他母亲例外。为什么发生这种***呢?因为提婆达多想做新佛,对外宣传释迦牟尼佛是旧佛。他既想在佛教中起***,如果无人援助,则不会成功。所以联合阿阇世王,鼓吹做国王的好处,劝阿阇世王弑其父,夺其位,口号是‘新王新佛共治天下’。这种坏主意,使得阿阇世王心动,欲做新王,必须废除老王。于是采取行动,夺父王的权利,自立为新王。二人狼狈为奸,处处找释迦牟尼佛的麻烦。

其母后(韦提希夫人)每次见老王时,利用璎珞(中间空心)盛著葡萄浆,供给老王饮用,老王始能保住性命。二人在地牢中感叹地说:‘为何生了这种忤逆的儿子,莫非前生的业障?佛有神通,可以来救我们吧!’乃向灵山方向祈祷:‘世尊!请您大发慈悲救我们出苦海吧!’这时,目犍连尊者和阿难尊者,从虚空而至。佛身放紫金色光,坐在百宝莲华中,为他们说十六观经。

宝铃乃是惊鸟之用,所以塔庙的角处,皆挂著各式各样的宝铃。风吹铃响的音声,可以惊吓雀鸟飞离此处。如有人发心,供养宝铃悬挂塔角,来生的声音,必定洪亮,所谓‘声如洪钟’,就有这种殊妙的感应。

其诸旛盖。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

所有一切的宝旛和宝盖,都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达四天王宫。四天王是欲界六天第一层天,位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在四方各有一天王镇守。东方是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每位天王有八员大将,镇守忉利天的四方,防御阿修罗兵的侵略。韦陀菩萨是三十二员大将之一。

三十三天(忉利天)降曼陀罗(白色)华,供养宝塔。三十三天在须弥山的山峰,因为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上中央的一天,共计三十三天,这是地居天,在各天有一位天主管理,中央的天主为天帝释。在道教称他为玉皇大帝,外道称他为天主,在佛教则称他为释提桓因。

今天(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将三十三天的天主来历向大家说一说,令大家明白天主的真象。

外道认为天主是最高无上的主宰,实除上天主是佛教的护法。在佛堂中天主没有坐著的资格,只能站著,甚至要站在门外。为什么?因为他是护法者的缘故。

在无量劫以前,有三十三个女人,共同发心修建庙宇及佛像。其中有位领袖,她领导其他三十二个女人行善。这位领袖,原来是个贫穷女人,可是有慈善心。有一天,经过古寺,发现佛像由于风吹雨淋的缘故,佛像的贴金已脱落,又见佛堂的屋顶,年久失修,瓦片破碎零乱。她乃发心重建,但是木身是穷人,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到处化缘。苍天不负苦心人,她的虔诚之心,感动三十二个女人,愿意随喜功德,完成她的愿心。于是大家一条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不久,将破败的佛殿、脱金的佛像,焕然一新,金碧辉煌。功德圆满之后,人生无常,这三十三位女人,相继无疾而终。便升忉利天做三十三天的天主。因为修庙的功德,而获得这种果报。

记得在哈尔滨建三缘寺的时候,我到施主家化缘。一进门便说:‘我现在到你家里来,你们应该生欢喜心,我是来送福德,你们应把握机会种福德。现在三缘寺筹建大雄宝殿,如果布施金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你们不要错过种福德的机会。’我是不会说话的人,可是我这样一讲,那些人都发心乐捐。有的说:‘我存了十年的钱,统统捐出修庙。’有的说:‘我把心爱的首饰献出修庙。’如是集沙成塔,化得很多钱,这是我化缘的经过。

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旛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

其余一切天龙八部,以及人非人等等,有千亿那样之多。他们皆用一切的妙华、妙香、璎珞、宝旛、宝盖及种种伎乐,来供养宝塔,并且恭敬、尊重、赞叹宝塔。

现在将天龙八部大概解释一下。天和龙属于善心所。其余六部属于恶心所,但因为受佛的感化都变成护法善神。凡是讲经说法的地方,他们都来护持道场。

1、天:就是欲界四王天,他们不但镇守天宫,而且保护人间。韦陀菩萨就是四王天三十二员大将之一。他受佛之托,护持修道人的安全,使魔不能扰乱修道人的身心。

2、龙:它有神通,变化莫测。在往昔修道的时候,因为乘急戒缓,故堕为畜生,可是有神通。换言之,它修大乘法,勇猛精进,所以有神通。可是不守戒律,因此堕为龙身。

3、夜叉:译为捷疾鬼。有三种夜叉:一为地行夜叉、二为空行夜叉、三为飞行夜叉。有的夜叉吸人气、喝人血,或吃人精,到处作祟,令人不安宁。

4、乾闼婆:译为香神。以香为食,身放香气,是玉帝的乐神。玉帝想要听音乐时,燃起沉水栴檀香,他们嗅香而至玉帝的善法堂,演奏歌曲,令玉帝欢喜。

5、阿修罗:译为无端正。男性阿修罗的五官不端正,可是女性阿修罗的相貌非常美丽(玉帝便娶阿修罗王的女儿为妻)。又译为无酒。他们在天上有天福无天权,因为无酒可喝,常发动战争,想夺取天主之位。

6、迦楼罗:译为金翅鸟。其翅膀展开有三百六十由旬,可以将海水煽成海沟,把应死的龙吞进腹中,一次吞很多的龙。

龙王眼见龙族到了绝种的边缘,一筹莫展,心想只有佛才有办法,拯救龙子龙孙,于是来到佛所,请佛帮忙。佛送它一件袈裟,拆开为线,挂在龙角上。这样,龙的性命得到安全保障,再不受金翅鸟的威胁。

金翅鸟吃不著龙,饿得发慌,也来到佛所,对佛说:‘世尊!我们以龙为食,现在您说怎么办?没有龙吃,那就要饿死了!’佛说:‘你们不会饿死的,我令弟子在吃饭时,送给你们一份食物。’从此之后,僧人在吃饭前,一定送七粒米饭供养大鹏金翅鸟。

7、紧那罗:译为疑神。因为似人,但头有一角,令见者生疑。善于音乐,也是玉帝的乐神,专奏庄严法乐,玉帝举行宴会或法会时,他们腋下流汗,直升天上,表演庄严的歌曲及舞蹈,令欣赏者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8、摩侯罗伽:译为大腹行,即是大蟒蛇。它有嗔恨心,常喷毒气害人。人若有嗔恨心,死后为蟒。梁武帝之妃郗氏,生前嫉妒比她美丽的女人,在三十二岁死了,转为大蟒蛇。梁武帝遂请宝志禅师等写了一部梁皇宝忏,超度它离蟒身得升天上。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天龙八部供养之后,在这时候,住在空中的宝塔,发出很大的音声,赞叹地说:‘好得很!好得很!释迦牟尼世尊能以最平等的大智慧,来教化菩萨的法。十方诸佛来护念你,以妙法莲笔经为大众讲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释迦牟尼世尊所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妙法。’佛说此经时,多宝如来特意前来作证,令大众相信,而不生怀疑心。

释迦译为能仁,牟尼译为寂默。世尊是世出世之尊。能仁就是慈悲度众生,寂默就是清净修成德。能仁是动,寂默是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碍静,静不碍动,叫做不二法门。

释迦牟尼佛虽然在静中,可是还在教化众生。虽然普化众生,可是还在静定中,这种境界妙不可言。玆举出浅显的譬喻来说明。就是说睡觉的时候和醒著的时候是一样,醒著的时候和睡觉的时候也是一样。就是这个道理,各位明白了吧!

各位若是觉得醒著就是睡觉的话,那么,就是不睡觉,也不要紧。因为你睡觉不觉得是醒著,所以要睡觉。这个譬喻的醒,就是觉,睡就是迷。在睡的时候,绝对不会知道醒时所做的事情。也不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所做的事情。有人说:‘我在梦中所见的境界,第二天果然实现。’这是灵感,并非真知道,也许是佛菩萨帮助你,给你一个预兆。

昨天所做的事情,明天所有的事情,在梦中都不知道,何况知道前生和来生的事情呢?大家不要因为没有见著,便否认三世因果的存在。

尔时四众。见大宝塔住在空中。又闻塔中所出音声。皆得法喜。怪未曾有。从座而起。恭敬合掌。却住一面。

在这个时候,四众弟子都看见大宝塔住在空中。讲到这里会有人生起怀疑心:‘宝塔没有地基,怎能停在空中?’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现在有很好的证明。人人皆知有太空站,它就是住在太空中,做为太空船联络和休息,然后再飞到第二个世界。

你们想一想,人的力量尚且可做到这种微妙的境界,何况佛法更为微妙不可思议。这座宝塔停在空中,等于太空站一样,一点也不稀奇。科学越发达,证明佛法的真理越是正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宝塔住在空中,这是表法,表示无所著住。宝塔虽然住在空中,但是怎样住呢?这就是令人不要执著。如有我执和法执,就成为修道的绊脚石。

四众弟子又听到从大宝塔中发出大音声,都得到法喜充满,忘掉烦恼。觉得奇怪!从来也没有见到宝塔住在空中的境界,于是,四众弟子都从座上站起,恭恭敬敬合起掌来,退到一边等待解释这个问题。

何谓四众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浅释于下:

(A)比丘:译为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思。1、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诸佛,以养法身;下乞食于众生,以资慧命。世间之乞人,只求衣食,不乞于法,不为乞士。乞食有什么好处?乞食是给众生有种福田的机会。众生供养三宝,才能得到福德。如果不供养三宝,福德就薄了。一般人不懂得种福德,所以比丘去乞食,令他们种福德,生出布施供养心,这是对施主而言。对比丘本身来讲,可以灭除自己的贪心。每天乞到什么便吃什么,绝对没有分别心。乞食要次第而乞,不可越贫而从富,更不可越贱而从贵,一视同仁,平等让众生来种福田。佛教主张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就是平等的精神。2、怖魔:有人出家修道,,,天魔就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少了一个眷属。当比丘受具足戒的时候,有三师七证。三师就是得戒和尚、羯摩和尚、教授和尚。七证就是七位律师来作证明。他们十位代表十方诸佛,传授佛的戒法。在这时候,戒坛的羯摩和尚问戒子:‘你发菩提心否?’戒子答:‘已发菩提心。’又问:‘是大丈夫否?’答:‘是大丈夫。’问答之后,地行夜叉传报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将这消息报告魔王说:‘现在人间又有一个众生——某某,他出家做比丘。’这话说完之后,魔宫殿发生震动,魔王生出恐怖心。3、破恶:就是破除一切烦恼。我们的烦恼是与生俱来的。好像小孩出生的时候,就会哭会发脾气。故比丘要破除烦恼,烦恼破了,菩提乃现。

因为比丘有这三种意思,所以不翻译。古时译经有五不翻的规定:1、秘密不翻:如咒语。2、尊重不翻:如般若、菩提。3、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多含不翻:如比丘。5、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

(B)比丘尼:就是出家修道的女人,受具足戒者,为比丘尼。未受具足戒者,为沙弥尼。比丘尼受三百四十八条戒。沙弥尼受十条戒。佛之姨母——波阇婆提夫人,她是第一位比丘尼。佛之妻——耶输陀罗夫人,她随波阇婆提夫人同时出家,也成为比丘尼。

(C)优婆塞:译为近侍男,就是亲近三宝的男子。凡是受三皈五戒的人居家修道者,称为居士。

(D)优婆夷:译为近侍女,称为女居士。护持三宝、供养三宝,这是在家居士的责任。出家人所需的四事——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皆由居士供养,这是种福德的基础。

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名大乐说。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又于其中发是音声。

在这个时候,有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名号大乐说。他有他心通的智慧,知道天上的人、人间的人及阿修罗等等,心中所怀疑的问题,乃代表四众弟子,向佛请法。便对佛说:‘世尊!这是什么因缘,有这样的宝塔,从地涌出,现于空中?又从宝塔中发出大音声,这是什么道理?祈求世尊慈悲,为我们开示这种因缘。’

何谓菩萨?原意是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就是觉有情,觉悟一切有情。又可以说是有情觉,有情中之觉悟者。换言之,他是众生之中的开悟者。

何谓摩诃萨?就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不但是众生中的觉悟者,而且又能行菩萨道。只要对众生有益处的事他都去做,不管自己怎样,唯一心一意度脱众生。在华严经上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种精神多伟大!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曾舍身命有一千次,整个大千世界,无处不是佛过去生舍命之地。

行菩萨道不是容易的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困难。好像舍利弗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听佛赞叹菩萨行菩萨道,遂发心行菩萨道。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外出,走在路上,心中在想:‘无论遇到什么难行的事,一定要做成功,不可半途而废。我要学佛舍身的精神。’

这个妄想刚生出来,就有境界来考验。他在路旁见一个哭泣的男人,看样子很伤心。舍利弗尊者想:‘这个人一定有困难不能解决,我行菩萨道,应该帮助他才对。’便问:‘居士!你为什么哭呢?’哭的人答:‘我的问题太难了,没有人可以帮助解决。’尊者又说:‘我可以帮助你,请你说出你的问题。’哭的人答:‘我相信你帮不了这个忙,说出来也没有用处。’尊者又说:‘无论怎样难的事,我会尽力帮助你,绝无戏言。’这个人反哭为笑地说:‘真的吗?因为我母亲患病,医生诊断,需要活人的眼睛,否则无法医治好的。我到各地药房去买活人的眼睛,可是买不到,而我又舍不得自己的眼睛。因此,我母亲的病也不会好的,所以我很悲伤。’

舍利弗尊者听完这番话之后,便对哭的人说:‘这件事很简单,没有困难,我把我的眼睛送给你母视治病。’于是用力将自己的右眼挖出来,交给这个人。这个人接过来一看,不客气地说:‘我要的是左眼睛,这是右眼睛,没有用处。’说完又嗅眼睛一下,便说:‘这只眼睛很臭,其味难闻。’就将眼睛抛到地上,用脚踩碎。这时舍利弗尊者心灰意冷。心想:‘菩萨道真难行。算了吧!我不再行菩萨道,还是修小乘法吧!做个自了汉算了。’

舍利弗尊者打完这个妄想,那个化缘的人,即刻腾身于空中,现出天人身,原来他是来考验舍利弗尊者行菩萨道的心,是真心还是假?舍利弗尊者禁不起考验,生退转心,那只眼睛又在舍利弗尊者右眼眶中生出,恢复原状,令舍利弗尊者莫名其妙,明明将眼睛挖出来,为何又在我眼中。所以可知行菩萨道者,绝不能退转的。

舍利弗尊者是声闻中最有智慧的人,可是行不了菩萨道。由此观之,菩萨道是难行的。非得有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才能胜任。否则,一切等于零,不起作用。

尔时佛告大乐说菩萨。此宝塔中有如来全身。乃往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其佛行菩萨道时。作大誓愿。若我成佛灭度之后。于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处。我之塔庙。为听是经故涌现其前。为作证明。赞言善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乐说菩萨说:‘大乐说!在这座宝塔之中,有如来全身舍利。这位如来在过去世时,离此处的东方,经过无量千万亿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有个世界,用七宝所成,清净没有秽垢,名叫做宝净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位佛,名号多宝如来。这位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发过大誓愿:“我若能成佛,在灭度之后,于十方诸佛国土中,只要有佛演说妙法莲华经的地方,为听这部经的缘故,我的塔庙从地涌出而现于十方诸佛的道场前,为说法华经这位佛作证明。”又赞叹地说:“好的很呀!”’

彼佛成道已。临灭度时。于天人大众中告诸比丘。我灭度后。欲供养我全身者。应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愿力。十方世界。在在处处。若有说法华经者。彼之宝塔。皆自涌出其前。全身在于塔中。赞言善哉善哉。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大乐说菩萨:‘这位多宝如来成佛之后,将要入涅槃的时候,在天人大众之中,告诉一切比丘说:“我灭度之后,如有供养我全身的弟子,应该建造一个大宝塔。而多宝如来,用他不可思议的神通和愿力,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地方,假使有佛出世就在那说法华经,多宝如来的宝塔,一定会从地涌出,出现在这位佛前。多宝如来虽然灭度很久,可是他的全身仍在塔中,受天人供养。又从塔中发出大音声,赞叹这位正在说妙法莲华经的佛:刁太好啦!太好啦!”’

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涌出。赞言善哉善哉。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大乐说!现在多宝如来的宝塔,为听法华经的缘故,所以从地涌出,发大音声来赞叹:‘真好啊!真好啊!”’这是在赞美之中又为赞美。

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在这个时候,大乐说菩萨代表大众向佛请法。因为以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所以才有这种智慧来请问。大乐说菩萨听到塔中赞叹释迦牟尼佛,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生出好奇心,便对佛说:‘世尊!我们大家都希望瞻仰多宝如来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究兖怎样的庄严呢?’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乐说大菩萨:‘这位多宝如来在往昔未成佛以前,又发一个深重的大愿:‘假使我的宝塔为听法华经的缘故,出现诸佛之前,若有想见我全身的四众,必须请这位说法华经的佛,把他在十方说法所有的分身佛,统统集合在一处(这是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的境界)。等待这位佛的分身诸佛,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然后我的全身才能出现于四众的面前。”’

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大乐说!我的分身诸佛,在于十方所有的世界中说法,教化众生。现在应当召集诸佛来,共同瞻仰多宝如来身。这样,多宝如来才能现全身。’

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

大乐说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们不但愿意见多宝如来的全身,而且也愿意见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分身诸佛。我们藉此机会,礼拜诸佛、供养诸佛。’

何谓礼拜?礼就是顶礼,拜是参拜。有人说:‘拜佛是迷信,佛像是用木和泥所造,或者用金、银、铜、铁所造,或者用石和瓷所造,拜他有什么用呢?这岂不是迷信吗?’这不是迷信,拜佛有心理治疗的功用,能消除贡高我慢心,能生柔和心、生恭敬心,把刚强的性情,改变为和蔼的性情。拜佛又有生理治病的功用,又能令腹部缩小,使人不会有血压高的病状。

佛在未成佛以前,也拜其他的佛。所以成佛之后,就有人来拜他。好像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常不轻菩萨,见人就顶礼,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因此,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就有很多人来拜佛。除非有人不想作佛,那又另当别论。若想成佛,一定要拜佛。所谓‘佛前顶礼,罪灭河沙。’拜佛能将无量劫的罪业消灭。拜佛的功德,能灭尽生死的重罪。

拜佛是拜自性佛,将来成佛,也是成自性佛。

何谓供养?进财行施以为供,有所摄资为养。在佛教最重要就是供养,供养三宝。供养佛以香、花、果、灯。供养法以赞叹、恭敬、受持、修行。供养僧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为什么要供养三宝呢?为求吉祥,一切顺利。为什么你没有好衣服穿?没有好房子住?没有好食物吃?皆因为你过去没有供养三宝的缘故。你看世间大官大贵的人,他们都曾供养过三宝,所以令生获大福报。在三世因果劝世文上说得很清楚:‘今生富贵是何因?前世舍财装佛金;今生贫贱是何因?前世不肯济穷人;今生长寿是何因?前世戒杀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杀害众生灵;今生端正是何因?前世香灯供佛尊;今生丑陋是何因?前世污□身佛前行。’这是最好的说明。

三宝是世间良福田,也就是种福的田地。所谓‘凡僧虽不能种福,但求福必假凡僧。’所以称僧人为福田僧。没有供养三宝,就没有种福田的机会,来生也得不到福报。

尔时佛放白毫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玻璃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遍张宝幔。宝网罗上。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眉之间,放出一道白毫相的光明(白毫相光表示一乘中道)。即刻照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国土诸佛。那些国土,都是以玻璃为地,不像娑婆世界,以瓦石为地。释迦牟尼佛用神通之力,三变土地,也就是三次变娑婆世界以玻璃为地。玻璃表示智慧光明。

娑婆二字是梵语,译为堪忍。这世界的众生,能堪受忍耐一切诸苦,以苦为乐,不知出离苦海。苦有三苦、八苦及无量诸苦。

又有宝树和宝衣,来作装饰。宝树能令众生得到清凉,脱离热恼的威胁。宝衣能令众生性情温柔,没有无明的火气。又有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国。普遍挂著宝幔和宝网,罗覆其上,作为庄严校饰。

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

在东方那些国土的诸佛,用大妙音声来说实相之法。又见到有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一切诸佛国土,为众生说法。不但东方是这样的情形,就是其他九方,也是同样的情形。凡是释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所照之处,都是这样的情形。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能想像得到。

佛放白毫相光,为什么先照东方呢?因为东方是一切的开始。东方是甲乙木,是天干的开始;东方属于春,是四季的开始;日出东方,为一日的开始,所以白毫相光先照东方,次照其他九方。

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释迦牟尼佛的分身化佛),都对本国的菩萨说:‘善男子!我现在应该往娑婆世界去,到释迦牟尼佛的道场,并且供养多宝如来的舍利宝塔。’

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以大神通力,将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变为清净的世界。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用黄金为绳,分界为八道,代表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所变的土地,没有聚落、村营、城邑,也没有大海、江河、山川、林薮(大泽),地平如掌,清净如镜。又燃烧大宝香(功德香)。用曼陀罗(适意)华,散布于地上(作为地毯,代表恭敬之意),又用宝网和宝幔罗覆其上。又悬挂各种宝铃,代表乐队,风吹宝铃,奏出欢迎的音乐。只有留下住在法华会上的大众。其余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统统都移到其他国土去。

这是初次变土地的境界,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欢迎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及多宝如来莅临的缘故,所以要庄严一番。现在举出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好像有人请贵宾,一定将室中不清净的东西搬出去,打扫干净,焕然一新,然后一洒香水,使满室有芬芳之香味。令贵宾有心旷神怡,宾至如归之感。

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所分身化佛,各带一位大菩萨,作为侍者,一同来到娑婆世界,各到菩提树下。每棵菩提树的高度,约有五百由旬(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菩提树的枝叶和华果,非常茂盛,次第庄严,令其美观。

在每棵菩提树的下边,皆有师子宝座,其高度有五由旬。用最名贵的七宝,校饰其座,五光十色,灿烂夺目。这是表示欢迎贵宾之诚心。

有人问:‘为什么叫做师子座?’就是诸佛说法时所坐的法座。因为诸佛说法,好像师子吼一样的有威德,令天魔、外道心惊胆寒,不敢兴风作浪,有调伏作用。师子是百兽之王,它吼叫时,百兽闻之,皆生畏惧。永嘉大师曾经说过:‘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因为这种关系,所以叫做师子座。

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各在师子座上,结双跏趺坐。这样一位佛连著一位佛,辗转一排一排的坐,已经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可是在东方所分身的化佛,尚有未能入座,何况其他九方的诸佛呢?

有人问:‘什么是双跏趺坐呢?’你们看佛所坐的姿势,先将左脚搬在右腿上,然后再将右脚搬到左腿上,这叫双跏趺坐。又有单跏趺坐,就是随意将左脚放在右腿上,或者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双跏趺坐叫做金刚坐,这是降魔坐。坐禅的人能结双踟趺坐,容易入定。这种坐法,能降其心,令人不散乱,精神集中,不生妄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就因为妄想纷飞,心猿意马拴不住,向外奔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参禅就是克期求证,参话头就是控制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是修道的绊脚石。

在中国大陆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金山腿子高旻香’。在镇江金山寺坐禅的人,不准换腿。无论腿怎样痛,仍然咬紧牙根忍耐著。如果动一动,就挨香板子(用木做板子,打在身上,实在不好受)。久而久之,腿就听指挥。所谓‘金山禅和子,腿最守规矩。’

在扬州高旻寺坐禅的人,最守时间的规矩。以香代替时钟,到止静的时候,就止静;到开静的时候,就开静,一分钟也不错,所以称为高旻香。凡是在这两寺参过禅、打过坐的人,经过大冶洪炉,千锤百炼出金刚。虚云老和尚,就在高旻寺参禅而开悟。

结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所有金刚护法神,都来保护你。所有天魔知难而退,离你远远的。所有恶鬼向你叩头。今天讲个公案:

从前有位和尚,专为死人念经,维持生活,所以称为赶经忏。有一天,他为死人做完法会,半夜的时候,他便回庙。走到河边,天降大雨,他在桥下避雨。心血来潮,便结双跏趺坐。此时,来了两个鬼,见他是个金塔,因为塔中皆供养佛舍利,乃顶礼叩拜。不久,和尚觉得腿痛,将双跏趺变成单跏趺,二鬼抬头一看,金塔成为银塔,但也不计较,照拜不误。未几,和尚觉得腿还是痛,遂改变成如意坐(即是将双脚放下)。二鬼一看,银塔已变成泥巴堆了!二鬼大怒,要打泥巴堆。和尚一看,吓得魂飞天外,出一身冷汗。于是即刻恢复双跏趺坐。二鬼一看,又是金塔,便拜到鸡鸣而去。从此之后,和尚放弃赶经忏,专心修禅,不久明心见性,自称‘鬼逼禅师’。

这个公案乃是传说,无法证实。可是,结跏趺坐,功夫纯熟,而自知时至的情形,却有真实的例证。玆向大家说说。

我在东北家乡的时候,有位外道,名叫关忠喜。当时他有三千多个徒弟,跟他学道。学什么道?只要用钱买他的宝贝,等到大难临头时,可以逢凶化吉。大家相信他,不生怀疑,外道就有这种骗人的法术。

其实他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是在耍戏法,愚夫愚妇信以为真,非常崇拜他。他对徒弟说:‘现在时机未到,不能将宝贝交给你们,等到世界大乱的时候,再将宝贝交给你们使用,可以不死,躲过难关。’

后来,他自己觉得死期将至,不能再骗人,自己得学真道,以了生死。于是领侄儿(关占海)到处求道。经过三年的时间,也没有参访到善知识,当然也没有学到真道。于是天天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我到他家访问(当时还是沙弥身份)。他的侄儿一见到我,乃对他说:‘叔叔!这个和尚,我在梦中见到他,他从我身撕下一张猪皮,把我吓得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场大梦。’他对侄儿说:‘他是有道行的人。今天道送上门来,我们不可错过。’于是叔侄二人商量一下,即刻跪在我面前求道。此时我对他们说:‘我没有道可以传授与你们。如果你们真心求道,我可介绍几位善知识,我陪同你们一起去。’

经过两年的时间,参访几位善知识,皆不理想。于是二人再回来仍想拜我为师,我被其诚心所感动,答应传授结双跏趺坐的姿势,但不收为弟子。

叔侄二人精进学习结跏趺坐。其侄年轻,很快习惯了。其叔年老骨硬,要下一番苦功夫。七十天后,我又到他家。见他腿肿如棒,行动不便,乃劝他放弃结跏趺坐。他坚强地说:‘我快要死了,如果不练,到死的时候,手忙脚乱,怎么办?我下定决心,除非死了,一切免谈。只要不死一定要练结跏趺坐。’这种求道之诚,令人佩服。

百天之后,我又到他家去,见他行动自如,惊奇的问:‘你不练结跏趺坐吧!’他说:‘天天照坐不误,不但早晨坐,晚上也坐,不论坐多久,也不觉得腿痛。’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他在命终前几天,便对人家说:‘我在某日某时要走了,家中一切的事情,没有挂碍。唯一的心事,就是没有能见到安慈法师一面,觉得遗憾。’

到了他要往生的日期,他便净身更衣,结双跏趺坐,无疾而终。在他死的那天夜里,全村的人,有很多在梦中见他跟著二个青衣童子往西方而去,后来他的侄儿跟我学道,成为我第一个收的弟子。

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已经坐满诸佛,在东方分身化佛,已经无座可坐。为容纳其余八方分身化佛,皆有座位的缘故。乃运用大神通之力,将八方各变为二百万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国土。皆令其国土清净。在其国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以及阿修罗等。又将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统统搬到其他国土去。

这好比宴客的人家,将室内庭外收拾干净之后,又将所饲养的猫狗等家畜,皆放到别的房间,以免惹事,破坏气氛。意思大致相同。

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种种诸宝以为庄校。

所变化的国土,也是用琉璃为地,并有菩提树来庄严国土。树的高度有五百由旬。树的枝叶和华果,很有次第的庄严及校饰,在菩提树下,皆有师子宝座,座高有五由旬。用种种的七宝,来装饰此宝座,令其美丽而豪华。

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旛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所变的国土,也没有大海、江河、石山、大石山、铁围山(围绕四大洲的山)、大铁围山(围绕大千世界的山)、须弥山(妙高山)等诸山王。将所变的国土,统统成为一佛国土,宝地很平正,众宝交络的露幔,普遍覆盖其上。又悬挂一切的宝旛和宝盖。燃烧大宝香。诸天所散布的宝华,遍满其地,非常美丽而壮观。这是次变土地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为诸佛者当来坐故。后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释迦牟尼佛为使十方所分身化佛有座位可坐,又在八方,各变二百万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国土,皆成为清净。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的众生,更没有阿修罗等。阿修罗爱斗争,令世界不安宁,好像害群之马,到处扰乱。

又将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都搬到其他国土去。为什么?因为将五浊恶世,变成清净的国土,所以将他们迁移到另外的国土去。

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

所变化的国土,也是琉璃为地,又有宝树庄严其土地,菩提树高度有五百由旬。树的枝叶和华果很茂盛,皆是次第的庄严校饰。在每棵宝树之下边,皆有师子宝座,座高也有五由旬,皆用大宝所校饰,十分美观。

亦无大海江河。及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诸山王。通为一佛国土。宝地平正。宝交露幔。遍覆其上。悬诸旛盖。烧大宝香。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所变化的国土,也没有大海、江河、石山、大石山、铁围山、大铁围山、须弥山等一切山王。所变化的国土,通成为一佛国土。宝地非常平正,没有凹凸之处。众宝交织而成的露幔,遍覆在上边。又悬挂一切的宝旛和宝盖。燃烧大宝之香,远近都能嗅到其香味。诸天之宝华,好像下雪一样,遍满其地。成为华的世界,这种境界,妙不可言,这是三变土地的境界。

本品所讲三变土地,究竟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以神通之力,将秽土变为净土。初变娑婆一世界,二变将八方各为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三变又将八方各为二百万亿那由他国土,皆令清净,成为净土。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招待多宝如来及十方释迦牟尼佛分身所化的诸佛,所以大事庄严,表示热烈欢迎之意。

三变土地又有个意思。初变土地,表示断除见思二惑。何谓见惑?就是见解的迷惑。何谓思惑?就是思想的迷惑。详细的说,见惑是对境起贪爱。见到财生贪心,见到色起爱意。如果断了见惑(初果罗汉断尽三界的见惑),无论遇到什么境界,无动于衷。思惑是迷理起分别。对于道理不明白,起了分别心(四果罗汉断尽三界的思惑)。

二变土地,表示断除尘沙惑。尘是微尘,沙是恒河之沙。在八识田中有尘沙那样多的惑。如果不断尽,仍在空与有上边打转。尘沙惑虽然很多,可是自己不知道。举一例子来说明:在清净的屋里,在表面上看来,好像没有微尘不洁之物。可是太阳光照进屋中,发现有无量的微尘,在虚空中飞来飞去、忽上忽下,有太阳光才能见到微尘,没有太阳光就见不到微尘。太阳光就是智慧,微尘就是妄想。有了智慧,才能发现自己的妄想。

阿罗汉断尽见思二惑,尚未断尽尘沙惑。菩萨已断尘沙惑,还未断尽无明惑。见思惑为粗惑,尘沙惑为细惑。粗惑容易断,细惑就不易断。所谓‘起惑、造业、受报。’惑多么厉害!害人不浅,为了它而不得解脱,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旋转。学佛法就是学断惑的法。换言之,就是学智慧。智慧向何处求呢?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研究经典,是学佛法人必修之法门。

三变土地,表示断无明惑。所谓‘破无明见法性’。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佛法,不明事理,就是无明。有无明就有生死,断无明就没生死。证到等觉菩萨位,尚有一分生相无明(变易生死)未破,如果破了最后一分无明,便证佛果。

见思惑就是尘沙惑帮助它不明白。尘沙惑是无明帮助它生出来。无明是谁帮助它生起?就是愚痴。无明惑为微细惑,最不容易断尽。

释迦牟尼佛三变土地的大意,就是令我们断三惑。有三惑不能证佛果,断三惑即证佛果。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人皆晓得,可是人人不去行。佛也无可奈何!叹息地说:‘众生难度,不知回头!’在佛教中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回头走,就到涅槃彼岸,得到常乐我净的真正快乐。可惜芸芸众生,认假作真,贪图五欲之乐,不知那是五条绳子,被捆得喘不过气来。

三变土地,又有个意思,以八背舍(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处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之禅定。又叫做三昧,又叫做参禅三关。

何谓八背舍?背是违背,舍是舍弃。违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舍弃五欲(财、色、名、食、睡)的享受。今将八解脱浅释如下:

1、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有情情爱爱的色想,在外边见到色就迷惑了。如果心无这种思想,外边无论有什么色,也不会受其影响,心不会被境界所转。见到英俊的男人,或者美丽的女人,要做不净观,自然得解脱。

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心中没有色想,观察外边的色相,统统是不净之物,皆是无常、苦、空、无我。能这样的观想,不颠倒、不执著,就能得到解脱。

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在定中观想光明的妙色,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在身中具足圆满,而住在空中。这是净观。前面是不净观。

4、空无边处解脱:讨厌色身,而修空观,得到空定。但是空也要解脱,否则,还有空障,障碍而不能解脱。

5、识无边处解脱:这时,连空也厌离,留下阿赖耶识,把前六识统统消灭了,不起作用。唯有第七识,稍微攀缘,但不起大作用,所以识也要解脱。

6、无所有处解脱:把第七识降伏了,第八识独存,不起现行。这时,空也没有了,识也没有了,我也无所有。可是心中还有个无所有的想法,所以也要解脱。

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以定力控制第八识,好像似尽,故为非想。定力稍移,第八识似存,故为非非想。粗想要解脱,细想也要解脱,这才是真解脱。

8、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就是使受之心所和想之心所二法,都灭而不起,这是灭受想定。若有灭受想,还是没有解脱。还是有障碍。若有所执著,就不能解脱。换言之,知见都要解脱,否则,不得解脱。

何谓八胜处?胜是胜知胜见。胜知:凡是所知道的,都是正确。胜见:凡是所见到的,都是对的。这种胜知胜见和世间的知见不同。若能明白八解脱和八胜处的道理,那就不会被外境所迷惑,不会做颠倒的事情。这八胜处是观察人的死尸,有各种不同的现象,然后才能证入殊胜的境界。

1、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2、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3、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4、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此胜处和八解脱的意思差不多。因为没有定力的时候,如果观多,恐怕定力散了,所以要观少胜处。等有定力时,再观多胜处,观什么?要修九想观。

何谓九想观?就是(一)胀想:死尸之膨胀。(二)青瘀想:风吹日晒的死尸,变成青瘀色。(三)坏想:死尸之破坏。(四)血涂想:身体破坏之后,血肉流涂于地。(五)脓烂想:腐烂成脓水。(六)啖想:尸体被鸟兽所食。(七)散想:鸟兽食完之后,全体的骨头破裂分散。(八)骨想:剩下白骨一堆。(九)烧想:白骨被火所烧,成为灰土。修禅者,一定要观此九想观。否则,执著有我,不会成功。

5、青胜处、6、黄胜处、7、赤胜处、8、白胜处。观完不净,再观放光。青色放出青光,黄色放出黄光,赤色放出赤光,白色放出白光,现出一种光明。这时,不要执著,好像没有那回事,这样才能到殊胜的处所。

何谓十一切处?就是十种普遍一切处。也就是四色加六大。若有胜知胜见,就能成就遍一切处的功能。

1、青遍一切处、2、黄遍一切处、3、赤遍一切处、4、白遍一切处、5、地遍一切处、6、水遍一切处、7、火遍一切处、8、风遍一切处、9、空遍一切处、10、识遍一切处。这十种法,参禅的人,必须明白这种境界,然后才能破本参。就是把本来所参的话头破了,也就是开悟。虚云老和尚在开悟时说:‘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就是这种境界,一切皆空了。

三变土地,一变表示八背舍,二变表示八胜处,三变表示十一切处。经文的义理,深奥无穷,要贯通经义,才有用处。否则,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那就辜负学佛法之初衷。念经文不求甚解,不知经旨。终日和无明在一起睡觉,和烦恼在一起吃饭,和三惑在一起打同参,这样,焉能有所成就?总之,明白就离开它们,不明白就被它们所迷。

学佛法的人,学而会用,才有效果。学不会用,无论学多少,也没有益处。就是学一句会用,就能得到无量的好处。学佛法最大的忌讳,就是能说不能行,成为口头禅。

尔时东方释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各各说法来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诸佛。皆悉来集。坐于八方。

在这个时候,在东方释迦牟尼佛所分身之化佛,在百千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相等国土中诸佛,各在彼土说法教化众生,因为多宝如来到灵山法会做证,所以他们皆辞别大众来灵山集会。

多宝如来为什么要来到娑婆世界灵鹫山法华会上来做证呢?因为在往昔的时候,曾经发过这样的愿心:‘凡是有演说妙法莲华经的道场,我一定前去做证明。’

这样次第,从东方开始,十方诸佛皆来到灵山法会集会,坐在宝塔的八方。尔时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国土诸佛如来。遍满其中。

这个时候,在每一方各有四百万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国土。所变的国土,清净到极点。释迦牟尼佛分身的诸佛,都遍满其中。

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

在这个时候,十方分身诸佛,各在菩提树下,坐在师子宝座之上。乃派遣侍者,到释迦牟尼佛的道场去问讯。诸佛手捧宝华交给侍者,嘱咐侍者说:‘善男子!你到灵鹫山释迦牟尼佛的道场,代我这样地说:‘世尊!近来好吗?没有病痛吧!没有苦恼吧!气力充沛吧!身心安乐吧!世尊座下的菩萨及声闻等,他们都安隐吧!”间讯完了之后,献宝华,供养于佛。’

以此宝华散佛供养。而作是言。彼某甲佛。与欲开此宝塔。诸佛遣使。亦复如是。

诸佛又嘱咐侍者说:‘将此宝华散开,供养释迦牟尼佛。然后对佛说:“某某佛为想打开多宝如来的宝塔,瞻仰多宝如来的德相。”’不但一位佛派遣侍者问讯于佛,供养于佛,十方诸佛,都是这样问讯和供养。

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见到自己所分身的诸佛,完全来到灵鹫山集会,每位佛皆坐在师子之宝座。又闻十方诸佛愿意打开宝塔的心声,即时从宝座站起,住在虚空中。这时,一切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弟子,同时起立,恭敬合掌,大众一心观佛如何开宝塔之门?聚精会神的等待。

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

就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用他的右手指,把七宝塔的塔门打开了,从塔中发出很大的音声,好像开城门的锁头一样。佛用右手指开宝塔,表示开权。多宝如来现身,表示显实。所谓‘开权显实’,把权巧方便法门收起来,现在显出真实的法门。佛以前所讲的经典,乃是权巧方便之法,现在讲妙法莲华经,乃是真实之法。此即本经的宗旨。

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把宝塔之门打开了,在法会中所有的四众弟子,都看见多宝如来的全身,在塔中坐在师子座上,安然存在,没有损坏。好像入了禅定一样的安详,令见者情不自禁而生起恭敬心,,所谓‘肃然起敬’。为什么?因为有威可畏,有仪可敬的缘故。

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

此时,又听见多宝如来在塔中说:‘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请你快点说妙法莲华经。我为听法华经的缘故,所以来到此处。’多宝如来为往昔的愿,而来做证明。

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

在这个时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看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已经灭度的多宝如来,在宝塔中说出这样的话,大众称叹未曾有!大众皆用天宝华聚,纷纷散于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的身上。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

在这个时候,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将他所坐的师子宝座,让出一半给释迦牟尼佛坐,这样地说:‘释迦牟尼佛,你可以坐在我的旁边座上,我们二人共坐一座。’

这时,释迦牟尼佛即刻进入宝塔中,同多宝佛共坐一座,在师子座上结跏趺坐。

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远。惟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虚空。

在这个时候,法华会中的大众,看见二位如来在七宝塔中,共同于师子座上,结跏趺并坐,非常亲近,如同老朋友。大众皆生起这样的思想:‘二位佛坐在又高又远的宝塔中,令我们看不清楚,听不清楚。惟愿如来慈悲,用大神通之力,将我们在法会中的大众,都接到虚空中,瞻仰如来,礼拜如来,比较方便。’

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这时,释迦牟尼佛因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缘故,知道大众在打妄想,遂生怜愍之心,用神通力,把他们皆接到虚空中,满大众的愿。

释迦牟尼佛又用大音声,普告四众弟子说:‘谁能在这个娑婆国土(此国土,众恶充满,万苦煎熬)中,广说妙法莲华经,现在正是时候。因为我(释迦牟尼佛)说完法华经之后,不久当入涅槃。每位佛都愿意将妙法莲华经,托付于人,希望有人能荷担这个大任,续佛慧命,令正法永远住世,不令断绝!’

各位注意!受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解说法华经、书写法华经、流通法华经,皆有想不到的功德。读诵法华经,能从口中吐出舍利子。书写法华经,能从笔尖落下舍利,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世尊,愿意重新宣说此义,乃说出下边的偈言。

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诸人云何

不勤为法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赞叹多宝如来所发的愿,凡有讲述妙法莲华经的道场,多宝如来一定前往听法,作为证明。你们看!讲述法华经的地方,多宝如来就去听经。何况我们凡夫,更要到讲法华经的地方去听经。

圣主世尊,这是指多宝如来而言,尊敬他为圣中之主。世尊是世出世间最尊贵的人。他虽然在无量劫以前就灭度,住在多宝塔中。他既已成佛,不需要再听法。可是他为听妙法莲华经,尚且来到娑婆世界灵鹫山法华会。诸位!为什么不勤修佛法?

不勤为法,就是懒惰、懈怠、放逸、不精进,也就是不专一其心来听法。真正信佛的人,除非没有讲经的法会,如果有的话,无论怎样忙,一定要安排时间去参加。为什么?因为听经比生命还要重要。一天不吃饭可以的,一天不听经不可以的。听经能晓得了生脱死的法门,依法修行,定能获得解脱。再者,听经比看经所得的印象更深,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改为‘听法师一堂经,胜过读十卷经。’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彼佛本愿

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

多宝如来自从灭度以来,经过无央数大劫的时间,到处去听妙法莲华经,凡有讲妙法处,一定前来参加做证。释迦牟尼佛讲妙法莲华经时,他乘宝塔从地涌出,住在虚空中,来做证明。

多宝如来既然成佛,为什么还前来听妙法莲华经?因为此经不容易遇到的缘故。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唐朝武则天女皇帝所作的开经偈。在读经以前,必须先诵这首偈颂。

多宝如来在往昔时,曾经发愿:‘我若成佛,就拥护讲妙法莲华经的道场。我灭度以后,无论何处何佛讲妙法莲华经,我常去听法,并作为证明。’

为什么发这种愿呢?因为妙法莲华经是难遭难遇的经典。他要做影响众,引导大家踊跃参加法会。令大众知道此经典是经中之王,成佛的经典。所谓‘楞严经开悟,法华经成佛。’

又我分身无量诸佛如恒沙等来欲听法及见灭度

多宝如来各舍妙土及弟子众天人龙神诸供养事

令法久住故来至此

释迦牟尼佛又说:‘我分身无量诸佛,好像恒河沙数那样之多,都来到此处听法华经。他们又想见已经灭度无量劫的多宝如来,所以十方分身佛,都舍弃自己的妙土,以及他们的弟子,而来灵鹫山。’

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诸龙诸神等,都来供养多宝如来,为令正法久住于世间,所以多宝如来及十方诸佛皆来到这里。

为坐诸佛以神通力移无量众令国清净诸佛各各

诣宝树下如清净池莲华庄严

我为诸佛安置座位,用神通之力,将无量众生移到其他国土,使此国土清净表示欢迎贵宾光临之意。

十方诸佛各到菩提树下,坐在师子宝座之上,如同清净地一样。用各种颜色的莲华,作为庄严。设备周到,宾至如归。

其宝树下诸师子座佛坐其上光明严饰如夜闇中

然大炬火

三变土地之后,把世界变得清净,分身诸佛,各各来到菩提树,坐在座上。每个宝座,皆用七宝来严饰,放大光明,照遍一切。好像在夜里黑暗中,燃烧大火炬,将黑暗驱逐。

身出妙香遍十方国众生蒙熏喜不自胜譬如大风

吹小树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分身诸佛的身上,皆放出微妙的香味,芬芳扑鼻,其香遍满十方国土。所有的众生,被此香所薰染,皆大欢喜,而发菩提心。好像大风吹小树枝一样,无不披靡,也就是受到佛法的利益。

用这种善巧方便之法,为使佛法久住于世。所以先讲权法,后讲实法,用意在此。

凡是真正修持的人,严守戒律,绝不犯戒,生生如此,世世如此,其身体自然放出青莲华的气味。是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不是强烈的香味,不会令人有刺鼻的感觉。守戒的人,就是多天不洗澡,也没有臭味,仍放香味。不守戒律的人,其身有狐臭之味,令人讨厌。

告诸大众我灭度后谁能护持读说斯经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大众说:‘我说完法华经之后,就会入涅槃。在我灭度之后,谁能发愿受持此经、读诵此经,现在应当在多宝如来座前和分身诸佛座前,自动发誓言。’今后绝对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流通这部妙法莲华经。无论如何困难,不改变初衷,一定贯彻始终,不辜负如来之期望。

其多宝佛虽久灭度以大誓愿而师子吼多宝如来

及与我身所集化佛当知此意

这位多宝如来,虽然久已灭度,可是仍以他的大誓愿,在宝塔中作大师子吼。多宝如来和我身,以及我的分身所化诸佛,都能知道你们所发愿的意思。然后护持你们,令身心安隐,专心修道。

诸佛子等谁能护法当发大愿令得久住其有能护

此经法者则为供养我及多宝

各位佛的弟子!谁能有护法的心,应当发最大誓愿。令妙法莲华经的法,久住于世。

假使有人能护持妙法莲华经,等于供养我和多宝如来一样有功德。为什么?因为妙法莲华经是如来的真身。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财供养是修福,法供养是修慧。福慧双修,功德才能圆满。

此多宝佛处于宝塔常游十方为是经故亦复供养

诸来化佛庄严光饰诸世界者若说此经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及诸化佛

这位多宝如来,虽然坐在宝塔之中,可是常到十方世界去证明妙法莲华经的缘故。

你们若能发心供养妙法莲华经,就等于供养我所分身的诸化佛。庄严一切国土,光饰一切世界。

假使能解说妙法莲华经,就能见到我身和多宝如来身,以及我的分身诸化佛。

诸善男子各谛思惟此为难事宜发大愿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虽说此等未足为难

各位善男子!你们各位要审谛的思惟这个道理。能发愿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流通这部经典,这是一件很难的事。你们各位应当发大誓愿,生生世世亲近三宝、亲近善知识、拥护善知识。

除了妙法莲华经典之外,尚有很多的经典,其数量如同恒河沙那样之多。虽然说这样多的经典,但是也不算是一件太难的事。

若接须弥掷置他方无数佛土亦未为难若以足指

动大千界远掷他国亦未为难

假使把须弥山举起,抛掷他方无量的佛土,也不算是难事。只要有神通,便轻而易举。

假使用足趾的力量,移动大千世界,把整个世界都抛到他方国土去,这也不算是难事。

若立有顶为众演说无量余经亦未为难若佛灭后

于恶世中能说此经是则为难

假设站立在有顶天(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为众生演说无量诸经,也不是难事。只要有五眼六通的本领,就能行得通,没有一切障碍。

假使佛灭度之后,有人能在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之中,解说妙法莲华经,这是件难事,最不容易办得到的。

假使有人手把虚空而以游行亦未为难于我灭后

若自书持若使人书是则为难

假使有个人,他神通广大,手拿虚空,到处游行,这件事还不出奇,可以办得到。

可是在我(佛)灭度以后,或者有人书写此经,或者令人书写此经,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为什么?因为这种境界太不可思议,所以没有人会相信。

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于梵天亦未为难佛灭度后

于恶世中暂读此经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将整个大地放在脚指甲上,可以上升到大梵天,也不是难事。

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能在五浊恶世之中短暂时间内,能读此经,这才是很难的事情,不容易做到。

各位注意!没有善根的人,根本就闻不到妙法莲华经的名字,更不能读到妙法莲华经的妙法,以及能看见妙法莲华经的经文。现在你们各位是幸运者,能在佛教讲堂听妙法,乃是在往昔时,发过誓愿,亲近此经、受持此经。今生遇到有讲妙法莲华经的道场,这种机缘难遭难遇,诸位要珍惜,不可随便放过!

假使劫烧担负干草入中不烧亦未为难我灭度后

若持此经为一人说是则为难

假使在劫火燃烧的时候,有人背著干草,入于劫火中,而不被劫火所烧,这也不是难事。只要有神通,就能办得到。

在我灭度之后,如有人受持此经。或者为一个人解说,这是很难的事,不容易办得到。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令诸听者

得六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于我灭后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受持八万四千法藏,以十二部经为人说,令一切听法的人,皆得六种神通,虽然能这样,但不算是难事。

在我灭度之后,若有人能听受此经,再问此经的义趣,这才是一件很难的事。

何谓十二部经?就是‘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广录大论三十三。’长行、重颂、孤起为经文的体裁。

1、长行:就是经中之长文。2、重颂:就是前边长行的义理,用偈颂方式再叙说一遍。3、授记:佛与菩萨授成佛之记。4、孤起:忽然间起一首偈颂,其义理和前后的经文不相干,没有关系。5、不问自说:没有人请法,而佛自动说出的经文。6、因缘:就是见佛闻法的因缘。或者佛说法教化众生的因缘。7、譬喻:经文中说譬喻之处。8、本事:佛说弟子过去世的因缘。9、本生:就是佛说自身过去的因缘。10、方广:就是佛说方正广大真理之经文。11、未曾有:佛现神通的经文。12、论议:佛和弟子互相问答的经文。

何谓六神通?开悟的人,才能证得这种境界。1、天眼通:上自诸天,下至地狱,皆能看得清清楚楚。2、天耳通:不但能看见天人一举一动,而且又能听到天人一言一笑,好像无线电一样的清楚。3、他心通:能知道他人心中所想的事和要说的话。4、宿命通:能观察自己和他人在往昔的因缘和末来的因果。5、神足通:可以在定中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6、漏尽通:没有烦恼,没有妄想,一切漏皆消尽,不起作用。外道和鬼神只有五通,而无漏尽通,诸佛菩萨和大阿罗汉才具足六种神通。

若人说法令千万亿无量无数恒沙众生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虽有是益亦未为难于我灭后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说佛法,能令无量恒河沙数的众生,皆得阿罗汉的果位,皆具足六种神通。虽有这样的益处,可是还不算是难事。

在我灭度之后,有人若能奉持妙法莲华经,这才是一件很难的事。

我们凡夫要听妙法莲华经,就是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分身所化诸佛,也来到灵山法会听妙法莲华经。由此可知,妙法莲华经如何之重要!此经是成佛之经典。要想成佛,必须受持此经,别无二法。

在没有讲妙法莲华经之前,我不说妙法莲华经是难遭难遇的经典。现在讲到此处,经文上也说得很明白。希望各位注意听!能听一遍法华经的功德,感应来生的智慧,无可限量。好像大海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为什么有愚痴?为什么有脾气?为什么有妄想?为什么有烦恼?一言以蔽之,皆因没有听过妙法莲华经的缘故。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好处。此种好处,不可心思、不可言议,只有行者自己去体会,便知其中的妙味。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从始至今广说诸经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释迦牟尼佛说:‘我为教化众生,皆成佛道的缘故,所以在无量诸佛国土,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广泛解说很多经典。先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次说阿含经,再说方等及般若诸经,现在才说妙法莲华经。在我所说诸经之中这部经为第一。’这是最希有的经典。

假使有人能受持此经,就是持诸佛的真身。佛的真身,就在妙法莲华经之中。所谓‘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这三种就是受持佛的真身。

诸善男子于我灭后谁能受持读诵此经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各位善男子!在我灭度之后,谁能受持此经、读诵此经、解说此经、书写此经、流通此经。现在应当在佛的面前,自己说出誓言。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愿力能鞭策自己向正道迈进,不会误入歧途。发愿不实行,好像开妄华的树,没有用处。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这部妙法莲华经是难受持的经典,没有真正善根的人,不能受持。假使有人在今生暂时受持、读诵此经,我很欢喜,诸佛也欢喜。为什么?因为这个人的善根深厚,能担当大任,将佛法流通于世间,令众生能闻三宝,发菩提心,成无上道。

这个人受持法华经,为十方诸佛所赞叹:这个人受持勇猛精进而不懈怠,严守戒律而不放逸。修行十二种头陀行,很快会证得佛果。

何谓十二头陀行?1、著粪扫衣。2、但三衣。3、常行乞食。4、次第乞食。5、日中一食。6、节量而食。7、过午不饮浆。8、住寂静处。9、冢间坐。10、露地坐。11、树下宿。12、常坐不卧。修苦行的行者,必守十二种的现定。为什么要这样苦呢?因为人有贪心。所谓‘欲望无止境’,贪而无厌,越多越好,结果妄想纷飞,到处攀缘,影响修道。若能修十二种苦行,看轻自己的身体,就不做它的奴隶,只要能维持生命就可以了。若无贪心,即无妄想。若无妄想,即能开悟。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灭度后

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于恐畏世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这个人能在来世的时候,读持法华经,才是真正佛的弟子,住在最纯淳的善地,也就是佛地。

在佛灭度之后,能了解此经典的义理,乃是诸天人之眼目。无论是天上的人,或人间的人,如果不诵读受持法华经,好像没有眼睛的盲人。

在五浊恶世之中,能在须臾之间,解说法华经。这时,一切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都应该供养这位说法华经的法师。

卷四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可是,他处处和佛作对。有人说他与佛有仇恨,其实,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他是属于逆增上缘助道的人。而且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来帮助佛成就道业。由于他以反面人物来助成佛道,所谓‘逆助’者也。

提婆达多是梵语,翻译为‘天热’,因为他在世时,专门从反面来帮助人,使人心里感到很热恼,天气也变成炎热了,以此因缘为名。为什么他要反面来帮助佛成道呢?这也有一个因缘的。

在久远以前,有一位大富长者,名须檀。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名须摩提,次子名修毗耶。在他去世之后,这两个儿子打算继承父亲的遗产。这时须摩提就想:‘如果我分一半给修毗耶,那么我不就要少了一半财产吗?’于是他就约他的弟弟修毗耶到灵鹫山去游玩,当他们攀登到山顶上时,须摩提就把他弟弟推下山崖,修毗耶就当场粉身碎骨而死,然后,须摩提又用石头抛击他的尸体,怕他伤残不死,一个哥哥用如此毒辣方法,来谋杀他的亲弟弟,只为了夺取其父之遗产。当时的须摩提即是释迦牟尼佛,修毗耶就是提婆达多。他父亲,须檀就是阿阇耆王。而这一品是佛说提婆达多帮助佛成就道业的因缘也。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

这一段经文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求无上菩提。布施外财、内财,一切所有都为求法而布施。说完了见宝塔品之后,佛又不问而说,告诉诸菩萨及天上的人、人间的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在过去无量劫中,为求法华经的妙理,时刻未曾生出一念懈怠及疲倦的心。在许多劫中,我常为国王。曾经有一次,我发愿求无上的菩提,心不退转。欲要满足六种波罗蜜的法门:1、布施:勤修布施的法门,心不生悭吝。我把所有的各种宝贝:如宝马、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珍珠、玛瑙、国家、城邑、妻妾、子女、奴婢、仆人,只要他人所需,我都一一布施给别人。以上所说的是属于外财,还有内财布施,即是头、目、脑、髓、骨肉、手、足。如是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和性命,为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而行布施。

释迦牟尼佛为了圆满六波罗蜜,所以把依报、正报,依正二报都为求早证佛果,而一起舍去,这是行真正菩萨道的行为。2、持戒:就是止恶防非,防止七支,即身三口四的过恶。身三:杀、盗、淫。口四:绮语、妄语、恶口、两舌。3、忍辱:难忍能忍,打骂不报。4、精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始有终,身心不懈,才是精进。5、禅定:四禅八定,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初禅的境界,呼吸气没有了。二禅境界上,脉搏停止了。三禅境界,念也停住。四禅境界,念已断了。初禅又叫离生喜乐地,离开烦恼而生出快乐的境界。二禅是定生喜乐地。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四禅是舍念清净地。八定是除了四禅以外,还有空无边定等。6、般若:发出自性的真正智慧,贪等之毒断除不再斗争等,这就是真正的般若之力。这是大乘的教义,也就是菩萨所修的方法。

六度波罗蜜的义理很多。由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一种布施波罗蜜;不两舌就是持戒波罗蜜;不恶口就是忍辱波罗蜜;不绮语就是精进波罗蜜;不贪嗔就是禅定波罗蜜;不邪见就是般若波罗蜜。

六种波罗蜜又有三种讲法:(一)对洽。(二)相生。(三)果报。

(一)对治:(1)布施就是对治贪吝。(2)持戒对治毁犯。(3)忍辱对治嗔恨。(4)精进对治懈怠。(5)禅定对治散乱。(6)般若对治愚痴。

(二)相生:持戒时,遇辱则能忍,能忍则能精进,精进则能调伏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调伏了则能摄入于法界,能摄入法界即是般若。

(三)果报:布施能得富贵的果报;持戒能得诸根具足的果报;忍辱能得相貌端正果报;精进能得大势力的果报;禅定能得长寿的果报;般若能得辩才无碍的果报。

每一种波罗蜜又有十种的利益:布施波罗蜜——(一)能降伏贪吝之烦恼。(二)舍念相续,能真正行布施。(三)与一切众生平等,不起分别心。(四)生富贵家。(五)生生世世发布施心。(六)四众爱敬。(七)入众中不怯畏,善恶的人都不生怖畏心。(八)胜名遍处。(九)手足柔软。(十)能遇真正善知识。

‘持戒’是止恶防非;‘止恶’是诸恶莫作,‘防非’是众善奉行。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要知道大善是由小善累积成的。所谓:持戒清净,就可得到十种利益:(一)圆满一切智。(二)入佛所学—以戒为师,因金刚光明宝戒是诸佛的本体。(三)智者不毁—有智慧的人不但不毁谤,而且还赞叹。首先,就不要争第一,要老老实实躬行实践,心真则事实,自然你就是第一。(四)誓愿不退—发求佛道的心。头目脑髓、身肉手足,乃至性命,永不退转于菩提心。(五)安住正行—不生攀缘心,常利益他人。(六)弃舍生死—能舍一切而认真修道。(七)慕念涅槃—趣向常乐我净涅槃四德。(八)无纤心—心不被贪嗔痴慢疑所纤住。(九)得甚胜三昧—得超然殊胜的三昧。(十)不乏信财—有信心是一种财宝,才能生出菩提心。

忍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忍’字上面有一把刀插在心上,而且还是刀刃,刀刃按在心上,‘忍’就像一把刀刺在心里,可见不容易忍。若不容易忍而能忍,就能把忍的一关打破了。这时,就得到忍辱波罗蜜。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而达到涅槃的彼岸。‘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使它,事事都能好。’弥勒菩萨又有一首偈颂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忍辱波罗蜜有十种利益:

(一)火不能烧—因为内心里没有嗔火,外边的火就无法伤害。所谓‘没有内虚,不招外感’。其理一也。

(二)刀不能伤—因为内心没刀枪武器和伤害的心,故外边之刀枪也不能为害。

(三)毒不能害—所谓‘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所以达摩祖师被外道下毒六次,而他不中毒也不死。因为他在无量劫以前修忍辱行圆满了。内无毒心,外害不能染也。(四)水淹不死。(五)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拥护。(六)身相清净庄严,人人见了,心生爱敬。(七)永远不堕三恶道。(八)得生梵天。(九)昼夜安乐。(十)身心常生欢喜。

精进即是不躲懒偷安,勤奋向道。譬如:在听经的时候,睡觉、打妄想或与他人讲话,这都不算精进。那么如何才算精进呢?就是不贪睡、不打妄想、不和他人讲话、必恭必敬、全神贯注的听经,才是精进。又能昼夜六时无有疲倦,时刻念佛、念法、念僧,这即是身心精进。精进有十种利益:

(一)他不能折伏—因为定力坚固,与任何人辩论,必定能百战百胜。

(二)佛所摄护。

(三)非人所护—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来护持。

(四)闻法不忘—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五)未闻能闻—没有机会听到的法,即可听闻到。

(六)增长辩才—得到辩才无碍能令听者法喜充满。

(七)得三昧性。

(八)少病少恼。

(九)心得轻安。

(十)露优波华及优昙钵华(这类华要三千年才开一次),能日日渐增。

所以,修行人必须要勇猛精进,把大懒虫化为精进龙。

禅那波罗蜜,这禅那是梵语,中文简称为‘禅’,译为思惟修。通常是参‘念佛是谁?’故叫参禅。如用一个锥子钻一个洞,又如猫捕鼠,老鼠代表我们的无明,参禅就是要把这真性抓住。又如龙养珠,能时刻念玆在兹,就是观自在,若不能观自在,就是在打妄想。所谓‘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人为什么贫穷?就是因为心里有贪嗔痴,犹如无底之坑,若能舍下,不贪外缘,不执著色尘,那才是一个真正富贵的人。若把私欲断尽了,才是真正的福报,参禅也有十种利益:

(一)安住威仪——能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能‘无人无我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

(二)行慈境界——能慈悲摄受教化一切众生。

(三)无有烦恼。

(四)守护六根——眼不跟色尘跑,耳不随声尘跑,鼻不跟香尘跑,舌不跟味尘跑,身不跟触尘跑,意不跟法尘跑。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智慧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五)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六)离开爱欲——人为什么有生死?因为爱欲没有断,所以在六道轮回。若能断欲去爱,地狱门也就关闭了,就不会再堕落恶趣。所谓‘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七)修禅不空——能时时刻刻修禅,一定会增长慧命,开大智慧。

(八)解脱魔业——魔无法障碍你的道业。

(九)安住佛境——安住在佛的境界。

(十)解脱成熟——无挂无碍,得清净法身。

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译为智慧。为什么这两个字没有读成‘智慧’呢?因为‘般若’这两个字能形容佛超然的智慧,与凡夫所说的智慧不同,故不翻。‘般若’又包含三种意义:

1、文字般若——一切佛所说经藏都属于文字般若。2、观照般若——由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深谙佛教的经典,遂生出一种观照的智慧。3、由观照般若,再达到实相般若。实相本来是无相,但无所不相,故称实相。也就是非空非有。文宇般若就是有;观照般若就是空;若能从有而达空,空而达到非空非有,这样必能了悟真空妙有的境界,故称实相般若。

人人有智慧,就是般若;人若没有智慧,便是愚痴。若人知道自己愚痴,那就是开始有般若。因为能有自知之明,智慧光明必然现前。若自认为自己对,不肯改进,那就没有般若智慧了。

般若也就是没有执著。所谓‘智光常明’,如果我们能修持般若,一定也能得到般若的十种利益:

(一)布施不取能施相——不取受布施的相,无所执著,也即是三轮体空,即是施者、受者、所施之物。若不执著能施(施者)和所施(受者),故叫不取能施相。我们不要学梁武帝,他曾问达摩祖师:‘我造了这么多寺院,修了这么多桥梁,布施给这么多僧众等人,你说我有多大功德呢?’达摩祖师因不顺乎人情,对他讲真话,故说:‘没有功德。’其实,没有功德就是无有执著,无所执著就是功德。这功德犹如虚空,不能测量。

(二)不依戒——若有人以为自己守持戒律是最好的,而且很了不起,那是错的,因为仍然有我相的执著。若不执著于持戒,能不持而持,持而无心,这才是真正持戒。

(三)不住忍力——不执著自己存有能忍的力量,才是真忍。真忍是没有能忍心,能忍而不忍,根本不以为然。若说我在忍辱,就等于头上安头。所以真正修忍辱道的人,要明白诸法空相,那才是真正修道。

(四)不离身心而精进——身心都能精进,但是也不可执著自己终日在精进。若有所执著,就不算是般若精进了。般若精进是精进而不著精进想,不为精进而精进,扫一切法,离一切相,降伏其心,还要离降伏之相。

(五)禅无所住——参禅能到无所执著上,就可破我法二执,得大解脱,故名般若禅。

(六)魔不能扰——魔来扰乱,但心不动摇,不失正知正见。

(七)他言论不能动——譬如没有智慧的人,念了三天阿弥陀佛的圣号,听见他人说念密宗的阿(音同触ㄔㄨˋ)毗佛最好,他的心就跑到那儿去了。人心若不定,很容易跟著此人的言论跑。在此谨述一个公案:从前,沩山老人住在一间破茅蓬,这一间破茅蓬破得不能挡风遮雨。当时,裴休相国,看见这位老修行住在这破烂不堪的茅蓬,于是就发大菩提心,供养三百两银子,来造一间新的寺庙。裴休相国就把三百两银子放在茅蓬门口的草堆里,遂离去。过了三年,他又回来看沩山老人。发觉老人仍住在那间破茅蓬,于是他想:‘到底这位老和尚拿了三百两银子做什么呢?怎么没有盖庙呢?’于是即问他:‘老法师!以前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你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为什么没有拿来建庙呢?’沩山老人说:‘你以前把三百两银子放到那里,就到那里去找啰!’于是,裴休相国便到草堆里检查,果然那三百两银子,原封不动,才知道这位老和尚是一位真正修行人,敬仰弥笃,遂亲自来替他建庙。然后,再把他儿子(翰林)送来出家(法海禅师)。

又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两位师兄弟,发心一起修行,一日一食,忍苦耐劳。有一天,他们走到五台山,当时下大雪,于是就住在一间破茅蓬里。因为没有粮食,所以一连挨饿了三天。这时,师弟就打了一个妄想:‘师兄他是富有人家出身,从来没有挨饿过,这次却跟我在这里挨饿了三天,真可怜啊!要是有人来供养一碗面条,那就好了。’他打了这个妄想,土地神知道了,也焦急起来。因为看他们这两位真正修行者饿了三天,如果不发心来帮助他们,可能他们会饿死的。于是,土地神就托梦给住在后山的一对夫妇,叫他们供养这两位修行人。第二天早上,这对夫妇就送了二大碗面条给他们吃。师弟一见到这对夫妇走来,高兴得哈哈大笑。这时师兄知道这必是他打吃面条的妄想,于是就大发脾气,与他分道扬镳。修行若有足够的功夫,是不会向外起攀缘的心。一切言论也不能摇动他的定力,而他能制住一切向外驰求的妄心。

(八)达生死底——达到涅槃的境界,离生死之此岸,而证得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之彼岸。

(九)增上慈——增加慈悲心。

(十)不乐住二乘地——不愿住在二乘的果位上,愿在大乘的道路走,回小向大,修大乘般若法。

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在无量劫以前,佛做国王,当时他能舍去生命,修六度万行。那时的人民,寿命很长。因为这国王要求法的缘故,所以把他的王位舍了,把所有的权利交给太子,然后,打起鼓来向人民宣布:‘我要到四方求法,那一位有道德的人能为我说大乘法,我这一辈子,侍丰奉他、供养他、追随他。’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釆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就有一位仙人,来对国王说:‘我有一部大乘经典,名为妙法莲华经,假使你不违背我的教诲,我就为你宣说。’国王听了这位长寿仙说后,心生欢喜踊跃,立刻随从仙人,供养他一切所需,又到山上采果、挑水、砍柴、煮饭、炒菜,乃至用他的身体当做仙人的床座,这样子来供养仙人,而身心不生一点疲倦。如此经过一千年,为虔诙求法的缘故,所以一点也不懈怠,令仙人没有任何缺乏。

当尔之时,世尊欲把前面的义理,重说一遍,故说出一首偈颂言: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

椎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

我回忆过去无量劫以前,因为求大乘法的缘故,虽然是世间上一个大国家的国王,但不贪恋五欲之乐(色、声、香、味、触)。于是,我用椎击钟鼓,宣告四方:‘谁懂得大乘佛法者,若能为我解说,我虽是国王身份,但我愿做他的奴仆。’因为他愿求无上法的缘故,当时有一位阿私仙(寿无比、法无比的仙人),而来向国王说:‘我有最高上、最微妙的法,这种法是世间很希有,假使你要依法修行,不违背我的教化,我应当为你说此妙法。’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

釆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这时国王听到仙人对他说的话,心里生出极大欢喜,立刻随从仙人,供给仙人所需要的东西,上山去砍柴,采果、瓜之类,随时恭敬侍候仙人,为什么呢?因为他要求得无上妙法的缘故,所以身心不懈怠的来侍奉仙人。这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欲明白一切法,然后普度一切众生。所以他很精进以求大法。他不是为自己的身心利益或求五种的欲乐,虽是一位大国王,但因勤求法而终获得无上的妙法,乃至圆满了无上菩提。我现在把我过去行菩萨道的因缘,告诉你们。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

佛说完了以上的偈颂之后,告诉大众,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过去无量劫前的那位把国家舍了,侍奉阿私仙的国王,就是我释迦牟尼佛。当时的阿私仙即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梵语。‘提婆’译为天,‘达多’译为‘热’,故名‘天热’。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的善知识,也曾为释迦牟尼佛的师父。释迦牟尼佛曾当提婆达多的佣人,终于,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法。那么在释迦牟尼佛的本身,提婆达多不做他的善知识,却做他的恶知识,就是专门反对释迦牟尼佛,他大显神通,把释迦牟尼佛的五百个弟子都抢去了。这五百个弟子都被他以利诱所摄去。提婆达多企图破坏僧团,故别开生面,立五法:(一)尽形寿乞食。(二)尽形寿穿粪扫衣。(三)尽形寿露地坐。(四)尽形寿不食酥盐。(五)尽形寿不食鱼肉。专门与佛作对,要比释迦牟尼佛高一等。有些好高骛远的比丘,就跟著他学习。提婆达多也曾经出佛身血,一天,佛从灵鹫山下走过,他在山顶用一块大石头,往山下推。这时护法神著急起来,就用他的宝杵,把那块石头打碎,可是其中一块小石头刚巧打中释迦牟尼佛的脚指头。他又杀过阿罗汉,莲华色比丘尼是一位证果的阿罗汉,提婆达多一拳,就把她打死了,并且,他又破和合僧,令比丘众等不和。又唆使阿阇世王弑父弑母,所以五逆罪他都全犯了。虽然他是一位恶知识,专门从反面来与佛作对,可是将来他也会成佛。而实际上来讲,他已经在无量劫中成佛了。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释迦牟尼佛说:从提婆达多,这位善知识来教我的缘故,所以使我圆成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现在再以我释迦牟尼佛的因缘来解释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

(一)修布施波罗蜜,解除自己的悭贪。(二)庄严自性菩提。(三)自利利他。(四)后世得大果,尊贵富有。

持戒波罗蜜:(一)修诸善灭诸恶业。(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住卧平安,身心愉快。(四)后世受涅槃乐。

忍辱波罗蜜:(一)能破不忍。(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彼此离怖畏。(四)后世没有嗔心,得眷属和气。不受苦恼,得涅槃乐。

精进波罗蜜:(一)能破懈怠心。(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增长善法,故自利。不恼他,故利他。(四)以大力,得菩提。

禅定波罗蜜:(一)破散乱心。(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身心寂静,故自利。不恼众生,故利他。(四)安隐得到究竟涅槃。

般若波罗蜜:(一)破无明。(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有智慧,故自利。又能教化众生,故利他。(四)得真正大智慧,除智慧障碍。

佛圆满了六种波罗蜜,又得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能给众生乐,悲能拔众生苦,喜令众生生欢喜。舍,难舍能舍。佛以四无量心圆满菩提。成佛之后再用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佛又得三十二大丈夫相。藏教谓修持戒而得三十二相;通教谓修布施忍辱而得三十二相;别教谓修诸法空,而成就三十二相;圆教谓授记而成就三十二相。以上是由藏、通、别、圆来判这三十二相。佛又得到八十种随形相好。佛的圆满报身现出一种最殊胜的紫磨金色。佛有十力、四无所畏。佛说法时,犹如狮子吼,无所恐怖,又有菩萨的四无所畏:(一)总持不忘,把所有的法记得一清二楚,故得善说法要无所畏。(二)尽知法药,知道那一种药来根洽某一种众生的病。(三)问答法无所畏。(四)能解众疑,说法无所畏。佛又用四摄法来摄受众生:1、布施。2、爱语。3、利行——身口意行善。4、同事——和众生做一样的事情。

佛又得到十八不共法。1、身无失:佛由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保持法身慧命,没有过失,身不犯杀、盗、淫,故身无失。2、口无失:口所说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3、无忘:名念无失。4、无异想:佛唯有生生世世求无上觉道,没有其他的妄想和欲念。5、无不定心:佛不但没有其他的妄想,而且生生世世修持禅定,故有甚深妙定,心不散乱。6、无不知己舍心:佛对一切法悉知悉了,但是对一切法无所著住,把一切法舍了,故了无可得。7、意无减:佛生生世世愿意教化众生,接引有情,无退转心。8、精进无减:只有精进,没有后退的时候。9、念无减:念三世一切诸佛所修的法,而不间断,时刻不减少。10、慧无减: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11、解脱无减:渐渐得到解脱,一天比一天自在。12、解脱知见无减。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14、一切口业,随智慧现。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16、过去的智慧无障。17、未来的智慧无障。18、现在的智慧无障。

这十八种的法唯佛独有,在菩萨、缘觉、声闻三乘不能共这十八种法,故名十八不共法。佛有无量神通,乃至于成正等觉,成就菩提。广度众生,皆是藉著提婆达多教化的力量,而成就佛道。

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佛又告诉诸四众,提婆达多从现在起到将来无量劫,当得成佛,名号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成佛的世界名天道世界。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个中劫。我们的世界每一增一减,为一劫。人寿以一百年减一岁,身高每一百年减一寸,由人寿八万四千岁,慢慢的减到十岁,从十岁又慢慢的增加到八万四千岁,故一增一减,名一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在二十个中劫,天王佛为所有众生广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这时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得证阿罗汉的果位,无量无边的众生发缘觉乘的心,有恒河沙数的众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他们都得到无生忍,到了不退转的境界。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旛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这时,这位天王佛所应该教化的众生,已经教化完了,所应度的众生也度尽了,佛圆满了他所发的誓愿,故入涅槃。佛在世时候,正法住世有二十个中劫。佛灭度后,将佛全身的舍利存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珍珠、玛瑙七宝造成之塔。塔高六十由旬(表示六度),纵广四十由旬(表示四念处)。所有的诸天人民,都用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旛、宝盖、伎乐、歌颂,恭敬礼拜、恭敬供养这七宝妙塔。在天王佛入灭之后,还有无量的众生,证得阿罗汉果;无量的众生,得辟支佛的果位;不可思议的众生,悉发菩提心,至不退转的果位。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未来的世界中,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听到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心里没有染污法。净心信敬,而不怀疑。如果有人批评提婆达多是个恶人,那是大错特错。其实,他的确是一位大菩萨,只不过他现反面尊者相来助佛度人。要相信生生世世来反对你的人,或者给你苦头吃的人,都是在帮助你成佛的。这又好像在大冶洪炉里,锻炼一样,锻炼得一点习气毛病都没有了,心性柔和,若能如此,才算是‘真信’。能把所遭所遇的怨嗔恚恼,当成自己的真正善知识,真正能生出恭敬善知识的心。譬如钟需要用木锤来敲击它,才能发出洪声,真金需要用火来烧,才成精金。梅花需要经过一番寒冷,才芬芳四溢,所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虽然提婆达多所行所作很恶劣,但是我们若能对这一品不生分别心,不生疑惑,就是证明我们有真正的闻思慧和修慧,永不堕于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常常能供养诸佛,又能亲近三宝,得闻无上妙法。并且,能生到十方诸佛国土,亲闻妙法莲华经。即是莲华化生,九品莲华为父母。若生到天上,也同样受到最殊胜美妙的快乐。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就在这个时候,下方的多宝佛驾到。跟随著他的侍者是一位菩萨,名叫智积。他对多宝佛说:‘我现在可回去了吗?’这时,释迦牟足佛告诉智积说:‘善男子!你再等一会儿。这里的法会中有一位菩萨,名文殊师利,你可以和他见面,互相认识,文殊师利是很有智慧的一位菩萨,你可以和他谈论妙法莲华经的道理,然后再回去吧!’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坐在千叶的宝莲华上,莲华大如车轮,跟随他一起来到法会中的菩萨,也都坐宝莲华上,从盐海的龙宫,自然涌出,住于虚空中,而来到灵鹫山,佛说法之处。再从莲华下来,来到佛前,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礼拜完毕,又到智积所坐的位置,互相问讯,坐到一边。智积菩萨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仁者!您到龙宫去,教化了多少条龙呢?’文殊师利菩萨答曰:‘所度的龙,不可悉数,非口所能说出,亦非心可测量。你等一会儿,就可知道了。

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

就在文殊师利菩萨还未说完的时候,忽然有无数的大乘菩萨,坐宝莲华,从盐水海涌出,到释迦牟尼佛所在说法的灵鹫山,现出种种神通妙用,停住在虚空中。这些菩萨皆是文殊师利菩萨在海里所教化出来的。各个都具足行菩萨道,共同讨论六波罗蜜法。本来他们都是证得声闻的果位。但是,他们已回小向大,行菩萨道,所以,他们在虚空中先宣说声闻乘的行门,因为他们对大乘法还未深入明白。如今一切证得声闻乘及菩萨乘的圣人都一起发心修行大乘的空义,就是修行大乘的实相法门。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你问我在海里教化了多少众生之事,悉皆如是。’

当时,智积菩萨看见文殊师利菩萨所教化的众生,都是现在修行大乘空义的大菩萨,故以一首偈颂来赞叹文殊师利菩萨:‘您是一位具足大智慧、大功德、大勇猛、大殊胜的尊者,故能教化无量无里的众生,行菩萨道。现在在这法华会中的一切众生朥已经看见了。您能流畅的演说一切妙法,令所有的众生明白大乘的实相意义。您又能开导阐明一乘的妙法,广泛引导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快速成就无上菩提妙果。是我们尊敬信奉者。’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师利菩萨说:‘我在盐水海中,恒常一心宣说妙法莲华经。’智积菩萨听了,心生怀疑,就问:‘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甚深微妙不可思议的经,故称为一切经中的宝贝,世间上所希有。若有众生听见此经,能加紧精进努力修行此经,他是不是可以很快就成佛了呢?’文殊师利答:‘在盐水海里有一个龙宫,龙宫里的龙王,他有一位女儿,年龄才八岁,虽然她年纪小,但是有非常利根的智慧。她能知道众生前因后果,她得到十种陀罗尼的法。(陀罗尼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身口意清净,不犯身口意恶业。佛所说的诸法她都能明白。)所谓:秘密之藏是为此说而彼不知,为彼说而此不知的秘法,同说一法,但互相得到的义理都不同,故称秘藏。可是这八岁的龙女对诸佛所说的甚深秘密之藏,悉能受持读诵,都能一一明白,她又能人甚深禅定,而且还能了达诸法,在一刹那之间,发大菩提心,得永不退转,得辩才无碍。可是她慈念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犹如赤子,她的功德圆满,心里念法,口演说法,说的是微妙广大的法。她存有慈能予乐,悲能拔苦的心,而且能谦让爱护一切众生。她的志气及意念都很柔和雅善,能速成菩提。’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文殊师利菩萨提出龙女速成菩提之事,智积菩萨更生疑惑了,就问曰:‘我见释迦牟尼佛成佛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他在无量劫以前,行难行的苦行,一沙一尘、一毛一滴的积集功德。为求菩提的觉道,未曾躲懒偷安。我现在遍观这三千大千世界,没有犹如芥子那么小的地方,没有一粒微尘之处,不是菩萨舍弃身命的处所,为要救度一切众生的缘故。然后,众生度尽,方成佛道。我不信龙女能在一刹那之间就立地成佛了。’

言论未讫。时龙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文殊师利菩萨与智积菩萨议论未完的时候,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在法会中,恭敬顶礼诸佛菩萨,退坐一处,然后以一首偈颂赞叹多宝如来:‘佛能深远明白罪业及福相善恶的果报,故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超然成佛之相,因为身心清净,智慧的光明便能遍照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这种微妙清净不可思议的法身,则得三十二种大人之相,这是因为佛已具足圆满六度波罗蜜。佛又以八十种随形好来庄严法身。是天人所顶戴敬仰,所有的龙神皆来恭敬,所有的众生没有不崇拜敬仰于佛。我又听闻成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证明,故我现在阐扬大乘教理,欲度脱一切众生离生死的苦海。’

尔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在龙女说完这首偈颂以后,大智舍利弗尊者对龙女说:‘你所说立地成佛的事,真是令人难以相信。为什么我们不相信呢?因为你是位女身。而女身是不清净的,含有污垢尘秽,非是成佛的法器。既然如此,为什么可以说你速得成就菩提呢?成佛的道路是非常的遥远广阔,所以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无量大劫,精进勤修苦行,积功累德,修六度万行,而今才得成就佛道。何况女身有五种障碍:(一)不能作大梵天王,因女身不清净。(二)不能作帝释。(三)不能作魔王。(四)不能作转轮圣王。(五)不能成佛。女身既有这五种障碍,又何能成佛呢?怎么可以说女身也可以成佛呢?’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其实,舍利弗尊者在维摩经上,已经知道没有男女相可得,但是,为什么他又在这妙法莲华经的法会中怀疑龙女成佛的事呢?这是因为他要为一切众生而请问这种法,恐怕众生在这情形之下,心生怀疑,不相信这部法华经,所以他代表众生请法。本来舍利弗尊者和智积菩萨都明了没有男女相可得,但一般凡夫的看法,就有男女相之分。故舍利弗尊者故意跟龙女来一番辩论,为一切众生开权显实。

这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超越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宝贵,她手持这一宝珠来供养佛,佛即刻接受了。龙女对智积菩萨与大智舍利弗尊者说:‘我呈献这颗宝珠给佛,佛已接受了,你们说此事的发生是否很快?’他们说:‘是很快的。’龙女说:‘以你们两位的威神力来观察我成佛,比刚才我供养世尊还要快。’即时,在法会中,皆见龙女,在一刹那之间,现男子身,圆满菩萨的行门,立刻往南方的无垢世界,坐宝莲华上,莲华化身成佛了。若人要得到莲华化身,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具足八种因缘:(一)甚至把生命舍去,也不说他人的过错和是非。(二)变化人来皈依三宝,而且还能化一切畜生都来皈依三宝,行菩萨道。(三)安止一叨,即一切善事都把它放在菩提心里。(四)修清净梵行,不贪、不嗔、不痴,来精修梵行。(五)造佛形像,安放在莲华座上。(六)能除众生爱恼。(七)与贡高者,能对他谦下。(八)不恼他人,不令他人生烦恼。所谓正觉,就是没有妄想。这时,龙女即身成佛,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无上妙法。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在龙女到南方无垢世界演说妙法的时候,在娑婆世界很冬的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都看见龙女成佛,普为当时法会的人天说法。所有的一切众等皆心生大欢喜,法喜充满,大家共同敬礼龙女。无量无边的众生,听闻到佛法,还彻底了解一切法,得不退转的果位。又有无量众生,得受成佛之记。在无垢世界有六种震动:震、吼、击,动、涌、起。震吼击属于声,动涌起属于形。修道人修到某种程度,就会觉得六根(眼、耳、鼻l、舌、身、意)会有这六种震动。每六种震动可分为三,故有十八界。就是分为六根、六尘、六识。这时,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得不退转的果位,皆发大菩提心,又得佛授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法会大众,默然相信和接受圣义。

卷四劝持品第十三

何谓劝持?劝是劝说;持是奉持。即是你能用种种言语来劝说他人,欢喜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或者欢喜奉持这部妙法建华经,那么,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果不信的话,不妨试试看!一读此经,觉得妙不可言。想不读诵,也不能停止了。因此,天天读诵此经,天天奉持此经,有无量的功德。

你们天天听妙法莲华经,更有无量的功德。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是成佛的经典,所以诸佛、菩萨、罗汉等,都劝说人们读诵、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

这一品在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之中,属于第十三品,故称为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释迦牟尼佛说完提婆达多品之后,接著说劝持品。在这个时候,药王大菩萨和大乐说大菩萨,以及二万菩萨眷属在一起,一同来到佛的座前,发这种的誓言:‘我们大众惟愿世尊放心,不要为这件事而忧虑。待世尊入涅槃之后,我等大众应当奉持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应当恭敬供养这部妙法莲华经。’

药王菩萨在往昔的时候,名为星宿光。当时有日藏比丘,宣布正法。他将阿黎勒诸药,奉献于日藏及大众,发愿来世,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世世为良医,善能治病,有药到病除之神效。他深谙草木金石四类的药性。如甘草是甜,黄连是苦。冷性能治热病,热性能治寒症。

大乐说菩萨,他具足四无碍辩:1、法无碍辩:能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对于一切名相,无不了知。虽然知道诸法,但是不执著诸法。2、义无碍辩:能说诸法分别之义,通达无碍。虽然知道诸法之义理,但不取著。3、辞无碍辩:能在一言之中,含无量之义。对各种言辞通达自在,圆融无碍。4、乐说无碍辩:随顺众生的好乐,善巧方便为说佛法,所以称为大乐说菩萨。

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在将来五浊恶世中的众生,人人不信佛,讲佛法也没有人听。为什么?因为众生善根渐渐转少的缘故,所以福就薄了。虽然增善根的人减少,可是增上慢的人多了。例如有人这样说:‘你们知道我是谁?我就是佛。不但我已经成佛,人人都是佛。’这就是增上慢的表现。

这种人不知惭愧,对于佛所说的经典,他一部也不懂,居然大言不惭说自己是佛。这种人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为什么说自己是佛?一言以蔽之,就是贪图利益、贪图供养。这样就增加不善根,永远离开解脱之道。何谓解脱?简要言之,就是没有一切执著,得到无拘无束的境界,身心自在。

这种,人,,虽然难可教化,可是我们大众用大忍耐之力来教导、度脱他们。用什么方法来度脱?或者读诵妙法莲华经,或者持说妙法莲华经,或者书写妙法莲华经,甚至不惜身命来供养妙法莲华经。

往昔有一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药王菩萨前身),他发心焚身供养佛及法华经。诸佛共同赞叹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智者大师读经到此处时,忽然入定。在定中见到灵山法会尚未散会,释迦牟尼佛仍然为诸大菩萨及诸大罗汉演说妙法莲华经。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五浊恶世的起因,乃是由心浊而来。如果人人能清心寡欲,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则心自然清净,成为人间净土。何谓五浊?就是1、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但因为福薄,渐渐减少,而入劫浊。劫浊本无体,以四浊为其体。2、见浊:众生因为见解不正碓,迷惑正见,遂成见惑,也就是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3、烦恼浊:六根对六尘,便生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而有种种烦恼产生。4、众生浊:因受见浊和烦恼浊的影响,众生的福报更加陨减,而苦报渐渐增重,所以多逢灾祸。5、命浊:众生因为烦恼丛生,身心交瘁。因此,寿命缩短,一旦无常,便成异物。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授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在这个时候,大众中有五百位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都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别号。他们大众一起向佛言:‘世尊!我们五百阿罗汉,也自动发誓愿,到其他的国土去弘扬妙法莲华经,没有厌倦的时候。’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

又有有学比丘(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和无学比丘(四果阿罗汉),共八千人,皆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别号。大众一起从座站起,一同合掌向佛,而作这样的誓言:‘世尊!我们八千人,也到十方不同的国土去,广说这部妙法莲华经,没有休息及停止。’

初果罗汉为见道位。二果和三果罗汉为修道位,所以称为有学位。四果罗汉为证道位,所以称为无学位。

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实故。

为什么缘故?因为在娑婆(堪忍)国土中的人,其性情多数很弊恶。心中怀著贡高我慢的思想,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他们的功德又浅又薄、嗔恨最大、污浊最重、谄媚最强、弯曲最胜,这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实在的缘故。

娑婆世界的众生,能堪忍一切苦,以苦为乐,不知道修离苦得乐的法。整天在名利上用功夫,你争我夺,无有停止。因为起惑、造业,所以受报。如果能回光返照,万缘放下,自然脱离轮回,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在这个时候,佛的姨母,也就是佛的继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比丘尼,和有学比丘尼以及无学比丘尼,共六千人,一起从座站起。专一其心合起掌来,瞻仰佛的尊颜,目不暂舍,好像入定似的。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她是摩耶夫人(佛母)的亲妹妹。后随佛出家,成为第一位比丘尼,即是诸比丘尼的领导人。她们当时想出家修道,佛本不许可,后经阿难尊者再三向佛求情,最后佛无奈勉强答应。

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

在这个时候,世尊告诉憍昙弥(比丘尼上首):‘你为什么用忧愁的样子来看我呢?在你的心中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说出你的名字,给你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记别号呢?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佛和颜悦色地问,令弟子们有和焦可亲,肃然起敬之感。

中国译经的规定,有五种不译:1、多含不译。2、尊重不译。3、顺古不译。4、秘密不译。5、此方无不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系顺古不译。

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

佛很慈祥的叫一声憍昙弥!我刚刚先总说一切声闻(闻佛声而悟道),我已经都予授记别号。现在你想知道自己的记别号吗?那么,你要记住。你在将来之世,应当在六万八千亿那样多的诸佛法之中,为大法师。以及其他六千有学比丘尼与无学比丘尼,一起都作为法师。

大法师有十德:1、善知法义。2、能广宣说。3、处众无畏。4、巧方便说。5、无断辩才。6、法随德行。7、威仪具足。8、勇猛精进。9、身心无倦。10、成就忍力。具足此十种德行,才够资格称为大法师。

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你像这样子经过六万八千亿诸佛,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渐渐具足菩萨道。等到三觉圆、万德备的时候,应当成佛。你的佛号,叫做一切众生喜见如来。你将具佛的十号,就是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应供(应九法界众生供养)、正遍知(佛智鉴照一切法,既正又遍)、明行足(三明属慧,五行属福,福慧双足)、善逝(修正道,入涅槃)、世间解(世出世一切相,悉皆了解)、无上士(修证到无修证地位)、调御丈夫(化导众生,制伏众生)、天人师(为人天的大导师)、佛(觉者)、世尊(世出世最尊贵之人)。具足这十种名号,才能称为世尊。

菩萨所修的法门,就是六度万行。何谓六度?就是六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法。所谓1、布施:分为三种。一为财施:即用财物救济贫穷的人。菩萨能舍内财(头目脑髓)和外财(国城妻子),没有舍不得。二为法施:就是讲经说法。将自己所知道的善法,令大家也知道,所谓‘诸布施中,法施为最’。三为无畏施:有人在危险之处,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义不容辞,拯救难者出离水深火热的苦境。2、持戒:戒是止恶防非的规箴。所以在家人要守五戒或八戒。沙弥要守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无论在家或出家,受菩萨戒之后,要行菩萨道,为人不为己。3、忍辱:修道人一定要修忍辱,忍一切人所不能忍的事,受一切人所不能受的气,这样才能证得无生法忍。4、精进:就是勇猛向前,不懈怠不放逸,绝不退转。不可一暴十寒,不可有始无终。总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5、禅定:就是静虑。静是止息;虑是思虑。就是将意识上胡思乱想的杂念停止,一念不生,智慧现前。6、般若:译为智慧。有了智慧,晓得善恶、是非、黑白、正邪,就不会做颠倒的恶业。这种智慧从何而来?有两种方法,一为参禅,必参到山穷水尽时,便有柳暗花明的境界。二为诵经,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又叫一声憍昙弥!你成佛的名号,叫做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辗转次第互相授记。也就是第一位菩萨给第二位菩萨授记,乃至次第授记到六千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证得正觉位,而未证得正等和无上位。菩萨证得正等位,而未证得无上位。佛已经证得无上位,再没有比佛更高的位了。

尔时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在这个时候,罗侯罗(覆障)尊者的母亲,耶输陀罗(华色)比丘尼,她在心中想:‘我和佛有夫妇之名,为何佛给比丘和比丘尼皆授记,唯独不提我的名字?’她心里正在百思不解,但佛有他心通的智慧,故知道她的思想,所谓‘若干众生心,如来悉知悉见’。

罗侯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幼年出家,在佛的十大弟子之中,称为密行第一。他在往昔生中,是位修行人。有一天,正在打坐,听到老鼠咬木头的声音,而起嗔心,将老鼠堵在洞中。六天后才想起此事,乃起大悲心,心想老鼠在洞中,岂不是饿死吗?于是才将老鼠洞的石头移开。因此之报,他在母亲腹中住了六年,所以叫‘覆障’。

耶输陀罗是释迦牟尼佛的表妹,容貌端正,非常美丽,远近闻名,故名华色。佛在十七岁时,和她结婚。有一天,她向佛要儿子,佛乃用手指她的腹部,她一惊而受孕。佛出家六年后,罗侯罗出生。当时释族议论纷纷,满城风雨,认为耶输陀罗不守妇道。耶输陀罗为表示清白,当众宣布:‘如果罗侯罗不是悉达多(佛的俗名)太子的儿子,愿大火焚我们母子身。否则,大火不能烧我母子之身。’说完即刻抱著罗侯罗跳入大火中,大火现出莲华,母子安然坐在莲华之上。这时,释族知道耶输陀罗洁身如玉,乃向她道歉。经此场风波之后,她颇受人恭敬。后来跟摩诃波阇波提等一同出家修道,作为比丘尼上首。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佛告诉耶输陀罗:你在将来之世,于百千万亿诸佛法之中,修行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作为大法师。渐渐成就佛道。在善良的国中,应当成佛,名号为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十号具足。佛寿有无量阿僧祇(无央数)那样长寿。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大爱道比丘尼和华色比丘尼,以及其眷属们,获得佛给授记,皆大欢喜,得到未曾有的欣慰。即刻都到佛的座前,而说偈言:世尊导师安隐天人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世尊!您是人天的大导师。您能令天上的人,得到安隐,也令人间的人,得到安乐。我等比丘尼大众们,听到世尊给我们授记别号,各各心中具足无比的安慰,无法可以形容出来。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广宣此经。

诸位比丘尼说完这首偈颂之后,乃对佛说:‘世尊!我们比丘尼也能在其他的国土中,弘扬这部妙法莲华经,广宣这部妙法莲华经。’

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轮。得诸陀罗尼。即从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注视八十万亿那由他(印度最大数目之一)那样多的大菩萨,都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他们转不退大*轮,证得陀罗尼(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这些大菩萨同时从座位站起,一起来到佛前,恭恭敬敬,一心合掌。这表示身恭敬、心也恭敬。诸大菩萨共同这样的想念:‘假使世尊告敕我们,持说妙法莲华经。我们大众一定遵从佛的教诲,广为众生宣说这种妙法。’

复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见告敕。我当云何。

这些大菩萨又作这样的想念:‘我们虽然共同发这种的心愿,可是佛现在默然不讲话,不见佛告敕我们。我们现在应当怎么办才好?是发愿弘扬妙法莲华经?还是等待佛的指示呢?’

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发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反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当时,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话,这些八十万亿那由他诸大菩萨,为欲恭恭敬敬随顺佛的心意,并且欲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乃一起在佛前作师子吼(大无畏声),而发这种的誓言:‘世尊!我们大众在如来灭度之后,周遍旋转于十方世界,往返十方世界。能使众生书写这部经典、受持这部经典、读诵这部经典。我们解说这部经典的义理,令众生明白而依照经义去修行,正常忆念。我们令众生不忘这部经典,这都是佛的大威神力所成就的。唯愿世尊慈悲,在他方遥见我们菩萨和众生,守护我们菩萨和众生。’

即时诸菩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在这个时候,所有诸大菩萨,一起同时发出音声,异口同声地说出下边的偈颂。

惟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我们大众惟愿世尊放心,不要忧虑没有人弘扬妙法莲华经,我们现在发愿弘扬这部经典。在佛入涅槃之后,在恐怖恶世之中,我们应当广说妙法莲华经。

如有无智慧的人,其行为粗暴,爱恶口好漫骂,或者用刀杖打人。我们会接受他们的虐待,不和他们计较。我们修忍辱法门,应当忍受。

如有人骂你,你不接受(不理他),这个骂还要归还他自己。好像有人送人家的礼物,人家不接受,只得将礼物带回去,是同样的道理。再举出一个譬喻,有人仰面唾天,最后口水还是落在自己的面上,自受其果报。

弥勒菩萨的忍辱功夫修到家,有人向他面上吐口水,他没有反应,也不用手去擦,让它自己干掉。人人若能有这种涵养功夫,世上就没有争争吵吵的事发生。

聪明的人,皆有修养,被人咒骂,全当听歌来欣赏,或者当赞叹来安慰。有这样的雅量,自然化干戈为玉帛,所谓‘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多么逍遥!

不但咒骂要忍受,就是用刀来杀,用棒来打,也要忍受,这是菩萨的作风。有人说:‘我是菩提萨埵。’可是被人一骂,无明火起三丈高,拚个你死我活,这是个什么菩萨呢?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

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

在五浊恶世中的比丘和比丘尼,他(她)们的心中,有邪知邪见之思想。总是看人不如己,觉得自己了不起,目空一切。这类有邪智慧而无正智慧的人,教他讲经说法,他讲不通说不明;可是对饮酒赌钱等,却不学自通。

他们的心性谄曲。谄是谄媚,见到有钱有势的人,生起攀缘心、说些恭维话,令人生欢喜心。为什么?无非为贪图名闻利养。曲是弯曲,对人不说直话,拐弯抹角说些虚情假意的话,所谓‘巧言令色’。这是小人的行为,而不是君子的作风。

有些修道人,没有得道,对人说已得道;没有证果,对人说已证果,这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犯了这种大妄语,将来一定要堕拔舌地狱。

这种人犯了贡高我慢的毛病,瞧不起任何人。我慢充满了心胸,说自己是佛,说自己开悟,自我宣传,到处卖广告。为什么?因为攀缘心在作怪,希望有人来供养。

或者有住在阿练若(寂静处)的比丘,穿著纳衣(粪扫衣)而在较寂静处修行。自说自己在行真道:‘我是苦行僧,我是行道的高僧。’便轻视人间讲妙法莲华经的法师。

阿练若是没有喧哗的地方,是苦行者所居之处。也就是离开争吵闹市的山林,静心修行之处所。他们晚间在树下打坐不睡觉,所谓‘夜不倒单’。纳衣是补纳之衣,也就是出家人穿的衣服。出家人为了要除贪心,所以不穿好衣服。这种衣服,乃是用旧布制成,容易破损。于是,那个地方破了,就补那个地方,所谓‘千针万线补纳衣’。纳衣成为千钉万补的衣服,表示修道的年龄。

又为粪扫衣,缘起是在垃圾堆中捡来的破衣烂布(人家不要的),用水洗净,而裁成衣服。

贪著利养故与白衣说法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是人怀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

这些恶比丘他们有贪图利养心,为白衣(在家人)说法。说的不是真道的法,可是装模作样,为世人所恭敬,好像恭敬六通阿罗汉一样。

白衣:代表在家众。因为印度天气炎热,当时一般人穿白衣服。出家人才穿坏色衣。所以称出家人为缁,称在家人为素。所谓‘缁素’之分别。

六通就是六种神通:1、天眼通:能看见天上人一举一动的境界,又能看见地狱众生受苦的情形,好像看电视一样的清楚。2、天耳通:能听到天人一言一笑的声音,好像听收音机一样的清楚。3、他心通:能知道他人心中想要说的话,或想要做的事。4、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往昔因果,也知道他人往昔的因果。5、神足通:能在定中或在虚空中行走自由,不受任何限制。6、漏尽通:扫除一切烦恼,没有一切妄想,诸漏已尽。外道只有五通,而无漏尽通。

这种恶性比丘常怀著狠毒的心,恶意毁谤讲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可是他自己常常怀念世俗的事情,怎样才能名成利就?怎样才能有人供养?所以到处攀缘,各处化缘。他们假借名义,住在阿练若,其实贪图名闻利养而已。彼等自认清高,而专门说讲法人的过错,这是师子身中虫的行为。

我(宣化上人)的宗旨:‘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而作如是言此诸比丘等为贪利养故说外道论义

自作此经典诳惑世间人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

这个人这样地说:‘这些比丘们,他们为贪图利养的缘故,所以为众生说外道的理论。他们自己作这部妙法莲华经,目的为诳惑世间人的眼目,为求名闻的缘故,所以分别来讲妙法莲华经。’

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佛住世时,印度有六外道师,其学说不外计断计常,拨无因果,自然成就。所以形成两大主义,一为享受派,一为苦行派,但皆不究竟。

常在大众中欲毁我等故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

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义

这个人,常在大众之中,想要毁谤我们的缘故,常向国王及诸大臣说,常对婆罗门(净裔)说,常对居士说,以及其余比丘众说。说什么?说那个讲妙法莲华经的法师,他是邪知邪见的人,专门讲说外道的论义,不是真正的佛法。

在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择法眼,你对他说真法,他认为是假法。如果你说假的,他也许认为是真法,就这样的颠倒。将真假、善恶、正邪、黑白分不清楚。

婆罗门是印度四姓之一,侍奉大梵天,修清净行。儿童到七岁时,在家启蒙学习经文。到十五岁时,可以出外学习婆罗门教法,各处求学问。四十岁时,回家结婚,生子继嗣,所谓‘传宗接代’。五十岁时,入山修道。

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诸恶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

如此轻慢言皆当忍受之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

我们大众因为恭敬佛的缘故,当那些恶人做种种恶意的批评,可是我们都能忍受,不和他们辩论,也不反驳他们的破坏言论。这种人得寸进尺,用冷言热语来讽刺我们,说:‘你们都是佛。’这种轻慢的言语,我们皆能忍受。在这五浊恶世中,有很多的恐怖之事,来扰乱修道人的身心,令其不清净,容易失道心。

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为说是经故忍此诸难事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

在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魔鬼能附人身上而作祟。有人问:‘恶鬼怎能入到人身?’因为该人的心不正,常生邪念,故容易引恶鬼入窍。广东话云‘鬼上身’。这个鬼上身的人,身口不由己,做不得主,没有知觉,被恶鬼所支配。恶鬼利用他的口,说些似是而非的预言,没有智慧的人,容易上其当。

我以前遇到一个鬼上身的女人。她说她是菩萨。我对她说:‘菩萨什么都知道,你为何什么都不知道?’她无言可答而去。现在有很多冒充圣人者,到处宣传自身是佛、是菩萨。其实乃是鬼上身,自己不知道而已。彼等邪人到处为众生说法,教化众生,令众生误入歧途。

这个鬼上身的恶比丘,专门漫骂、毁辱我们,说讲妙法莲华经的法师是外道。我们大众因为恭敬于佛,信仰于佛,所以常穿忍辱的铠甲,保护我们的慧命。为弘扬妙法莲华经,流通于世,所以甘愿忍受这种种难忍的事。为宣说这部经,我们不爱惜自己的身命,但要保护这部经,爱惜无上道。

我等于来世护持佛所嘱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

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

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

我们大众在将来的世界,遵守彿的嘱咐,当护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世尊!您老人家一定会知道的,在五浊恶世中的恶比丘,不知佛所说的方便法门,乃是随顺众生的机宜,而说一切法。他们以恶口毁谤,表情颦蹙,也就是把眼睛和鼻子皱在一起。多次把善比丘赶走,远离塔寺。像这样种种的恶事,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可是我们常忆念佛所告敕的缘故,所以一切的恶事,我们应当忍受,绝对不向恶比丘发脾气。

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

我是世尊使处众无所畏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在所有的城邑,所有的聚落,如有请求佛法的人,我皆到他们的处所,为他们演说佛所嘱的法——妙法莲华经。

我是世尊的使者,凡是佛的事皆去做。在大众道场之中,为说妙法莲华经,没有畏惧。我应当善于说法,分别一切诸法实相的义理。唯愿佛安隐住在常寂光净土中,不要担心弘扬妙法莲华经这件事情。

我等在世尊的面前,十方诸佛的面前,发这样的誓言,佛一定知道我的心愿。我的心愿,是保护受持妙法莲华经、弘扬妙法莲华经、书写妙法莲华经、供养妙法莲华经。这是我们大众应发大心大愿。

更新于:26天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