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与修行之间做出取舍
在家庭生活与修行之间做出取舍
如何在家庭生活与修行之间做出取舍。打个比喻:有人曾经问我,佛陀若无最终成就,是否会背负对父不孝、对妻不爱、对子不仁的罪恶感?我告诉他,这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释迦牟尼佛对亲人和世界最大的贡献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因为选择不同,取舍就不同。
好多人感到苦恼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确定自己这辈子是做什么来的。比如他们想修行,想追求一种灵魂的安宁,但这并不足以构成他们人生的意义。他们的人生当中,还包括了其它的很多东西,比如对家庭的责任等等。当然,除了责任之外,其中还有一种情感上的牵绊。因此,他们无法放下好多东西,做到心无旁骛地修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问题是,当我们选择了一种东西,却又不愿意接受这种选择所造成的结果时,我们的心里就必然会产生一种痛苦。古人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取就必然有舍,想什么都不失去,什么都拥有,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你有了这种期待的时候,就必然会承受失望、失落。
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要想修行,都必须放弃家人,放弃世俗生活中的一切。不是这样的。我常说的放下,破执,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东西,真正的出离,也是心的出离。身在其中,但心不受其约束与桎梏,这就是真正的出离;相反,身不在其中,心却仍然流连忘返,那么他就没有做到真正的出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学佛之后还有那么的烦恼和不安的真正原因吧!
本月热门文章
白马寺
193治病的方法:做义工扫厕所清理垃圾
151泰国征兵时的奇葩景象:选上了当场背过气,选不上双手合十谢佛祖
138池州杉山智坚禅师
135治疗面貌变丑的毛病
130法界核心绝密是真如自性
125洛桑陀美金刚上师:修行即是修心
122法闻法师:住忍辱地
122那个懂得“拈花微笑”秘密的人,不仅叫摩诃迦叶,还叫“饮光氏”
122净土法门法师:如何才是善学佛法与传统文化
119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