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
(一)
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憍萨罗国,发生了一桩恐怖万状的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的人民,也几乎吓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卫大城的城外,出现了一个杀人魔王鸯掘摩罗。所幸由于佛陀的及时感化,才使这场悲剧,很快地结束了。
(二)
鸯掘摩罗,生于舍卫大城的北边,那是一个名叫萨那的村落,他原名不叫鸯掘摩罗,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做伽瞿,意思是一切世间现。因为当他出生的时候,憍萨罗国的境内,曾有奇特的变相发生:所有刹帝利的武士阶级,全部不由自主地拔出刀剑,并做出准备迎敌战斗的姿势,随即锋刃的利剑缺了口,断了鞘,握在手中的把柄,也跟著堕落在地。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使得全国的武士们,都感到莫名其妙地惊惶起来。后来经过调查,原来是舍卫城北的一个村落中,生了一个婴儿,因此,便以伽瞿来作为这个婴儿的命名。
渐渐地,伽瞿长大了,这是一个英俊健壮而孔武有力的青年,徒手能捉飞鸟,行走快过奔马;但他又是一个温文儒雅而秀外慧中的好青年,从小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则极其孝顺。只可惜,因他投师学艺,投错了师门,才使他得到鸯掘摩罗这么一个臭名!
当时,舍卫城内有一个很负盛名的外道学者,正在收徒讲学,伽瞿也就成了他的学生。可是那个外道学者,有著一个年轻美貌而又妖媚淫乱的妻子,最糟糕地,她在她丈夫的学生之中,竟然偷偷地爱上了伽瞿;当然,像伽瞿这样健美的青年,任何女人见了都会心跳的。无奈,伽瞿是她丈夫的学生,她是伽瞿的师母;她虽然是个妖媚淫乱的少妇,伽瞿却是正直守礼的青年。于是,恐怖的悲剧就跟著发生了。
(三)
伽瞿的师母,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机会。有一天,确切知道那个外道学者已带著许多学生出去了,伽瞿却被留在他老师的家里。他的师母见到四下无人,便悄悄地走近了伽瞿的跟前,以风情万种的姿态,接近伽瞿,用手摩触伽瞿,并以毫不隐瞒的话语,表达她所希求的愿望。这对于伽瞿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极其为难的,他感到惊讶,也感到痛苦,他从未想到,他会有这样一位毫不顾伦理道德而又大胆无耻的师母,于是,他便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师母。他说:
“老师等于父,老师之妻等于母,我怎么可以做这样逆伦的丑事呢?”
“你是当真不答应了?”他的师母,恼羞成怒了:“不识抬举的蠢东西,但你应当考虑,你如不喜欢我这样的女人,我将使天下的女人都得不到你。”
“请师母恕罪,学生怎么也不敢答应的。”
“好吧,我恨你!我要毁灭你!要使你这个不解风情的蠢东西,永远失去爱慕任何女人的机会。”
接著,她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用她自己的手,狠命地撕碎了身上的衣衫,又用自己的手爪,忍痛地划破了皮肉,弄成披头散发,在撕成了片片的衣衫下,半裸著鲜血淋漓的胴体;再以绳索悬颈,佯装自杀!
不一会,那个外道学者回来了,入了家门,跨进卧室,一幅惊人动魄的丑态画,使他连奔带跳地走近他的妻子,解开绳索,并且探问原由。
显然地,学生强暴师母,以致师母羞愤自杀,那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了。他要结结实实地教训伽瞿一番,然而,他很明白伽瞿的武功,即使集合全体五百个学生向伽瞿围攻,也不是伽瞿的对手。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诡计,他要利用国王的武力来解决伽瞿的生命。
他把伽瞿叫到面前,装著非常严肃而又恳切的样子,对伽瞿说:“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我现在要教你一个得道生天的秘密法门。”
“谢谢老师的恩典,弟子愿意承教。”伽瞿是个听话的好学生。
“那么你听著:你在中午之前,持剑站在进出城门的大路口上,见人就杀,杀一个人,便割取一只手指,用线贯穿,戴在头上,成为指环;杀满一千个人,穿够一千只手指,你就得道了,被杀的人也可生天了。”
“禀告老师。”伽瞿听了老师的教言,觉得疑问重重,杀了一千个人反能得道生天,他是从未听过的事,也是大惑不解的,所以说:“不论那一种宗教,那一个学派,在我们印度,都是崇尚净修梵行的,孝顺父母的,修行众善的,柔和仁惠的,慈悲平等的。如今反而教弟子杀一千个人作为得道的法门,不是有违古圣先贤的教训了吗?”
“唉!太使我失望了,你竟是个不从师教的坏学生,你竟是个怀疑得道法门的坏青年!”
于是,伽瞿便在矛盾与痛苦的心境之下,接受了他老师的教示。仗著宝剑,到了四通八达的大马路口。
由于业力的驱使与成熟,竟有许多的凶神恶鬼,来给伽瞿助威,使得伽瞿的心志迷乱了,面目狰狞了,杀意增强了,气力壮大了,逢人便杀,杀人之后便将人血涂身,人血涂身之后,再来加倍地杀人。从远处看去,伽瞿已像一个夜叉罗刹,已像一只疯狂的野兽。
因此,鸯掘摩罗的凶名,便在舍卫城中传布开来,也在整个的憍萨罗国散布开了,因他头上戴著用人手穿成的花环,所以被称为指环,以梵语来说,就叫做鸯掘摩罗。
因此,大家都不敢经过那条大马路口了。全城的商店,也都关上了门,全城的男女老幼,也都深深地躲藏起来。国王通令全国的勇士戒备,徵集最勇的武士讨伐,竟然没有一人瞻敢应徵赴命的。
因此,鸯掘摩罗已为憍萨罗国的舍卫大城,造成了风声鹤唳与草木皆兵的末日景象。
(四)
看看天上的日影,已经快近中午,广阔通畅的大马路上,业已人迹杳然,甚至连鸟兽也看不见一只。鸯掘摩罗的杀人成绩,已经非常可怕,但于一千人数,尚须一人来补足。这时,他的母亲虽风闻他的儿子已经成了杀人的魔王,人们也在一致地骂她是凶神的母亲或老母夜叉。但她想到她的儿子应该是肚子饥饿的时候了,儿子再不好,终究是自己的骨肉,所以取了食物,为她的儿子去送午餐。
鸯掘摩罗发现来了一个人,那虽是他生身的母亲,却也很可用来凑足一千人数,使得自己得道,也使得他的母亲因此生天。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提了剑,迎了上去!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释迦世尊突然出现在鸯掘摩罗的面前。原来,佛是无事不知无所不觉的一切智人,佛陀知道,那些由业力使然的九百九十九人,已被鸯掘摩罗全数杀尽,鸯掘摩罗不该再杀另外的人了。同时,这也是鸯掘摩罗接受感化的时机成熟了。
鸯掘摩罗见有一个出家人走向他的跟前,心里真是欢喜,他想他的母亲竟然有一个替死的沙门了。但他从未想到,佛陀也在逃避他的击杀。使他最不甘心的是佛陀那种缓慢而行的走路方法,竟使他那快过奔马的脚程,老是不长不短地被抛在后头。再看看,佛陀虽然站在原地不动,他也无法追赶得上,以致累得他汗流如涌,气喘如牛,还是追一个不即不离。于是,鸯掘摩罗发怒了,他说:“你这个不知死活的出家人,知道我是谁吗?还不乖乖地停止下来接受我一剑!”
“醒醒吧!可怜的青年。”佛陀说话了:“正因为你自己没有停止残杀的疑心,所以永远追不上我;其实我从很久以来,早就停止了呀!”
鸯掘摩罗究竟是个善根深厚的青年,倾听了佛陀这两句含藏机锋的话,又仔细地瞻仰了佛陀的威德身相之后,竟然真的醒了,真的将那残杀的疑心停止下来了,歇了脚,扔了剑,惭愧地、惶恐地、懊丧地、忏悔地、虔敬地,像迷失路途的儿童见了母亲似地,向佛陀伏地接足,热泪洒地,请求恕罪、请求拔济、请求剃度出家。
就在转眼之间,佛陀已将鸯掘摩罗带进了只园精舍,佛陀说一声:“欢迎你来出家为比丘。””他便须发自落,袈裟著身,成了一个佛门的出家人了。
(五)
这时的波斯匿王,好不容易徵集了他的军队,亲驾出征,讨伐鸯掘摩罗,但他毫无战胜的把握,所以先请求佛陀的开示。
“大王面露愁容,汗流不止,可有什么困难的事吗?”这是佛陀明知而故问。
“大德世尊谅已知道了,我要去征讨鸯掘摩罗啊!”波斯匿王显得非常惊恐。
“如果他已改邪归正,在我座下出家了,大王将会如何呢?”
“我是三宝的弟子,我当向他礼足,给他恭敬供养。”波斯匿王又接著说:“但他绝对不会来出家的呀!”
佛陀却把已是比丘的鸯掘摩罗,指引给了波斯匿王,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于是,国王感动了,全国的人民,也都感动了,因此而来敬佛听法悟道的人,不计其数。鸯掘摩罗也在当下悟道,证了阿罗汉果。
所以,一场震惊了全国的恐怖剧,在佛陀慈光的普照之下,竟促成了一次大弘法化的佛事。
(此篇系根据《佛说鸯掘摩经》、《佛说鸯崛髻经》、《央掘魔罗经》改编而成。)
这个故事在大小乘经中,各说稍有差异。《杂阿含经》38.1077载有“央瞿利摩罗”,说他是贼,是在央瞿多罗国的陀婆阇梨迦林中。别译《杂阿含经》 1.16也说“鸯掘摩罗”是林中的贼。《增一阿含经》31力品38-6则说:“国界有贼,名鸯掘摩,极为凶暴,杀害生类,不可称计,无慈悲于一切众生,国界人民无不厌患。取人杀,以指为环,故名为指环。”总之,这是一个凶暴的盗贼之流,后来受佛教化,改邪归正,剃度出家,证得了圣果。这是“放下屠刀”之后,即能转凡为圣的一个实例。在大乘经中说,这是大士菩萨为了度众而作的化现,其实他没有真的杀死当时的人。
下一篇:这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回答
猜你喜欢
-
生命中的苦,怎样才能解脱呢?
生命中的很多问题、很多不足和缺陷,都能通过发愿来解决掉。怎么才能把生命中的苦和业解脱呢?就是发愿。发愿我所受的苦,别人永不再受;发愿我所受的苦,愿代一切众生承受。比如说我生病受了一些苦,那我就发愿帮助..
佛答 2024-09-09 -
宗萨仁波切:我们一直把幻相误认为真实
宗萨仁波切:我们一直把幻相误认为真实事实上,原始佛教的教法,非常简单且直截了当。但是,像我们这种传统的佛教社会,历经多年产生了多种文化的执著、禁忌与习惯,于是就创造出了许多我所谓的“花边装饰”(sidetr..
禅宗文化 2024-09-09 -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晚,讲于万佛圣城妙语堂,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佛讲佛法,僧依著法来修行,再传予他人。可是僧人一定要持戒,不但僧人要..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宣化上人:佛性 是一切众生的本源-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最初,宇宙鸿蒙,开天辟地时,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众生,也没有所谓世界或不世界,根本什么都没有。以后在‘成’劫里,一点一点有了众生。众生究..
宣化上人 2024-09-09 -
缘分不会随意而来,请善待每一个遇见
缘分不会随意而来,请善待每一个遇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不是所有的情都值得你去珍惜。时间是一剂良药,它会沉淀最美的感情,也会带走留不住的虚情。缘分,需要的是珍惜,和双向的互动;感情,需要的是感恩,..
悟性时光 2024-09-09 -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 真实不虚-皈依佛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真实不虚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楞严经里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是息息相关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杀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语戒。因此犯淫戒..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善于劝谏,感化婆婆
善于劝谏,感化婆婆明朝有一个童养媳(养媳妇),名叫兰姐。她十二岁时,看见婆婆和太婆(祖姑)相骂,婆婆骂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讨厌东西。 兰姐就在那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流着眼泪,跪在婆婆的面前,说道:「婆婆和..
其他因果故事 2024-09-09 -
宣化上人: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皈依佛
宣化上人: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今时很多国家教育落后,斯文扫地,虽然教育界里仍然有人发奋努力,挽救道德之沦亡,然杯水难救车薪。教育一败涂地,它原因何在?乃因为教育界人士..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宣化上人: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皈依佛
宣化上人: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我们修道人勇猛之心易起,永久之志难立,也就是说一时的发心,谁都可以办得到;天天能照著自己的志愿和宗旨去做,这就不容易。因为人不能恒..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佛有没有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给诸位说,没有。事做得比任何人都认真,都负责,心里确确实实没这个念头,不起心不动念。这我们就难懂了,不起心不动念,事情怎..
禅理故事 2024-09-09 -
近代往生比丘六
近代往生比丘六宏 慈宏慈,号妙觉。本名喜生,俗姓张,陕南安康人,汉留侯张良后裔。师幼时即与常儿异,秉性沉默,不好嬉游,有出尘之志。稍长,投南山礼大行尊者为师,剃染离俗。壬午年春,至西安卧龙寺,从朗照法师受具足戒。..
比丘 2024-09-09 -
定弘法师:因果教育是教子第一妙法
定弘法师:因果教育是教子第一妙法幸好我们现在遇到了印光大师的这本小册子《天下太平之根本》,这本小册子特別强调因果教育,这是过去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比较忽视,看了这个小册子之后,知道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即..
禅理故事 2024-09-09 -
近代往生女居士三
朱许氏朱许氏,苏州马大幥巷十六号朱保良医师之胞姐。适无锡许智超,夫妇同修净业。一九六一年患病,自知不起,预嘱其夫为安排后事。往生之日,适有徐觉意至其家问疾,见氏坐床上,面向西方,无人侍侧。氏即请觉意留下念佛。..
女居士 2024-09-09 -
只要记住这句话,这一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怀得失
古代有个故事说:一个国王做了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只要记住一句话,这一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怀得失。他当时特别欢喜,但醒过来后就忘了。他非常伤心,于是倾其宫中所有钱财,打造了一个大钻戒,并召集智慧大臣..
佛教知识 2024-09-09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一、本品缘由本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弟子品而来。因为在弟子品中佛命十大弟子们前去问疾,他们各述本缘,都言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任务只有落到诸位菩萨的身上了。又,在前几品里我们就听闻了维摩诘..
汉传人物 2024-09-09 -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咒语的奥妙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咒语的奥妙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的关系,取得长足的前进。他们惊人地发现,当人在默想一个咒语时,可以从不接触被试者的超导磁强计上,测到一个相对应的脑磁..
悟性时光 2024-09-09 -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两种人
1: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悟到】一个不..
佛教知识 2024-09-09 -
林则徐亲诵《金刚经》超度部下
林则徐(一七八三年─一八五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一生持诵《金刚经》;慈悲利人,行持人间佛教。佛教给林则徐以深邃的智慧“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林则徐以佛教的慈悲喜..
佛教知识 2024-09-09 -
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
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在上个月的菩提沙龙中,主持人智健师兄问一名来参加的朋友:你为什么想加入三级修学?那位朋友说,想用佛法智慧解决她和子女的烦恼。家庭关系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让..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4-09-09 -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常在遭遇困境时发愿吃早斋,或是初一、十五持斋;以此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既然天天都希望有福、平安、顺利,何必等到有事的时候才持斋?不如持长斋,天天..
放生知识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