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法师: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既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既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既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合理相。就是说我们的心不能有两边见,不能有二分。只要有分别心,就不是一合相了。因为真常法界是一个相一个理,不可能有第二个理。有第二个理就是凡夫后天的思维。先天原本自性是一个整体,没有你我、是非、长短、黑白。分别心越重,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分裂状态就越严重,烦恼就愈多。
内心清净了,外在与内在就是一个整体,都是实相。就是一合相。
每一个人的本性和宇宙是统一的,是相信真理的。信是敲门砖,修行首先要信,信心足,才能进入神殿大门,才能明白宇宙的来龙去脉。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啊,假如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为微尘,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了,这样的众微尘你难道认为不多吗?须菩提回答说,太多了,世尊啊。
佛所用的比喻从深度上比以前要有分量,佛怕须菩提以及后来的末世众生迷失了自己执著法相,就往深里开导,也是佛进一步在扩大弟子的心量。
这部经是越讲越深,讲到最后几品的时候已经讲到了宇宙的极至,比喻已经达到了极至。简单的比喻已经明白了,于是就往深里来进一步的破除法相。
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谁也没看见。因为这个宇宙太大太大,太阳系由九大恒星组成。多少个太阳系组成了一个银河系,我们不知道。多少个银河系又组成一个总银河系。多少个总银河系又组成一个河外星系。只能说通过现在的科学天文望远镜能看到大约是多少个,实际有多少谁也不知道。科学家用高倍望远镜探测宇宙,一个光团就是一大片星云。一片星云里又包括多少总银河系和银河系呢?不知道啊。
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五百年,但是释迦佛的思想并没有过时。因为现在的科学家用科学仪器已经看到释迦佛当初看到的情况。莲花生大士在世的时候,他预言在未来的时候,将有铁鸟(飞机)飞上天。当时没人相信,铁鸟怎么能飞上天?后来飞机诞生了。
现代科学研究的底蕴离不开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真正有智慧的科学家已经明显的感觉到,释迦佛不是一般的凡人,是神人是圣人。老子也不是一般的凡人。西方哈佛、剑桥大学却很早就把《道德经》和佛儒家的一些经典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中国道家的和佛家的思想将是未来整个世界的主流思想。因为现在基督里有些思想偏离了人性,并且存在暴力,真正最原始的《圣经》是非常清净的。耶稣当初跟释迦佛学过法的,这个你们可以查一下资料,我说的话都是有根有据的,耶稣去过印度,所以他才能在欧洲和中东建立自己的法脉,其实那也是佛教的思想,即阿弥陀佛念佛法门,后来就简称为阿门。
人往往把眼睛能看到的,才认为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好像有一个世界,好像有一个太阳,好像有一个星云,其实这些所谓的实实在在的物质都是由各种元素组合在一切的,是缘起性空的。如果在显微镜下不断的分割下去,分子分割到质子、夸克,还可以分割下去,但找不到一个主宰。
佛看这个世界是虚妄的,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比如说盖房子,有砖,有泥,有水,有木头等等众多元素集合在一起才能把房子建造起来。如果把它拆掉的时候,也分割成若干若干,这房子就不存在了,也没有一个主宰。所以说世间的东西都是无常的,都是空性的。
大家应该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个过客,就像山顶上的云彩一样,在山底下看好像是真实的云彩。等真的站在山顶上的时候,哪里还有云,只是雾蒙蒙。
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我们的物质世界都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我们的后天思维认定它是真实的,给它设定一个假的名称。所以说一切色相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后天思维有分别心了,给它起上一个假名称。我们首先认定了自己是世界,我们的地球是世界,我们的国家是世界,然后分别心妄想心开始扩大,说太阳系是世界,再扩大宇宙是世界。所以说有地球世界,人类世界,然后太阳系世界,星河世界等名称,都是我们人为区分事物而安上一个假的名头。万事万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都是人们为了区分事物安立的假名称,也是人们的心识所幻化出来的,都是不实在的。
心有妄想就会有分别,有分别就会有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心没有分别,三时合成一时,就是一合相。
从自性的角度来讲,三千大千世界是指贪嗔痴各占一个大千世界,人在轮回的无量劫中,所形成的贪嗔痴慢疑妄念填满了内心世界。从外部讲,星球叫世界,星空叫世界,恒星和行星组成的星云集团光叫世界,宇宙叫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佛用的比喻而已,三千在佛家是个定语,三六九是个定语,用这种数字来表示多。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既不说是微尘众。】知道为什么吗?佛,是后来阿难结经的时候加上了。释迦自己不会说自己是佛是世尊的,是徒弟尊重他后来加上的。
须菩提,假如这么多的微尘是真实存在的话,我就不会说是微尘众了。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接着佛进一步解释原因,我释迦说的那些微尘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的。
如果心真正的清净下来了,虽然我们两个眼睛看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但分析起来物质可以分割到最小最小,小到最后就是一个空,所以说也不叫微尘众。
比如说我们看一个石头,从表面看很结实很光滑,在显微镜下看,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窟窿非常大,再分析下来也是空性的。
我们的心态真的平稳了,身心在行般若波罗蜜法的时候,用智慧常常觉照自己,念念不住于任何一个法上,也不会住在空上了。因为知道了一切都是幻化的。
以前的人不好理解这个事情,现在的科学仪器检验以及科学发展的成果,使大家更容易理解释迦佛所讲的道理了。比如说宝石,用两个眼睛看非常光滑非常坚硬,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它是由炭元素组合成的,炭和炭之间的分子窟窿眼是很大的。对于我们人来说金刚钻石是非常坚硬的,是实在的,在佛的眼里,在显微镜下面它就是微尘,就是空性的。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迷失了本性,看不到最深层的东西。
微尘是从哪儿出来的?是从我们内心当中。释迦佛只不过是打个比喻,把三千大千世界这种固有的物质打碎捏碎到最极限的时候,成为微尘的时候想想看,多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从我们自性烦恼的心来说,我们内心的烦恼和释迦佛用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这句话来比喻是同等的、一样的、无穷无尽的、一浪比一浪高的,这就是我们的烦恼海。
如果大家真的度过了这个烦恼大海,就达到了彼岸;度不过这个烦恼大海,我们就被这个大海淹死。所以说释迦佛为了打消大家前面没有明了的心态,他最后用世界来比喻,所以说释迦佛慈悲到家了。
因为他用平常的东西已经无法再比喻了,只好最后用三千大千世界来比喻。如果这个时候很多人再不明白,释迦佛也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再往下说,语言是无力了,只有自己去实证了。佛讲的一切也都是了解内心的工具,是通过这些经典,从文字般若深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如果能悟到实相,一切文字都不需要,因为佛法妙义不关文字的啊。
三千大千世界碾成碎末的时候,多到已经用语言无法形容了。用清净的心去看它的时候,它就不叫微尘。用那颗清净的心、智慧的心、念念无住的心去看世界的时候,人的世界、天的世界、宇宙的世界再多,也都不叫微尘众。因为心是清清净净的,明明亮亮的,也就雄鸡一唱天下白了。雄鸡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有力量的时候一唱天下白,天下就是整个宇宙,白是自己的光明一片大亮。一唱是从自己身体自性当中发出的嗡的声音,叫雄鸡一唱天下白。
自性清净了,微尘就不叫微尘。如果心不清净,烦恼的心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就给它起个假名字,叫微尘众,多得不能再多了,用语言无法形容。
外在的世界这么多,那身边的事情也会是这么多。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每天有想不完的事,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这是不是烦恼呢?挂在心上,就是烦恼;不挂在心上,就不叫烦恼。不叫烦恼,就不叫微尘,它只是一个词而已。所以说我们一旦悟道明道的时候,自己的智慧就会常常觉照自己,返观自照。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把世界比喻成微尘,又把微尘比喻成世界,这又拿世界来说。前面说了我们的贪嗔痴各占一大千,外在的色相也有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太阳系,用天文望远镜能看到银河系,用高倍的几十万倍、几十亿倍的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银河系以外的,比如说几百亿光年以前的事情、事物,必须借助于外力。
释迦佛观到的和现在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结果,都是不谋而合的,我们修行就应该更加明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情都是因为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都是一个无自性的世界。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由色组成的,这个色就是物质,都是由物质元素组合而成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你、我、他。明白了这个也就知道了无我是什么状态,什么叫大无畏了。
为什么释迦佛舍身跳到虎窝里头喂小老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因缘四大和合假成。如果因缘巧合,又可以把这四大和合散掉,土归土,风归风。
我们的心如果清净下来了,因为清净,三千大千世界也就呈现出空性了,叫即非世界。已经无我状态,无我也就没有是非、没有远近了,那世界也只是一个假名称。
自身是一个小世界,宇宙是一个大世界,两者相合就是天人合一,也叫一合相。也就是心心相应,印度叫瑜珈,瑜珈翻译成中文就叫相应。只有自心小宇宙小世界,和身外的大宇宙大世界,两者心心相印相应相合的时候,才叫天人合一,才叫气理合一。人喘出的气和宇宙的气叫气气相通,一气呵成,这都是修行的方法、方式。
心不清净有善恶之分的时候,才有大世界、小世界等等之分。
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宇宙之间都是相通相补的,也是微妙的。如果大家不明白,那世界是世界,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心中依然有烦恼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一合相就不可能,天人合一也不可能,气气相通更不可能。
只有我们心中清净无为,没有是非长短黑白,一切在无我、无法状态下,这个时候才能转凡入圣,观一切事物,才能明明白白。
为什么释迦佛能观测到地球是椭圆的?水里有虫子?宇宙的运行变化?两千五百年前人类还不算聪明,还没有现在人聪明吧。从很多实际例子上我们就能明白,是一个心。心静到极点的时候,别人的思维自己很清楚。心静到极点的时候,突然收到别人的信息,好比一碗水很平静很平静,突然空气中掉下来一粒微尘,微尘就是别人的思维电波传到自己的心里,水开始泛波澜。这波澜就是自己的心似水似镜子映现了别人的东西,知道别人有什么想法了,这个就叫心通。
很多人修心通修了一辈子也没明白心通是什么,每天在那儿念咒语、打坐、参禅,心通也没开开。只要把心放到最平稳的时候,就能接受到宇宙中任何一个信息,所以说心通很好修,他心通也好修,宿命通也好修。
古时候修五通都好得,但是漏尽通不好得。因为只有佛能得这个通,或者跟佛修行的罗汉可以得到这个通。因为他们明白了世间一切都是幻化的,是无住的,因而也就没有挂碍,不去执著。很多外道把漏尽通理解成不流眼泪了、不流血了等等,不流的时候叫漏尽通了,这都是外道说。
真正的是把自己的烦恼见思二惑全都干干净净,就是把烦恼全部漏光,不会再有烦恼生起了,这个叫漏尽通,也叫无漏。
只要心真正清净下来,返本归源了,一切世界都是空性的,所以不是实在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为了表述的方便。外面的世界,叫它什么都可以,都不是恒久的。
通过这些文字大家要明白自己的心,利用文字,又不被文字所粘连,破一切法相,心如虚空,量大法界。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既是一合相。】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如果我们真的是雄鸡一唱天下白了的时候,心中明明了了了,世界就没有了,因为心已经通达空性了。假如真有实实在在的世界的话,就是一合相了,一合相就是实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如来说的一合相,是法身相,是虚空相,是无相之相。只能说给它一个假名字叫一合相。这个一合相也是假名字,为了表述的方便,这个名字本身并不是心体,所以这个法相也要破。因为心体不是语言文字能表达的。
如何能修到一合相呢?佛家讲悲智双运,真正修大乘佛法发无上心的人,都要修悲智二法的,是在自己发愿的时候,悲智二法是从自性中自然而然生起来的。只有修悲智二法,最终才能得清净的菩提心。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就是凡夫。
修行修到一合相,基础就是悲智二法。只有悲智双运,才能最终让我们能见道、闻道、悟道、得道、成道、守道。没有悲智二法作为底蕴,都叫盲修瞎练,修到最后只能修五通、世间有为法。有了悲智作为底蕴,才能成为无上士,最终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菩提果。
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底蕴,别说是一合相,半相都不是,只能是凡夫修了一些有为法的东西。有为法是生灭法,对于无上士是不究竟的。所以说我们真正想修无上道、做无上士,只有悲智二法作为我们修行人的底蕴。修到心中没有能所了,也就是无牵无挂清净的状态下,心中呈现一合相,但心中没有一合相的概念,清清亮亮,不是语言能说的清楚的,心心相印,建立万法,又没有一法。
如果心有能所,法相不破,也就无法究竟一合相,也就无法明白一合相到底是怎么回事,从文字上理解,不去实证,都是虚假的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既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须菩提啊,我们由悲智作为底蕴,将来可以成就不可思议的菩提佛果,那是用语言说不完的,说不清的,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语言是有障碍的,是有界限的,所以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用再好的语言来描述,也只是冰山一角。
凡夫之人,用后天的思维去衡量,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因为这不是人的后天妄念能测度的,是用清净心来印证的。想用一颗有求的心来考究一合相,都是徒劳话岁寒。
如果执著于文字上的一合相、世界这样的词汇,有文字相、有法相就是凡夫。不从内心真正的实行悲智二法,行般若波罗蜜法,只知道嘴上谈天说地说空,执著于文字、法相,最终是得不到无上菩提的,也无法了解宇宙的真理,更不能深达自己的内心。由此可知,到了这儿我们也就明白了人与人、人与宇宙之间微妙的联系了,也就明白了一切东西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缘起性空的,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道理深达内心,也就不再去执著,去挂碍了。如果还去执著内外的法尘,把内在的清净心给搅浑了,必然会迷失自己,依然沉沦六道轮回不息。
相关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人表演的就是这一招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观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想走就走,想留则留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言语要谨慎,文字更要谨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六章 十大罗汉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也是个行业,这个行业干什么?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
- 广化法师的故事
-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克服听经和诵经打瞌睡?
- 佛教法师讲经 五祖圭峰宗密大师:简介(生平)-皈依佛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 寂静法师:心灵是开关,一关是黑暗,一开是光明
- 寂静法师:今天这个世界最大的罪人,不是造恶的,是传播恶的
- 宗密大师:注华严法界观门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心想事成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报才能修得财源滚滚-
- 佛教法师讲经 达照法师:简介-皈依佛
-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自序
猜你喜欢
-
生命中的苦,怎样才能解脱呢?
生命中的很多问题、很多不足和缺陷,都能通过发愿来解决掉。怎么才能把生命中的苦和业解脱呢?就是发愿。发愿我所受的苦,别人永不再受;发愿我所受的苦,愿代一切众生承受。比如说我生病受了一些苦,那我就发愿帮助..
佛答 2024-09-09 -
宗萨仁波切:我们一直把幻相误认为真实
宗萨仁波切:我们一直把幻相误认为真实事实上,原始佛教的教法,非常简单且直截了当。但是,像我们这种传统的佛教社会,历经多年产生了多种文化的执著、禁忌与习惯,于是就创造出了许多我所谓的“花边装饰”(sidetr..
禅宗文化 2024-09-09 -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晚,讲于万佛圣城妙语堂,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佛讲佛法,僧依著法来修行,再传予他人。可是僧人一定要持戒,不但僧人要..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宣化上人:佛性 是一切众生的本源-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最初,宇宙鸿蒙,开天辟地时,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众生,也没有所谓世界或不世界,根本什么都没有。以后在‘成’劫里,一点一点有了众生。众生究..
宣化上人 2024-09-09 -
缘分不会随意而来,请善待每一个遇见
缘分不会随意而来,请善待每一个遇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不是所有的情都值得你去珍惜。时间是一剂良药,它会沉淀最美的感情,也会带走留不住的虚情。缘分,需要的是珍惜,和双向的互动;感情,需要的是感恩,..
悟性时光 2024-09-09 -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 真实不虚-皈依佛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真实不虚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楞严经里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是息息相关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杀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语戒。因此犯淫戒..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善于劝谏,感化婆婆
善于劝谏,感化婆婆明朝有一个童养媳(养媳妇),名叫兰姐。她十二岁时,看见婆婆和太婆(祖姑)相骂,婆婆骂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讨厌东西。 兰姐就在那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流着眼泪,跪在婆婆的面前,说道:「婆婆和..
其他因果故事 2024-09-09 -
宣化上人: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皈依佛
宣化上人: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今时很多国家教育落后,斯文扫地,虽然教育界里仍然有人发奋努力,挽救道德之沦亡,然杯水难救车薪。教育一败涂地,它原因何在?乃因为教育界人士..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宣化上人: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皈依佛
宣化上人: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我们修道人勇猛之心易起,永久之志难立,也就是说一时的发心,谁都可以办得到;天天能照著自己的志愿和宗旨去做,这就不容易。因为人不能恒..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佛有没有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给诸位说,没有。事做得比任何人都认真,都负责,心里确确实实没这个念头,不起心不动念。这我们就难懂了,不起心不动念,事情怎..
禅理故事 2024-09-09 -
近代往生比丘六
近代往生比丘六宏 慈宏慈,号妙觉。本名喜生,俗姓张,陕南安康人,汉留侯张良后裔。师幼时即与常儿异,秉性沉默,不好嬉游,有出尘之志。稍长,投南山礼大行尊者为师,剃染离俗。壬午年春,至西安卧龙寺,从朗照法师受具足戒。..
比丘 2024-09-09 -
定弘法师:因果教育是教子第一妙法
定弘法师:因果教育是教子第一妙法幸好我们现在遇到了印光大师的这本小册子《天下太平之根本》,这本小册子特別强调因果教育,这是过去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比较忽视,看了这个小册子之后,知道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即..
禅理故事 2024-09-09 -
近代往生女居士三
朱许氏朱许氏,苏州马大幥巷十六号朱保良医师之胞姐。适无锡许智超,夫妇同修净业。一九六一年患病,自知不起,预嘱其夫为安排后事。往生之日,适有徐觉意至其家问疾,见氏坐床上,面向西方,无人侍侧。氏即请觉意留下念佛。..
女居士 2024-09-09 -
只要记住这句话,这一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怀得失
古代有个故事说:一个国王做了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只要记住一句话,这一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怀得失。他当时特别欢喜,但醒过来后就忘了。他非常伤心,于是倾其宫中所有钱财,打造了一个大钻戒,并召集智慧大臣..
佛教知识 2024-09-09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一、本品缘由本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弟子品而来。因为在弟子品中佛命十大弟子们前去问疾,他们各述本缘,都言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任务只有落到诸位菩萨的身上了。又,在前几品里我们就听闻了维摩诘..
汉传人物 2024-09-09 -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咒语的奥妙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咒语的奥妙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的关系,取得长足的前进。他们惊人地发现,当人在默想一个咒语时,可以从不接触被试者的超导磁强计上,测到一个相对应的脑磁..
悟性时光 2024-09-09 -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两种人
1: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悟到】一个不..
佛教知识 2024-09-09 -
林则徐亲诵《金刚经》超度部下
林则徐(一七八三年─一八五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一生持诵《金刚经》;慈悲利人,行持人间佛教。佛教给林则徐以深邃的智慧“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林则徐以佛教的慈悲喜..
佛教知识 2024-09-09 -
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
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在上个月的菩提沙龙中,主持人智健师兄问一名来参加的朋友:你为什么想加入三级修学?那位朋友说,想用佛法智慧解决她和子女的烦恼。家庭关系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让..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4-09-09 -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常在遭遇困境时发愿吃早斋,或是初一、十五持斋;以此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既然天天都希望有福、平安、顺利,何必等到有事的时候才持斋?不如持长斋,天天..
放生知识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