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度憍陈如
佛度憍陈如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憍陈如等人。当时,释提桓因、频婆娑罗王也各带领了八万四千大众,一同来到王舍城听佛陀说法,也都因此因缘而成道证果。比丘们看到这个情形,个个莫不..
佛典故事 2025-07-29 -
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
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过去,佛陀在世间教化众生时,有一位优婆夷总是尽己所能,日日虔诚供养佛陀,无有懈怠。佛陀问她:「你如此虔诚地供养,是否有什么愿望呢?」优婆夷回答:「我希望布施供养的福报,让我能得四个..
佛典故事 2025-07-29 -
众宝庄严缘
众宝庄严缘迦毗罗卫国中,有位长者家财万贯,珍宝无数,唯一的缺憾就是膝下无子。为了一满得子之愿,长者日夜精进,修习善法,精诚所感,夫人终于生下一名男孩。男孩出生时,不仅相貌庄严,家中庭园更从地涌出一泓清..
佛典故事 2025-07-27 -
什么是公案
公案公案及其参公案是禅宗的特色内容之一。究竟什么是公案以及如何参公案,这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也是人们所迷惑而急于想知道其底细的,但是,历来的禅宗研究基本上没有满足这种需要。本文对公案的形式、公案的来历、..
佛典故事 2025-07-27 -
众生平等
众生平等导语:世界上一切众生之间、男女之间、甚至每一个兄弟姐妹之间,何曾平等过?有人穷,有人富,有人高高在上,有人卑贱如蝼蚁。佛法中所谓的众生平等,是指众生法性平等,对众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在因果规律..
佛典故事 2025-07-27 -
到达的意义
到达的意义初秋时分,我与几个新结识的朋友一道从成都乘车去游览峨眉山。途中却让人内心不能平静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路上大家尽情欢笑。有一个叫叶子的小女孩,很快就成了车上的中心人物5岁的叶子居然可以..
佛典故事 2025-07-25 -
农夫得相思病
农夫得相思病以前,住在乡下的一个农夫。一天,他来到城里游玩,瞬间,他见到了国王的女儿非常美丽,可说是世上罕有的。他回来以后,整日整夜都在想念她,可是想不出好方法能够和她交谈一次,於是弄得他面色憔悴害起..
佛典故事 2025-07-23 -
公主的丈夫
公主的丈夫诗曰:敬僧福德等虚空,毁谤轻憎罪亦同;佛法若能修礼供,吉祥胜乐永兴隆。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每天都到居士的家中受供。这位居士家..
佛典故事 2025-07-22 -
内在的价值
内在的价值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果我们用大量的油漆涂抹掉它本来的面目,它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人的心也是一样,众生有佛性,因垢遮光明。水清月自现,心清大道成。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
佛典故事 2025-07-20 -
僧堂里躲着的贼
修禅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学僧推拒道:禅师!你弄错了,不是贼,是我..
佛典故事 2025-07-19 -
师父往生
师父往生慈航法师终生为实践人间佛教而奉献心力,他曾说: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此种胸怀与地藏菩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伟大精神相映生辉。师父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佛典故事 2025-07-17 -
小过失成大过错
小过失成大过错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似乎已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可小视恶业,不要以为「我不受恶报」,要知道,点滴之水也可充满水瓶;同理,愚痴的人虽然少许少许作恶,但必定会有恶贯满盈的一天。有位比库每..
佛典故事 2025-07-15 -
岸树井藤
岸树井藤一天,佛陀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为四众弟子宣说佛法,特别为会中的胜光王说了一则故事,希望胜光王等大众能细心聆听,时时思惟其中的寓意。很久以前,有个猎人于旷野中被一头发狂的大象所追逐,猎人惊慌..
佛典故事 2025-07-14 -
对治嗔恨心
对治嗔恨心一时,佛在王舍城。果嘎勒嘎比丘住在萨呷玛山,此山环境幽美,鸟语花香,十分僻静。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经常对他供衣物药食等。当时,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方(师言:舍利子和目犍..
佛典故事 2025-07-11 -
孝顺的长者子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子的故事: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波罗奈国中有一位..
佛典故事 2025-07-09 -
学佛的因缘
学佛的因缘一切善恶祸福都是因缘所生,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师生的关系。这里面满是智慧,完全没有迷信可言。四十一年间,弥勒内院落成不久。慈老大事收容大陆来台、无处安单的僧青年。初到台湾..
佛典故事 2025-07-08 -
悭妇的一念之差
悭妇的一念之差诗曰:恶道生中各有因,悭招剧苦失人身;自然惨报难逃脱,万世贱残作赤贫。南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为了恭请佛陀说法,特在王舍城外建立一座富丽堂皇的讲堂,名叫竹林精舍。..
佛典故事 2025-07-01 -
忍辱是最高的苦行
忍辱是最高的苦行不诽谤,不伤害他人,严守戒律,饮食知节量,僻静处独居,勤修增上定(注),是诸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说涅槃至上,忍辱是最高的苦行,伤害他人的人不是出家人,压抑他..
佛典故事 2025-06-30 -
忍辱仙人
忍辱仙人从前有一位在深山苦行的行者,每天靠着野果泉水充饥裹腹。由于不断地精进用功,所以身心清净,烦恼消除,一切诸天鬼神都对他非常赞叹和恭敬,整个国家也都因此富饶安乐,风调雨顺。有一天,国王到山里打猎,..
佛典故事 2025-06-28 -
放光微笑
放光微笑一时,佛在舍卫城。一位婆罗门的儿子乘着满载物品的马车到城中上供下施,见到世尊托钵化缘时,刹那间对世尊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译者:有些人以为这些公案几乎都相同且又简单,不值得多闻多思,甚至觉得很浪..
佛典故事 202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