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达照法师 / 达照法师:逆川禅法

达照法师:逆川禅法

分类:达照法师

达照法师:逆川禅法

逆川禅师简介:智顺逆川大师生于元泰定四年丁卯(公元1327年八月二十日),瑞安潮际陈氏子。七岁拜罗山实际寺即空师为沙弥,稍长在温天宁寺受具戒。后到福建天宝山,铁关法枢禅师参学。枢禅师授其三不心要。师极力参究。一日园中飘瓜摆动,有省。后半载一日晚参脚踏地上,忽豁然大悟竟四体轻清,大地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一一毛孔皆生光明。告枢师曰:南泉败阙今已捉得。枢师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逆川师曰:地上砖铺,屋上瓦覆。枢禅师曰:今南泉在什么处?逆川师曰:鹞子过新罗。枢师曰:错。逆川师曰:错。枢师曰:错、错。逆川师曰:错、错。于此得枢师印证。为师分座说法。历游各寺宣讲。名震帝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召全国十大高僧开无遮法会,师登坛说法大显神通,得帝赞赏,赐号“佛性圆辩禅师”。赐金褴袈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说偈曰:树出实际寺,拔向祗园栽,开花净寺里,结果在殿台,归根还向栽中处,潼关岭上付音回。回寺沐浴坐逝。阇维后发五色舍利,迸若明珠,光炫山谷。师行迹奇异游戏神通。师六住名刹,宗门列于祖师,有祖师刻铭文于大藏经。师有像赞一首曰:“是我非真,非真是我,若道是我,还有两个,若道非我,当面错过。”师著作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赞一卷,仁潮法界安立图六卷,如卺禅宗正脉十卷,五会语若干卷。

献宁法师:今年是逆川智顺禅师诞辰677周年。禅师是瑞安湖岭潮际人,是我们的一代高僧大德。市佛协今天在此举办纪念法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上达下照法师以及上义下净法师。两位大德法师的光临,我们衷心的感谢!参加我们今天法会的还有:狮子学会的朋友们以及社会文化名人以及善知识,我们也表示热烈的欢迎以及衷心的感谢!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让法师多讲些开示,下面就有请上达下照法师给我们作开示!在法师开示期间,请大家把手机都关掉,不影响法师讲经说法。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昨天郑老师跟我汇报说,今天这个纪念逆川智顺禅师诞辰677周年。前几天感冒有点咳嗽,影响大家的听觉,很抱歉,向大家忏悔!那我想纪念古德啊,一般来说,我们过去人在讲究学习的时候,无论是世间的学术,还是出世间的学习,有一句话讲:学问之道无它,但求放其心而已。只求放心而已,这个“放心”二字了得!诸位是不是所求无它,但求放其心而已?我们经常说:你办事,我放心。这个心放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学习佛法其实上就是学习心法。那么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古人学习有三路:第一路是从小时候年轻的时候要开始学山。(板书 峃泶学)文成有个大峃,你们知道吧?还有大泶、大学,这三个学(峃泶学)是人生的三个阶段。智者爱水,仁者爱山。人要学习,第一要学山的巍然屹立,如如不动,找到我们生命当中安身立命之处。脚根立定了,然后你再来做学问,为人处事。所以一般的人学习,开始要学山。第二要学水。智者爱水,有句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我转。说明什么啊?说明随顺众生,随时起智慧的妙用。到了第三个阶段才是学诸子百家。所以诸子百家是知识学问,而山和水是我们生命内在本具的,一个是如如不动的,一个是不停变化的。我们佛教讲“如来”,“如”就是如如不动;“来”就是来去自如。所以在不动的基础上可以应机施教,应运万物毫无障碍。在这两个基础上再来学习诸子百家,你的知识学问渊博了以后啊,那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所以到后来,我们中国人对学问之道但求放心而已啊,不知道怎么去学!传统的学习方式没有掉了,那大家学校的这个学习呢,就成了考试、分数,考试分数靠的是知识,所以现在我们只认得这一个“学”字了!只认得学习诸子百家,书面语言,书皮子学,只能学到这些东西。那么这样一来啊,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生,甚至教授,他们最后想不通,要自杀掉。为什么想不通?他们知识太渊博,但没有智慧,他们没有那种屹立于天地之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这种风度!也没有那种随缘应物,看到世间社会大众这种生活疾苦,煎熬悲苦,发起救度之心,或是为社会谋福利,这种心态生不起来!所以我们知道古人中国传统的学习学问方法很简单,象我们现在这里就叫隆山,前面就是飞云江,随时随处有山有水,在这中间,古人把这种生命内在的智慧和定力显发出来的时候,给后人几千年来以影响,以教育,以滋润!那么我们今天大家来纪念逆川禅师诞辰677周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来要向你们先介绍一下逆川禅师的传记,现在不介绍了。不介绍不知大家是不是熟悉?刚才献宁法师也简单介绍了一下,那么我想不耽误大家时间,关于逆川禅师的事迹有一本小册子,可能你们这里也有,大家下来以后可以去了解。那我想在这里借助这个机会,跟大家简单的讨论一下逆川禅师的禅法思想。

逆川禅师天性聪逸,与众不同。他的整个人生的经历,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有超人之处。至于他前面的一些超人之处我们不说,只说他的禅法。他从七岁以后就到潮山五美园实际寺出家为僧,出家以后非常精进的学习,后来到了福建天宝山学习禅宗。当时铁关法枢法师教导他南泉的禅法心要。南泉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禅师的得意门生,南岳怀让就是六祖大师门下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是两大支流当中的一支。按位次,逆川禅师就相当于(六祖)接下来的第五世差不多。他学习的南泉禅师的禅法叫什么呢?叫“三不心要”。讲到这个“三不心要”从哪里来的呢?说南泉禅师他拜访过百丈涅磐和尚,百丈涅磐和尚就问他:古圣先贤说法,有没有还未讲出来的法?南泉曰:有。进问:那什么样才是没讲出来的法?答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三不”。他就以这三句话作为心要传承给弟子。所以这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三句话其实牵涉到整个佛教从根本立场出发,一直到成佛的全过程。因此这个禅法看上去好象是很简单,就三句话,字面上大家也都理解,但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禅道理,而南泉普愿禅师却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受用,并且把这个禅法教给他的弟子逆川禅师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我们先简单的从教理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我们一讲到禅宗的语言公案好象很玄,但是如果我们追溯一下佛教的教育全过程,我们就觉得很简单,一点也不玄。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他成佛悟到的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心性的本来面目。悟道后他一生的弘法就围绕这个心性。一开始在菩提树下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到最后涅磐会上呢,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常乐我净,涅磐四德。是故一切众生皆为是佛,皆当作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也应该都成佛。他从始至终围绕这个心性和佛性。那么这个心性的问题就很大,早期佛在华严会上开始一讲,讲的什么?就是这种法!说一粒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我们大家一听全傻掉了!那么小的一颗芥菜籽里可以把须弥山放在里面,须弥山也可以把芥菜子放在里面。而且这个放,不是两座须弥山、两个芥菜籽分别放,而是同时放。同时大的放在小的里面,小的也同时放在大的里面!诸位有没放过?为了这个问题,唐朝的武则天很疑惑,后来华严祖师法藏就用十玄门因陀罗网作为比喻。什么比喻呢?就是诸位把镜子放在六边,人往中间一站。人站在这里,每个镜子,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互相照耀,你举一个手,里面的层层的人也都举手,光光互照。这种思想一讲出来后,绝不是我们凡夫这种三维时空观念可以理解的。因此,佛开始在佛严会上一讲经时,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那些所谓的阿罗汉小乘人已经断尽见思,开悟断生死了,也理解不了!为了把这么好的华严大法让众生能理解,佛就接下来用第一台阶。第一台阶是什么?就是有心可寻。这里讲的不是心、不是物,现在把台阶放下来,有心可寻。我们的心是什么?开始去观照。所以在十二年中讲阿含教典的时候,诸位翻开四阿含看看,你就明白,阿含教典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简单讲就是五蕴,再简单讲就是色心二法。他就是让你先观察这个五蕴色心,所谓四谛十二因缘。观察这个五蕴色心以后呢,接下来看你的结果,结果是找不到这个心,也找不到这个物,那么这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小乘人都能达到不是心、不是物的境界。但是他跟大乘,跟南泉禅法里面的这个禅法还不一样。逆川禅师就参这个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一直参下去。刚才在路上我跟则慧师还说:你来参参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什么呢?诸位现在你们看一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到底是什么?那如果把话再讲白一点,你把你的那颗心否定掉,你找不到所谓的真正的自己的心,没有所谓的自己的心,这个当下,缘起的万物也没有所谓的万物。你把自己的心否定掉,把外物也否定掉,这个时候你会说:喔 ̄好象现在很清净哎!这是不是佛性啊?对不起,这个也要否定掉!能不能看到一下?心再沉静一下,过滤一下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种种杂念瀑流,象洪水猛兽一样袭击我身心的心念,过去、现在、未来、是非善恶、佛法、众生、生死涅磐这一切相对的概念全部都是心法,全部都是法尘影像边事。把这些全部都一刀两断,我们就来直接来个不是心,也不物。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不是佛呢,是没有一个佛的概念,因为如果你心里面说:喔,这是佛性,这是自性佛性自性哪里有名字啊?!所以把这外名字这个妄相这个法尘再否定掉,这个时候你感觉一下看!如果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呢,这个用功就能上路。你如果有一点感觉,比如你现在这么一来,比较一下,感觉到平时的妄想心太多了,杂乱无章的,要学习、要功名、要成就,结果你现在的当下一看:不是心、不是物,谁成谁败啊?谁好谁坏啊?这一切超然物外,然后呢,坐在这里老老实实,一点表现也没有。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简单的一种感受,如果你感受到了,那你在生活中就不停问: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到底是什么?其实,你只要把这三个不是“不”好了,把它们全部“不”掉,那个时候你就不要再追问是什么?如果你想问是什么,那么在这个时候,它坦然独露的就是你想找的本来面目!但这里面呢,有相似,有真正,还有了守功夫。见地和功夫在这个上面全部都是三个字,一直通到底。因此逆川禅师在参这个的时候,有天去厕所看到瓢瓜被风吹的在那里摇,他一下子猛然有醒!大地平沉,他觉得全身毛孔都在放无量的,放光现瑞啊!什么是放光知道吧?我们看《楞严经》里面有常说:佛性从六根门头常放大光明。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啊!一看禅宗的公案说放光明就以为是这个电灯的光,以为是日光,以为是白光、红光、黑光、黄光什么乱八糟的光!告诉大家,如果你在这些光上还去放光啊,头上安头,早就错了!所以他看到全身毛孔放光,实际上是对全身毛孔,对整个生命的理解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突破。假如诸位有一点点物,一点点心的在,那你这个心,这个物就是尘,有一个尘,你就有一个地方不放光。换句话说,假如你还有一点烦恼在,你的智慧就没有;假如你有一点智慧在,你的烦恼就没有。在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这个当下,诸位有没有烦恼啊?烦恼是不是心啊?假如是烦恼,那就是心;假如没有烦恼很快乐,快乐也是心!你说我很轻安,很舒服。轻安舒服也是心!好,这一切都没有掉了之后,你这时再看看!每个人的面前都在放大光明!有没有?你们有没有看到?《法华经》讲六种震动,光照大千。六种震动是什么?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北涌南没,南涌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这叫六种震动。什么叫东涌西没?你们现在涌一涌看!看各位有没有这个智慧的妙用?很简单的,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你用心去放在这里,使这个心否定,使这个物否定,使一切概念都否定,这个当下,注意喔!(以手指东)这个是东边,你们看到这里没有?看到这里了,你的光照到这里,东边涌,西边就没看到了,是不是啊?当你注意力在东边的时候,东边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西边你看不见,所以这叫东涌西没。那你再把眼睛转过来看西边,西边看见了,东方没有掉了,这就是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什么意思啊?六根处处必有一方!眼睛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耳朵听到声音,听不到没有声音。根尘相对,在这个时候,假如心里能够坦然平正,一种平怀,泯然自觉,这种状态,心里没有心的概念,没有喜乐舍,昏沉掉举五十一个心所法全部都不起来,或者说起来得非常微细,因为初步的人可能做不到不起来,或者起来呢可以转换为妙用,这三种情形。那么当下你这么一转,不是心也不是物的时候,你以这种心来对待生活,你就觉得人生没有白活,佛法没有白学!现在坐在这马上就可以体会一下。诸位可以把注意力,东涌西没,这六种震动呢同时也说明在六根门头放光。所以天台讲旋陀罗尼,陀罗尼叫做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旋陀罗尼是什么?旋涡一样,当你看到东边的时候,东方的佛性在这里显现妙用;你看到西边时在西边显现妙用,这个旋涡一样,旋到西边去了。这个中间它有一个过程,但是没有痕迹,没有任何痕迹。 这样子在六根门头互动互用,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法尘,或者一丝一毫的六尘需要拒绝的!所以不会修行的人呢,才要先拒绝六尘,保持六根,使根尘不相干涉。 一开始参禅,参到得力处的时候工夫要成片的时候,吃不知道吃饭的味道,走不知走的味道,根和尘两个隔离开来,根始终不乱落到尘上。但当根尘全部脱落破本参的时候,根尘在一起就是非常微妙的妙用。所以六种震动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到就是眼睛在看到佛性,耳朵听到就是耳朵在听到佛性妙用,六根就是六种佛性。讲六种佛性可能很多人就疑惑了:佛性只有一种,怎么会有六种啊?在眼曰看,在耳曰听,手捉为作,在脚为奔。脚能动,有能作,身体能感触,这一切无非不是在 “不是心不是物”上再来生起的一切妙用!那么在这个妙用上呢,有一个特点,大家必须要知道!如果你不去用,只是用第六意识去想象一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什么都不是,不执着,然后你说现在你去用了,那这个时候实际上你就是执着不思得那个心,让自己心里好象空空的,这还是心,还是一个觉得自己很清净的心!所以用功在这里啊,就比较困难。那么如果一开始你把这个心、物、佛这三者,一个是精神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概念世界。概念世界知道吧,就是法尘。概念世界包含了心和物。所以我们经常说:精神作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脑袋想出来的概念,比如诸位在这里想一下飞云江的大桥,脑袋里面就出现了。你的脑袋多大呢?飞云江就装在你脑袋里面,这只是一个概念,它没有实物。我们也不会说想到飞云江大桥的这个就是我的心,所以它是一个概念的世界。那不是心,不是精神的世界,心把它否定掉;物质的世界否定掉;概念的世界也把它否定掉,就是佛经里面讲的“离言绝相”“心行处灭”不可思议。这个概念的世界再没有掉的时候,逆川禅师第一次看到葫芦瓜在摇动,他悟到这个道理了!诸位看到电风扇在摇动,有没有悟到这个道理啊?为什么看到葫芦瓜动,他会悟到这个道理,因为早期的佛法,刚才说到阿含经里面,他让我们始终观照的是什么呢?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观察的很清楚的时候啊,他会发现这一点:就是我们这颗心是本来不生灭的。那么大家执著的,妄想颠倒的这个心它是不是有生灭的呢?妄想心生生灭灭,但是“抽签全仗里头人”,里头人他发现了,外面的这个妄想只是象猴子一样往外奔跑而已,主人好象没有生灭。参禅的人初步功夫必须要参到这一点。假如你抓不到这个主人,生死轮回的主人你要是抓不到的话,你参禅肯定上不了路。参到了这里以后,心,他发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这个心啊,根本不可靠。一切都在变动,物质世界也同样。物质世界,一般知识份子看佛经可以理解到第一个层面,就是:喔,世间万物都是缘起的。这个粉笔是由胶水、粉啊铸到一起的,所以称为粉笔在这里。我们大家看到都说它是粉笔,好象有生有灭,铸起来是生,坏掉了是灭,我们大家都这么认为。实际上,佛法的第二个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粉笔从来就没有生灭,没有生过,也没有灭过,它的存在就是不生不灭。是何道理?诸位在看到这个粉笔的时候,这个粉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你有没有看到属于粉笔自己的?什么叫属于粉笔自己的呢?这些粉,这些胶水合在一起,形成这个样子。假如这个粉笔真的有存在过,那么应该有一个可以属于粉笔可以自己主宰的,属于它的范围。比如说它有一点小空间属于它自己的。我们大家不是执着有我吗?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家人,这是我的什么我们占有一个空间,我们可以自由,所以“我”是主宰、自在这两种意思。主宰就是我要怎么想就怎么想,自在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真的我。但是你发现这个粉笔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属于粉笔的。自从粉笔形成这个样子之后,也没有属于粉笔自己的。因为你现在只看到它的粉、它的胶水,你就发现了:粉笔从来就没有过!明白这个道理吗?透过这个现象看到它的本质的时候,没有属于这个粉笔的。那么以此推开来呢,粉笔没有属于粉笔的,那粉笔的那些粉有没有单独属于那些粉的啊?也没有!因为那些粉还是由其它的更微细的原料组成的。以此扩展开来,我们看到自己,看到整个山河大地啊,都是这样随缘聚散。随缘聚散的时候,形成好象有这么一个世界,有大家这么多人坐在这里,《楞严经》告诉我们:世界本空,空生大觉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耦益大师看到这句话开悟的。世界本空啊,这个粉笔,刚才分析来根本就没有粉笔,所以它就是空的!我们拿着粉笔说它空,而不是说它的这个缘散掉了之后才说它空。不是说人死了之后,说人的生死是空的,而是你现在在这里,你的身体就是地水火风等其它原料组成,其中没有一丝一毫是属于你自己的。所以单独说:这个是属于我的,没有!都是属于别的东西。那么在这样一个当下,为什么他看到瓢瓜在动,这个不得了啊!你要是看不到啊,人生就没有希望了。所以佛经讲,世界一切都是无常变幻不安之相。无常不是一个悲观的看法,无常是一个积极的看法。我们一听到无常,哎哟,这个无常老病死马上要来了,我们赶紧要用功修行。乍一听好象很悲观,其实无常是很积极的看法,是一种非常客观的对现实的评价。因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的这一切法,它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主宰,不管是粉也好,笔也好,甚至把这个笔组成一个盒子也好,把这个粉做成一个西马拉雅山也好,在时间上都没有一点点的停留过,就象飞云江的水一样。时间上没一点点的停留,空间上没有一点点属于它自己。所以诸位,以这种观念看这个世界,世界本空,当下就空。所以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出生”,当处看到这个粉笔在这里了;“随处灭尽”,这个粉笔根本就没存在过,它没有属于自己存在的,它是由别的缘起和合而存在,所以这种存在我们说它是假有。那么在这样一个世界,这样一个真相当中,我们正因为看到世界的这一切是无常啊,世俗颠倒的凡夫,很多就因为要追求永恒,而带来了无边的贪嗔痴慢,带来无边的痛苦。希望自己青春永葆,长生不老。中国古代最傻的皇帝,天天要求长生不老,老百姓要求长生不老的还少一点,老百姓都知道人有生必有死。然后呢,追求的物质、情感也想一直拥有,正因为你想有一种持续的心态,什么叫持续的心态?就是在你的观念当中,你认为这个东西是可以长久的,至少我可以保持几十年。诸位,我刚才说了,在时间上没有哪一个物质在一秒钟可以保持原样的,一刹那保持原样的都没有,你还要说:我要保持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这个基业要万古长存的传下去,这与真实的相状完全违备,怎么可能实现呢?所以佛教第一个要看清:世间一切是无常。那么看清无常之后,是不是说要很悲观,这个世界就不要求了,不要得到了,这是一小乘人或一般的人认识无常的一个片面。假如我们明白了无常的道理啊,它非常好!因为你明白了这个无常啊,所以一切痛苦都成为刹那刹那的变化,世间的一切不如意啊,一切生死轮回,都只是无常的一个变化而已,所以呢,我们都有可能把它改变过来!因为它是无常的,如果以无常的心来对待自己的烦恼,那非常恰当。就是你看到烦恼生起来的前因后果,没有刹那停留,然后你就知道,只要你的方向盘往菩提道上一转,这个烦恼就会一层一层的剥落。如果你的方向盘往飞云江里开,那你的命就一点一点接近死亡。如果你的心追随着贪嗔痴去走,那你就永远在这个上面去轮回,轮回也是无常。那如果是反过来,反向关怀自己,在无常的这个躯壳里面开始剥离,看看有没有不“无常”的?所以不是心,不是物,这个物的变化,这么一动,他一下子就看到真理了!看到究竟本处啊!究竟本处是什么?就是本空。电风扇每次在转,如果我们心细一点就会看到,跟那个葫芦瓜飘是一个道理!所以过去祖师啊,你们看随便这个石头一扔,碰到那个竹片,哐当一声,他就开悟了!平时我们大家怎么也不开窍,这是功夫要用到,用到了之后他突然感受到气机发动。那么在唐朝之前啊,实际上还用这些外在的物质来让他特别的感受,只要你对法对师信得及,告诉你了这个道理啊,你在当下去用心体认了,你一下子就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这个粉笔本来没有,你看多好!粉笔本来没存在过,不是物啊!如果我开始不解释,拿来这个粉笔说不是物,大家可能说我脑袋发烧发晕了!但你听完了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哦,本来真的是没有!所以他明白了这一层,实际上是明白了它的根本,本体啊!当他明白本体以后啊,他很高兴!他觉得原来生活的这个世界啊,开始平沉了,地震了,沉没了。沉没到哪里了呢?沉没在无尽的烦恼痛苦黑暗无明的深渊里面。从此消融了无量劫来的分段生死的斤斤计较!所以他当然很高兴啊!诸位有些时候学习佛法很奇怪,你要不用心学呢,可能会学到一点皮毛,学到一些文字,然后附庸风雅一番,觉得谈谈很开心的,心里自在一下。但是如果你真用心学,你学进去了,你会发现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平常你那颗心啊始终是在动摇不定的,始终把那个动摇不定的心啊,当成自己。当你契入“不是心、不是物”的时候啊,你才发现:喔,原来我们大家都可以安心!那颗摇动的心什么时候消失掉的不知道了。如果你在打座修习禅定当中得到的,你会无形当中转化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根基很利的人呢,可能象这些祖师大德,有个特殊的因缘一契入的时候,他会把这个当成他一生悟道的因缘,敲门砖一样,他觉得感激不尽!因为这么一动,他明白当下是空。然后这颗流浪的心啊,从此不再流浪。到这个份上,他就去找他的师父铁关法枢禅师去印证了。修行很有受用的时候啊,那是很法喜充满,所以必须要找师父看看,这个道理悟得对不对?因为在修行路上有很多相似的境界。他一开始找师父的时候,并没有公案,没有什么机锋对答。诸位有时看到别人机锋对答,觉得好象手掌心痒痒的,嘴巴痒痒的,直想说两句,露两招。很可惜,这种作法其实是愚人捉日啊,东施效颦不可取。他第一次得到这种受用的时候,直接的跟师父说了,现在他觉得看到这么一个“不是心、不是物”的境界,在一切无常变化背后当下看到一个“空”,并没有一法可得,也没有概念。到这个份上,他觉得应该有个了手了!但是师父呢,当头给他一棒喝,告诉他:才开始入门!你要想向上一提啊,那还千里万里,还差得远!这里面牵涉到禅法中一个很重要思想。因为大乘禅法和早期四禅八定坐禅的禅法是不一样的。四禅八定坐禅坐好了,可以了分段生死,把见思惑一破完,坐在“无事壳”里。什么叫无事壳啊?就是抓住涅磐这个本体不放,证了体了不出来了。站在那里觉得:哎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自横刀向天笑,生死去留两昆仑”,不管别人的死活了!但是大乘禅宗绝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因为你的生命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等待你去发掘!你到这个份,最多最多才是自己的脚跟才是落地,脚跟一落地,还没有起来走路,你的脚跟不是白落了?所以证得这个体以后,后来的起用才是要参悟佛性要点。所以当时啊,他师父就告诉他,你要再向上提!向上提怎么提呢?还是要在这个上面追究,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离开心离开物离开佛!注意听喔,这里面开始有转折了!我刚才说的,不是心不物不是佛,把心否定掉,把物否定掉,把佛把这个概念也都否定掉,他破本参了!第二个阶段,他还是提这种公案,层面不一样。第二个阶段他用功的时候呢,是“不是心”,但没有否定心,心的存在是自在妙用。起心动念,吃喝拉撒,呵佛骂祖,样样都来,都是当下的全体显现。这个时候如果你直接承认,恐怕力量不强,所以啊,禅师不把这个迷底告诉你。告诉你啊,你还差得远,继续参!让你在这个棱角上啊再圆融起来,不要处在这个“无事壳”里沾沾自喜。那么在这个份上呢,第二个阶段的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绝然不是离开心物佛来看,而在一切心一切物一切佛当中,了如指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时候禅宗叫做破重关,也要本参以后的“牧牛行”。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他又开悟了。他有一天一下子很高兴,说:喔,现在南泉禅师的“三不心法”,我终于看到了!头一次看到葫芦瓜飘动的时候,他自己有受用还不敢肯定,第二个阶段,他敢肯定了。他觉得这个时候拿到的是真东西了!因为心和物他不再否定。诸位,你听一听,是否感觉到刚才有不一样的?怎么会转到心和物都不防碍了呀!刚才还告诉你:一切心,一切妄想,一切概念都是无常的,物质都是虚幻缘起的,当下都是空的,现在怎么不叫你空了?这个话,我从前讲到后有没有矛盾啊?(有人答:在理论上是没有矛盾的,在现实当中有矛盾 )在当下诸位试试看,当它转到现实当中的时候,转到物和心上妙用的时候,他觉得真是酣畅淋漓!所以他脱口而出,说:南泉这个老贼啊,他的这点手眼啊,我早把你看透了!你逃也逃不了了,所谓明镜当台难作蔽啊!有这个通天通地的眼睛啊!这时候,他来见禅师,禅师问他,再继续提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啊?这时禅师再问他,不是问他有没有破本参,诸位要知道,因为禅师前面已经告诉他:你已经入门了,向上一提你还差得远。到这个份上,他告诉你,你现在来我要堪验你向上一提有没提到位?有没有真正明白,佛性在你根尘当中到底怎么起无边妙用?他要在这个上面提你。所他直接就问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这是什么啊?他(逆川禅师)回答的很巧妙:地上砖铺,屋上瓦覆。砖铺在地上,瓦盖在房顶上,信口拈来啊!诸位瞪着眼睛,呼吸着这个空气,听着电风扇的声音,这一切非常现成。在这个现成当中你看看,从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这个一问出来,就前面这个破本参过程,他要把你身心全部否定掉的!不要以为他师父问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随便问!这三个“不”一出来,就把你在娑婆世界六根六尘立脚的脚跟全部斩断掉了!你没有地方立锥了。诸位问问自己看:在哪里立锥啊?不是物,你非说出一个物来,不是违背我所问吗?所以如果用意识去计较:不是心不是物还不是佛,这是啥东西啊?再参究也是不知道祖师问你什么。所以他在问你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时候,他就告诉你:很简单,我现在已经不同往日了。往日只是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我现的虚空不粉碎了。诸位,原来是无我无人无世界,现在是有花有月有楼台了!万象眼现中,一派生机!所以在这个上面呢,他回答的很自如,非常生活化的。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南泉不南泉呢?所以他师父再问:南泉在什么地方呢?这一问,诸位要知道,考查两点呢:一点是考查你刚才说的“地上砖铺,屋上瓦覆”这么一个直接对境是不是站得住脚?你是听来的,还是自己证得,还是自己在走路吃饭当中拈来,随时就可以用?堪验一下,看脚跟硬不硬?就象马祖道一禅师当时说“即心即佛”,大梅法常祖师啊,一听很高兴:即心即佛,我们这颗心就是佛。好了,他就跑到深中打座去,结茅蓬闭关。几十年以后,马祖道一派人去堪验他,看看他怎么样?法常祖师问:马祖现在好不好啊?来人答:马祖到是很好,就是他的佛法变了。以前是即心即佛,现在是非心非佛了!大梅祖师骂了一句:这个老汉多事!管他的非心非佛,我还是即心即佛!你看,他的脚跟非常斩钉截铁,毫不动摇,不会被人一说就随风转了。所以他用南泉还在什么处啊,一方面是看他脚跟有没有硬;第二方面呢,是看他有没有真正看到南泉的落脚点?是不是还看到一个法,在这里执着。还有个东西可看,能看的在这里。因为修道的人很多就怕的是意会啊!人家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最怕的是意会,用第六意识理解过来的,这个是最可怕的。所以要考察他是不是听来的,问他南泉在什么处?同时也是咄咄逼人啊!你看到了南泉,在什么地方?你赶紧给我抓一个地方来,赶紧指示!然后他回答的也很巧妙:鹞子过新罗。这是宋朝以后的禅法,机关公案都是这样的。鹞子是一种鸟,我们后来都把它当作是风筝,放风筝飞过新罗。这一个“过”字,诸位要看仔细,是鹞子,是新罗都不要紧,问题是一个“过”字,早就过去了。我已经合盘托出,已经给你说了,刚才说的那个地上砖铺,屋上瓦覆,就是南泉的落脚点,我已经告诉你了,你还在这里追什么?他是回答老和尚的这么一种堪验。那老和尚呢,抓住一把:错!给他迎头一棒!古人说: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当仁不让啊!你要有这种气魄:不管师父说我错,十方诸佛说我错,我也要站定脚跟!不是师父铁观法枢禅师说我错,我马上就腿软了。诸位,如果你修行有点受用的时候,有时候师父堪验你,用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时是肯定你,故意露个马脚,让你沾沾自喜,你一得意,完蛋了,上钩了!有时候可能是否定你,其实正是要肯定你!正在否定你的时候,你又后悔了,退回来了,一下子腿软了,问师父:什么才是对的?完了,你没有上路。所以禅宗的这个机锋,它是当机立断。看你能不能在这里当下起妙用?他这一个错字出来啊,逆川禅师也厉害,他也再来一个“错”。你说错,我也说错!两个人混身落草,反正半今八两,你要拖我下水,你也别想站在岸上!两个人啊,就一起眉毛落地。在这个难解难分的时候,机锋迅利,一般的人如果没有证到这里,可能脑子里一直在转了:哎呀!这怎么办哪?我错他也错!铁观禅师他也是高手,于是再来两个“错错”!头上安头。这个头上安头,语带双关。一个意思是,咱们两个彼此彼此,你也错,我也错,说可以了,你这个样子差不多,见地啊没有什么问题;另外一个意思呢,是扫除脚印。两个人对面相逢,“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作诗”, 遇到会舞剑的人,你把宝剑呈上去,他会管用;如果不诗人你就不要与他对了。所以两个人到这个份上,最后要把脚印扫掉,所以“错错”是扫除前面脚印。这一切的机锋对语,真修行人,直心道场,该吃饭吃饭,该穿衣穿衣,该回方丈休息就回去休息,干嘛在这里罗哩八嗦的,来来去去啊!所以呢,扫除脚印以后呢,你看逆川禅师能够深体铁关法师的寓意,马上非常威仪的给他顶礼一拜。用这个动作说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师父我还是要顶礼你的!回到现实再也没话说。但即便如此,最后三个字(未然也),诸位看到这个公案没有?他这么一礼拜啊,好象已经金印到手,皇帝的宝座已经登上去了。这一登宝座不得了,禅师又给他个下马威。所以修行人在证得圆教的七地菩萨的时候,他自己就很得意了,觉得世间的烦恼无明都已经破除了,我现在成佛了,马上就想宣布:我现在已经证道要成佛了!结果佛马上出现,告诉他:不行!你还得参加学习,要跟佛学习。为什么要跟佛学?你过去曾经发愿要度众生的,你现在众生还没度,所以你还不圆满。菩萨说:好好好!我还要学习!只要他发一个要学习的心,不执着成佛的这个念头啊,他马上进入第八不动地。不动地的菩萨,开始把他过去世的菩提心的愿望啊,全部拿出来实践。那么这个铁关禅师最后这一招啊,实际上印证的是什么呢?就是你(逆川禅师)的禅法已经重关透过。就是破本参明白真心,破重关彻见佛性。佛性是见到了,但是在作用上啊,还没有圆满成佛。所以诸位,修行很难啊!见到证到佛性以后,三大阿僧祗劫才过了一大。第二大是真正是悟后起修,破除无明,四十一品无明在破的过程中,要经第二大阿僧祗劫。第三等觉菩萨,还要修重玄三昧,进入九法界众生的世界里面,对每个众生的心行动念都要洞察如掌上明珠,要清清楚楚。到这个份上,才算真正成就妙觉极果。所以铁关禅师对他的期望啊,非常之高。所以最后这个“未然也”,这个“然”字就是“如来”。然也,就这样。就是还没有到达如如不动,运作自如,但对比我们这些没有见性的人,他已经非常的自如了。所以如果按这个境界去看呢,逆川禅师是登地的菩萨,但还没有到第八地。能见到这个佛性,能把整个佛法的精髓,在师和弟子之间对答如流,没有露出什么败坏的下风来,已经是个大菩萨了!所以看到公案里的“未然也”不要小看:哦,还不是这样子的。不,他不是说:不是这样子,而是说还不是那个样子。

这个逆川禅师参学悟道的公案,就是到这里。那我们今天要回过头来,再学习逆川禅师的时候啊,把它总结几点,便于大家自己可以参照着这个禅法去用功。这个禅法在逆川禅师自己修行的过程当中啊,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禅宗虽然讲顿悟,但是在修上确实是渐修顿悟。一直对了公案之后,他的师父还说“未然也”。这三个关节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有次第,有层次的。那么如果我们大家想参学他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只破本参,我们怎么去学?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这三句话: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三句在写的时候,是把佛放在中间,实际上在修证过程中,应该是: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这样子你会更加清楚一点。他的师父传授给他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诸位我们现在也给大家传这三句话九个字,看诸位有没有这种根性,可以把它用一用的?直接在心里面问,无论你是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打坐静坐也好,吃饭穿衣走路,在一切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返照内心。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弘法的时候,他讲了十六个字: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一切外缘啊,在你用功的当下,全部要停息。比如坐在这里,诸位当中有些人呢,可能会想到:今天有些事情耽误了,今天本来要干什么心里还在想着外面的事情,没有把它停止下来,心里还在这里想。但是如果你现在是个用功,对不起,这时你就要象门一样,把这些都关起来,都停息掉。外境的一切物质,一切人事物理,全部把它停息下来,这是“外息诸缘”。那你说:我现在外缘停下来了,坐在这里呢,心还是象猴子一样,扑通扑通的跳,对不对啊?这个心怎么办?“内心无喘”!喘是喘息的喘,心啊,绵绵密密。 不要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外面的心停下来,里面的心也停下来。第三句话叫“心如墙壁”。为什么心要象墙壁一样?记住这句话:不留漏洞。这叫“心如墙壁”。漏是什么?是妄想杂乱烦恼颠倒。当你的你没有妄想杂乱烦恼颠倒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你在这里绵密保任,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以这个为根本,就在这里参究。有一天,说不定葫芦瓜被风一吹,你也捞到一点消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这是第一种,就是直接用这三个字去参的。那如果诸位有别的修行的法门,比如说你平时有诵经的习惯,有参禅的习惯,有念净土的习惯,你在念佛的时候,当下一句阿弥陀佛(中间听不清)心也非,物也非,佛也非,非心非物非佛,在这个当下一直用功,你可以露到消息。如果机缘成熟的,你可以根据外在物理的变化,象虚动老和尚,杯烫到手打破了他就破本参。或者是有你有信心的善知识给你讲开示,在讲法的当中,如果你信得及,讲法当中得受用是最快的!我当下承认不求后有,然后有千古万古的佛经啊,完全拿来对照,如对目前,象镜子一样。这样啊,自己知然得受用。念佛的人可以在这上面得受用入门。第三种持咒,原理跟念佛的人是一样的。不过念佛的人啊,还是用第六意识,先专注一下。初步工夫,要先用第六意识妄想专注一下,第二步工夫才是不管妄想,就是你佛能念得起来了,你就不管妄想纷飞了,这是逆川禅法的第一步。如果各位根机很利啊,不见得一定要修第一步。因为我们在历史上看啊,唐朝之前的人好象走第一步的还不多。唐朝之前,就是在开示当中三言两语就明白了。你看那个初祖达摩给二祖神光传法。神光祖师断臂求法,大家都知道的。他说“我心未宁,乞师为我安心。”手臂割了很痛,心里很不安啦!当然手臂痛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他问的这个心是我们流浪的这个心,这是生死。达摩禅师一问“将心来,与汝安”,你把心拿过来,我给你安好了。“觅心了不可得”,诸位不是心啊!“觅心了不可得”,一句话,他找自己的心找不到,找不到那个就是了!一把抓住了。所以初祖说“与汝安心竟”。因为什么呢?你找不到心,说明你不会把妄想当自己了,明白吗?也不会那个我执的心当作自己了。如果说“我心很乱啊”,那就是把妄想心当自己了。如果说“我心很不安哪”,那就是说“我执”心当作自己了。如果你说“我的心很清净啊”,对不起!你的很清净的心还是意根,还是一个我执。所以这个心,只要找出个样子来,你都不对!这样一来,“了不可得”,那就说明:第一,不会以妄想作为自己的心;第二不会以妄想背后的那个冥冥觉知,作为自己的心;第三呢,不会把我的身心感受精神活动当作是自己的心。这三心了不可得,这个时候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你看就这么一句话,心就安下来了。初祖和二祖是这样,二祖和三祖也很好玩。三祖当时生了很多的病,全身很难受,找到二祖那里去说:师父啊,我想修行成佛,可是我业障很重啊!你看我一身的病,打坐也没办法坐,修行也没办法修,你能不能替我忏悔啊?二祖还是同样套路“:将罪来,与汝忏”。你把罪拿来让我忏一下?三祖于是找,心在哪里呀?心也不可得,物也不可得,不是心不是物也不是佛。于是说“觅罪了不可得”,我找这个罪找不着!二祖于是说:“与汝忏罪竟”,我已经帮你把罪消除干净了。三祖一下就开悟了。三祖和四祖更加简单。四祖道信从小七八岁的时候就是天资聪慧,与众不同,有大人气象。三祖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在那里玩,看上去气度非凡就问他:你姓什么啊?四祖答说:无常姓(性),没有一个固定的姓(姓与性谐音)。再问一句:你没有姓的吗?答曰:“性空故”,这个姓是空的。这个小孩才七岁喔!他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三祖一看不得了,就问你家住在哪里啊?到他家里去,跟他父母说,我要化缘,把你这个孩子度出家。四祖那么小就知道这么多,那是圣人再来,与一般的凡夫不一样的。所以在唐朝之前,包括慧能大师,听到《金刚经》里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破本参了。那么根机利的人呢,刚才说的逆川禅师的第一重关不用过,直接到第二重上,就是直接在相上去见性。所谓“相上见性”,就是遇上这一切相的时候,当下离相,注意这句话!不是离开相,不是离开物,而是在物的当下没有相。在心的时候不是心,在物的时候不是物,在佛的时候也不是佛。两面刀,一面说物在这里,一面又说这个物没有,好象我们脑袋瓜就转不过来。那如果你根机稍微利一点,可以在这里契入。在这里契入以后,你的整个平常生活当中,无论是上天堂,下地狱,本自如如。所以祖师大德能够天堂地狱,自由来去啊,端赖于他当下的这一念,无相而已,这是第二种。一般第二种禅法,也就是从第二个阶段入手比较困难。因为他要上根利智的人,象六祖大师在《坛经》当中说的,他接的是上等根性的人,而不是中下乘的人。那我们大家诸位都是知识份子啊,学佛多年,根机很深啊!中上等根机的人,最初的这个下手处找到了,我们把台阶放低一点,就是一个呢,你直接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另外一个呢,你通过念佛持咒,把妄想停下来,看到妄想背后的这一点,在这里一直追下去,追得他天昏地暗,追得他铁树开花,机缘成熟呢,自然会有消息!这两样可以做为入手。入手后,就象逆川禅师第一次见道后,在向上提时,就是证体起用啊。证体破本参以后,说实话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在没破本参之前都是盲眼的苍蝇到处撞,找不到正路。现在修行只是靠一个方法,方向认定了,好好的攻下去。真正破本参以后,可以自己上路。但是如果发愿不坚,愿力不大,没有善知识道友在旁边经常提示你,恐怕会落入枯寂禅,或落入到小乘去,所以大乘禅法很重同师同学。有同师同学不停的提示,在证体上好好的起用。在起用的过程中,如果精进一点的也要二三十年。你看逆川禅师在他师父那边总共住了有二十多年,他是一代大德也要几十年,我师父讲过,如果根机很利的人,三五年就可以工夫成片,恐怕是凤毛麟角,太少了!如果我们三五十年能够打成一片,随时都能起用,那是很不简单了!在证体以后起用呢,要记住禅师的师父最后的话“未然也”。“未然也”的意思就是要在这上一直起用,不能说:怎么我一打开了,神通妙用都没有啊?还是凡夫一样啊?不要在这上面多起疑惑!

好,我这个拉拉杂杂,乱七八糟,本来禅师的禅法天衣无缝,被我这么支离破碎的撕开,真是小丑,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当我已经讲过了。如果我没有讲,那禅师的这个天衣无缝还原封不动。好的,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更新于:17天前
全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