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讲演(四)法华经大义
普献法师:讲演(四)法华经大义
日期2010.02.14—02.17;地点:狮岩洞元光寺;虎年的春节,我们连续四天把《妙法莲华经》诵完了,下午我们继续来说明法华经对我们的启示,对我们修学的指导。
我们来看法师功德品。经文说到:佛告常精进菩萨,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来受持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这个地方讲到「清净」,也就是我们一般讲到「六根清净」。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会发现到在我们的六根当中,影响最大的是耳根。你看,电话在响,我们没有看到电话,但是我们知道隔壁有电话。如果我用一张纸遮住眼睛,就看不到你,可是隔壁有什么动静,我们听得很清楚。
所以耳根的功力是一千二,眼睛是八百。我们谈修行,说实在应该善用我们的耳根。
《楞严经》上有谈到六根,也是耳根一千二,眼根是八百。「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是最利,我们修行就是在耳根方面去下功夫。那我们要修到六根都清净,说起来不容易。
我们常常看到经典最后的流通分说:读诵什么经有什么功德,甚至有的说所有的经以法华经摆在第一。这个是一种方便,让众生对这部经有兴趣去受持研究。我记得有个出家师父,他其他经都不看,我问为什么只看法华经呢?他说法华经是经王,他只受持这部经。各位有没有听过「经王」?就是说所有的经,这部经是最高了。
但是《华严经》里面有句话很值得我们来研究:「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并不是我们天天念、天天诵就能消多少灾,能增多少福慧,最重要的是如说修行,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不是说我念很多经,背很多经,懂了很多的名相,我们的烦恼就没有了。
从情绪的不稳定,妄念纷飞,如何去降服其心,安住其心,我相信这是我们大家比较重视的部份。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让我们降服其心、安住其心,这个实际运作的方法,这是我们大家应该下一点功夫的。
为什么「如说修行」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今天下午我们就来谈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的心路历程。
刚才我们讲过,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是最利的,还有舌根、意根也是。舌根为什么是一千二百功德呢?因为我们一句话可以使人烦恼;一句话也许使你整个家庭破坏;一句话甚至会亡国。佛陀说「斧在口中」,人生在世,好像一把利斧在口中,这个舌头最容易伤人了,所以舌根的功利也是一千二百。
意根呢?我们眼睛闭起来,嘴巴闭起来,耳朵塞起来,可是我们的心可以想到美国、想到月球,不到一秒钟我们的心已经到美国去了,所以意根的功利也是很强。
所以我们谈修行,那如何让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能收摄?都能降服?都能安住?这是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的。而不是说我念那一部经,我就有多大功德,就能消多少灾。经典讲到的这些,是一种方便,随顺世俗的。
因为佛陀为众生说法,有的时候是依世俗谛来说,有的时候是依第一义谛,就是圣义谛来说。从圣义谛来看,一定是从发心、到修行、到证果,它有一定的次第。从戒为基础,然后知见正了,修定;有了定,还要观身心的无常无我,才能开智慧。
刚才说我们耳根很厉害,那从耳根来讲,我们怎么样去烦恼?我们不能使别人的嘴巴闭起来,不能使世间声音不干扰我们,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转,用转的方法。因为语言性空,语言本身没有意义,是根据我们的理解。从世俗的规定,世俗的方便当中,大家认定有这个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世俗的方便规定,我们就不了解它的意义。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说「ㄇㄣ/」,在我们中文的了解是关起来的这个「门」,可是在念英文的人来说,这个音是指男人,Man,是另外一个意义,因为它是从世俗的规定当中去了解意义。
譬如马达在响,你认为很吵,这是你心境的关系。我们也可以把门打开,把马达切掉,我们就不受影响了;这是一个办法。还有一个办法是,我们可以想像这个马达只是在制造一个声音。制造声音也是缘起的,因缘生起的,从种种条件当中,有电、有机器、有水的需要,所以马达响了。
这个马达算不算是佛陀在说法?也算喔!因缘性空。它本来没有声响,因为水池干了,浮球掉下来,电力通了,马达就响。所以,随时随地任何声音,都是让我们智慧开展;这就是利用耳根来修行佛法。
再举个例子来讲。如果以前的人规定人就叫做「牛」,很好看叫做「很笨」,那我现在要赞美你,我怎么赞美呢?我会说:「你这只牛很笨。」所以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是我们世俗方便的假设,共同认同有这个意义,然后我们去分辨了解这个意义。我们去分别了,才会受影响。
所以日常生活中,别人在讲我们的是非,如果你去了解他在说我是非,他讲的那个是非是什意义,这时你的情绪就很不稳定。如果你认为他只是在制造一个音声,你不要了解它的意义,当下我们的耳根就清净。可以不断听到声音,接受声音,可是不起烦恼。
我常常讲,我们学佛的人,佛法一定要拿来实用,如果不懂得转,那佛法是佛法,我们的烦恼还是烦恼。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触到的,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当中,都是我们修道的契机,只是我们不想转,不用心去转,所以我们就被物所转。《楞严经》有句话:「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境转就是凡夫。
我们已经养成那个习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吃到什么,马上去分别计度,然后意想,去想像、去分别,这是众生的一种习惯,叫做恶习,是我们无量劫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
然后在想像当中,感受就产生了。譬如眼睛看到一个人,第一个念头想:这个人似曾相识;接着就会想:他穿这个衣服好看不好看,打扮如何,看起来顺不顺眼。然后我们下一个结论:是不错,还是很难,看不顺眼。
透过想像分别以后,我们马上产生了感受;看到这个人很亲切、很友善、很和蔼,就产生快乐的感受;如果昨天跟人吵架,气还在心头,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即使对方很有礼貌很庄重,这个时候就产生苦的感受。
每一时每一刻,众生就是六根随时都在接触这个世界,当六根接触外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时候,我们的习性反应是非常快速的。在六根和六尘接触的刹那,根、境相接,马上产生认知,有一个「我」。认知世界,看到世界,理解到世界,这是「识」的作用,认知的作用。
认知之后,接着去分别想像,也就是五蕴中的想蕴,想像:这是好、是坏,过去对我好、对我有恩怨;这是「想」。
从识蕴到想蕴,然后就产生感受。感受,大致来说可分:一种是苦受,你看不顺眼的。一种是乐受。还有一种是我们自己迷迷糊糊的,我们的感受生起、消灭、变化,自己一点都不察觉,这个时候叫舍受,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快乐的感受让我们产生贪爱的习性反应,苦的感受让我们产生瞋恨,这就是众生的习惯。感受的产生、消灭、变化,我们不能察觉的时候,就叫做无明。每一时每一刻,六根接触到六尘,都是在产生贪爱、瞋恨、无明三种习性反应,这是很自然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是不断去制造贪爱、瞋恨、无明。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现在念佛诵经拜佛,看起来好像没有烦恼,可是突然间有人骂你,你会发脾气,为什么?因为你的烦恼种子没有断。
我们烦恼种子没有断,表面看起来很用功,一个人修行诵经念佛拜佛,你已经几个月没有生气了,可是突然有一个人冒犯你的时候,你会大发脾气。所以我们内心深处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种子。
唯识宗讲到,我们内心深处的第八阿赖耶识——含藏识,在我们内心里面含藏许许多多的贪爱、瞋恨、无明种子;从贪爱瞋恨无明又产生嫉妒怨恨,许许多多这些中随烦恼、小随烦恼、忿恨怨覆悭贪这些烦恼。
日常生活中,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打个比方,就像不断到外面去把那些炸药、瓦斯、毒药搬到内心深处,把它藏放在床铺底下,非常危险,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比如你睡觉的地方放个瓦斯桶,只要稍微一点漏气,你火柴一点,马上爆炸。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我们的习气还在,所以外在这些人事物只要一点点小火花,就会引爆我们的贪爱、瞋恨、无明的习性反应。
我们常常看到报纸上说有人在吸毒,狮头山有时候会发现年轻人用那个强力胶在吸,然后丢在路旁。我常常讲,我们每一个人也经常在「吸毒」——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然后再经过想像,产生感受,产生贪爱瞋恨的种子,就深深埋藏在我们内心。所以说,我们时时刻刻也是在「吸毒」,要小心喔!
根、境相接的当下,如果你让它产生贪爱瞋恨习性反应,那就是在内心播下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这个种子种下去,经过千生万世,只要有那个机缘出现,它就会现行,叫「种子生现行」。种子又会引种子;贪的种子也许会引起另一个种子,种子引种子。
譬如说,一个人喜欢抽烟,烟的种子就引起酒;酒的种子引起肉;然后就烟、酒、肉、槟榔的,一个引发一个。又譬如,你今天交到喜欢读书的朋友,这个朋友又介绍你去认识喜欢打球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又告诉你怎么去游泳。
好的种子会引导你好的朋友来陪伴你,好的种子也不断引导我们走向善的光明。善的种子会引发善的种子现行,恶的种子会引发恶的循环,不断产生恶的种子。
种子引种子,种子生现行,现行又薰种子。
众生如果没有道心、道念,就等于是说,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在增长贪瞋痴三毒。我们以为做了一件简单的善事,念一句佛号,持一个咒,诵一部经,拜一部忏,我的烦恼全部都没有了,谈何容易呢!
所以我常常讲,信佛学佛的人常常觉得使不上力,烦恼来了,情绪来了,还是发脾气了,很难控制。你养成那种习气了,这个习惯很自然反应,就是让我们不断发脾气,变成一种习性了。
如果我们想修改这个习性的话,你要想到发脾气的坏处,全部把它列表影印出来。第一个,发脾气会智慧降低,降低到智商变成五岁,所以我们发脾气的时候,讲话语无伦次,平时所知道的道理忘光光。第二个,发脾气先受到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发脾气的时候,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整个都受到影响。
第三个,佛经里面讲喜欢发脾气的人,生生世世长相不好看。你想化妆很漂亮,我送给你一个化妆品,叫做发自内心的微笑;时时刻刻面带笑容,是最好的化妆品。你不要以为买几千块或万块来化妆,真正的化妆品是微笑。一个人对自己有信心,对众生有慈悲心,然后瞋恨心没有了。当你内心没有了怨恨心,你的内心就祥和自在了,那种气质就令一切众生感受到。普门品讲到二个字:爱敬;令人欢喜和爱敬。只是让人欢喜而不尊敬,好不好?
谈修行,就是在六根门头好修行,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在日常生活当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接触的当下,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慢半拍,不要看到什么就反应。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冷静停下来,然后你会发现感受产生;当感受产生的时候,我们去压抑说没有感受,这是骗人的。
我们从认知、想像、分别、到感受产生,这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但是当感受产生,我们不采取贪爱、瞋恨这种习性反应,那这就叫做修行。凡夫大部份是在认知、想像、分别、感受中,不到一秒钟马上产生习性的反应:好的感受起贪爱,不好的感受就产生瞋恨,打击排斥。它是一种很自然的习性反应。
我们谈修行,日常生活中,根境相接的当下,不是用无明来接触,而是「明触」,明明白白的接触,而不产生贪爱瞋恨的习性反应,就不会在内心深处播下那些贪爱瞋恨的种子。也就是说,「现行生种子」在我们已经失效了,只是现行,但不生种子。
所谓「现行」,就是了了分明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听到的世界,了解它。华严经怎么说?「善取其相而不分别」,善于了解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非、善恶清清楚楚。但是不会像一般人嫉恶如仇,看见不对的就咬牙切齿,把它消灭;也不会看到东西好得不得了,就爱到要死。闽南话说「爱到要死」,我们都用死来形容,爱过份了吧!这就是众生的习气。如果是非善恶都不分别,那叫迷糊蛋。
信佛学佛的人,了解所有眼前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是非善恶、男女差别,了解它。从了解的过程当中,来检点自己内心里面的反应,那就叫修行。如果了解的当下,产生贪爱瞋恨的习性反应,这不叫做修行,叫众生相。
谈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一切境界当中,让我们去发现内心运作的过程,不让它产生贪爱瞋恨的习性反应,这叫修行。禅宗有一句话,「将心历境,以境验心,随缘作主,历处皆真」,就是说在任何时空当中都能够随遇而安,外在的一切都是帮助修道的增上缘。
所以为什么讲「行也禅,坐也禅,十字街头好参禅,语默动静体安然」,道理就是这样子的。我给它一个名词,叫动修;动态当中去修行。还有一种是静修,就是一个人在房间、在客堂,自己一个人静静的诵经打坐念佛,或者我们大家一起在佛堂诵经拜佛礼忏,这叫做静修。可是真正静修时间不多,因为我们要生活、上班、工作、吃饭,要跟人家沟通来往、切磋,这是在动态当中。
如果我们不知道以境验心的话呢,我们就随顺世俗的波浪起起伏伏,我们会觉得所念的佛号使不上力,那就是对转烦恼的功夫没办法。所以「转凡成圣,转识成智,转迷为悟」,这个「转」字非常的重要。世俗有一句话:四两拨千金。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水来土淹,兵来将挡」,任你境界现前,一切人事物都是帮我修道的。我们先打预防针,所有人事物一切不是障碍我,防碍我。
所以有些信徒说「我回去还要照顾孙子」,我说「是照顾佛子」,未来会成佛的佛子,我先孝敬他,将来他成佛的时候一定会度我,帮我授记。所以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心被境转,就是凡夫了。
我们已经养成那个习惯了,我们的幸福、快乐、烦恼,我们都把关键点交给别人,别人随便一句话就让我们好高兴,痛哭流涕,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这是怎修行啊?!以后我骂你很笨,你笑一笑就好了;我说你很漂亮,你也笑一笑就好,不要太当真就好,「喔,师父在制造一个声音。」要养成这个习惯。
所以影响我们最大的是耳根。这个地方讲耳根有一千二百功德,就是说它的功力很强。修行就是在耳根下功夫。所以我们骂人家是「耳根轻」,好不好?这个人听人家说一两句,他就情绪波动,听到一句话就马上去反应,不去问是非曲直,这个很麻烦。所以修行就是六根都是能够用理性的思考,在见色闻声当中,去启发我们的智慧。
为了让我们的眼耳鼻身意去加强它的功能,我们除了动修当中知道去转以外,佛陀告诉我们用四念住的方法,来加强我们六根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增强。那就是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呼吸,每一时每一刻我们只要心去注意自己的呼吸,很快的六根就收摄起来。
这是最实用的方法,没有宗教仪式,没有宗派分别,也没有人种的区分,任何人只要他的意识清楚,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呼吸,然后把心跟呼吸结合在一起,叫「心息相依」。把心跟呼吸两个结合在一起,六根就慢慢的稳定下来。
我们三天不吃饭不会死。你看这次海地有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埋了二十几天没有死。被埋在瓦砾堆里面,这么冷又没有水喝,他是怎么活过来的?我们猜大概是空气。你看二十几天不吃不喝不睡,竟然活过来。
可是我们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过,我们把鼻子塞起来,嘴巴闭起来,很可怕,这个千万不可以实验,反正一分钟不呼吸,你就很难过。
我们的身跟心中间,就是呼吸把它连结;靠呼吸让我们的身心活跃起来,身心能够运作起来。一旦我们的呼吸停止的时候,身体的温度降低,心脏停止,脑也就坏死。
这么重要的东西:呼吸,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用心去注意它,千百劫来我们认为呼吸是很理所当然,因为呼吸不用钱买,随时都可以呼吸。佛陀发现呼吸对我们这么重要,佛陀很有智慧,说只要我们心去注意呼吸,我们整个身心就统一。
然后我们会发现,佛陀为什么教我们注意呼吸?因为呼吸是我们内心的表现;当内心紧张、内心恐惧,呼吸会快速;当我们没有烦恼忧虑,没有恐惧紧张,你就心平气和。所以呼吸是我们内心一面镜子,等于是一体两面,从呼吸当中看出我们的情绪,看出我们的内心世界。
所以当我们注意呼吸,间接的就在控制我们的心。心跟呼吸结合在一起,心息相依了,那就叫做「定」,心安住在这个境界,不移动了,心一境性了,心跟境合一了,那就是定。
可是这个「定」不能开智慧,一定要在定当中修观察,我们的生命是什么。
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去想像有一个「我」,那个「我」事实上是一种虚妄的错觉。「我」只是很单纯的一个吸呼、吸呼,就给我感受有一个「我」生命存在。
所以从注意呼吸当中,我们进一步了解身心无常无我;从无常无我的认知、证悟当中,我们真正的智慧才能生起,这个时候无量劫来束缚我们生命的无形绳子就被我们挣脱,身心自在了。
所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就是从呼吸当中照见我们的我执、我见实在太虚妄了;因为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度一切苦厄。法华经也就是告诉我们,如说修行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烦恼解脱。
更新于:24天前上一篇:幸福 其实来源于我们自己
下一篇:普献法师:菩萨学处 富贵心
相关文章
- 寂静法师:谁是潜伏在你生命中的敌人
-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108
- 如瑞法师: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 如瑞法师: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二章 序分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人表演的就是这一招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观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想走就走,想留则留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言语要谨慎,文字更要谨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六章 十大罗汉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也是个行业,这个行业干什么?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
- 广化法师的故事
-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克服听经和诵经打瞌睡?
- 佛教法师讲经 五祖圭峰宗密大师:简介(生平)-皈依佛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 寂静法师:心灵是开关,一关是黑暗,一开是光明
- 寂静法师:今天这个世界最大的罪人,不是造恶的,是传播恶的
猜你喜欢
-
宣化上人:禅修的十种利益功德
宣化上人:禅修的十种利益功德第一种叫“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禅堂里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说:“行起..
为人处世 2024-09-10 -
邪淫让我迅速失去好的姻缘,再不戒掉邪淫此生必死
邪淫让我迅速失去好的姻缘,再不戒掉邪淫此生必死我接触佛教3.5年了,戒邪淫也有3.5年了,很惭愧,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戒掉邪淫(sy、yy、不良视频),我的感情福报被大大消耗了,所以至今29岁了,还没有结婚,前段时间..
戒邪淫故事 2024-09-10 -
福报越修越少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 生、做义工等等。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某些行为也在不停地..
佛答 2024-09-10 -
属相本命佛带什么颜色
属相本命佛带什么颜色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这个本命佛一般是不需要讲究颜色和材质的。不过可以根据善信个人的喜好和意愿选的,如果你像请一款适合你自..
五福临门 2024-09-10 -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皈依佛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宣化上人开示,钱字是从一金、从二戈而成。有首偈颂说得很好:‘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能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戈是干戈,是一种武器。钱是用金属所铸造的。二..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寂静法师:谁是潜伏在你生命中的敌人
寂静法师:谁是潜伏在你生命中的敌人看人优点是“聚灵”,看人缺点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当你评判时,指责外在人事的不足、宇宙的不公时,你就..
佛教因果定律 2024-09-10 -
宣化上人:孩子应让他自由发展吗-皈依佛
宣化上人:孩子应让他自由发展吗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中午,讲于万佛圣城,‘天地之大,四海之宽,无奇不有。’世界上奇特的事很多,人们皆想像不到。可是什么事都是一半由天造,一半是人为。天造人不为,则不会成功..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宣化上人:佛教里要摒除人我之见-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教里要摒除人我之见宣化上人开示,我现在觉得以前所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怎样不对呢?佛教提倡‘无我’,可是我常有个‘我’的思想,就因为有这个‘我’的存在,所以没有‘人’的存在。本来应该..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宣化上人:对育良、培德学生开示-皈依佛
宣化上人:对育良、培德学生开示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三日,今天学生们到台上来说自己读书的心得,处事的感想。虽然说的很短,但是很有意义。他们年龄很小,便知说谎话是欺骗的行为。自己欺骗别人,别人也会欺骗自己,..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对不同的佛像是否要念不同的佛号
佛像是不是一定要到寺庙去请回来,不开过光的佛像能每天对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吗?念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焚香?比如对着如来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对着地藏王菩萨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如果没有如来佛的像,那么可以对着地藏王..
近现代往生纪实 2024-09-10 -
宣化上人: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皈依佛
宣化上人: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宣化上人开示,节自楞严经浅释,在楞严经里,有一段讨论二种颠倒妄见。什么是二种颠倒妄见呢?第一是众生别业妄见,即单独所造之业,是个别的,和众人不同。自己见解特别,行为特别,..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108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1082 要为灵魂找一个美丽的归宿,不要为肉体找一块豪华的坟墓。3 只要人生没有觉悟,抓住的东西越多越苦。4 把钱放在头顶,人就沉重;把钱放在脚下,人就成长。5 “财”是外在有形的,“富”是..
佛教因果定律 2024-09-10 -
净土法门法师:希特勒杀这么多犹太人到底是什么因果?
问:澳洲同修提的问题。佛家讲三世因果,凡今世所受报皆为前生恶因所致。请问希特勒杀害这么多的犹太人,若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他过去造因所受果报,是否容易引起歧视弱势团体的误会,或造成支持希特勒复仇的错觉?答..
因果报应 2024-09-10 -
如瑞法师: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如瑞法师我常常说,不是我们知道的少,而是我们离道太远。学也许很容易,但是实修恐怕就难了。实修就是要把我们所学到的认真地去观察思维,用心去体会。大家都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知道要离开对虚幻的..
汉传人物 2024-09-10 -
宣化上人:这三毒不但毒身、又能毒心,是人类的公敌
宣化上人:这三毒不但毒身、又能毒心,是人类的公敌我们人在这世界上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可是人人放不下,执东著西,觉得世界的一切是真谛,所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在名利上徘徊,为名利尽做些违背良心的..
为人处世 2024-09-10 -
务必要明白因果报应都是遵循的哪些定律
按:因果报应可以说是自然界的铁律,在认为“一切如梦幻泡影”的佛法中,亦有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论断,可怜唯物主义者竟认为其只是迷信。但是,即便是相信因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包括没有学过因果律的佛..
因果报应 2024-09-10 -
如瑞法师: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如瑞法师法句经: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当我们出家剃发染衣的时候,就和在家时不同了,而是要学做大丈夫的事。我们要尽量学会:难学能学,难行能行。也是通过这些来培养我们的..
汉传人物 2024-09-10 -
喂,亲爱的,这只不过是场电影!
喂,亲爱的,这只不过是场电影!当我们看电影时,会有真正的出离心。为什么?因为看电影时,屏幕上发生的事情,在你的脑袋里,会知道那是假的,那只不过是一场电影罢了。假如中途想上厕所,一定要有胆子站起来走出去..
其他因果故事 2024-09-10 -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
佛教知识 2024-09-10 -
运气不好如何改运?讲一个改运最快的方法
睡觉的诀窍大全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