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讲演(一)明法品
普献法师:讲演(一)明法品
2009年,中坜圆光佛学院。各位同学大家午安!在佛门中有所谓三大部,一个是法华经,我们说要了解如来出世的苦心,就念法华经;谈到修行的迷悟关键,就是读楞严经;如果想了解佛门的富贵庄严,就是读华严经。
我记得学院过去也开过华严经的课,那位老和尚已经往生了,有没有讲完华严经呢?没有。因为华严太多了,尤其是八十华严,如果要讲起来,十年、二十年。所以我们教务长希望我来讲华严经的时候,我说这个实在很为难,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品跟同学们结缘。
华严经有有三种的译本:六十华严,八十华严,还有四十华严。六十华严是东晋的时候,佛陀跋陀罗所翻译的,我们称为旧译,分七处八会,总共有三十四品,翻译的时间大约是在西元四百一十五年时所翻译的。
后来到唐朝的时候,实叉难陀所翻译的,事实上是八十一卷,但是我们称为八十华严,后来称为新译。那是在公元六百九十九年所翻译的,总共是七处九会,一共有三十九品。。所谓「七处」就是七个地方。
后来在西元七百九十八年时,唐朝的罽宾有一位般若三藏,他所翻译的是四十华严,不过从四十华严来看,它是八十华严入法界品详细的解说。
弘一大师建议我们念八十华严,就是八十华严第一卷一直念到第五十九卷,五十九卷念完了,再跳过去念四十华严,总共九十九卷。但是我并没有照这个方法去念,也没念六十华严,也没念四十华严,直接就念八十华严。八十华严的文句念起来比较适合我们现代人去研究,因为说它是文言文又类似白话文,说它是白话文又是很精炼的,所以我是直接念八十华严。
为什么我要特别选第十八卷明法品呢?因为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出家众,出家众不外是要内修外弘,这一品叫作明法品,无论要内修、要外弘,就是要明了诸法的实相,明了修行的方法,才能够自觉觉他。我们之所以烦恼痛苦生死,就是无明,就是不明我们身心世界的如实相。如果我们通达了身心世界的如实相,那么于法自在,无论是内修外弘都能够契合众生的根机。所以特别选第十八卷明法品跟各位同学一起来研究。
至于译者,是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各位念过《地藏经》吧,地藏经也是实叉难陀。可是根据历史上来看,这八十一卷的华严不是全部他翻译的,有其他的法师翻译,已经翻好的就没有重新再翻,他是补足其它没有翻译的。我想我们可以资料上自己去寻找他的答案。
现在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精进慧菩萨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具大庄严,升一切智乘,入菩萨正位,舍诸世间法,得佛出世法。
因为第十八卷的明法品是从第十七卷发心功德品来的,所以这个地方就是精进慧菩萨来白法慧菩萨。在第十七卷发心功德品讲到能够成就这么多的功德,然后他有些疑问,替我们把这些问题提出。所以我们看一个人问问题,就知道他的内心里面有几斤几两;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出来了;如果问题问错了,那么这些答案没有用。
有一天,有一个信徒说:「我读华严经前面几品,我都读不下去。」我说:「为什么?」因为前面世主妙严品里面有很多的地神山神水神,下雨也有雨神,整个山河大地我们看得到的几乎都有神。他说:「我们佛教不是变成多神教了吗?」所以前面五卷他念不下去。
我说不但你念不去,最初我念得也很惊讶,为什么有树神山神河神川神海神?甚至还有什么奇奇怪怪的神?当时念起来我也觉得很奇怪,后来整部华严念完的时候,我就会发现佛经里面讲到的神,跟我们民间所讲到的神不一样,但是精神是一样的。民间谈到神的时候一定是很恭敬,佛经里面谈到的神是一种譬喻。
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我们四边周遭不是有树木吗,我们会看到民间在树上绑一个红布,这棵树比如说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上千年,我们就当神来崇拜,把它绑一块红布。但是佛经里面讲的不是这样子,是说我们是依赖它来维生,因为树会吸收不好的东西(二氧化碳),吐出好的东西给我们(氧气),让我们身体健康,树木跟我们是平等、互惠的。山河大地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我们的恩惠者,我们不可以去破坏它,所以在遗教经里面谈到,出家比丘比丘尼不可以垦土掘地、砍草树木。
我们现在人论环保,其实环保的祖师是谁?释迦牟尼佛。它里面有讲到火神水神山神,现在我们乱砍伐树木,造成八八水灾、造成土石流,甚至有许多住在山上的人整个村落淹没下来了,因为我们对大地无情的去伤害,造成大地反扑了。所以佛经里面谈到这个山神地神水神火神,也就是说,存在于世间的一切,以佛的眼光来看都是平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样了解以后,念起来就觉得华严有它特殊的意义,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世主妙严品第一卷到第五卷讲完以后,就讲到苦集滅道,然后再讲到发心功德品。我们还没有讲到修行的时候,一定是先讲到这个有形的世界。华严经先讲有形的世界是怎样子的组成来源,所以讲到山河大地都是我们众生业力的增上,而不是有一个创造主来创造我们,是我们全体众生共同来创造这个宇宙。所以有空轮、有风轮、有水轮、有地轮,这个就是整个宇宙形成的构造,这个很符合现在科学的研究。
从这个地方来看,佛教是无神论;宇宙不是那一个神来创造的,是无神论。但是我们有没有精神?有精神,有意识作用。对宇宙的产生,我们认为是没有一个神可以创造这个宇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创作的,也就是集体创作,但是各别享受,共中有不共,不共中有共,有共业、有别业。
前面这五卷都是谈到宇宙的形成。众生的业力,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没有哪一个神来支配安排。这个是讲到,要了解这个甚深的法门,先从具体可见的世界去了解,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佛法谈无常苦空,毕竟我们还是必须依赖四大(地水火风)、山河大地、种种的衣食住行才能生存。
有的时候我们会说众生是正报,说山河大地是依报,可是真正讲起来,我们是颠倒了,如果没有山河大地、没有树木的话,我们能生存吗?马上死。因为我们没有氧气,氧气是从树木来的。所以,我们反而是依报,我们是依靠山河大地树木才能生存,如果没有山河大地,我们怎么生存?我们说它是依报,不对吧!以佛法、华严来看,是法法平等。
我们顺便来讲到《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题,简单略略的解释一下。
证大方广的佛果,必须有许许多多的菩萨行,以菩萨行这个「华」来庄严;也就是说,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是一经一论、一佛一咒就可以成佛。在这部经里面讲到十波罗蜜,以十波罗蜜来庄严我们的身心,从十种波罗蜜当中来让我们的身心升华净化,乃至成佛。所以信佛学佛的人一定要发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我研究华严,我是属于华严宗;我研究法华,我就是属于天台宗;或者是研究其它经论,比如说:俱舍论、俱舍宗,唯识宗、或者禅宗、或者是念佛的净土宗。其实无有一法而可贪着,无有一法而可厌离,我们研究华严经要有这种精神,才能跟它相契相应。
所以法华经里面谈到说:菩萨摩诃萨证到空性的圣者,他不会厌离任何一个法、或者人、或者事、或者物、或者是法门,也不会去贪着任何一个法、任何一个人事物;研究华严一定记得要有这种精神。
我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讲,不管我修什么宗什么论,我看到这个人很讨厌,我见到这件事情很可恶,这个就叫烦恼,身烦心恼。各位有没有动过这种心念?所以我发现,所谓「烦恼」,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检点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对人事物产生一丝毫的可厌可恶、讨厌、不喜欢,如果有的话,叫作「烦恼不除根,境风吹又生」,这五尘六欲的境界马上就会去增长我们的无明。烦恼不除根,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见到人、遇到事情、看到的东西,你起了一念的贪爱恋着也好,瞋恨厌恶也好,任何境界一来,你的无明就会增长。
所以我们研究华严,千万不要局限在我是属于哪一宗哪一派,因为这个不叫作「大方广」,心量要大,福报才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方」是方方正正,「广」是广大,无上的佛果是用「大方广」来形容体大、相大、用大。因为我们的心胸狭小狭隘,我们的心术不正,所以我们烦烦恼恼,苦苦恼恼,永远就在凡夫、在六道里面打滚流浪。所以用「大方广」这三个字,来形容无上的佛果是这么庄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佛陀的境界。佛陀的境界,就必须由菩萨六度万行来庄严这个佛果。这是这部经的经题,我们就简单的让各位了解。
在明法品里边,首先出现的是精进慧菩萨。各位有没有注意到,经典里面的菩萨取名字都有他的意义。我们想追求这个智慧,必须要精进;如果你懒懒散散的,甚至你听经都眯着眼来听,这就懈怠了,智慧就不能开。这样了解吗?
这个地方讲到精进慧菩萨替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常常讲,问题问对了,答案就出来。如果你不去研究,自己不去用功,你就提不出问题,甚至你问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从你的问题当中,我了解到你是否精进。
更新于:19天前下一篇:将挑剔转为善用
相关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人表演的就是这一招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观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想走就走,想留则留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言语要谨慎,文字更要谨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六章 十大罗汉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也是个行业,这个行业干什么?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
- 广化法师的故事
-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克服听经和诵经打瞌睡?
- 佛教法师讲经 五祖圭峰宗密大师:简介(生平)-皈依佛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 寂静法师:心灵是开关,一关是黑暗,一开是光明
- 寂静法师:今天这个世界最大的罪人,不是造恶的,是传播恶的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心想事成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修福报才能修得财源滚滚-
- 佛教法师讲经 达照法师:简介-皈依佛
-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自序
-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生死大事 生死乃世间之主题
猜你喜欢
-
生命中的苦,怎样才能解脱呢?
生命中的很多问题、很多不足和缺陷,都能通过发愿来解决掉。怎么才能把生命中的苦和业解脱呢?就是发愿。发愿我所受的苦,别人永不再受;发愿我所受的苦,愿代一切众生承受。比如说我生病受了一些苦,那我就发愿帮助..
佛答 2024-09-09 -
宗萨仁波切:我们一直把幻相误认为真实
宗萨仁波切:我们一直把幻相误认为真实事实上,原始佛教的教法,非常简单且直截了当。但是,像我们这种传统的佛教社会,历经多年产生了多种文化的执著、禁忌与习惯,于是就创造出了许多我所谓的“花边装饰”(sidetr..
禅宗文化 2024-09-09 -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晚,讲于万佛圣城妙语堂,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佛讲佛法,僧依著法来修行,再传予他人。可是僧人一定要持戒,不但僧人要..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宣化上人:佛性 是一切众生的本源-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性是一切众生的本源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三日,最初,宇宙鸿蒙,开天辟地时,没有人,也没有什么众生,也没有所谓世界或不世界,根本什么都没有。以后在‘成’劫里,一点一点有了众生。众生究..
宣化上人 2024-09-09 -
缘分不会随意而来,请善待每一个遇见
缘分不会随意而来,请善待每一个遇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不是所有的情都值得你去珍惜。时间是一剂良药,它会沉淀最美的感情,也会带走留不住的虚情。缘分,需要的是珍惜,和双向的互动;感情,需要的是感恩,..
悟性时光 2024-09-09 -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 真实不虚-皈依佛
宣化上人:四种清净明诲真实不虚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楞严经里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是息息相关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杀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语戒。因此犯淫戒..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善于劝谏,感化婆婆
善于劝谏,感化婆婆明朝有一个童养媳(养媳妇),名叫兰姐。她十二岁时,看见婆婆和太婆(祖姑)相骂,婆婆骂太婆是老而不死的讨厌东西。 兰姐就在那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流着眼泪,跪在婆婆的面前,说道:「婆婆和..
其他因果故事 2024-09-09 -
宣化上人: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皈依佛
宣化上人:对教育界之感慨痛心呼吁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今时很多国家教育落后,斯文扫地,虽然教育界里仍然有人发奋努力,挽救道德之沦亡,然杯水难救车薪。教育一败涂地,它原因何在?乃因为教育界人士..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宣化上人: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皈依佛
宣化上人: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宣化上人开示,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我们修道人勇猛之心易起,永久之志难立,也就是说一时的发心,谁都可以办得到;天天能照著自己的志愿和宗旨去做,这就不容易。因为人不能恒..
宣化上人 2024-09-09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佛有没有为一切众生这个念头?给诸位说,没有。事做得比任何人都认真,都负责,心里确确实实没这个念头,不起心不动念。这我们就难懂了,不起心不动念,事情怎..
禅理故事 2024-09-09 -
近代往生比丘六
近代往生比丘六宏 慈宏慈,号妙觉。本名喜生,俗姓张,陕南安康人,汉留侯张良后裔。师幼时即与常儿异,秉性沉默,不好嬉游,有出尘之志。稍长,投南山礼大行尊者为师,剃染离俗。壬午年春,至西安卧龙寺,从朗照法师受具足戒。..
比丘 2024-09-09 -
定弘法师:因果教育是教子第一妙法
定弘法师:因果教育是教子第一妙法幸好我们现在遇到了印光大师的这本小册子《天下太平之根本》,这本小册子特別强调因果教育,这是过去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比较忽视,看了这个小册子之后,知道了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即..
禅理故事 2024-09-09 -
近代往生女居士三
朱许氏朱许氏,苏州马大幥巷十六号朱保良医师之胞姐。适无锡许智超,夫妇同修净业。一九六一年患病,自知不起,预嘱其夫为安排后事。往生之日,适有徐觉意至其家问疾,见氏坐床上,面向西方,无人侍侧。氏即请觉意留下念佛。..
女居士 2024-09-09 -
只要记住这句话,这一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怀得失
古代有个故事说:一个国王做了个梦,梦里有人告诉他,只要记住一句话,这一生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忘怀得失。他当时特别欢喜,但醒过来后就忘了。他非常伤心,于是倾其宫中所有钱财,打造了一个大钻戒,并召集智慧大臣..
佛教知识 2024-09-09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一、本品缘由本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弟子品而来。因为在弟子品中佛命十大弟子们前去问疾,他们各述本缘,都言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任务只有落到诸位菩萨的身上了。又,在前几品里我们就听闻了维摩诘..
汉传人物 2024-09-09 -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咒语的奥妙
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咒语的奥妙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人员在研究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的关系,取得长足的前进。他们惊人地发现,当人在默想一个咒语时,可以从不接触被试者的超导磁强计上,测到一个相对应的脑磁..
悟性时光 2024-09-09 -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两种人
1: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悟到】一个不..
佛教知识 2024-09-09 -
林则徐亲诵《金刚经》超度部下
林则徐(一七八三年─一八五0年,清末政治家,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一生持诵《金刚经》;慈悲利人,行持人间佛教。佛教给林则徐以深邃的智慧“忘我利他”的大无畏精神。林则徐以佛教的慈悲喜..
佛教知识 2024-09-09 -
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
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运用佛法智慧改善亲子关系在上个月的菩提沙龙中,主持人智健师兄问一名来参加的朋友:你为什么想加入三级修学?那位朋友说,想用佛法智慧解决她和子女的烦恼。家庭关系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让..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4-09-09 -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常在遭遇困境时发愿吃早斋,或是初一、十五持斋;以此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既然天天都希望有福、平安、顺利,何必等到有事的时候才持斋?不如持长斋,天天..
放生知识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