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献法师:讲演(八)菩萨问明品
普献法师:讲演(八)菩萨问明品
各位同学,我们继续看菩萨问明品。文殊菩萨问勤首菩萨,为什么我们受持佛法,有些人得到利益,有些人不得到利益。勤首菩萨首先说,我们要得到解脱,解脱烦恼,最重要就是要勇猛精进。下面就举出例子来说了。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比如说,这个火起初很小很小的,而这个木材很湿,那我们要起火就很难让它着了。以前的人没有瓦斯,要去把很干燥的柴木劈成一片一片小小的,用这个小小的柴火来引燃,然后连湿的木材也可以烧起来。可是如果都是很湿很湿的木材,怎么去烧?怎么去引火呢?这就是譬喻:一个人想断烦恼、想生死自在,可是懈懈怠怠的,懒懒散散的,朝三暮四没有恒心,是得不到佛法的法喜。
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
古代的人不像我们现在有打火机,他们有这个燧石(打火石的一种),就是一种石头,一磨擦的时候会有火光出现。然后把那个易燃物放在旁边,一面磨擦、一面磨擦的时候,火花不断,就会把这个可燃的东西烧了。如果我们磨擦划二下就停下来,火是引不起来。懈怠的人就是像那个打火石才打两下就停的人;如果你多打几下,不就是燃着了吗?但是就是这么懒惰,未出而数息(停息)。
如人持日珠,不以物承影,火终不可得,懈怠者亦然。
还有一种引火的方法是什么呢?用一种凹透镜或者凸透镜放在太阳底下,在这凹透镜的下面就放一些纸或干燥的东西,因为透镜会把阳光集中成一点,这一点就会升温燃烧。如果我们下面没有放东西,你太阳再怎么照也没有用。这个就是修行的方法很重要。
譬如赫日照,孩稚闭其目,怪言何不睹,懈怠者亦然。
太阳是遍照全世界,但是小孩子很可爱,把眼睛闭起来,他说:哎呀,没有太阳,看不到太阳了。不是没有太阳,是自己眼睛不肯张开。这就比喻说,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有信心、有布施、有持戒、有禅定、有忍辱精进,时时刻刻佛菩萨都是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我们懈怠懒惰,佛现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一般人说:为什么我信佛学佛从来没有见到佛?其实真正的见到佛,是见到诸法的实相。所以不是我们懈懈怠怠、懒懒惰惰的,就可以见到诸法的实相。
如人无手足,欲以芒草箭,遍射破大地,懈怠者亦然。
比如说,一个人假如没有手也没有脚,然后更奇怪的是他想用这个芒草箭——用芒草去做的箭,要射破大地,这根本就不可能。没有手没有脚,而这个芒草的坚硬度又不如泥土,泥土有这个岩石,你要用芒草去射破大地,那根本就不可能。
这是譬喻:我们那些烦恼就像大地这么样坚硬,而我们懈懈怠怠的,道心就像那个芒草软软绵绵的,根本就是对坚硬的烦恼莫可奈何;这是讲到没有精进心。如果我们有精进的心,这个心精进的时候就像那个金刚钻,那么这个就可以对烦恼去穿透了。
如以一毛端,而取大海水,欲令尽干竭,懈怠者亦然。
海水这么多,我们用这个毛沾一点点的一滴水,你想想看,你要沾多久才能把海水整个沾干净呢?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修行如果是懈懈怠怠的,就像用一根毛去沾海水,要把海水滴干,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一个人修行,就是要勇猛精进。
在遗教经里面就说,昼夜六时,除了中夜(就是晚上十点到凌晨二点)要好好的休息外,其它时间就是精进用功。晚上十点一定睡觉,凌晨二点、三点起来,这个正符合我们生理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胆、肝、肺脏就是要在十点至二点这之间休息。如果这段时间休息的话,就能够消除疲劳。
很多上班族他习惯上夜班,或者有些人喜欢晚上读书,读到二、三点,这个对身体不好,会伤到肝脏。口臭或是口里有苦味,这个都是肝脏受伤、肝脏疲劳了。如果到半夜二三点才睡觉,你睡到早上十点,那也没有用,因为脏腑有一定的时间休息。有的人觉得说时间来不及了,赶紧要用功,用功到半夜二三点,这样对身体不好。所以修行要讲究方法。
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我们这个地球如果真的有一天末日来的时候,那个劫火一烧,世间的什么来救都救不了。在佛法当中,我们想得到修行的好处,就是要精进勇猛。然后最重要是方向要对,方法要对——最重要一个方向就是破除身见,破除我执我见;至于方法那就各人不同。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我这个法门最好,其它法门都不要、都不好,瞧不起别人,这个不对的。
我们说医院里边有几万种几万种的药,有些人要吃的,有些人要敷的,有些要退烧的,有些要这个心脏病的、肾脏病的、高血压的、肝脏病的...,每一个人用药都不同,份量也会不同。你不能说你是心脏病,就是心脏病药最好,其它的药我们不要了,那其他感冒的人怎么办呢?我们说人蔘是很补的补品,你认为人蔘最好,其它的药不要了,那感冒的人吃人蔘怎么办呢?会死。
佛陀所说的法都有他的功能、有他的功效,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执着一经一论、一佛一名号,说那叫一门深入,但是我发现这是一门陷入,陷在一个法门当中,坐井观天,这个就是分宗分派,执着一经一论为究竟。我们常常念「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根机,我们就必须有无量无边的法门来对治,就像医院准备了几万种的药物,才能够开一个医院。现在人基于宗派的这种观念,把自己局限在一经一论、一句咒、一句佛号,去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很可惜的。
如有见虚空,端居不摇动,而言普腾蹑,懈怠者亦然。
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个虚空,我们想跳起来,但是你端坐在那边不动,而言普腾蹑,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连动都不能动,你端居不动摇,你都不想起来跳一跳,那你怎么可能在虚空中这么跳跃。
所以佛法就是如说修行。研究是一回事,研究是为了坚固修行。我们研究这个义理,一定是要坚固我们的信心,坚固我们修行,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如果把研究当作研究,只是一个名相,而对我们身心不去打点打点,那佛法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多大的利益。你知道这个理论,但是理论是理论,要证悟才行。所以说信、解、行、证——相信,了解了,还要去真正行,去证悟,那才真正得到效果。
这个是讲到佛法是解行并重的,不是单单了解就解决问题的,所以说「如说修行乃可清净,非但可言而得佛法」,一定要如佛陀所说的方法去修去学,才能够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而不是说我研究以后,我能讲给别人听,我就能够清净我的身口意,不是这样子。
◎第七问
接着文殊师利菩萨就问法首菩萨:
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瞋、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诸烦恼?
这个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不管在研究哪一宗哪一派,最终回归到我们的身心,回归到我们的心性当中,怎么样去净化我们内心里面这些贪瞋痴慢疑忿恨覆恼嫉悭诳谄种种的烦恼;这些烦恼——无量劫来养成的一个习性,我们怎么样去破除。
我觉得是这样子:这些烦恼怎么样产生,就从它产生的过程来解决它,而这个就是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所以佛陀临终的时候,一再的教到依四念处而住,是很有道理的,就是从烦恼的根源起处去下工夫,就像除草的话是连根拔尽,斩草除根,那就是最根本、最实际的一个办法。如果你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我们现在来研究我们烦恼是怎么养成,是怎么样培养,又怎么样的去发作,我们再重新来复习一下子。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加上第六意识——意根,我们时时刻刻都是向外去攀缘。攀缘什么呢?色受想行识的这个「识」,一天到晚都去追求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在五蕴当中,这个「识蕴」是打头阵的,它利用六根对六尘一接触的时候,马上就产生一个认知的作用:我了解外在世界、我听到声音、我看到人、我遇到事情......
也就是说,五蕴的这个识蕴,时时刻刻当我们内在身心跟外在世界一接触的刹那,就产生认知的作用——能、所的作用,这个能、所当下就涌现出来,有「能」之的我,有「所」之的境界。
当六根对六尘,这个能、所一产生时,必定产生感受——好的感受、不好的感受。有了感受,很自然我们养成盲目的习性反应,对好的感受自自然然产生贪婪、贪着的贪爱行;对不好的感受很自然的产生排拒、排斥、拒绝、瞋恨、打击的瞋恨行;有的时候因为我们心很散乱,昏昏沉沉,迷迷糊糊,感受来的时候我们也是迷迷糊糊,不知道这感受是好或者是不好,连这个感受的生起、变化、消灭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叫做无明行。
就是说,一旦我们的身心跟外在世界接触的当下,产生了能所(能知的我,所知的世界),马上就产生了感受;产生感受以后,马上就产生了贪爱行、瞋恨行、或者无明行,我们称这贪瞋痴为三毒,这就是我们产生烦恼的一个过程。就是很自然的,当根、境相接,产生认知、想像、分别、感受,然后自自然然接着就是贪爱、瞋恨、无明。
所以我们要了解到:我们的生理、心理,跟外在的物理世界接触,我们其实是不断的在制造烦恼,制造跟贪瞋痴相关的这些烦恼。等于是说,我们一天到晚去搬运炸药、瓦斯、汽油来放在我们的床铺底下。你看看我们睡在这个瓦斯的上面、汽油的上面、炸药的上面,那有多危险。最重要的是,贪爱、瞋恨、无明又能够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中随烦恼、小随烦恼,这个问题就大了。
我们了解到烦恼的制造过程,其实有一个阶段可以把它切断。那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木石无心,不可能没有感受,所以在见色闻声、见闻觉知的当下,产生感受,那这个感受来的时候,我们知道,然后我们只是清清楚楚的了解感受的生起、感受的变化、感受的消灭,而不产生贪爱、瞋恨、愚痴这种盲目的习性反应。当下虽然心境相接,但是是保持明触;有感受,但是不反应;清清楚楚的感受,但是没有反应;只是注意到感受,而不让它流向于贪爱瞋恨愚痴,那么当下就切断了这个制造烦恼的路径了。
如果我们养成习惯了时时刻刻能够将心历境,以境验心,就能随缘作主,立处皆真了。这是谈到烦恼的生起、以及烦恼的消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当然这个可以透过注意呼吸,心息相依,然后注意这个感受的生起、感受的变化、感受的消灭,这个就比较属于细节方面的问题了。
所以我们说断烦恼,我是觉得我们应该从烦恼生起的过程当中,把这一个路径拦截,不让烦恼继续生起。因为现行会薰种子,种子又会生现行,甚至种子又会引种子。在我们根境相接的当下,我们产生贪爱、瞋恨、无明行,这个现行一定会种下一个种子,而种子会引种子,种子又会生现行。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因为产生烦恼的一个途径就是(感)受,所以随时注意感受,是一个断烦恼最直接的办法。
在注意感受的当中,会发现我们的生理、我们的心理时时都不断的放出讯息、感受——腰酸背痛也是感受的一种、还有心理上种种的这种感受,这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好地方。所以我们在受的阶段保持明触,知道感受生起,但是不反应;了解感受,但是没有去盲目的反应;这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包括吃饭、洗澡、做事,我们时时都会有感受产生,我们时时都可以保持明触,时时都可以修行。
一般人是随着感觉走,感受来了、感觉来了,这个情绪就难以控制,就失控了。我们谈修行,是随时都会有感受产生,随时都可以去了解感受。然后我们会发现这个感受竟然是快速的生、快速的灭,我们就不会因为这个感受去制造贪爱、瞋恨、愚痴,就能够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原有的贪爱瞋恨也就透过这样子慢慢的去干涸了。最后当然要去反观身心的无常无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以我们谈修行,一个是方法,一个是方向,方向对了、方法对了,就能达到效果;方向不对,方法又不对,没有效果;即使方向对,你方法不对也不行。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为什么我们内心烦恼?我们不想有烦恼,但是烦恼不断的来?我们不断的受到贪、瞋、痴、慢、疑、恶见、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懈怠、散乱、放逸、失正念,这些大随烦恼、小随烦恼、中随烦恼、根本烦恼不断的困扰我们,这个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我们修行有方向的问题、方法的问题,当然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修持是不是解行相应、解行并重了。如果没有解行并重,听了一大堆的佛法,但是没有如理思惟,也没有法随法行,法还是法,我还是我,没有法轮常转,法没有在我们心中转,当然烦恼就不能灭了。所以法首菩萨就回答: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
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一般人喜欢听经闻法,可是听了以后就耳边风,忘了。听了一大堆,了解了名相,背很多名相,就是不肯下工夫,最后名相是背很多,可是烦恼也很多。所以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还要如理思惟,还要法随法行。这个就是讲到修学佛法次第的问题。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好像有人掉到水里面,口很渴,但是他怕说我喝了水,身体会重、会沉下去,可是又口很渴,就在水里面漂来漂去、漂来漂去,这个人就惧弱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听闻这么多的佛法,没有办法消化,没有办法吸收,听闻是听闻,可是没有去修证,结果得不到利益。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就像厨房的大厨整天闻这个油烟,他闻那个油烟就闻饱了,你叫他吃饭,他说他肚子不饿。其实他肚子是很饿了,可是他闻多了这个油烟味,没有胃口了。他天天看了这些菜,他做的菜人家吃了很好吃,可是他吃不下,油烟味太多了。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譬如有些人很会开药方,知道你什么病就帮你开药方,别人吃都有效,但是他自己有病的时候,他又不想吃药、又懒。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这是讲到说一个人医术再高明,你还是要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不是你懂得这个理论,懂得这个方法,但是你不去吃药,还是没有用。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就是说,别人的宝贝,你帮他算一件一件的,算了几百件几千件,你帮人家数了几件几件;你数这个钱,一叠一叠的,你数了一大堆,可是这个钱是别人的,自无半钱分,自己没有钱,帮人家去数钱。于法不修行,多闻者也就是这样子的。我们一般人研究佛法,一本经看一看,再看一本经,再看一本论,看了一大堆一大堆,结果经还是经,论还是论,自己不去修行的时候,自无半钱分,得不到一点利益。
如有生王宫,而受馁与寒,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这是讲到福报的问题。比如说有人生在王宫当中,王宫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可是他吃不下,穿不下,住不下,睡不着,然后他肚子饿,又寒冷,因为他有病吃不下,福报不够。所以这也是一个譬喻了。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好像有些人耳根坏了,但是他生病前他会弹琴,他弹得很好听,可是他现在耳朵聋了,他自己听不到,别人可以欣赏。我们现在很多人也是这样子,他研究经典很通达,了解很多,讲得头头是道,别人听起来很受用,可是他自己没有去实证。对别人有利益,对自己一点利益都没有。他可以讲很多很多的理论,但是自己还是得不到受用。
如盲缋众像,示彼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有些人眼睛盲了,但是他还可以当画家,有着个天生的一种本能。现代的人当中还是有这样的人。你看那个大象,这个大象可能前生是画家,它现在堕落成象身,可是象也会画画。你会觉得很奇怪,它天生就有这个画画的本能。所以我们讲六道轮回,你看在泰国的大象,它用鼻子勾那个画笔在那边,它自己会画象,而且还卖得蛮贵的。这个地方是讲眼睛看不到的人,他画得很神秘、画得很像,但是示彼不自见。
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这是一个譬喻。这个海船师是海洋专家,船在海上怎么开,遇到海浪怎么办,遇到风怎么办,他理论研究得很清楚,可是他从来没有去实际的运作,结果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最后还是在海中死掉了。这就形容我们一般人记住很多的名相而不去修行,最后烦恼一大堆,烦恼来了根本使不上力。
如在四衢道,广说众好事,内自无实德,不行亦如是。
一个人在十字街头广说许许多多赞扬自己的本事,实际上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只是吹牛,吹牛吹得一大堆,别人一句话,谎言就出现了。我们人也是这样子的,喜欢吹牛讲自己多好多好、多有本事,实际上都是诳妄。
◎第八问
文殊菩萨接着问智首菩萨说:
佛子!于佛法中,智为上首。如来何故,或为众生赞叹布施,或赞持戒,或赞堪忍,或赞精进,或赞禅定,或赞智慧,或复赞叹慈悲喜舍,而终无有唯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我常讲,我们修学佛法,不是一经一咒、一论一佛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这个地方,我们就找到这个答案了。佛有的时候讲布施,说布施功德多大,布施多好;有的时候讲持戒,持戒第一;有的时候讲忍辱;有的时候讲精进;有的时候讲禅定。这是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
就像我们吃东西营养要均衡,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淀粉之类的,一定有它的一个必须,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如果我们说水果很好,我们单吃水果,那也会生病;我们说蛋白质很好,我们都专门吃蛋白质,也会生病;单吃一种营养就容易生病。
在佛门当中,在家的、出家的,往往就是以一经一论、一佛一咒,认为佛法千经万论就是只在于此,这个对佛法来讲是很大的伤害;我给它一个名词,叫做营养不良。我们讲经、律、论就是戒、定、慧;一般来讲,律是著重在戒方面,经是在这个定方面的,论是跟慧有关系,但是三者不是绝然的互不相干。
我们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佛的法门有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有根机也是八万四千,这是譬喻很多很多的根机、很多很多的法门。但是,往往我们一个人学懒,觉得这一个法门就代表所有的法门。就像在海水里边,我们用工具取了一壶水,没有错,这一壶的海水也是跟大海的海水一模一样,但是这一壶海水并不能代表整个大海。我们知道大海当中几百公尺几千公尺下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无价的珍宝,深海里面有多少的无尽宝藏。没有错,你这壶海水也跟那个大海水是一模一样,但是那个大海可行船、可以发电,你这一壶海水能发电能行船吗?你这壶海水里面有什么宝藏吗?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们常常执着一经一论、一佛一咒,这个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懒得去研究,这就是学懒而不是学佛了。学懒,就不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我们借什么口呢?我们讲一门深入,找这个借口,最后就是学懒。
一般人往往都是去找一个借口,然后自圆其说,这是佛门慢慢慢慢衰败的原因;不肯发大心,不肯下工夫,不肯深入经藏,然后讲一门深入。我们讲一门深入,这个「门」是觉门,觉悟的门。
所谓一门深入就是说,在人生的种种追求当中,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我们不是仅仅为了赚钱、为了财富,我们要走向觉悟的门。我们赚钱,有了财富才能够安家,居家乐业,然后进一步要去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赚什么呢?去赚觉悟。要时时刻刻记住,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我们要走向觉悟这个门。一个人的生命,如果缺乏了觉悟这个方向的追求探讨,我们会沉沦在物欲的当中自拔不起。
所以一门深入,这个觉悟的门是我们必须一步一步的去研究深入,而不是说单单一个法门、一经一论、一咒一佛就叫一门深入,这个叫一门陷入。我们讲一门深入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方向是往觉悟的方向去走,一步一步的越来越觉悟了,越来越解脱了,我执我见越来越少了,这才是真正的一门深入。如果我们越信佛越学佛,我执我见越来越深,陷入这个我执我见的门中,自己不自觉,这个就是佛门衰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门深入,这个「一门」就是佛门。佛门是一个广大的门,广大觉悟的法门,八万四千,唯有深入经藏才能够智慧如海。而不是单单的一经一论,然后画地为牢,自认为最高明最圆融,最后跟懒字相应,不肯下工夫,自误误人。
所以我们研究佛法要很小心很小心,一句话如果是误解的时候,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我们要千万记住,佛门广大,最重要就是导向觉悟,必须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导我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更新于:19天前上一篇:普献法师:讲演(七)菩萨问明品
下一篇:弘一大师《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相关文章
- 寂静法师:谁是潜伏在你生命中的敌人
-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108
- 如瑞法师: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 如瑞法师: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二章 序分
- 净土法门法师:凡夫有心,无论做什么好事,不会十全十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人表演的就是这一招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观察自己,你才能成就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想走就走,想留则留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言语要谨慎,文字更要谨慎!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六章 十大罗汉问疾
- 净土法门法师:出家也是个行业,这个行业干什么?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章 观众生品
- 广化法师的故事
-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克服听经和诵经打瞌睡?
- 宣化上人:菩萨为什么作布施眼睛的功德-皈依佛
- 佛教法师讲经 五祖圭峰宗密大师:简介(生平)-皈依佛
-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一章 佛道品
- 寂静法师:心灵是开关,一关是黑暗,一开是光明
猜你喜欢
-
宣化上人:禅修的十种利益功德
宣化上人:禅修的十种利益功德第一种叫“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禅堂里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说:“行起..
为人处世 2024-09-10 -
邪淫让我迅速失去好的姻缘,再不戒掉邪淫此生必死
邪淫让我迅速失去好的姻缘,再不戒掉邪淫此生必死我接触佛教3.5年了,戒邪淫也有3.5年了,很惭愧,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戒掉邪淫(sy、yy、不良视频),我的感情福报被大大消耗了,所以至今29岁了,还没有结婚,前段时间..
戒邪淫故事 2024-09-10 -
福报越修越少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 生、做义工等等。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某些行为也在不停地..
佛答 2024-09-10 -
属相本命佛带什么颜色
属相本命佛带什么颜色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这个本命佛一般是不需要讲究颜色和材质的。不过可以根据善信个人的喜好和意愿选的,如果你像请一款适合你自..
五福临门 2024-09-10 -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皈依佛
宣化上人: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宣化上人开示,钱字是从一金、从二戈而成。有首偈颂说得很好:‘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能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戈是干戈,是一种武器。钱是用金属所铸造的。二..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寂静法师:谁是潜伏在你生命中的敌人
寂静法师:谁是潜伏在你生命中的敌人看人优点是“聚灵”,看人缺点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当你评判时,指责外在人事的不足、宇宙的不公时,你就..
佛教因果定律 2024-09-10 -
宣化上人:孩子应让他自由发展吗-皈依佛
宣化上人:孩子应让他自由发展吗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中午,讲于万佛圣城,‘天地之大,四海之宽,无奇不有。’世界上奇特的事很多,人们皆想像不到。可是什么事都是一半由天造,一半是人为。天造人不为,则不会成功..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宣化上人:佛教里要摒除人我之见-皈依佛
宣化上人:佛教里要摒除人我之见宣化上人开示,我现在觉得以前所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怎样不对呢?佛教提倡‘无我’,可是我常有个‘我’的思想,就因为有这个‘我’的存在,所以没有‘人’的存在。本来应该..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宣化上人:对育良、培德学生开示-皈依佛
宣化上人:对育良、培德学生开示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三日,今天学生们到台上来说自己读书的心得,处事的感想。虽然说的很短,但是很有意义。他们年龄很小,便知说谎话是欺骗的行为。自己欺骗别人,别人也会欺骗自己,..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对不同的佛像是否要念不同的佛号
佛像是不是一定要到寺庙去请回来,不开过光的佛像能每天对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吗?念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焚香?比如对着如来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对着地藏王菩萨念:南无地藏王菩萨。如果没有如来佛的像,那么可以对着地藏王..
近现代往生纪实 2024-09-10 -
宣化上人: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皈依佛
宣化上人: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宣化上人开示,节自楞严经浅释,在楞严经里,有一段讨论二种颠倒妄见。什么是二种颠倒妄见呢?第一是众生别业妄见,即单独所造之业,是个别的,和众人不同。自己见解特别,行为特别,..
宣化上人 2024-09-10 -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108
寂静法师:寂静的心语1082 要为灵魂找一个美丽的归宿,不要为肉体找一块豪华的坟墓。3 只要人生没有觉悟,抓住的东西越多越苦。4 把钱放在头顶,人就沉重;把钱放在脚下,人就成长。5 “财”是外在有形的,“富”是..
佛教因果定律 2024-09-10 -
净土法门法师:希特勒杀这么多犹太人到底是什么因果?
问:澳洲同修提的问题。佛家讲三世因果,凡今世所受报皆为前生恶因所致。请问希特勒杀害这么多的犹太人,若对犹太人来说,这是他过去造因所受果报,是否容易引起歧视弱势团体的误会,或造成支持希特勒复仇的错觉?答..
因果报应 2024-09-10 -
如瑞法师: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
修行离不开慈悲智慧如瑞法师我常常说,不是我们知道的少,而是我们离道太远。学也许很容易,但是实修恐怕就难了。实修就是要把我们所学到的认真地去观察思维,用心去体会。大家都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知道要离开对虚幻的..
汉传人物 2024-09-10 -
宣化上人:这三毒不但毒身、又能毒心,是人类的公敌
宣化上人:这三毒不但毒身、又能毒心,是人类的公敌我们人在这世界上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可是人人放不下,执东著西,觉得世界的一切是真谛,所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在名利上徘徊,为名利尽做些违背良心的..
为人处世 2024-09-10 -
务必要明白因果报应都是遵循的哪些定律
按:因果报应可以说是自然界的铁律,在认为“一切如梦幻泡影”的佛法中,亦有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论断,可怜唯物主义者竟认为其只是迷信。但是,即便是相信因果的人中,绝大多数人,包括没有学过因果律的佛..
因果报应 2024-09-10 -
如瑞法师:难学能学难行能行
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如瑞法师法句经: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当我们出家剃发染衣的时候,就和在家时不同了,而是要学做大丈夫的事。我们要尽量学会:难学能学,难行能行。也是通过这些来培养我们的..
汉传人物 2024-09-10 -
喂,亲爱的,这只不过是场电影!
喂,亲爱的,这只不过是场电影!当我们看电影时,会有真正的出离心。为什么?因为看电影时,屏幕上发生的事情,在你的脑袋里,会知道那是假的,那只不过是一场电影罢了。假如中途想上厕所,一定要有胆子站起来走出去..
其他因果故事 2024-09-10 -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
今日诸位啜腊八粥,是何等因缘。须知即是庆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应该昨天啜。何以故,因佛成道以前,啜乳麋故。原夫释迦佛未成道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
佛教知识 2024-09-10 -
运气不好如何改运?讲一个改运最快的方法
睡觉的诀窍大全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
谈佛说禅悟人生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