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
达照法师: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
佛陀入灭约三四百年之后,大乘佛教逐渐兴起。首先是般若一类的经典与思想被弘扬开来,般若的主要思想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法可以追溯到世尊时代,世尊的成道即意味着他对宇宙人生的全体证悟,而其所证悟到的便是缘起法。乃至谈经论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也都是围绕缘起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如四谛十二因缘等等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因此,早期佛教的中心思想即是缘起论。
及至部派佛教时期,由于佛陀入灭日益久远,弟子们对佛陀的怀念之情也日益深切。从而产生了对佛陀遗物、遗迹的更加崇拜,更重要的是对佛陀遗教的整理与弘传。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导致对佛法中某些主张产生了异议,从而分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甚至更多的部派。尽管如此,但是大家对佛说的缘起法还是具有一致的主张的。而且是更加注重于对缘起法的具体展示和弘扬,如佛塔信仰的产生、三藏法典的编辑、各个部派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学说喜统和教团组织。这都表现出着重于对缘起法是有多方面表示的。
其实,大乘佛法的兴起,就是对缘起法的深入分析之后而得出的一个新的结论——“性空”。性空说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在部派佛教时期,就有人认为缘起有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有”。早期佛教的“诸法因缘生,还从因缘灭。”是指一切事物都是仗因托缘而生起的,也是由各种因缘(条件)而坏灭的。但有部却主张“三世实有”的,犊子部主张“补特伽罗恒有”等等,这明显不太符合早期佛教的“缘起观”。所以,初期大乘的学者们就对缘起法作了深入的探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缘起是指万事万物均由因缘(条件)和合而生起的。既然都是由各种条件组合才能生起的话,那就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质自性所存在,而各种条件(因缘)的本身也是在断地变化之中的,所以说它是幻有的。反过来说,这种缘起幻有的各种因缘(条件)之所以能有各种生灭变化,就是因为它们都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本质自性存在。也即是由缘起,才说明它是性空的;由性空才能有缘起。“缘起性空”成了一体两面,相互依存而缺一不可的。这给主张缘起而又认为有一实体的补特伽罗等存在的某些部派,乃至各种外道,无疑是致命的一棒。越是这样,就越应强调性空,以对治偏执“有”的错误,这是初期大乘般若思想得以兴起的重大因素。
到了中期大乘时代,出现了龙树、提婆二位大论师,极力发挥了性空的学说,使缘起性空思想达到了巅峰。龙树的思想是极为活跃的,他看到早期佛教乃至部派佛教的经典理论虽然已经很好,但是仍然还有没能完全发挥出来的深意,所以他就以“于理不违,于事无失”为准则,对佛经进行了发挥。如《龙树菩萨传》中所说的那样:
自念言:世界法中津途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有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演之,以悟后学。于理不违,于事无失,斯有何咎?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师教戒(诫),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第一、为了使后学能够明白佛经的深意,是可以对佛经进行发挥,推而演之的。第二、他确确实实依着这条思路去做了。第三、从龙树学说的思想体系看,似乎就是指早期与部派的佛教对缘起的阐述不够彻底。所以,他对此进行了“推演”,从而形成了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说之体系,这在他著的《中论》、《大智度论》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如《中论》的《观四谛品》中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这是说一切由众多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宇宙万物都是没有自性的,只是有一个假名设施而已。但是这缘起与性空又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今二的,因为没有一样事物不是从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所以也就没有一样事物不是性空的。相反的,也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性空的,所以才能有因缘和合而生起一切事物。如果没有性空,那么,一切事物也就都不可能生起。如《中论》的《四谛品》又说: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法不成。
由此可知,中观学派由于对缘起的深入观察,而更加注重于对性空的阐释,所以后人称此宗为“空宗”或“性宗”。同时,性空说也成为大乘佛法的主要思想内容。
在龙树、提婆大力阐扬性空学说之后,人们对“空”又产生了误会或执著。针对此,无著、世亲等又重新对早期佛教提出的缘起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另一个角度注重于对缘起的发挥。于是提出了“唯识无境”。
无境的境,不是指客观的外境,而是指人们执为实有我法等境的境;唯识的唯,是显现的意思,指唯独只有种子的显现,能所都是种子的显现。这里的种子显现,就是指由各种因缘和合而生起。而人们执著这和合生起的各种境为实有,其实不然。所以唯识家指出“境无”。实际上,“唯识无境”也就是说明了“缘起性空”的问题。
唯识学在中观学之后兴起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无著、世亲。无著在中观的基础上受到了弥勒的教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世亲早年学早期佛教思想和部派思想,以有部为主又接受无著的传教,从而使无著的瑜伽行派更加丰富了内容,世亲著《唯识三十颂》来成立“唯识无境”的要义。唐玄奘糅集印度唯识十大论师所释《三十颂》而译为《成唯识论》,此论从五个方面广显唯识,第一就是破我法二执,成立一切法皆由识变的唯识无境义。如论中说:
外境随情而施设故非有如识,内识必依因缘生故非无如境。
由此便遮增减二执,境依内识而假立故唯世俗有,识是假境所依事故亦胜义有。
这段文字说明了“识”与“境”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有外境是随顺有情而方便设施的,既然是方便假设,从其内在的本体自性上说就是非有的(性空)。而且也不是象“识”一样的依因缘有,只是凡情执著为实有。说有内识是从“依因缘生”才说它是有而非无的,识也是“缘起”的,缘起的唯识就不是凡情妄执实有我法等等的“有”,而是“必依因缘生”的有。所以“唯识无境”说的实际意义也就是“缘起性空”的换一种说法。而且对唯识与无境之关系的解释,也类似中观学者对缘起与性空之关系的解释,也即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因为外境是依内识(缘起有)而假有(世俗有),所以是真空的;内识是依因缘起(无自性)而有(胜义有),所以是妙有的。妙有非无、真空非有,这不仅是中观学者与瑜伽行者对缘起性空与唯识无境的理解,而且还是佛教对宇宙万法一切事物作全面把握的大原则。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观是空宗、唯识是有宗,且在长时间地进行争相对抗着的,这种看法固然有其某些道理。然笔者以为:此二派只是侧重点的不同而已,中观侧重于对“性空”的阐发,瑜伽侧重于对“缘起”的诠释,唯以针对不同的时弊而有差别。然其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则是同一的“缘起性空”或“唯识无境”。
为什么呢?由于中观注重于性空方面的学说,而导致了某些人产生“空”见(断灭空的见解),所以瑜伽学派继之出现,调整时弊,注重提倡缘起方面的学习。同样的,时间一长又使某些人误会为唯识是说有的了,从而又产生了“有”见(有实我实法存在的知见)。因此,瑜伽兴起不久,中观学派在佛护和清辩诸论师的弘扬下又得到了复兴。
佛护和清辩时,发起了“空有之诤”,中观与唯识就在不停的诤辩,尤其是佛护的弟子月称对唯识作种种非难。后来有寂天也是弘扬中观学派的,寂天的弟子寂护为这次的诤辩作了调和,指出中观、唯识本是一家之事,二者不可以相互抵触,而是互为增上的,所以他提出了“瑜伽中观学派”。我想这是符合佛陀说法的本怀的。
此后,人们对此二派又进行了思考,并予以深派、广派的称号,形象地说明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重性空的深派与重缘起的广派之关系。而且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此二派是如车两轮、似鸟双翼,缺一不可的。这在藏传佛教中尤为重视。
更新于:14天前上一篇:达照法师: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
下一篇:达照法师:佛教语言与汉语的融摄
相关文章
- 净土法门法师: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成就一切法门
- 如瑞法师:修行是借事练心
- 如瑞法师:修行从心开始
- 如瑞法师:早斋开示 从内观开始修
- 净土法门法师:一定要把戒持好,不要再造恶业
- 容通法师:生病时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觉得不相应
- 容通法师: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 净土法门法师:修心怎么个修法?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进的少,退的多,很难成就
- 净土法门法师:信愿不足到哪里去-
- 净土法门法师:你把心定在这上面,这叫理一行三昧
- 如瑞法师:修行需要自己去思维领悟
- 如瑞法师:发挥团体的力量
- 海涛法师:放生的真实意义
- 净土法门法师说故事:八载寒窗读楞严
-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重罪可以转轻报
- 宽运法师:何必守戒?──猎人与老和尚
- 寂静法师:感恩需要做出来,生命才有力量!
- 如瑞法师:道场宗旨
- 如瑞法师:勤转念 证菩提
猜你喜欢
-
罕见八十八佛真容,过目增福,见者欢喜
以上佛像罕见真容,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善信,让更多人看到,发的越多,功德越大,自利利他,让更多人也种下善根,发-朋-友-圈-者,佛菩萨会放光加持保佑,一生安乐!..
地藏菩萨平台 2024-09-13 -
你何必放不下?
导读:你是否也在生活中这样感叹?为什么我越是努力,却越感到焦虑?为什么每日忙碌的生活过后,带给自己却不是安全感?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云淡风轻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焦虑、不安、压力在现..
佛答 2024-09-13 -
净土法门法师: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成就一切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成就一切法门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成就一切法门净空老法师 [全屏观看] 后面这一句告诉我们,「彼国人民」,极乐世界,彼国是极乐世界,「由於成就一切智慧,故得无边辩才,以..
布衣百姓 2024-09-13 -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就觉得你佛教,说这些东西太消极了,太迷信了,哪有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啊?我在东林寺,跟客人介绍一些文化性的东西,他们听得很感兴趣,一旦..
悟性时光 2024-09-13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二-皈依佛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卷二宣化上人讲述,卷二譬喻品第三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
宣化上人 2024-09-13 -
老话说的好: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老话说的好:力能胜贫,谨能胜祸在一个常年没有下过雪的地区,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猜测:雪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悟性时光 2024-09-13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三-皈依佛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卷三宣化上人讲述,卷三药草喻品第五药是医病之药,草是草木,也喻俗世的众生。如病,如来教法是药,观机说教,对症下药。要机教相应,药病无差。所以佛陀在这一品以药草作为比喻,医治众生..
宣化上人 2024-09-13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四-皈依佛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卷四宣化上人讲述,卷四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这一品是佛为五百弟子授记,实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内。在此佛开权显实,示一佛乘,余二非真。为阿罗汉、辟支佛二乘人开示菩萨道事,皆当授记..
宣化上人 2024-09-13 -
拜地藏经的感应
一九九八年冬,有一位同修的姐姐来找我。她十几年来被一种莫名的头痛折磨着,医生诊断为美尼尔综合症,可是按美尼尔综合症治疗却丝毫无用。这种病要是在大街上发作起来,她会连家都找不到;病症严重时,班也不能上。..
地藏经经典 2024-09-13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五-皈依佛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卷五宣化上人讲述,卷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安乐行亦即菩萨行,菩萨身心皆能安居于菩萨道上,并乐于行菩萨道。前面法师品、提婆达多品及劝持品都是很重要,这一品更重要,何以能安乐呢?坐如来座..
宣化上人 2024-09-13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六-皈依佛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卷六宣化上人讲述,卷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何谓随喜?随是随顺。随事随理,随权随实。喜是喜庆。庆因庆果,庆幸奉行佛法、弘扬佛法。详言之,随事就是随顺事相;随理就是随顺理性。理就是实相..
宣化上人 2024-09-13 -
归真堂使熊胆疼痛,取胆熊100%死于肝癌
归真堂使熊胆疼痛,取胆熊100%死于肝癌这是一个熊的墓地。因为人类的贪婪而埋葬,黑熊被无知、冷漠的无辜的死去。111个坟头。小小的,不到膝盖高,插着用木片做成的十字架。偏处亚洲动物基金会成都龙桥黑熊救护中心..
护生漫谈 2024-09-13 -
吃牛肉念准提咒有危害吗
诵读准提咒是可以吃肉的,因为佛祖的心胸是宽广的,是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位想要认真学佛的人的,虽然可以吃肉,但是并不建议,毕竟佛家主张的是慈悲之心,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所以我们诵读准提咒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吃..
准提咒经典 2024-09-13 -
心上莲花:亲历的那些不孝的因果
一succie我们村里有一对老夫妻,老太太耳聋,老爷爷跛脚,他们的五个儿子个个都盖了楼房生活条件不错,但没人愿意接受二老入住,几乎无往来,听起来很凄凉。大家都说这是报应,因为听说这对老夫妻当年对耳聋跛脚的公..
因果报应 2024-09-13 -
如瑞法师:修行是借事练心
修行是借事练心如瑞法师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意思是说:学了很多,知道了很多,最主要要能“时习”,有没有常常把它拿来应用。用到我们修行上也是这样的,学一点用一点,一日学之,千日行之。什么都是在于积累,滴水成河,粒米..
汉传人物 2024-09-13 -
鬼与农夫 (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给人的震撼却无法形容)
鬼与农夫 (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给人的震撼却无法形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当时只是抱着姑且看看的心态,但在看完后带给人的震撼,却绝不是笔墨可以表达、言语可以形容的,这篇文章分享给每一个在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你..
为人处世 2024-09-13 -
老比丘寻死為佛所救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舍,五百位比丘在此研读经典、精进行道。有位年老比丘,名叫摩訶卢,生性愚钝、不解事理,比丘们都会热心地教导他一些法理。但是几年下来,摩訶卢却连一句偈语也..
悟性时光 2024-09-13 -
高僧智言:不要随波逐流 记住人活一次的用意
高僧智言:不要随波逐流 记住人活一次的用意这个世界总是照着一定的规则在变化的。好到极点了,就变坏;恶到极点了,就转好。人穷到极点会突然致富;富人也常在一夜间荡尽家财。我们在刚出生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婴儿..
佛教寓言故事 2024-09-13 -
如瑞法师:修行从心开始
修行从心开始如瑞法师从今天开始,作于阑盆法会。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所以当你进法堂的时候,要能够想到为利益所有的法界的众生来念经。像我们经常往外跑,看到那些受..
汉传人物 2024-09-13 -
老修归航记
老修归航记三级修学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是我的良师、我的益友。 现在,我就把得到的益处分享给大家。我是一个爱动不爱思考的人。干什么都坐不住,心思常常都是混乱的,“心猿意马”这个词好像就是为我创造的。学佛..
悟性时光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