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广法师: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序言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序言
“业障常会跟随修行的人”,不管这句话的真实性有多大,但对国内的某些佛教徒来说,却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不知道古代的佛教徒是否如此?在当前,有不少的佛教徒,总是觉得业障深重;而且,难消难解。比方:身体上的病痛,看遍了多少的名医,吃尽了无数的药物,老是医不好;心理上的障碍,一旦用功修行时,就会现前,也一直束手无策。只要进入佛门数年,常在各道场跑、常与各方佛教徒接触的,就能够感觉出,有些佛教徒确是多灾多难。业障,对现代的佛教徒,尤其是修行者,往往是个很令人困恼的问题——不管是出家或在家。
为什么现代的佛教徒会多诸业障呢?或许是福薄吧?或许是往昔(前生)恶业造了太多,今生恶因成熟,终于报应来临?所谓“业障”,就是会障碍我们学佛修行,使我们不容易达成修行的目标。因此,修行要有所成就,必须先消除业障。
那么,业障要怎样才能消除呢?业障重的人,可能也是福德较差者。所以,要消除业障,必须先培福德,多做有益于人类社会,乃至一切众生的善事功德;譬如:持戒、布施、供养三宝……等等。业障就是由“业”——各人所造作的行为所引起;会形成障碍的业,必然是恶业,善业是不可能成为业障的。于是要消除业障,就不可以再造恶业了;而要不造恶业,必须多行善事功德,这不但可以培植本身的福德,也具有消除业障的功用。
另外,就是要忏悔了。
忏悔是消除宿业的主要方法,也是止恶从善必经的程序。业障既由恶业所造成,当然,也就必须先消除恶业,业障才可望消除。
要如何忏悔,才能达到消除恶业及业障呢?这是有方法的,必须依照方法,正确的忏悔,才有可能达到忏悔的目标;而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提供给读者的了。
本书所论述的忏悔方法,以根源于印度佛教者为主。佛教传来中国之后,中国的祖师曾经根据经论中所说的忏悔原理与方法,编集了一些忏法,以供佛教徒忏悔时之用。譬如:《粱皇宝忏》、《三昧水忏》、《法华忏》、《药师忏》、《大悲忏》、《净土忏》……等等,都是很有名的忏法,佛教徒依之忏悔,多少也能忏除业障。
古代中国的祖师,对佛教的贡献,自然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但对传自印度的佛教教理,有所整合,也有所创新;同时,使佛法本土化,为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接受和信仰——这也表现在祖师所编的各种忏法中。
如此,本文为什么不论述中国祖师所编的各种忏法,而要谈印度佛教的忏悔呢?这是有原因的。
(一)佛教来自于印度,印度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根。根源不明,是不容易正确的了解一件事情的;而且,中国祖师所编的各种忏悔法,也是根源于印度经论,然后,再进一步的整合、提升与创新。因此,了解传统——印度的忏悔法,也有助于了解中国式的忏法。
(二)一种法门流传久了,往往会变成形式化,而失去了它内在的精神。忏悔方法在经过中国祖师编集而固定化,长久为中国佛教徒所采用以来,似乎也难免流于形式化的倾向,逐渐偏离了佛教忏悔的真义;于是,凭借中国忏法以忏悔的人,也就不容易达到忏悔的目的。因此,要来探讨印度式的忏悔法,期能匡正与更新中国式的忏悔。
(三)忏悔,如果要加以分类,或许可以分为“别忏”与“总忏”两种。别忏是针对自己造了什么恶、犯了什么戒,然后再依有关的忏法来加以忏除。譬如:犯戒的遮罪必须依“作法忏”来悔除;性罪则须依“取相忏”才能究竟的灭除,——这是佛教经律所强调的。总忏则是不管自己犯有什么罪业,更不论自己的业障是今生所造或前世所造,都希望能够在忏悔中加以忏除。中国祖师所编的各种忏法,多属于这种。
这两种忏法,以那一种较为殊胜,而能达成忏悔的目的呢?似乎各有它的殊胜处,也各有不足的地方。举例来说:别忏能够应病予药,它的忏悔功效自然是很显著的。但它的不足是:有的忏法只能忏除某些罪业,其他的罪业依然存在。比方:作法忏能除遮罪而不能灭性罪;取相忏能灭遮性双罪,而不能究竟罪源,唯有无生忏才能究竟忏除诸罪。所以,中国祖师所编的各种忏法,大都将三种忏融合在一起,以便能总忏各种罪业,而又能究竟罪源。这是总忏的殊胜了;但它的缺点是:将各种忏法大意编集成本后,忏悔者很可能以为依着忏本文字念诵一遍,或礼佛一遍,便是忏除了各种罪业。结果:只是自我安慰罢了,罪业并没有消除。
因此,在中国的佛教徒,长久以来,习惯了中国式的忏法之后,有必要回头一探佛教的原来忏悔法;然后,吸收、融合中国式忏法的忧点,再依之来忏悔,如此,将会更容易达成忏悔的目标。所以本文的论述要以佛教原来的忏悔法为主;至于中国式的各种忏法,大多数的佛教徒都知道的,自然不须要再多加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