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迦牟尼佛过去两次堕入地狱的经历
释迦牟尼佛过去两次堕入地狱的经历首度行自他交换的佛陀以前,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时候,转生时曾经堕落到地狱。他在地狱里,和几个众生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叫做嘎马日巴的,狱卒把他们两个当做牛..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7-17 -
前世贫穷仍欢喜布施,今世投于富贵家常得金钱翁
佛教故事:前世贫穷仍欢喜布施,今世投于富贵家常得金钱翁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今天过去有一位恶生王,某日游赏王宫林苑时,在园中的厅堂看到一只金猫从东北角跑出来,随即钻入西南墙角。国王便遣人寻觅方才金猫行经..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7-10 -
金刚经讲义 一相无相分第九
金刚经讲义 一相无相分第九 金刚经讲义一相无相分第九江味农居士著(辛)初,分二:(壬)初,泛论四果;次,师资证成。(壬)初,又四:(癸)初,明初果离相;次,明二果离相;三,明三果离相;四,明四果离相。(癸)初,明初果..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7-08 -
金钱与名利
金钱与名利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和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7-04 -
南大哲学系教授徐小跃:用出世心 做入世事
南大哲学系教授徐小跃:用出世心 做入世事徐小跃,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古代先贤圣哲们最关注的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人生。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始终一贯地观乎..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7-02 -
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之禅波罗蜜
厚观法师:《大智度论》之禅波罗蜜(上)一、禅定之异名1(一)禅(梵:dhyāna,巴:jhāna),动词语根dhyai(思虑):汉译静虑2、思惟修、弃恶、功德丛林……。仅限于初禅至第四禅之根本禅。(二)三昧(samādhi):汉译“..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6-17 -
销售修炼“跟佛学宽容”
销售修炼“跟佛学宽容” 弘一大师在《格言别录》里道:“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所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宽;利己之心利人,则容;宽容是人生的桥梁!先讲两个佛教故事..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6-16 -
发露忏悔,请师兄们为我鉴证!
发露忏悔,请师兄们为我鉴证!顶礼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弟子深知自己罪业深重,自己的果报自己受,今天终于鼓足勇气要发露自己的罪业,要把这多生多劫害自己的那个假我彻底揭发,求佛菩萨慈悲加持让我消除业障。我的..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6-11 -
闲邪存其诚 修辞立其诚
闲邪存其诚 修辞立其诚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过去我们工程部办公室里挂一幅字:“闲邪存诚”。“闲邪存诚”也就是“闲邪存其诚”的简称。“闲邪”也就是防止邪恶、邪念和散乱。只有防止了散乱、分别、邪恶,诚心才能..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6-05 -
闻名不退愿 得三法忍愿 四十八愿颂
闻名不退愿 得三法忍愿 四十八愿颂闻名不退愿 得三法忍愿 四十八愿颂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6-03 -
可以修身养性,又不用花钱,又能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可以修身养性,又不用花钱,又能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可以修身养性,又不用花钱」,又能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诵经,要唸入心,不要只唸在嘴巴裡。」「世界上,看来看去还是诵经最好,可以修身养性,又不用花钱,还可以练..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6-03 -
阎罗电
阎罗电青龙山匪首罗时均,诡计多端,武艺高强,尤其他跟沧州白连虎白大侠所学的二指禅,更是得其精髓,出招时快如闪电,夺人性命于瞬息之间,人送外号阎罗电。别说平常人路过青龙山时会吓得腿脚发抖,就是那衙门的差役,也轻..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30 -
吃素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这么差
1、问题的由来在门诊上经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出现了面色萎黄,声音低微,元气不足,浑身乏力,畏寒肢冷的情况,男士元气不足,面黄肌瘦,女性不孕不育、色斑早生,于是这些朋友在吃素问题上,就遭到了家人..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29 -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四、心的虚幻性格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四、心的虚幻性格四、心的虚幻性格 吴汝钧上一节所讨论的四种心,除了第一种有漏心是凡夫的现实的一念心、未经修习的一念心外,其他如无漏心、亦有漏亦无漏心、非有漏非无..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23 -
阴德长远福,阳德霎那福
阴德长远福,阳德霎那福感恩佛力加被!乘白莲花出发!南无阿弥陀佛!阿玉合十向判官行礼!阿玉:“判官!今天想请问,我在阳间见过城隍庙,也见过无数的土地公公小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分别?若有城隍的话,请判官带阿玉..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22 -
阿弥陀佛在美国
3. 阿弥陀佛在美国中国有句俗语: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说明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上的重要。就是对佛教一知半解的人也会偶然半开玩笑地说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几乎是口头禅。到底阿弥陀佛这句..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13 -
唯说念佛 附:净土宗略要文
唯说念佛 附:净土宗略要文净土宗略要文(原文)一、道绰禅师立圣道净土二门,判一代圣教,而舍圣道正归净土之文《安乐集》云: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答..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5-04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七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七卷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第七卷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论中分别世间品之二复次偈曰。如引次第长。相续由惑业。更入于余世。释曰。一切阴相续牵引不平等。能感寿命业有差别故。此相续随能引..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4-29 -
善有阴善、阳善;如何积德?如何好德?
善有阴善、阳善;如何积德?如何好德?善有阴善、阳善。你做的好事完全显露出来,人人都知道,报纸、电视传播赞扬你,这是‘阳善’。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不会告诉任何人,这是‘阴德’。如果是阴德,你将来..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4-27 -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二十三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二十三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第二十三卷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三已辩四生。前说地狱诸天中有。唯是化生。此中何法说名中有。何缘中有非即名生。颂曰死生二有中五蕴名中有未至..
佛教因果定律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