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本法师答:现今文刊发达,弘传佛法之僧俗颇多,佛法以出家僧众为佛教之重心,若一旦颠倒僧俗,传统的佛教能
如本法师答:大圣佛陀一再强调,在婆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三宝为黑暗中之明灯,是出世之宝筏,三宝(梵语triratna)是我们所依归之大善知识,失去三宝,如同黑夜不得其路可归程,无三宝导航,又如迷失之舟,无从靠岸,漂茫..
汉传人物 2025-07-03 -
如本法师答:何谓“有佛无佛法住法空”?
如本法师答:世间诸法,本是缘起,住于其住,如如不动,是名法住 。 诸法缘起的本性是空性,是名法空(梵语dharmanairatmya)。 法住法空是说明宇宙间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真实的自性可得。不论有佛来..
汉传人物 2025-07-03 -
如本法师答:如果当淫欲炽盛,应以何方便令其离欲?
如本法师答:凡夫在修行的历程,尚未证得果位,有时会淫欲炽盛,是在所难免,因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就是以淫欲为生命的所依所归,动不动淫欲即时现前,的确难调难伏。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藏经云:贪爱如水,能..
汉传人物 2025-07-02 -
如本法师答:“发菩提心”为何那么重要?
如本法师答:是的。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是觉悟之心,佛弟子若欲成佛,必须发过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欲得成佛,终无是处。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其余诸善,不得为喻,能..
汉传人物 2025-07-02 -
如本法师答:请问烧香拜拜的人,都是佛教吗?
如本法师答:烧香拜拜不尽是佛教才有,道教亦有烧香拜拜的情况,现在略提一些观念,让您能分别出佛与道之别:一、道教:如一般善男信女走动的庙、宫、殿、坛之类的建筑物,大体上是道教的形象与特征,里面供奉的对象,大体是..
汉传人物 2025-07-02 -
如本法师答:佛教何谓“现报”?何谓“花报”?
如本法师答:现报亦称顺现法受业、顺现报受业、顺现业、顺现报受、现在受业等名称。意谓现在世所造作之善恶业,于现在世受果报。何谓花报呢?亦称为华服,就是花开在结实之前,故花报乃对后得之果报而言。譬如人为获得果..
汉传人物 2025-07-01 -
如本法师答:往生助念的意义何在?有何功德与利益?
如本法师答:人类出生在世间,必然终归要死亡一次,平等无有特权,这是生死(梵语samsaya)业报的定律,若现世不修证不得果,平时又无念佛功夫,临命终之际,必然随业投胎受生,漂流万丈深坑无止尽的六道中,这就业力来决定你的..
汉传人物 2025-07-01 -
如本法师答:香板的由来如何?为何有些人被打香板,而说是消业障,如此说正确否?
如本法师答:香板的使用由来,原始于禅宗所流传,时间上不久,后来净土宗的大德亦以香板而行用,香板分为很多等级,略述四种如下:一、警策香板:是用来勉励大家的道心,以资振作。二、巡香香板:是用来巡察坐禅昏沉之用。三、..
汉传人物 2025-06-30 -
如本法师答:佛菩萨那么多,到底念那一尊比较好?
如本法师答:佛佛道同,法法平等,佛菩萨的确非常之多,那么到底念那尊好呢?佛门中常有人问过这个问题,这位仁者啊!证成果位的佛菩萨,一律对众生平等的,佛菩萨彼此之间也不会互相嫉妒,只要你虔诚的念,念那一尊都可以,有关..
汉传人物 2025-06-30 -
如本法师答: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
如本法师答:梵语菩提心(bodhicitta),菩提译为觉悟之义,菩提心就是觉悟之心,觉悟宇宙万法,而自性解脱自在,发成佛之心,故名发菩提心。众生始终未曾觉悟,不得称为菩提心,唯有声闻(梵语sravak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
汉传人物 2025-06-30 -
如本法师答:人死亡之后,行火葬之际,对亡灵来说是否会烧痛他呢?
如本法师答:死亡过后,通常神识在八至十四小时就逐渐离散,何况亡者已死亡后五六天才行火葬,神识早就脱离肉躯,因缘成熟,即投胎转世。是故,当神识一旦脱离身体之后,行火葬的当下,对王灵丝毫之痛完全不存在,毕竟,神识已..
汉传人物 2025-06-29 -
如本法师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真义为何?
如本法师答:六祖慧能大师是站在究竟清净本性立场而言,菩提与明镜比喻为本性,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修学佛法者,站在究竟果地而言,菩提本性不可得,如幻如化,无实无虚,既然不可得,任何一物从何..
汉传人物 2025-06-29 -
如本法师答:佛教为什么佛教徒对人会说你很有“福报”?而不说你很有“慧报”
如本法师答:是的,的确佛教界的人士,每当遇到别人常会说你很有福报,而不说慧报,这问题实在很有趣的,在整体的佛陀教法中,是福慧双修的,那么,何以佛教徒但言福报而不言慧报呢?大体上有二种原因:一.众生累生累劫以来,求..
汉传人物 2025-06-28 -
如本法师答:佛教常提及“言语道断”,其真义如何?
如本法师答:言语道断(梵语saravadacaryoccheda)。赞叹真理深妙不可说之用语。又作言语道断、言语道过、名言道断。常与心行处灭一语连用。六十华严经卷五云:远离取相真实观,得自在力决定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大智度..
汉传人物 2025-06-28 -
如本法师答: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
如本法师答: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okitesvara)表征大悲心,文殊菩萨表征大智慧,普贤菩萨表征大行,地藏菩萨表征大愿,这是以狭义立场而言,每尊菩萨都代表自己本有的风范与特征;在广义的立场而言,每尊菩萨也都具足大悲、..
汉传人物 2025-06-28 -
如本法师答:受戒时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科门,南山律宗立此为戒四别,戒四别如何解释?
如本法师答:何谓戒法?即泛指佛陀所制之律法,乃众生之轨范。凡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梵语upasampanna)、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律法,通称戒法。盖戒系圣道之根本,因依此戒(梵语sila),得生诸禅定及灭苦之..
汉传人物 2025-06-28 -
如本法师答:身体有病苦时,求佛菩萨是否能得到感应呢?
如本法师答: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当此之际,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病,该服药即服药,该开刀即开刀,听随医师专业之看诊与药方,有病医病,这才是正信佛教徒该有的..
汉传人物 2025-06-27 -
如本法师答: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其差别何在?
如本法师答:以修证果位而论:小乘佛法修证终极果位是阿罗汉果,大乘佛法修证终极果位是佛。 大乘(梵语mahayana)与小乘(梵语hinayana)所修持之法门,略有偏重之别,以小乘修持法门而言,著重自觉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语duhkh..
汉传人物 2025-06-27 -
如本法师答:世界的成住坏空如何演变?
如本法师答:每一大劫,皆含有成住坏空四中劫,或八十小劫,在前一世界,空了二十小劫之后,后一世界,因众生业力驱使故,又欲成立。最初空中布大黑云,雨柱粗如车轴,经千万岁,水遍空中,渐涨大梵天,后雨止水退,有大风吹水沬,..
汉传人物 2025-06-26 -
如本法师答: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偷盗的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不与而取他物,暗中取得,名之为偷盗(梵语adattadana)。物物有主,非分之财,求之不得犯偷盗大丧良知,非义也,不能入佛道。若偷取、劫取、骗取、胁取、恶性赌博、经济犯罪、偷税,走法律漏洞皆犯偷盗之嫌。偷盗..
汉传人物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