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本法师答:我时常道心提不起来,何以如此?
如本法师答:业障现前会使人提不起道心,在周遭环境的冲逼也会使人道心动摇,客观因素很多,总是不离逆境与顺境的考验,有时候,佛法听多了,修行不知从何下手,的确很多人有如此忧虑,在此向您再提示一下,贫衲引用印光大师几..
汉传人物 2025-06-26 -
如本法师答:临命终时,若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往生者,不知如何来辨别是佛或是魔,才不会耽误往生大事?
如本法师答:魔之神通也相当广大,自古至今,确实有魔化佛或化菩萨的形相,因而破坏修道者的道行,多得不胜枚举。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若欲接引往生者,必定放光而后接引,阿弥陀佛之光明柔和,光明不刺眼,清凉、舒适、..
汉传人物 2025-06-26 -
如本法师答:何谓天人“五种衰相”?
如本法师答:天人的寿命与福报若尽,必当命终,命终会现出来的五种衰相,分别叙述如下:1.头上花萎:就是头上所带的花冠渐渐枯萎。2.衣裳垢腻:就是无缝的天衣生出污垢来。3.身体臭秽: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流出..
汉传人物 2025-06-25 -
如本法师答:佛教有所谓的“四食”,其意义如何?
如本法师答:四食(梵语catvara aharah),指长养有情生命之段、触、思、识等四种食物。(一)段食(梵语kavadimkarahara),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瞰,以口、鼻分分受之。段食又分粗、细二种;前者如普通食物 中的..
汉传人物 2025-06-25 -
如本法师答:佛教佛门有句“清净不用扫,空门不用观”,其意境如何?
如本法师答:这是站在解脱的果地而言,自性若清净,则无染垢之尘,既无染垢之尘,何用扫尘之举;空性(梵语sunyata)已达彼岸,若起观照,岂非落入能所之弊。换句话说,成佛就已圆满清净,清净何用扫,起了扫相,又是多此一举;已居..
汉传人物 2025-06-25 -
如本法师答:佛教对孝道的看法如何?请慈悲开示。
如本法师答: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孝顺父母师长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论说:一、物质界孝顺生活起居,行住坐卧,照顾得很周全,三餐饮食照料无欠无缺,行动无拘无束,物质界方面使父母觉得无..
汉传人物 2025-06-24 -
明奘法师: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
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经文】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
汉传人物 2025-06-24 -
明奘法师:迷人愿东愿西
迷人愿东愿西迷人愿东愿西 悟人自净其心“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一切都是在自性中建立的。“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认识真理的速度是有快慢分别的。“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
汉传人物 2025-06-23 -
明奘法师:三轮体空
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福德与功德的完美结合【经文】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结合《坛经》的前后文字,以及其他所有的了义大乘经典和祖师的禅法,我..
汉传人物 2025-06-23 -
明奘法师:善听
善听“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在今天这是更多人面临的问题:念佛会不会往生西方?“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我跟你说,不要着急。“善听”,就不会错解..
汉传人物 2025-06-23 -
明奘法师:无住者 人之本性
无住者 人之本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这是禅宗的宗趣。“无相为体”,这是理论的基础。“无住为本”,这是具体的用处。他先是这样解释,但下面就不是这个次第了。“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相为..
汉传人物 2025-06-22 -
明奘法师:一切在身心中具足
一切在身心中具足“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自己的色身是个城池。“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外边有眼耳鼻舌身五门,里面有意门,这是六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心地上,是居于主导..
汉传人物 2025-06-22 -
明奘法师:法无贵贱
法无贵贱在这里还是要跟大家交代一句,尽管这样说,但是对于那些只跟念佛相应的人,我们就告诉他:老老实实念佛。对他而言,念佛就是最好的法,没有比他老老实实念佛更好的修行方法。他还不能了解佛在心中坐、功德在自心中..
汉传人物 2025-06-21 -
明奘法师:如何在家修行
如何在家修行【经文】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
汉传人物 2025-06-21 -
明奘法师:如何回向
如何回向“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现在的这些回向偈,除了“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还有点味道之外,其他的都是让大家“快跑啊,快快跑啊”——让大家脱离此世..
汉传人物 2025-06-21 -
明奘法师:守规矩
守规矩“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很多人在学佛的“狂”的状态之中,总是用这句话来开脱。“心平何劳持戒”,好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行直何用修禅”,直心是道场嘛,不管见到什么,张口就是一句“你这样不对..
汉传人物 2025-06-21 -
明奘法师: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
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一会儿就过去了。小人之过,过在文过饰非。忏悔的道理就在这里。忏悔,而后业障消除,智慧生发。否则,文过饰非就离“行直”越来越远了。“护短心内非贤”,那么心内一定有恐惧。“..
汉传人物 2025-06-21 -
明奘法师: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这里指出了一类人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常坐不动”,不起妄念就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无情”就是..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立顿渐之名
立顿渐之名“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佛法本没有“顿渐”差别,只是人的认识性有差异,所以好像佛法就有不同了。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从最根本、究竟、圆满的方面开演,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慧门禅师:开佛知见-如何闻思修
学佛首要听闻佛法、看经典,然后进入正思维,正思维之后,把它变成修行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如实去修,修到有所开悟、修到能够证果。那么,到底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按这个步骤去修?应该怎么进入闻思修?如何从听闻变成..
汉传人物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