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奘法师: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
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一会儿就过去了。小人之过,过在文过饰非。忏悔的道理就在这里。忏悔,而后业障消除,智慧生发。否则,文过饰非就离“行直”越来越远了。“护短心内非贤”,那么心内一定有恐惧。“..
汉传人物 2025-06-21 -
明奘法师: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这里指出了一类人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常坐不动”,不起妄念就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无情”就是..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立顿渐之名
立顿渐之名“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佛法本没有“顿渐”差别,只是人的认识性有差异,所以好像佛法就有不同了。任何一个宗派都是从最根本、究竟、圆满的方面开演,只是因为众生的根基..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慧门禅师:开佛知见-如何闻思修
学佛首要听闻佛法、看经典,然后进入正思维,正思维之后,把它变成修行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如实去修,修到有所开悟、修到能够证果。那么,到底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按这个步骤去修?应该怎么进入闻思修?如何从听闻变成..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变易生死
变易生死佛法对生死的看法中,有“分段生死”,好像我们的生命从出生到衰老,到死亡,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平等的生死。还有“变易生死”,只要你念一转,就是一番生死。在这个意义上去体会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云何立无念为宗
云何立无念为宗【经文】“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缘起的因果
缘起的因果一般的劝善书上讲的是狭隘的机械的因果,作善得善报,作恶就得恶报,那是不对头的。作善得乐受,作恶得苦受,这才是佛法的因果。受,是自己的认知。行善的快乐不是佛给你的奖赏,而作恶,是你自己的心不安,也不是..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外离一切相
外离一切相【经文】“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离一切相”,与断灭空完全不同。断灭空就是把某个东西炸了、毁了,完全不存在了,那不是“离一切相”。外在的“一切相”,森..
汉传人物 2025-06-20 -
明奘法师:于自念 离诸境
于自念 离诸境【经文】“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
汉传人物 2025-06-19 -
明奘法师:恩、义、让、忍
恩、义、让、忍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恩、义、让、忍,再加上礼,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又有什么差别呢?《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里讲到,佛陀曾经礼对枯骨。阿难不明白,问道:佛陀..
汉传人物 2025-06-19 -
明奘法师:定慧品第四
定慧品第四《坛经》的前三品都是韦刺史请问,而第四品和第五品是六祖在无人请问的情况下主动开示的,可以想见不是在一个正规的场合,而是在茶余饭后,讲『一行三昧』如何、『坐禅』如何,所以很放松、开心和愉悦的。..
汉传人物 2025-06-19 -
明奘法师:无二相 念真如
无二相 念真如【经文】“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汉传人物 2025-06-18 -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法语 禅修的体验
慧门禅师法语:禅修的体验○ 学佛人如不深入经藏,建立正确的知见,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邪见迷惑,也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知,如此修学佛法是很危险的。没有正知见,即使有正确的修法,也很容易修错,而无法察觉。有正确..
汉传人物 2025-06-18 -
明奘法师:坐禅品第五
坐禅品第五不著心不著净不是不动【经文】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原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
汉传人物 2025-06-18 -
慧门禅师:细行
细行摘录自“借壳指月”第(二)册 第十三讲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来果禅师说,参禅要有细行;如果没有细行,禅就参不进去。「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要觉知自己的每一个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清楚,不能糊里糊涂、..
汉传人物 2025-06-18 -
明奘法师:定慧等学
定慧等学【经文】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
汉传人物 2025-06-17 -
明奘法师: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若言著心,心原是妄”,“著心”,哪个是心呢?“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心本来是幻的,即不实的,刹那生灭的。《楞严经》说:众生之所以流转,是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色声香味..
汉传人物 2025-06-17 -
明奘法师:定慧为本
定慧为本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佛教有三无漏学,戒定慧学,为什么此处不说戒,只强调定慧呢?看后边六祖的教导就知道了。大众勿迷,言定慧别。不要有分别,认为定慧有差别、有次第。定慧一体,不..
汉传人物 2025-06-16 -
明奘法师: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
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真如自性本来清净无染。“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只要放下妄想,“性自清净”。很多打坐的人,总是发愁为什么总是有妄念啊?为什么不清净啊?其实,想消除妄念的..
汉传人物 2025-06-16 -
明奘法师:但行直心
但行直心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这里说得非常简洁直白。三昧就是三昧耶,定的代名词。一行三昧,就是一切的行为中都是定。此处所说的定不是狭隘的四禅八定,而是在一切..
汉传人物 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