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感悟人生哲理句子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九节 小乘二宗之略要
第九节 小乘二宗之略要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法。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世亲造《俱舍论》,又九百年中,河梨跋摩造《成实论》。因这二部论典的传播,而形成俱会成实二宗。一、俱舍宗俱舍宗是依俱..
汉传人物 2025-08-18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第六节 净土宗一、史略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鸟大师才有所发展。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论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
汉传人物 2025-08-28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四节 天会宗
第四节 天会宗一、学统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岳慧思承此一心三观,并依《法华经》的义旨构成诸法实相论,遂为此宗主要思想。陈时智者依此理居天台山,组成他的学说系统,为天台宗。此后相继有灌项、..
汉传人物 2025-08-28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节 禅宗
第五节 禅宗一、源流怫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佛在灵山会上站花示众,边叶契悟,相承至达摩,于梁代来华,初至广州,后到金陵,与梁武帝谈而不契,遂赴洛阳后往嵩山少林..
汉传人物 2025-08-28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二节 唯识宗
第二节 唯识宗一、学统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造法相状。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论》,最初发明此唯识理。无著造《显扬圣教论》,世亲造《唯识三十论》,护法等菩萨造《..
汉传人物 2025-08-29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第三节 华严宗一、宗义及学统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等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管自心征得而直说与人。但其义理高深,仅有大菩萨知真理。述说有情同具如来之智慧德相,只是妄执而不能自知自见,为令征得此本具智慧,..
汉传人物 2025-08-30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第七章业感缘起第一节 缘起论有神论者,以为一切现象,乃自神之创造而成,是为有神的宇宙论。佛教则不然,以缘起论说明宇宙万有。万有生起,完全属于自己之因果律。现在之果,起于过去之因;过去之困,必成以后之果。又从以..
汉传人物 2025-08-30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有情是生死死生,生生不已。一旦前一生命结束,即转为另一生命。有清新生形态有四类:胎、卵。湿、化。胎生、如人、牛、羊等。最初自体,必须寄于母胎中,待身形完成,才离母体而出生。出胎后。有相当幼..
汉传人物 2025-08-30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第二节业感缘起论业感缘起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有情业力所感生。《俱舍论》云:“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但由有情业差别起。”一切有情由感作善恶等业,由业感生死等苦。惑业苦三道,展转互为因果,成三世起轮回,..
汉传人物 2025-08-30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有情是蕴、处、界和合的生命流,非一期死了为结束,在因缘合会时,他将无限止的延续下去。能无限延续、须因缘的资粮。如灯有不断加油,才能永放光明。约~期生命说,即须四食的资养。《杂阿含》云:“有..
汉传人物 2025-08-30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处与界
第二节 处与界处是十二处,处亦云人,生长义。六根六境能生长心o所法之作用,六识必托根方能生起。内六根处是识所依,外六境处是议所缘。由报及境为增上缘,识得生起。意即认识的产生,有能取的六根和所取的大境。此中以六..
汉传人物 2025-08-30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三节 佛说三科的意趣
第三节 佛说三科的意趣如来说蕴、处、界三科的意趣,如《俱会论》说:“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众生愚执不同,法有区别,此为如来说的意趣。有愚心执为我,有愚色法执为实我,有愚执色心二法以为我。为破此三愚放说三科..
汉传人物 2025-08-3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第一节 五蕴佛法以有情为中心为根本,情是情感活动,小至接蚁,大至人类,时刻在情感的生命狂流中。但有情各类有迷悟、有思想境界不同,总不外有情是物质和精神的和合物,故佛不偏物质,不偏精神,而二者合..
汉传人物 2025-08-3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第八章各宗要略绪论佛教虽产生于印度,自汉代传入我国,随着经典的翻译。以及研习修学者的增多,遂而各宗发挥光大,且有系统的研究,确在中国,在唐代有十三宗,后多归并,至今日以显密大小分之,尚有十宗。宗派的成立主要原..
汉传人物 2025-08-3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有质碍的诸法调色。色有显色和形色,显现分明之色彩为显色,如红黄等。体势各别之形量为形色,如长短方圆等。还有不能表示心等令他了知的无表色。此色有五根五境及法处十一种。(一)眼根:以青..
汉传人物 2025-08-3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二节 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于境觉了分别故名识。眼识依眼根而起..
汉传人物 2025-08-3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第三节 心所法心所法具云心所有法,心王所领有贪瞑等众多别作用。具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依心三方得生起;(二)与心相应,常与心王同依(根)同缘(境)及同时;(三)系属于心,离心不能自有,如王巨之不相离。心工难缘取境界之..
汉传人物 2025-09-0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第一节 百法分位宇宙间之万有,其数无量无边,佛典名之万法,或称诸法。法是总该一切事物之称,也即万事万物。梵语达磨之本义为轨持,持即任持自性,轨是轨生物解。即是任载摄持自家之特性,能为轨范令他..
汉传人物 2025-09-01 -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第三节 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
汉传人物 2025-09-01 -
高明道老师:宝岛佛学何去何从
高明道老师:宝岛佛学何去何从人有想法,也会想办法表达自己脑子 面的东西,只是往往却 注意那些主张和传达方式都带浓厚的主观或个人色彩。此一事实,古今中外皆然,因此使得人 的思想跟语言成为极其错综复杂的现象..
为人处世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