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点赞推荐 地藏经经典 佛教传播与发展 慧律法师 佛教基础知识 心经经典 佛学常识 五福临门 汉传人物 宣化上人 佛典故事 布衣百姓 金刚经经典 佛教寓言故事 为人处世 其他因果故事 禅宗文化 近现代往生纪实 入门知识 佛本生故事 悟性时光 佛教因果定律 初识佛法须知 楞严经经典 戒邪淫故事 禅宗公案 大悲咒经典 佛学问答类编 金玉良言 禅理故事 圆瑛法师 普门品经典 华严经经典 法海搜珍 谈佛说禅悟人生 佛学基本知识 药师经经典 因果报应 放生因果 放生问答 大安法师 首页 / 佛答 / 《华严经》殊胜在何处? 《华严经》殊胜在何处? 分类:佛答 2024-09-11 17:49 许多学佛的居士都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那么这部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大经究竟殊胜在何处呢?缘起殊胜——释尊随自意语,直畅本怀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唯一目标,是为了度众生成佛。所以《法华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因此,人、天乘和声闻、缘觉的小乘佛教,皆是不得已应机而说的方便之谈,也就是所谓“随他意语”。而《华严经》则不同,是真正成佛的教法,乃是“一乘圆顿”的大教,是“随自意语”。什么叫做“随自意语”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最初成佛的时候,将自己多生多劫所修的法门、所证的理性以及不可思议的境界,假借诸大菩萨之口,和盘托出,直畅本怀。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其义即在于此。释尊舍王位而出家,成道之后托钵乞食,看似清苦,实则享受的深妙法乐无以伦比,借世俗的富贵为喻,实在不能相提并论。世间富贵如花上露,若不善运用,则为恶业之源,岂似清净涅槃,胜乐无穷?教主殊胜——如来显现报身,藏尘相好释迦世尊初成正觉说《华严经》,不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说,而是现报身佛——圆满卢舍那佛身(《八十华严》译本中称“毗卢遮那佛”,仅是翻译之异)。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是化身佛,以婆婆世界(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他的化境教区。说到佛陀法相庄严,往往会提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华严经》却是融十身十佛,而以报身卢舍那佛为代表而说的,报身佛是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一化境。至于相好,更是不可思议:古德形容报身佛有“藏尘相好”,也就是将华藏世界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相好,报身佛有如此无量无边的相好庄严。《华严经·如来十身相海品》中,普贤菩萨说,如来有九十七种大人相,每一相中又包含若干相,所以称为“相海”。在这一品的末尾,普贤菩萨作结语说:“佛子!毘卢遮那如来有如是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身分,众宝妙相,以为庄严。”听众殊胜——法身大士与会,凡愚无知既然《华严经》的内容如此殊胜,那么听众的情形如何呢?华严会上,在会的听众都是些圆顿大根的众生,也就是十住以上、已分证法身真理的菩萨。至于凡愚二字,凡是指一般普通人而言,愚是愚法二乘,也就是声闻、缘觉二乘修行之人,又被称为小乘。小乘人虽然已能断除人我执,但法我执依然存在。《华严经》是一乘圆顿的大教,仍然为法我执所愚蔽的二乘,即便身在华严法会的现场,但因为机缘不契,仅见到释尊在菩提树下静坐思惟,却无法得睹华严法会的庄严盛况,所以有这么两句话来形容二乘人在华严会上的状态: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如《华严经》云:“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然而,释尊慈悲无限,对于凡夫和二乘并未舍弃,为了应我们陋劣的根机,特地隐起尊特的报身,而显现应化之身,苦口婆心地谆谆化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这便是《法华经》上所说的“脱珍着敝”。经义殊胜——圆满修多罗教,法无不收释尊说《华严经》的处所,天上、人间,共有七处。在这七个地方,集会了九次,方才说完,所以有“七处九会,演大华严”的说法。那这“七处九会”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华严经》除了介绍释尊及十方诸佛亲证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还讲述了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共五十一个阶位的修行方法。具体来说,《十住品》前,如《净行品》、《贤首品》等,说的是十信;十住有《十住品》,十行有《十行品》,十回向有《十回向品》,十地有《十地品》;十地以后,直到《离世间品》,讲的都属等觉境界。自初发心至成佛,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信、解、行、证,菩提道上应走的路线,《华严经》讲得最清楚,丝毫没遗漏,乃修因证果最圆满的表达,初发心直至成佛,都能契合、适应,谓之“圆满修多罗教”。昔有皇帝问国师:一大藏教,何部最大?答:《华严经》。皇帝很奇怪地说:《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华严经》仅八十卷,为何《华严》最大?国师回答:《般若》虽多,唯演般若之理;《华严》卷少,将佛的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统摄无遗,所以最大。传译殊胜——龙宫取出传世,前后三译佛灭度后,经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结集而后,收藏在龙宫。佛灭度后,七、八百年顷,有龙树菩萨出世,读遍了五印度所有的典籍,很想另立教门,而自为教主。经前辈的指示,叫他往龙宫深造,因为龙宫里收藏了更深、更多的宝典。龙树菩萨接收了指示,身入龙宫,读熟了十万偈的下本《华严经》,于是人世间始有这一部经。东晋的时候有一位沙门,叫支法领,亲往印度求得三万六千偈。由印度高僧佛陀跋陀罗译成六十卷、三十四品,但只有七处八会。大周武则天虽然是一位女皇帝,但深信佛法,知道《六十华严》的处会不全,因而遣人访求。使者在于阗国得到四万五千偈的《华严》梵本,又请得高僧实叉难陀一同来到中国,在东都大遍空寺,译成八十卷、三十九品、七处九会。《华严经》的组织,才算完整。唐朝德宗皇帝贞元年间,南印度乌茶国王,因德宗的生辰,手书《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梵本,以充贡品。德宗诏请印度三藏般若法师,译成四十卷。对晋经、唐经而言,是为新经,然而这只是前二经最后一品的入法界品。前后三译,流传已历千年,化导众生无数,历朝历代因学习、读诵《华严经》而获利益者,不胜枚举。《华严经》是成佛的圆顿大教,以上所列举出的五种殊胜(缘起殊胜、教主殊胜、听众殊胜、经义殊胜、传译殊胜),仅仅是将《华严经》相对比较明显的特点挂一漏万地简单介绍。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华严经》在一切佛经中的尊胜地位。何况《华严经》彰显一真法界,而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包罗万象,融贯诸宗,作为是如来一代时教的根本法轮,“经中之王”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殊胜 上一篇:高僧故事:弹风花落,浮生若梦 下一篇:宣化上人:守戒律扭转乾坤 发表 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 推荐一部殊胜法宝,您信此法门无量无边功德! 慈成加参仁波切:磕大头的功德殊胜无比 念佛殊胜感应 法藏法师:念佛法门殊胜的原因 往生极乐世界最殊胜 嘎玛仁波切:佛法僧的六种殊胜功德 近代两个往生的殊胜事例 学佛得不到殊胜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黄念祖居士讲述第一次读《金刚经》得到的殊胜加持 黄念祖居士外孙女一次殊胜的梦境 十岁女孩念佛三载殊胜生西 大悲咒殊胜的感应 原来礼佛有这么多殊胜果报 金刚兄弟之间的殊胜因缘 宣化上人:能诵〈楞严咒〉,就有这种的殊胜妙用 索达吉堪布:如果这样转绕佛塔就会有极殊胜功德! 达照法师:超越死亡 殊胜关怀 佛法是殊胜之通道 法王如意宝:我一生的实修法非此莫属!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实修法了。 传喜法师:华严境界之殊胜-皈依佛 猜你喜欢 念地藏经多久起感应 《地藏经》是佛经中的经典经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念诵《地藏经》全文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可以让我们逐渐改变,变的越来越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念《地藏经》多久起感应。不用追求感应,暂时没.. 地藏经经典 2025-07-11 金明法师:学佛的好处 金明法师:学佛的好处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在许多精神食粮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一个学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现在我想提出学佛的很多好处中,比较浅显的三点好处来谈谈:一、.. 佛教传播与发展 2025-07-11 慧律法师:学佛三要件 慧律法师:学佛三要件学佛三要件:学佛要具足三个条件:一、亲近善知识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觉悟.. 慧律法师 2025-07-11 慧律法师:心灵的超越 慧律法师:心灵的超越有句广告词说:‘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有些佛教徒就是有这种热诚,自己学佛便巴不得旁人也赶快学佛,逢人便说学佛的好处。这种热心传教的心态,著实可爱。只可惜常被问及‘为什么要学佛’这.. 慧律法师 2025-07-11 阴阳师大岳丸超鬼王攻略大全:大岳丸征伐7日阵容全攻略 阴阳师大岳丸超鬼王攻略大全:大岳丸征伐7日阵容全攻略阴阳师大岳丸超鬼王征伐一共有七天挑战,不同的挑战关卡打法难度不同,今天小编将大岳丸超鬼王征伐的七日挑战攻略进行了汇总,下面是每天的打法以及阵容搭配,.. 佛教基础知识 2025-07-11 慧律法师:正信的佛教 慧律法师:正信的佛教台湾近几年来学佛风气鼎盛,这对安定人心、净化社会具有正面的意义,的确是个令人可喜的现象。不过,长久以来民间信仰与佛教混淆,以致造成若干社会大众依旧‘神佛不分’,误把民间信仰的仪式、.. 慧律法师 2025-07-11 般若心经讲解有用吗 般若心经讲解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来帮助我们学习心经,若是我们在修行方面上有什么不懂得我们可以参考心经的讲解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般若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 心经经典 2025-07-11 慧律法师:业力的探讨 慧律法师:业力的探讨业是惑的别名,亦即颠倒妄想。在念念起灭之间,错认‘我’及‘我的’是实存的,遂产生贪著、攀执而不断的轮回生死。业力是因果相续业是行为与动念。人类在虚妄的时空(过去、现在及未来)中起心.. 慧律法师 2025-07-11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一、四烦恼二、建立正确心态三、结语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 慧律法师 2025-07-11 达真堪布:如何得到加行的传承? 达真堪布:如何得到加行的传承?问:想修加行,如何能得到上师关于加行的传承?上师答:加行的传承以前念过,自己找音频听一下,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念传承。《成就宝鉴论》有光盘和书,里面讲的都是加行的内容,可以.. 佛学常识 2025-07-11 钟茂森博士:人不闲 勿事搅 钟茂森博士:人不闲 勿事搅“人不闲,勿事搅。”这是讲你对人家的仁爱之心,具体表现在什么?要不可以骚扰人家,特别是在人家不闲、没空的时候,你不可以拿事情去搅,去骚扰,打搅人家。让人家得到充分休息之后,你.. 五福临门 2025-07-11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十地顿超无难事 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十地顿超无难事我们天天诵的早课里有一句话十地顿超无难事,是说我们只要努力去行菩萨道,一念之间可以顿超十地(菩萨的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 汉传人物 2025-07-11 我今天传授给你们一个要诀,关键时刻一定用得上(宣化上人) 要虔诚的念,要真心的念,才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 宣化上人 2025-07-11 对治嗔恨心 对治嗔恨心一时,佛在王舍城。果嘎勒嘎比丘住在萨呷玛山,此山环境幽美,鸟语花香,十分僻静。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经常对他供衣物药食等。当时,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方(师言:舍利子和目犍.. 佛典故事 2025-07-11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一念无生全体现 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一念无生全体现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一念无生全体现,是我们出家人的目标。其中无生这个东西,大家都在说,自己总也不能证得,总在似乎、好像之间。四祖大师说无生、前几天写的.. 汉传人物 2025-07-11 钟茂森博士:女教授丈夫去世 变成鹦鹉来相会 钟茂森博士:女教授丈夫去世 变成鹦鹉来相会下来给大家再报告另外一个也很有趣的案例,这是在瑞士,这是欧洲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城市叫贝恩市,里头有一位大学女教授,她叫做法兰茜丝.史贝克。这个女教授跟她的先生.. 布衣百姓 2025-07-11 宣化上人:我们念经、念佛、诵咒,要学会用丹田气 气的根本在丹田从丹田发出来,这是气的根本,这气是源源不断的。◎宣化上人我们人无论念经、念佛、诵咒,都要会用气力。这气力怎样用呢?这股气要从丹田发出去;回来也要送到丹田去,丹田就是肚脐里边那个地方。无论念.. 宣化上人 2025-07-11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永嘉大师说境界 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永嘉大师说境界我们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经或者开了悟的祖师的话来评判。因为佛法就像一个大圆月,佛陀理解的这个圆月就写在佛经上面了,而开悟祖师理解的这个圆.. 汉传人物 2025-07-11 金刚经的作用 金刚经不仅是经文中影响广泛的经典,也是修行路上的重要口诀,而且金刚经的作用也非常大,只要师兄能认真去诵读金刚经,能用心去诵读,那么就能体会到它的作用。但诵读金刚经有什么作用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诵读金刚.. 金刚经经典 2025-07-11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生活禅把菩萨道的自利利他的精神,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当代语境方式体现出来;把佛教的真谛与俗谛充分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让还没有入门的人有一个简便的通道步入佛门;让初入门的人知道.. 汉传人物 2025-07-11 本月热门文章 宣化上人:忉利天121 日本出口连降七个月 制造业信心触及三年低点54 明奘法师: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51 净空法师: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48 明太祖当和尚时的名字很土叫朱重八,后来他御制的般若心经序,却深契佛理、文采昭然。48 明华居士:世间做什么事最善或最恶呢?48 昙旷:《金刚经》的十大威力不仅仅是开慧积德47 晚殿的三堂功课46 宣化上人:礼拜佛菩萨的功德44 净空法师: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44 更多 热门标签 发愿(1) 地藏王(1) 修行(26) 四大天王(1) 轮回(2) 阿弥陀佛(174) 念佛(24) 佛学(36) 学佛者(2) 地藏菩萨本愿经(1) 佛性(19) 善导大师(1) 世俗(4) 佛陀(71) 讲经(1) 《佛说阿弥陀经》(1) 回向文(2) 经书(16) 人身难得(2) 佛法(198) 香火(1) 阿弥陀经(1) 徐恒志(1) 如是我闻(2) 弘一大师(1) 法器(7) 佛经(93) 吕香光(1) 佛教(379) 忏悔文(1) 随机推荐 本焕法师:灵泉寺禅七第五天-皈依佛 、菩提萨埵婆耶 知非便舍 念佛求财感应 手淫的恶果 慧广法师:谈谈《般若心经》修法 心诚则灵的大悲咒 宣化上人:用这十种心态来念咒力量就大了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分享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关闭 链接已复制